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在古代皇帝为何大都短命?康熙和乾隆为何能长寿?

在古代皇帝为何大都短命?康熙和乾隆为何能长寿?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1463 更新时间:2024/2/13 16:17:41

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以上问题我爱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

古代百姓人人都羡慕天子,那是个权力达到顶峰的君王将相,拥有对管理国家的绝对话语权。

可如果站在皇帝的角度来看,这个位置也不是那么好做的,文武百官、天下百姓,有时候还得疲于应付外敌入侵,皇帝也是人,他们哪有那么多精力去权衡这些身边的因果呢?

外加上古代在医疗水平上存在明显的落后,很多病症因技术不足根本无法诊治,最终只会导致病情恶化而亡。

这就使得历代王朝来作为皇帝的没几个是长寿,有些皇帝甚至30出头正值男人的黄金年纪就突然仙逝了,在他们那个位置上,长寿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皇帝天天想着去长生了。

但在清朝的历史中,康熙乾隆却是我国历代王朝中少有的长寿皇帝,康熙活了68岁仙逝,乾隆活了89岁仙逝,只是因为他们从不碰一样“嗜好”,这点其他皇帝可真的做不到。

历代皇帝偏爱于修仙

在中华上下5000年的历史中,一共诞生了近400位天之骄子,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皇帝。作为皇帝理论上来说他们可以享受最高等的待遇,拥有辖区范围内的一切资源,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不是应该让其长寿吗?

可我们统计后才发现,在这400位古代君王中仅仅只有30位活到了60岁以后。

其他皇帝要么因战乱被赶下台,要么就年纪轻轻英年早逝,实在是让人无法理解。

除去我们熟知的女帝武则天外,中国历史上能够长寿的皇帝还真不多,最后一个王朝——清朝就有一对儿爷孙俩,他们分别是康熙和乾隆。为何康熙和乾隆能做到君王们都羡慕的长寿呢?

只因为他们抛弃了一项其他君王都趋之若鹜的嗜好——修仙.

修仙对于古代君王来说甚至都可以说是魔咒,不管是年轻时再励精图治、脚踏八荒的千古一帝,到晚年始终逃不掉修仙这个诅咒。例如千古一帝秦始皇,他21岁登基,39岁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历史大业,将其他王朝踩在脚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国家。

这般功绩可不是一个傻皇帝能做到的,可秦始皇晚年还是变得糊涂了。他让徐福去找蓬莱仙山,祈求仙人授予长生之法,炼就不老丹药,以实现秦王朝千秋万代的统治。但最后的结果我们也知道了,长生不老药是吃了,结果人还是完蛋了,帝位还被乱臣贼子窃取了,说到底这都是修仙惹的祸啊!

还有明王朝嘉靖皇帝,嘉靖可以说是明代历史上少有的聪明皇帝,他虽20年不上早朝,却能利用君王术将百官牢牢的握在手中,不管是宦官集团还是内阁大臣,始终逃不掉他的手掌心。

可嘉靖却是个热衷于修仙得道的主,正是因为他的这份偏爱,让朝中奸臣当道,严嵩借此把持朝政二十多年,虽然没有对他产生多大的威胁,但底下的老百姓可真是苦不堪言呐!

克制内心的野性

明明古人的事例就在那里摆着,每个君王都想修仙,可他们最终都难逃一死。但后世的君王仍然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古人仙丹的炼就技术不成熟,修仙环节有错,反正在强权的加持下,没有人愿意错过永生的机会。

有些皇帝在年轻时就去尝试修仙,大概在他的认知里,古代君王修仙失败是因为年龄问题,年龄越大、阳气不足,修仙成功的概率就越小。

可实际上,任何修仙丹药中都含有大量的金属元素,皇帝在服用了过量的仙丹后体内金属含量会严重超标,最终导致体能迅速衰退,年纪轻轻就英年早逝了;本来这些皇帝将仙丹视为救命稻草,可没想到它们却是死亡最好的催化剂。

但康熙和乾隆却抵挡住了修仙的诱惑,他们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康熙曾2次对外远征,击退了俄国染指中国的愿景,还有南方三藩、蒙古准葛尔丹、新疆大小和卓这些内乱都是康熙在位时评定的。

眼看着国家这么忙,或许康熙本人压根儿没时间去享受仙丹带来的“好处”。

乾隆虽然生在太平盛世,但他本人对医术这块儿尤为重视,乾隆严格按照朝廷礼法每天3点左右起床,最迟9点晚睡,其在为的60多年时间里从未有过中断,这才是真正的养生。比起那些虚无缥缈的修仙之法,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作为皇帝应该有个最基本的分辨能力。

此外乾隆一朝有大量官员沉迷于烟土,就连早年的乾隆也不例外。不过他随后发现吸烟对容易对身体产生巨大的副作用,所以他戒掉了这个恶习,往后几十年再也没有碰过。能够克制住内心的欲望,这怕是两位皇帝真正的长寿秘诀。

