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梁武帝萧衍86岁享尽富贵 为何最后被饿死

梁武帝萧衍86岁享尽富贵 为何最后被饿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273 更新时间:2023/12/13 10:00:11

南朝梁武帝萧衍在历史上也算是响当当的人物,借着祖宗萧何的名声之后,加上善于干架,不经数年逐渐掌握了军中重权,随着形势的发展,逐渐取代了齐朝,在众人的山呼海啸般的“逼迫”下正式即皇帝位。

刚刚开始皇帝生涯的萧衍表现得十分不错,完全可以用“励精图治”来概括他早期的工作状态,并且取得了很好的工作成效。他还能一边工作,一边搞点文学创作,身边聚集了谢眺、沈约、任眆、范云等人,时人称之为“竟陵八友”,一时堪称文治武功,全国上下弥漫着文艺气候。

网络配图

可是萧衍突然跟大家开了一个天大的国家玩笑,脱去了龙袍跑到了寺庙里做起了和尚来,这下子整个朝廷顿时慌作一团,众大臣哭哭啼啼跑到了寺庙前,跪求他赶紧出来工作。君臣彼此拗了三天,梁武帝终于算是出来工作,与此同时宣布大赦天下,改年号“大通”。大家以为皇帝的这次出家总该是过去了吧,孰料两年后再度披上了袈裟,死活不肯出来,并且成功地举办了“四部无遮大会”,披上袈裟的他站在佛堂上大讲《涅槃经》,忽然从皇帝变成了和尚,群臣无不惊骇。过了几天,大家赶忙集资捐款一亿,向“三宝”祷告,请求赎回“皇帝菩萨”,这一招还真奏效,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有钱连佛也给推磨,就这样两天后萧衍还俗,可是由此正式做起了兼职和尚工作,从此朝堂多了很多怪异的东西,经卷代替了奏折,佛号替代了发布政令。

萧衍在之后的长期岁月里,做和尚成了主业,皇帝成了兼职。

大同十二年四月十日,萧衍第三次出家,这次群臣用两亿钱将其赎回;太清元年三月三日萧衍又第四次出家,在同泰寺住了37天,四月十日朝廷又出一亿钱赎回。梁武帝晚年笃信佛法,纵容邪恶,郭祖深形容:“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

网络配图

可以说萧衍的几次出家最后都是大臣用钱摆平,而且都是翻倍,他用实际行动支持佛教事业。一时之间,和尚成了天底下最光荣的职业。与此同时,他已经非常在乎外人对他学佛和打造佛门的贡献,对于政治,他早已经看得开,看得虚。

然而真正让他的帝国和佛国崩塌的是著名的“侯景之乱“,侯景原为东魏的将领,由于他与东魏丞相高澄的矛盾,于太清元年正月据河南十三州叛归西魏,但西魏宇文泰对其不信任。

迫于无奈,侯景致函萧衍,许愿献出河南十三州来投奔南朝梁。萧衍接纳了侯景,并任命他为大将军,封河南王。不久,东魏攻击侯景,萧衍派萧渊明支援,结果战败,萧渊明被俘。高澄假意提出和解,意在离间侯景和梁朝。司农卿傅岐认为高澄议和是离间之计。而朱异等人则极力主张与东魏和好。萧衍不听臣下劝告,与东魏使者往来,侯景感到恐慌。

网络配图

此时,侯景假托东魏名义写信给萧衍,提出用萧渊明交换侯景,萧衍居然表示接受。侯景十分气愤,遂起兵叛变。他在公元549年3月围攻建康。城中久被围困,粮食断绝,饥病困扰,人多浮肿气急,横尸满路,能登城抗击者不到4000人。南梁诸王手握重兵,却彼此猜忌,按兵不动。十二日,侯景攻入建康,纵兵洗劫,萧家宗室、世族琅琊王氏、陈郡谢氏皆遭到重创,是为侯景之乱。

城陷之后,侯景的武士进出皇宫很随便,还佩带武器。萧衍见了很奇怪,问左右侍从,侍从说是侯丞相的卫兵。萧衍生气地喝道:“甚么丞相!不就是侯景吗!”侯景听说了,非常生气,于是派人监视萧衍,萧衍的饮食也被侯景裁减。萧衍口苦干渴,索蜂蜜水,未得实现,忧愤成疾。五月,萧衍被活活饿死在台城,死时86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名将蒙恬为何不造反?斩断龙脉只是借口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作为大秦帝国后期最重要的将领,蒙恬手握秦国最为精锐的三十万长城军。这支部队,北击匈奴,立下赫赫战功,是一支战斗力超强的部队。这支部队,跟谁蒙恬多年,中高级将领几乎都是蒙恬的人马。只要蒙恬假托皇帝诏令,拥护太子扶苏,打回京城,赵高和胡亥必定死路一条。可是,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明明知道是假传诏令,太子扶苏

