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武帝时期中原有多少战马?有哪些获取渠道?

汉武帝时期中原有多少战马?有哪些获取渠道?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705 更新时间:2024/1/8 11:16:18

你们知道汉武帝时期中原有多少战马,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

在汉武帝的时代,朝廷财用丰富,不仅有如此多的铁骑。就连战马都能过上“荣华富贵”的生活,它们能吃到上等的稻米,能住进环境里良好的马房,能穿着轻柔的马衣。

据史书记载,某次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虽然战功颇大,但损失也很吓人。因为战线拉扯过远,在清点战损时发现公家和私家的马一共损失了12万匹。

就有一个问题让人不得其解了,中原养出的马大多长得又矮又小,是不能用来武装骑兵的。在汉朝时期,优良马匹的出产地——蒙古草原也被匈奴人占据。汉武帝到底是从哪里得到了这么多战马的呢?

第一种途径:战利品

例如元朔元年春天卫青指挥的一次战役,他带领三万骑兵大破匈奴,捕首虏数千,缴获畜数十万。元朔五年春天,卫青又从朔方出击匈奴,俘虏众男女万五千馀人,缴获畜数千百万。(数千百万的意思是:几百上千万)

连续两年对匈奴的战争都大获全胜,缴获的牲畜将近有一千万头,其中就有匈奴草原上养育出的马匹。这种马品质优良,完全符合战马的需求。

像这种打胜仗并不是每年都能打出来的,例如霍去病指挥北击匈奴的军事行动时,由于过于看重部队机动性,所以只有斩首和俘虏敌人的功劳,而没有缴获牲畜的功劳。

而大汉每次针对匈奴的战争,都是以骑兵作为主力,平均下来每场战事战马的缴获是比不过损耗的。

第二种途径:归降的蛮夷

汉武帝的时代,大汉长期征伐对周边的蛮夷,蛮夷们迫于军威,就有很多部落选择背叛匈奴、归降大汉,接受大汉的庇护。

庇护他们的回报,就是能让他们在战争中辅助汉军。

汉军是多元化的,其中就拥有例如越人骑兵、羌氐骑兵和北方胡骑的佐助。

例如巫蛊之祸中,戾太子刘据在长安起兵,汉武帝就调动了胡骑和越骑驰援长安,帮助丞相对抗戾太子。

事实上,蛮夷的军队也是汉军最宝贵的精锐之一,他们身材矫健、作战勇猛、不惧死亡,单兵素质很强。

这些归降蛮夷不仅直接派军队佐助汉军,那些能生产优良马匹的部落,也会为大汉提供所需的战马。

例如元狩二年,匈奴右地的浑邪王、休屠王两人的部落,在卫青、霍去病的打击下死亡、被俘多达几万人。单于十分恼怒,两王害怕得到罪名,干脆就带着两个部落共四万人归降了大汉,这些人后来就被安置在河套地区,为大汉提供战士、战马和协助边境巡逻。

第三种途径:自己培育战马

中原马本来品种算不上好,但经过混血、改良之后还是能派上战场的。

汉武帝的时代,四方蛮夷都前来朝见皇帝,他们带来的礼物中就有千里马这种宝物。

这些马匹被送来后,也被专人养殖、繁衍,关中西北方设有很多培育战马的基地,由朝廷设立并管理。

汉武帝还派李广利征讨中亚的大宛,战胜之后获得了千里马30匹,中亚马3000余匹。

这些优良马种的涌入,改良了中原马的品种。

到汉武帝时代的前中期,朝廷就已经设立了激励百姓养马的政策。(我在《汉书·武帝纪》里看到过,但记不起那一页,所以无法具体地介绍)

大概内容是百姓养马,就有减赋税和赐爵位的福利,还规定了各个地区的产马数量的标准。

在这种政策之下,大汉也终于可以自己生产优良的战马了。

随着匈汉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战马的损耗也逐渐让大汉负担不起了。

元狩四年的一次战役,卫青和霍去病各自率领5万骑兵北击匈奴,跟随骑兵部队的步兵有好几十万(步兵转者踵军数十万)。单于用了赵信的计谋,率军逃亡漠北,避而不战,汉军深入匈奴腹地远达一千里,只有卫青和霍去病的主力遇到了匈奴大部队。