康熙和乾隆的长寿让人羡慕,当然客观来说,他们所处的时代中国医疗技术已经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其中还包括西医传入中国,手术等医疗方式能解决很多中医难以解决的重大问题。

康熙曾患上过一场大病,当时朝廷的御医全都束手无策,唯独两位外国来的医生轻车熟路的解决了康熙的问题。

生活作息规律、克制内心的欲望,加上医疗技术的进步,天时地利人和都已经达到,这就是两位皇帝长寿的秘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历史上唯一一个被移出太庙的皇帝,明仁宗朱高炽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唯一一个被移出太庙的皇帝是谁呢?答案就是明仁宗朱高炽,他是明朝第四位皇帝,他在1425年登基后,仅十个月后就因病去世了。一百多年后,又被他的后代嘉靖帝移出了太庙,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细究朱高炽的生平,其实是可圈可点的。中国历史上称“仁宗”的皇帝,总共只有六位,而朱高炽是明

  • 刘襄作为刘邦长孙又在诸吕之乱立下了大功 最后为什么无缘皇位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对刘襄和皇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邦长孙刘襄在诸吕之乱立下了大功,刘襄最后为何无缘皇位?刘邦的长孙刘襄,虽然也贵为一方诸侯王,但却对西汉帝国的皇位存在一种执念。当然,皇族子弟想当皇帝,也算是人之常情,但是刘襄的心态不一样:因为刘襄觉得,自己才是最有资格的皇位继

  • 朱棣为什么把都城从南京迁都北京 朱棣是无颜面对南京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朱棣迁都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明成祖朱棣把都城从南京迁移到北京,朱棣到底是怎么想的?在中国古代定都和迁都都是国家大事。为了稳定政权,历代统治者,都非常注意保持都城的稳定。也有许多王朝曾经迁移过都城,比如明成祖朱棣夺位登基后,就将明代都城南京迁往北京,

  • 历史上胤祐是什么身份?九子夺嫡之后他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俗话说 龙生九子 ,各有不同。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在中国古代封建时期,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和地位,甚至可以掌控他人的生死。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帝的权势滔天,注定了人们对于皇位的追逐。也正是因为如此,虽然出生在皇家之中,自幼就可以过着锦衣玉食

  • 曹操和司马懿都篡位了 曹操和司马懿的评价为何截然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对曹操和司马懿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曹操和司马懿同样是谋朝篡位,两人的评价为何截然不同?东汉末年,天下动乱,此时的张角开始琢磨了起义,于是就有了黄巾军起义。从黄巾军起义之后,东汉就再也没有稳定的日子了。张角发起了东汉末年的第一次起义,从这时候开始,东汉就陷入了动

  • 李世民手下第一大将李靖,为什么特别的低调?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唐初名将李靖被誉为唐代“战神”,他生猛英武,南平吴会,北定沙漠,转战南北,为唐王朝立下赫赫战功,后被封为卫国公。可是每逢朝堂议政时,李靖便“恂恂似不能言”,一副谨慎小心的样子。这是为何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后人出于对他的崇敬,逐渐将其神化,于是就出现了《西游记》中“身穿铠甲,头

  • 后唐闵帝李从厚:后唐第三位皇帝,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李从厚,即后唐闵帝,唐明宗李嗣源之子,生母是昭懿皇后夏氏,后唐第三位皇帝,在位仅五个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跟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看吧。李从厚自幼便深得李嗣源的宠爱,历任河南尹、宣武节度使、河东节度使、成德节度使、天雄节度使等职,加授中书令( 宰相)荣衔,被封为宋王。他于长兴四年(933年)被召回洛阳,

  • 后世如何评价李嗣源?他有哪些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李嗣源,即后唐明宗,称帝后改名李亶,后唐太祖李克用养子,五代十国时期后唐第二位皇帝,在位共8年。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跟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看吧。李嗣源以骁勇知名,辅佐李存勖建立后唐,累迁成德节度使、蕃汉内外马步军总管、中书令。926年,镇压邺都兵变,整合乱兵攻回洛阳,结束了李存勖的统治。不久即位为帝,年

  • 李嗣源在位期间,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李嗣源,即后唐明宗,称帝后改名李亶,后唐太祖李克用养子,五代十国时期后唐第二位皇帝,在位共8年。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跟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看吧。李嗣源以骁勇知名,辅佐李存勖建立后唐,累迁成德节度使、蕃汉内外马步军总管、中书令。926年,镇压邺都兵变,整合乱兵攻回洛阳,结束了李存勖的统治。不久即位为帝,年

  • 后唐明宗李嗣源:后唐第二位皇帝,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李嗣源,即后唐明宗,称帝后改名李亶,后唐太祖李克用养子,五代十国时期后唐第二位皇帝,在位共8年。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跟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看吧。李嗣源以骁勇知名,辅佐李存勖建立后唐,累迁成德节度使、蕃汉内外马步军总管、中书令。926年,镇压邺都兵变,整合乱兵攻回洛阳,结束了李存勖的统治。不久即位为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