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知和珅是巨贪都不惩处,乾隆在想什么?

明知和珅是巨贪都不惩处,乾隆在想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346 更新时间:2024/1/9 9:51:58

清朝巨贪和珅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和珅在历史上确实是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在乾隆年间,和珅的官做到了文华殿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地位与宰相等同,除了乾隆皇帝,什么事都可以他说了算,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在众多影视剧中演绎的和珅给我们的印象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大贪官,只会溜须拍马,欺上压下,贪得无厌。但其实里面的许多故事都属于"戏说",与历史不符,那真实的和珅是否就是这样的人呢?

一,仕途顺风顺水,本身能力也很强

和珅,钮祜禄氏,本名善保,字致斋。他本可以世袭爵位,奈何家门不幸,幼年丧母丧父,只能与弟弟相依为命,生活极其困苦,可和珅却人穷志坚,他发奋学习,丝毫不敢懈怠,不仅学会了满、汉、蒙、藏四种语言,在军事课程名列前茅,也能通读四书五经。乾隆三十四年(1769)和珅参加科举虽名落孙山但以文生员承袭三等轻车都尉。乾隆三十八年(1773)二十三岁的和珅在乾隆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学,得以做了乾隆的仪仗队侍从。

后来通过李侍案,和珅做事的手腕和魄力深得乾隆帝赏识,乾隆直接将十公主嫁给和珅长子丰绅殷德,和珅一举成为皇亲国戚,开了官运亨通之路,在这二十余年中,其官职之多,升迁之快,创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之最,职位有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户部尚书、理藩院尚书、文华殿大学士,一等忠襄公等等。

能胜任这么多官职,和珅的能力自然不可小觑,比如说管库大臣本是件平常的差事,可和珅一上任后管理的布库存量就大增,从中可以窥见他理财的本事;在处理边疆政事方面和珅也是游刃有余,乾隆帝曾在《御制平定廓尔喀十五功臣图赞》中赞扬道: “大学士、三等忠襄伯和珅,国家用武,帷幄丝纶, 事殊四朝。清文、汉文、蒙古、西番颇通大义。惟和珅承旨书谕,俱能办理秩如,勒老书旨,见称能事”;而在查惩各地贪污案时,睿智的和珅照样展现出能力出众的一面,为地方统治秩序稳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英使马嘎尔尼率团访华,清朝觐见礼为三跪九叩之礼,而英方坚持西式礼节,和珅谈古论今,彬彬有礼,援引荷兰、葡萄牙贡使觐见顺治帝行三跪九叩礼之先例说服了他。由此可见他并非只会溜须拍马的平庸无能之辈,而是颇有真才实学。

二、权倾朝野,和珅到底贪了多少?

随着权力地位的提升,私欲日益膨胀,和珅也开始经常利用职务之便,聚敛钱财。和珅一方面依靠乾隆撑腰掌握的朝中大权,同时也拉帮结派,培植亲信,不断在扩大自己的势力,这些亲信官员无不都对他唯命是从;和珅对那些不听从他的正直大臣,不择手段的排挤,打压。

私底下和珅还开设当铺银号,放高利贷,开设煤窑,搞运输经营,兼并土地;常年把持崇文楼税关,索贿受贿,大量银子源源不断进入他的私囊,大量财富使和珅过着帝王般的生活。在今天的恭亲王府,我们可以看到其中仿造乾隆宁寿宫的痕迹,他下令建造宏大秀美的淑春园(即当今北大校园里的未名湖),并在河北冀州耗费巨资修建了巨大的陵园,规模化远超过了亲王规格。和珅被抄家时,除了花园住宅土地,古董文物等,光金银就有一亿一千万两之多,要知道清朝当时一年的财政收入也就七千万两,可见和珅的“实力”真可谓富可敌国!

三、为何不杀和珅?乾隆皇帝的用人之道

乾隆皇帝为何一直宠信和珅?真实的和珅其实相貌堂堂,据说他长得像乾隆皇帝去世的妻子富察皇后,所以乾隆才会爱屋及乌,如此重用和珅,令其常伴乾隆左右,并且和珅也懂得察言观色,讨皇上欢心。众所周知,乾隆好写诗,而和珅在文学上的造诣很高,和珅写诗常常合乎乾隆的审美趣味,于是乾隆经常让和珅赋诗,在和珅的诗集《嘉乐堂诗集》中就有很多首诗句是奉乾隆帝的命令所为。

前面说到和珅不是平庸之辈,不管是文学上,处理外交还是朝政之事上,都让乾隆皇帝十分满意,而对于和珅贪污弄权却总是无动于衷,这恰巧是乾隆的用人之道。清朝的财政在乾隆后期就一直是亏空的状态。可是国家赈灾、军队征伐的钱,六次南巡享受的钱哪里来?还不是得让和珅来运筹帷幄,与民争利是和珅贪污的手段,乾隆皇帝同样心知肚明,和珅所做也得到了乾隆的的默许,乾隆皇帝自己年老倦政,沉溺享乐,对和珅的宠信与纵容根本上是为了自己的享受与暂时的稳定统治,他告诫嘉庆不要杀和珅,是因为他是能臣。事实证明,在杀了和珅之后,清朝统治也渐渐陷入岌岌可危的境地,康乾盛世已成过眼云烟,只有愈加腐败的官场与满目疮痍的江山。