这次战役虽然以胜利告终,但由于战线拉得实在太长,战马的损耗量是很惊人的。据朝廷的统计,此次出击公家出动的,和私人自己带的战马共有14万匹,而最终回到边境的战马只有3万匹,一战损失11万匹战马,汉武帝也心疼得很。自此之后,汉武帝的时代再也没发动如此大规模的出击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明知和珅是巨贪都不惩处,乾隆在想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清朝巨贪和珅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和珅在历史上确实是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在乾隆年间,和珅的官做到了文华殿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地位与宰相等同,除了乾隆皇帝,什么事都可以他说了算,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在众多影视剧中演绎的和珅给我们的印象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大贪

  • 徐渭:文能诗辞书画精音律通戏剧,武能谋兵布阵谈策略定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徐渭,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徐渭,明代三才子之一,宋代苏轼、文同、姜夔之后又一个全才,文能诗辞书画精音律通戏剧,武能谋兵布阵谈策略定天下,字号颇多,唯青藤道人、徐文长最为人所知。徐渭一生,诗文书画皆成就非凡,其画中造诣在中国艺术史上更可谓之绚烂,他曾

  • 张居翰被称为是历史上最善良的太监,这是为什么呢?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唐末宦官张居翰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说起皇宫中的太监,在我们的潜意识中,大家想必会认为太监是领导者的帮凶,大多数的太监只会听从主子,为人怯懦,极少数的太监会成为魏忠贤那样阴狠毒辣的小人。当然,在中国数千年的封建历史上,也的确出现了不少的恶名远扬的太监,比如魏忠贤、

  • 是因为马腾参加了衣带诏事件所以才被杀?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马腾之死是因为他参加了衣带诏事件?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在《三国演义》中,马腾是一位忠君爱国之士。当年董卓杀少帝,立献帝,就此专权蛮横,扰乱朝纲,惹得天下诸侯出兵讨伐,当时西凉太守就是其中一路士兵。后来曹操迎接汉献帝入许都,并逐渐暴露出他的狼子野心时,为了诛灭曹

  • 宇文化及是杨广一手提拔的,他为何最后选择杀掉杨广?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宇文化及:隋朝历史成也因他,败也因他,最终自立为帝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宇文化及的出身可以算得上是上等的了,但是他并不是出生在什么皇家也没有出生在贵族的身上,他出生在一位将军的家庭,可能就是因为出生在将军的家庭,才成就了他后来的所有的功绩,但是在前期

  • 秦始皇时期的尉缭有什么故事?他为什么会逃离秦国?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你知道尉缭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战国时期叫尉缭的,历史上一共有两个人,但是人们经常说的是嬴政时期的尉缭,而不是魏惠王时期的隐士尉缭。据记载,尉缭为秦始皇嬴政的统一大业也是立下过很多功劳的,但是他却总是想要离开秦国,而事实上也正是在秦国统一的前夕,尉缭逃离了秦国,这又是为什么

  • 魏征和房玄龄相比 两人谁才是盛世最大的功臣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魏征和房玄龄,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唐朝有一个特别牛掰的皇帝,在各种电视剧、小说、评书中都是正面形象。这个皇帝很很有意思,自己是杀了兄长当上了太子,然后自己的太子又造了反,而最终的继承人却娶了他的女人,而也正是这个女人,差点使得唐朝灭亡。但不管如何,这个皇帝还是相当有名

  • 成蟜是谁,他与秦始皇嬴政是什么关系?他为什么要叛乱?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你知道成蟜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成蟜是嬴政的弟弟,但是同父异母的弟弟,两人从小可以说也不是在一起长大的,而且小时候的环境可以说是天差地别,两人虽然是兄弟,但从情感上来说,并没有太多的兄弟之情。而成蟜后来甚至起兵造反,史称成蟜之乱,兵败之后又逃往了赵国。但成蟜为什么要造反,是

  • 历史上第一位女状元傅善祥是什么形象?她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科举制度在我国有1300多年的历史,由于中国古代不准女子入学,所以自古以来参加科举考试的都只有男人。虽然大户人家的小姐也会读书识字,但是最终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她们为官,而是为了能让她们在丈夫身边红袖添香。据史料载从隋代开创科举以来的1300多年间,共产生了599位文状元和118位武状元,而傅善祥也是中

  • 李世民到底做了什么 房玄龄为何对他如此忠诚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李世民和房玄龄,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唐太宗李世民一统天下时曾出现的“贞观之治”,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的妙手用相。流传千古的“房谋杜断”,不但显现出李世民善于用人之长,还体现了他补贤之短的高超艺术。房玄龄、杜如晦,都是唐太宗的智囊人物。据史书记载:唐太宗每“与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