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孙权最优秀的儿子是谁?最后却英年早逝了

孙权最优秀的儿子是谁?最后却英年早逝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708 更新时间:2024/1/19 7:37:10

孙登(209年-241年),字子高。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吴大帝孙权长子,会稽王孙亮、景帝孙休异母兄。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立孙登为皇太子。他多次劝谏孙权,对朝政多有匡弼。镇守武昌时,处理事务谨慎得体。嘉禾元年(232年),还居建业。赤乌四年(241年),孙登去世,年仅三十三岁,谥号宣太子。临终时上疏举荐贤才。孙权深感悲恸,此后只要谈到孙登就流泪不止。对此,在笔者看来,作为孙权最优秀的儿子,孙登无疑是其最合适的继承人。但是,因为孙登英年早逝,导致吴国青黄不接。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首先,孙登是孙权的长子。但是,因为他的生母地位较低,所以没有相关的史料记载。孙登出生之后,孙权让正室徐夫人抚养他。黄初二年(221年),孙权向曹魏称臣,被封为吴王,并且拜孙登为东中郎将,封万户侯,孙权以孙登年仅12岁辞去爵位不受(一说为称病)。

同年,孙权立孙登为王太子,并为孙登选择师傅,选取优秀的士人作为他的宾友。孙权任命南郡太守诸葛瑾之子诸葛恪、绥远将军张昭之子张休、丞相顾雍之孙顾谭、偏将军陈武之子陈表等进宫,为孙登侍讲诗书,并随从骑马射猎。程秉、张温先后为太子太傅。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如同刘备为刘禅选择诸葛亮、伊籍等老师一样,孙权也十分重视孙登的教育和培养,不仅为他选择了德高望重的老师,更让孙登身边聚焦了诸葛恪等正在崛起的年轻后辈。在此基础上,等到孙登顺利继承君主之位的时候,身边自然会拥有诸葛恪等心腹势力。

当时,孙权在名义上依靠曹魏,曹丕几次派人索要孙登作为人质,都被孙权推辞掉了。对此,在笔者看来,孙登是孙权的理想继承人,这促使孙权根本不可能让孙登前往曹魏当人质。黄初六年(225年),孙权为孙登娶周瑜之女为王太子妃,命程秉从吴郡迎接周妃至武昌,教诲孙登,孙权对这次婚姻相当重视。虽然周瑜早已去世了,但是,周瑜所在的家族,依然在东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这一次联姻,也是为孙登顺利继位提供保障。

后来,芮玄的女儿也曾被聘为孙登的妃子。同年,太常顾雍迎接其母至武昌,孙登在与公卿大会结束后亲自前往为其庆贺。相对于长子孙登,孙权的另外几个儿子,自然没有得到类似的待遇。换而言之,和曹操在曹丕、曹植之间犹豫不决不一样,孙权一开始选择继承人的时候,根本没有丝毫犹豫。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册立孙登为皇太子,孙登命侍中胡综作宾客名目,以诸葛恪为左辅都尉、张休为右弼都尉、顾谭为辅正都尉、陈表为翼正都尉,称为“四友”。而谢景、范慎、刁玄、羊衜等皆为宾客,因此东宫号称名士盈门。对此,在笔者看来,此时的孙登,距离皇帝的宝座,只有一步之遥了。但是,如同朱元璋的太子朱标一样,孙登却在孙权之前就病逝了。

同年,孙权迁都建业,留孙登、诸皇子及尚书九官。并征上大将军陆逊至武昌,统领留守武昌的宫府事宜,教导诸皇子,与尚书是仪一起辅佐孙登。对于当时的东吴来说,拥有扬州、交州、荆州这三个州的地盘。现在,孙权让陆逊陪着孙登一起镇守武昌,自然是将荆州的事务交给了这位长子。对此,孙登也没有让孙权失望。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孙登处理事务谨慎得体,凡事都先咨询,然后方才施行。

嘉禾元年(232年),孙登的次弟孙虑逝世,孙权感到悲伤,因而减少膳食。嘉禾三年(234年),孙权率军进攻魏国的合肥新城,命孙登留守管理后方的事务。孙权一度十分信任校事吕壹,吕壹趁机操弄权柄,擅作威福。对此,孙登数次劝谏孙权。

赤乌四年(241年)五月,孙登病逝,时年三十三岁。在汉末三国时期,33岁去世的情况,依然可以说是英年早逝。得知这一消息后,孙权悲痛不能抑制,诏书提到:“国丧明嫡,百姓何福!”

值得注意的是,孙登临终之际,曾表示陆逊忠勤于时,出身忧国,謇謇在公,有匪躬之节,又认为诸葛瑾、步骘、朱然、全琮、朱据、吕岱、吾粲、阚泽、严畯、张承、孙怡忠於为国,通达治体,希望孙权能多加亲近任用他们以令吴国昌盛。奏疏在孙权气绝之后才被呈报上去,孙权因此更加悲伤,谈到他都不禁伤心流涕。谥孙登为宣太子。孙登最初葬于句容,设置园邑依法奉守,三年后改葬于蒋陵。

在孙登病逝的时候,孙权已经50岁左右了。在悉心培养的继承人去世后,孙权虽然悲痛至极,却还是要在自己的儿子中另选一位太子。不过,因为之前的注意力都在孙登身上,孙权对于这几位儿子,不仅疏于培养,也没有十分满意的一位。

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赤乌四年(241年),孙权长子孙登病逝。孙登生前与孙和交好,临终前留下遗言推荐孙和为太子。赤乌五年(242年),孙和被册立为太子,当时十九岁。阚泽任太傅,薛综为少傅,而蔡颖、张纯、封俌、严维等都是他的陪侍随从。