可嘉庆皇帝不能也容不得这个大权臣,自己要集权必须杀和珅,还能解国库亏空的燃眉之急,所以民间才有传言“和珅一倒,嘉庆吃饱”。和珅到底不过是帝王家权力政治的牺牲品罢了。嘉庆四年(1799),清仁宗嘉庆皇帝下旨将和珅革职下狱。乾隆帝死后十五天,尸骨未寒,清仁宗就赐和珅自尽,时年四十九岁。和珅死前留下绝命诗:“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他日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

看似权倾天下,真到了卸磨杀驴的时候,也不过是君主的一念之间罢了,一个能力超群,才华横溢的权臣,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被名利蒙蔽了双眼,留下了“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身”的感慨,也留下千古骂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徐渭:文能诗辞书画精音律通戏剧,武能谋兵布阵谈策略定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徐渭,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徐渭,明代三才子之一,宋代苏轼、文同、姜夔之后又一个全才,文能诗辞书画精音律通戏剧,武能谋兵布阵谈策略定天下,字号颇多,唯青藤道人、徐文长最为人所知。徐渭一生,诗文书画皆成就非凡,其画中造诣在中国艺术史上更可谓之绚烂,他曾

  • 张居翰被称为是历史上最善良的太监,这是为什么呢?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唐末宦官张居翰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说起皇宫中的太监,在我们的潜意识中,大家想必会认为太监是领导者的帮凶,大多数的太监只会听从主子,为人怯懦,极少数的太监会成为魏忠贤那样阴狠毒辣的小人。当然,在中国数千年的封建历史上,也的确出现了不少的恶名远扬的太监,比如魏忠贤、

  • 是因为马腾参加了衣带诏事件所以才被杀?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马腾之死是因为他参加了衣带诏事件?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在《三国演义》中,马腾是一位忠君爱国之士。当年董卓杀少帝,立献帝,就此专权蛮横,扰乱朝纲,惹得天下诸侯出兵讨伐,当时西凉太守就是其中一路士兵。后来曹操迎接汉献帝入许都,并逐渐暴露出他的狼子野心时,为了诛灭曹

  • 宇文化及是杨广一手提拔的,他为何最后选择杀掉杨广?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宇文化及:隋朝历史成也因他,败也因他,最终自立为帝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宇文化及的出身可以算得上是上等的了,但是他并不是出生在什么皇家也没有出生在贵族的身上,他出生在一位将军的家庭,可能就是因为出生在将军的家庭,才成就了他后来的所有的功绩,但是在前期

  • 秦始皇时期的尉缭有什么故事?他为什么会逃离秦国?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你知道尉缭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战国时期叫尉缭的,历史上一共有两个人,但是人们经常说的是嬴政时期的尉缭,而不是魏惠王时期的隐士尉缭。据记载,尉缭为秦始皇嬴政的统一大业也是立下过很多功劳的,但是他却总是想要离开秦国,而事实上也正是在秦国统一的前夕,尉缭逃离了秦国,这又是为什么

  • 魏征和房玄龄相比 两人谁才是盛世最大的功臣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魏征和房玄龄,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唐朝有一个特别牛掰的皇帝,在各种电视剧、小说、评书中都是正面形象。这个皇帝很很有意思,自己是杀了兄长当上了太子,然后自己的太子又造了反,而最终的继承人却娶了他的女人,而也正是这个女人,差点使得唐朝灭亡。但不管如何,这个皇帝还是相当有名

  • 成蟜是谁,他与秦始皇嬴政是什么关系?他为什么要叛乱?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你知道成蟜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成蟜是嬴政的弟弟,但是同父异母的弟弟,两人从小可以说也不是在一起长大的,而且小时候的环境可以说是天差地别,两人虽然是兄弟,但从情感上来说,并没有太多的兄弟之情。而成蟜后来甚至起兵造反,史称成蟜之乱,兵败之后又逃往了赵国。但成蟜为什么要造反,是

  • 历史上第一位女状元傅善祥是什么形象?她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科举制度在我国有1300多年的历史,由于中国古代不准女子入学,所以自古以来参加科举考试的都只有男人。虽然大户人家的小姐也会读书识字,但是最终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她们为官,而是为了能让她们在丈夫身边红袖添香。据史料载从隋代开创科举以来的1300多年间,共产生了599位文状元和118位武状元,而傅善祥也是中

  • 李世民到底做了什么 房玄龄为何对他如此忠诚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李世民和房玄龄,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唐太宗李世民一统天下时曾出现的“贞观之治”,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的妙手用相。流传千古的“房谋杜断”,不但显现出李世民善于用人之长,还体现了他补贤之短的高超艺术。房玄龄、杜如晦,都是唐太宗的智囊人物。据史书记载:唐太宗每“与玄

  • 房玄龄的能力到底有多强 难怪房玄龄会成为贞观第一功臣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房玄龄,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繁荣盛世的“贞观之治”,让唐太宗李世民流芳千古,他在统治期间,广纳贤才,知人善用,功勋显赫的文武大将比比皆是。为了杜绝功臣滋生居功自傲的习气,李世民则很有一套掌控大臣的帝王之术,那就是:“恩威并施,刚柔相济”。但实际上,李世民之所以能够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