  • 忙碌的隐士孟浩然:身在江湖,心系仕途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孟浩然与王维被并称为“王孟”,被推为书写隐逸情怀的山水田园诗宗主。他们的“隐逸”很不相同,甚至截然相反,可谓钱钟书“围城”一词的唐代解说版。王维是终生为官,人在官场、心在山林;孟浩然至死都是布衣,却是身在江湖、心系仕途。网络配图孟浩然的字是浩然,名不详,湖北襄阳人。相貌儒雅,风神散朗,友善警敏,宽厚

  • 年少风流孙策:小霸王凭什么雄踞江东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孙策是三国时期很厉害的角色,在世时仅用了八年的时间,席卷了江东大部分土地,不愧是江东势力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作为东吴的第二代领导核心,孙策能独霸江东,也是一个不可小觑的人物,连曹操都说:狮儿不可与之争锋。袁术感慨道: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那么年少的孙郎靠什么能得到天下豪杰的推崇?归纳江湖传闻,这里

  • 揭秘正史中完美的周瑜为何遭后世狂贬?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在史书《三国志》里,陈寿对于周瑜的评价很高,多次以“英隽异才”、“王佐之才”、“年少有美才”、“文武韬略万人之英”盛赞之,并评价其:政治上高瞻远瞩,忠心耿耿;军事上“胆略兼人”,智勇双全;人格修养上,“性度恢廊”,情趣高雅。周瑜(公元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东汉末年东吴

  • 揭秘:楚霸王项羽在兵败后为什么要自杀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项羽最终没有选择过江而拔剑自刎而死,那么项羽为什么自杀,在一定程度上可谓是性格悲剧。骄傲、唯我独尊、专断、意志力不够坚定,也是导致他最终走上灭亡道路的主要原因。他的死虽然在后人来讲慷慨激昂,且被李清照等人广为吟诵,但一代霸王就此了却人生却也让人不免喟叹。项羽被打败后带领八百人马突出重围,来到乌江江畔

  • 司马懿到底靠什么本事 能与诸葛亮双雄并立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有句老话“既生瑜何生亮”,指的是周瑜感叹自己生不逢时,对诸葛亮羡慕嫉妒恨的表达。实则上历史上周瑜并未说过这话,纯属虚构。然其实伴随诸葛亮一生的欢喜冤家并非周瑜,而是被曹操称为有狼顾之相的司马懿。甚至我们可以说“既生诸葛何生司马”。诸葛亮作为中国古代智慧的象征,不管在文学作品里,还是在民间传说都是充满

  • 揭秘:明太祖朱元璋从小立志反腐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出生在贫苦农民家庭,很小就给地主放牛。1344年,他家乡安徽凤阳一带发生了严重的旱灾、虫灾、瘟疫。朱元璋的“父母兄相继死于旬日之内”。十七岁的朱元璋无依无靠,就到附近的皇觉寺当了和尚。不久,寺庙打发他以“化缘”为名去乞讨。在三年的“游方僧”生涯中,他走遍了安徽、河南许多地方。亲眼看到元朝末年贪

  • 汉初第四杰陆贾:明哲保身 智慧可比张良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陆贾在汉初的名人榜上,算是不太出名的人,很多读者都不会了解这个人。但是后世人对他的评价却很高,刘邦评价自己能得天下,因为有三杰的帮助,管后勤的萧何,出谋略的张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韩信。这就是有名的汉初三杰。在后世的史学家的眼中,如果要在评出第四杰,那就非陆贾莫属了。陆贾刘邦起兵逐鹿中原时,就以宾客

  • 万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有苦衷?国家依然太平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1644年3月19日,李自成的大顺军把北京城围得如同铁桶一般,大明王朝气数已尽,崇祯见大势已去,便走上煤山上吊身亡。从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登极,到1644年3月崇祯自杀,存世276年的明朝退出了历史舞台。崇祯不幸做了亡国之君。但历代史学家对他多有同情,认为他的一生是“不是亡国之君的亡国悲剧”。《明

  • 曾国藩三千步里惊天识人秘术 已基本失传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晚清名臣曾国藩颇有用人之明,曾提拔了左宗棠、李鸿章等名臣。某次,李鸿章带了三个人请曾国藩任命差遣,当时曾国藩刚吃饱饭正在散步。他有饭后缓行三千步的习惯,所以那三人就在一旁恭候。散步之后,李鸿章请他接见那三人,曾国藩却说不必了。李鸿章很惊讶,曾国藩说道:“在散步时,那三个人我都看过了,第一个低头不敢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