最后,虽然孙权册立孙和为太子,但是,对于另外一位儿子孙霸,孙权同意宠爱有加,并将其册封为鲁王。于是,鲁王孙霸仗着孙权的宠幸,图谋取代太子孙和,这就在东吴历史上爆发了二宫之争。二宫之争发生于吴大帝孙权在位期间,大约始于吴赤乌五年(242年),结束于赤乌十三年(250年)。在这一过程中,众多东吴大臣遭到了杀害或者贬低,甚至连丞相陆逊,都受到了牵连,在孙权派人责备之后,陆逊愤懑去世。

对于东吴的二宫之争来说,最终结果是两败俱伤,也即太子孙和被废(建兴二年(253)年被赐死),而鲁王孙霸被赐死,孙权改立第七子孙亮为太子。建兴元年(252年),孙权去世后,孙亮登基为帝,时年十岁。太平二年(257年),孙亮正式亲政,时年十五岁。太平三年(258年),孙亮联合全公主图谋除掉孙綝,事情泄露,废为会稽王。永安三年(260年),孙亮被贬为侯官侯,途中去世,年仅十八岁。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在长子孙登去世后,孙权两次册立太子,结果,这两位太子都没有获得善终的结局,这导致吴国出现了青黄不接的局面,也让东吴朝廷长期陷于内耗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徐文远是什么人?历史上最厉害的老师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徐文远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旧唐书·徐文远传》中有记载:武德六年(公元623年),唐高祖李渊来到了国子监,观看祭奠先师仪式,“遣文远发《春秋》题,诸儒设难蜂起,随方占对,皆莫能屈。”徐文远阐发《春秋》题旨,一众儒生设难,一拨一拨地发问,不过,都没能难到徐文远。那

  • 赵匡胤有儿子却传位给弟弟 赵匡胤是不是自愿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对赵匡胤传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很多人在怀疑,北宋开国之君赵匡胤在有自己的儿子且儿子成年的情况下,为什么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弟弟。事实上,离开当时的社会背景谈具体个例的都是耍流氓。具体到赵匡胤,不用怀疑。他之前指定和属意的继承人就是赵光义。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可能曾

  • 邓艾兵临成都的时候,姜维怎么不支援呢?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姜维(202年~264年3月3日),字伯约,天水郡冀县(今甘肃省甘谷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天水功曹姜冏之子。姜维年少丧父,侍奉母亲,崇拜儒家大师郑玄。诸葛亮北伐中原时,姜维受到猜忌,不得已投降蜀汉,得到蜀相诸葛亮重用。在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开始崭露头角。延熙十七年(254年),姜维被后主刘禅拜为大

  • 吴起的成名之路是什么样的?他可以冷血到什么地步?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吴起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人可以冷血到什么地步?为了一个将军的位置,杀害陪伴自己半生的妻子。为了一句誓言,可以不去参加母亲的葬礼。成就吴起几千年兵圣威名的,或许就是他的冷血与狠心。而他悲惨的结局,或许也是因为无情导致的。鲁国驱逐了吴起,导致它失去了变强的机会。魏国

  • 蜀汉唯一的“征北将军”:申耽最后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在汉末三国时期,武将的官职从高到低大致是:大将军(大司马)→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四将军→四征将军→四镇将军→四安将军→四平将军→杂号将军→偏将军。其中,就四征(征东、征西、征南、征北)将军来说,不仅是三国时期比较常见的官职,也因为执掌征伐,所以拥有较高的地位,也即基本上都是当时声名显

  • 满都海是什么出身?为保成吉思汗的后代家族做了哪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你们知道满都海是什么出身,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宋开禧二年(1206)的春天,蒙古贵族们齐聚斡难河,召开会议。诸王和群臣一致决定尊孛儿只斤·铁木真为大蒙古国的大汗,并献上“成吉思汗”的尊号,可意为“坐拥海洋四方的可汗”,以总结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帝国的功劳。而到了十五世纪下半叶,大都失

  • 陈后主陈叔宝亡国后是什么结局?曾向新皇帝讨官做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陈后主陈叔宝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说起陈叔宝,他是一位没心没肺的皇帝,也是一位十分有才华的皇帝。陈叔宝的才华并没有用到地方,相反他喜欢作一些春花秋月的诗词,被称为“亡国之音”的《玉树后庭花》,就是陈叔宝所创作。“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映户凝

  • 揭秘东吴“二宫之争”,孙权犯了一生最大的错误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在古代历史上,立嗣之争,无疑是封建王朝比较常见的事件。在汉末三国时期,曹植和曹丕的立嗣之争,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围绕着魏国太子的宝座,曹植和曹丕各自形成了自己的心腹势力,并展开了激烈的较量。与此相对应的是,对于东吴来说,也有一场激烈的立嗣之争,这就是著名的“二宫之争”。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

  • 张邦昌是宋朝的宰相,为何却被金人要挟成了“伪楚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张邦昌是谁?他是宋朝的宰相,被金人要挟成了“伪楚皇帝”,张邦昌是怎么死的?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说到张邦昌这个人,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是谁,但是如果了解岳飞传的朋友应该就知道了,里面有两大奸臣,前期是张邦昌,后期是秦桧。不够话说回来,张邦昌竟然还称过帝?这是真的吗?张

  • 古代皇帝妃嫔无数 开国皇帝是怎么对待自己的第一任妻子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古代开国皇帝和老婆,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俗话说:“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但世人又有几人能做到呢?身为一国之君,三宫六院,嫔妃无数,身边的女人数不胜数,按理说与原配的关系处的应该不是很好,但是纵观历朝的开国之君,他们大部分与自己的第一任妻子相处的都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