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诸葛亮七次北伐 为什么不取长安?

三国诸葛亮七次北伐 为什么不取长安?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784 更新时间:2024/1/28 8:02:26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政治和军事斗争和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

网络配图

建立晋朝的故事,是一部充满智慧的著作,外国人甚至把中国的《三国演义》当作兵书来研究,在清朝时期,努尔哈赤也曾从《三国演义》中吸取大量的兵法精髓,可见此书内藏大智大慧。

俗话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原因是三国演义讲述更多的是权谋诡计,作为老人还是要恬淡一些才好,而水浒讲述更多的是兄弟义气、叛乱,打打杀杀,所以血气方刚的少年是不宜多看。

也非常喜欢《三国》曾多次在重要会议场合谈及三国的某个桥段用于比喻当前形势,看过《三国》的人真正能读懂诸葛亮的人非常少。

网络配图

其中,对于诸葛亮七次挥师北上,却一直不取长安,这点让世人捉摸不透,而毛主席是为数不多恰恰读懂诸葛亮的人,毛主席甚至曾就诸葛亮为何七次不取长安作出了非常合理的解释。

毛主席对诸葛亮不取长安的做法很赞同,并且毛主席也曾用过相似的战略,在国民党逼近延安时,毛主席说:“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在这样的亲身经历背景下,毛主席是最能理解诸葛亮为何不取长安。

在诸葛亮看来,长安在当时已经没有太大的战略意义,在之前董卓早已把长安弄的鸡飞狗跳,以当时长安的人口和存粮都不足以支撑守城?

网络配图

所以长安并不是诸葛亮的黄龙之地,诸葛亮的理想之地是陇右,那里人口众多,资源丰富,所以诸葛亮当时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陇右。

只有在人多粮多的地方建立根据地,才能进退自如,欲消灭曹魏,剩下的只是时间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古代四大男神之一的兰陵王 却因一句话被赐死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兰陵王,原名高孝瓘、高肃,生于541年,死于573年,是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宗室、将领,是北齐权臣与奠基人神武帝高欢的孙子,北齐文襄帝高澄的第四个儿子,被封为兰陵王。网络配图兰陵王,被称为“古代十大美男”之一,他有着男子所不具备的俊美容貌,身材魁梧,脸蛋却像女孩子那样秀气。《北齐书》和《北史》说他“貌柔

  • 他是痴傻皇叔被拥立为帝 却开创了太平盛世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自安史之乱以后,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在这之后,唐朝外有吐蕃、回纥、南诏等外患,内有宦官掌权,甚至连谁做皇帝都由宦官决定,朝廷之外还逐渐形成了节度使割据的局面。在这内忧外患之中,出了一位中兴之主,使本已十分衰败的朝政呈现出“中兴”的局面。他就是史称“小太宗”的唐宣宗李忱。李忱(chén),唐宪宗李纯

  • 朱由检的另一面:任贼分裂朕尸 勿伤百姓一人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明思宗朱由检是明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年号“崇祯”。长久以来,崇祯皇帝给我们的印象几乎就是那三条:1.杀了后宫所有的后妃宫女,2.亡了国,3.大军逼近的时候在煤山自缢了。以上这三点汇集在一个君主身上,那么这个君主身上几乎就毫无疑问的打上了“昏君”二字的标签了。一个亡国的“昏君”一定会背负上后世的骂名,

  • 同为汉贼?揭董卓和曹操的相似之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三国演义》中被骂的最狠的两个人当属于曹操和董卓了。两人都被称为忤逆之臣。但不同的是,两人在某些程度上却又天壤之别。后人对他俩的评价也就不同了。网络配图董卓欺凌汉室,号为“奸贼”;曹操谋逆汉室,却号“奸雄”,两人有一些相似之处:1、受命进京:大将军何进为了杀宦官十常侍,巩固自己的地位,听信了袁

  • 《三国演义》中的四大隐士:司马徽上榜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三国演义》中除了我们熟知的武将谋臣外,还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世外高人,如:司马徽、黄承彦、黄月英等等,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三国演义》中的4大隐士,一起来看看吧:网络配图一、司马徽要问三国中最厉害的隐士,相信大多数人会选择司马徽。司马徽作为一位世外高人,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和徐庶,而

  • 注定亡国!大清灭亡前发生的三件怪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清朝灭亡预兆,预言清朝灭亡,大清灭亡的真正原因

    导读:每个朝代灭亡前都会发生那么几件让人无法解释的事情,清朝也不例外。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大清灭亡前发生的三件怪事,一起来个究竟吧。网络配图第一个故事发生在旅顺(大连市),1894年11月甲午战争,日军攻进了这座城市,在这座城市展开了对军民的大屠杀,从21日到26日,这座城市成了一片地狱。但

  • 三国英雄8大临终遗言:一个比一个矫情?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董卓文武双全绝地反击,一个人临死的遗言,三国时期英年早逝的人

    导读:每一个将死之人都会给后人留下一些遗言,而在三国时期一句短短的遗言都有可能改变历史的发展,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三国英雄8大临终遗言,一起来看看他们都说了什么吧。最矫情:刘备遗言: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相对曹操的温情,刘备临终托孤就显得有些矫情了。当然,刘备本

  • 都是吕布的干将 曹操为何重用张辽而杀了高顺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张辽和关羽谁更厉害,张辽和吕布谁厉害,高顺厉害吗

    建安四年(199年)底曹操将吕布围困于下邳城,十二月癸酉(199年2月7日)吕布走投无路投降,之后被曹操缢杀。吕布死了,但吕布集团仍在,下邳城破之前吕布的部将侯成、成廉、魏续等临阵反叛改投曹操阵营,还有其它投降或被俘虏的人马,如何安置他们是曹操要解决好的一个问题。按一般想法,对这些“政治上不可靠”的

  • 揭秘:赵云被民间封为常胜将军的真实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赵云,赵云真实存在吗,三国常胜将军

    导读:为什么被奉为常胜将军呢?我们从野史中说说吧,毕竟这个名头是《三国演义》塑造出来的。我们一起看看赵云在三国中都拥有哪些素质吧。见机快,处置迅速在小说第61回里,由于刘备入川的消息被东吴君臣侦知,顾雍进言乘机收复荆襄,遭遇吴国太的强烈反对而作罢。张昭于是退而求其次,设计了一个骗局,派周善为使,以国

  • 文化灾难!秦始皇焚书事件并非唯一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秦始皇当年焚书坑儒的真相,秦始皇烧过书是指什么事件,秦王焚书坑儒的实情

    导读:焚书事件在中国历史上发生过四次,这其中以秦始皇焚书事件最出名,但是就破坏性而言,秦始皇的这一次焚书却远远比不上乾隆。后者焚书达到了惊人的71万卷,中国从此无古文化,只留下了大批宣传专制统治书籍。网络配图秦孝公“焚书”:公元前359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据《韩非子·和氏》记载:“商君孝秦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