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唯一一个被移出太庙的皇帝,明仁宗朱高炽

历史上唯一一个被移出太庙的皇帝,明仁宗朱高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522 更新时间:2024/2/13 16:17:37

历史上唯一一个被移出太庙的皇帝是谁呢?答案就是明仁宗朱高炽,他是明朝第四位皇帝,他在1425年登基后,仅十个月后就因病去世了。一百多年后,又被他的后代嘉靖帝移出了太庙,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

细究朱高炽的生平,其实是可圈可点的。

中国历史上称“仁宗”的皇帝,总共只有六位,而朱高炽是明朝唯 一一位得到“仁宗”庙号的皇帝。

朱高炽是明成祖朱棣的长子,他从小就宅心仁厚,朱元璋为考验几位孙子的能力,曾经让他们在天刚破晓时去检阅军 队。

其他几位世子很快就检阅完成之后回来复命了,只有朱高炽迟迟未归。原来朱高炽觉得天气太冷,是等士兵们吃好早饭再进行检阅的。朱元璋很欣赏朱高炽的仁慈心。

朱棣总共有三个儿子,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

朱高炽好静不好动,长成了一个大胖子,行动都不太方便。而老二朱高煦却英俊潇洒,他跟着父亲朱棣起兵靖难,因为作战勇猛,立下了不少战功,很得朱棣的喜欢。

朱高煦仗着自己的军功和父亲的宠爱,内心渐渐有了野心,他想当皇帝。

对于立谁为太子,朱棣也有点拿不定主意,他征求朝臣们的意见,很多武将支持朱高煦,大多文臣支持朱高炽,比如姚广孝,比如解缙

理由呢?姚广孝说朱高炽仁慈、有担当。1399年燕王起兵发动靖难之役时,朱高炽在姚广孝辅助下坚守燕京城,机智勇敢,带领七千名老弱士卒,抵挡住了建文帝大将李景隆的50万大军,保住了北京,为靖难之役稳固了大后方。

这个理由还是不够有力,武将们说,朱高炽固然守城有功,但朱高煦在靖难之役中冲锋陷阵、杀敌无数,多次救朱棣脱险,立功也不少啊!

这时,大明第 一才子解缙出场了,他只说了三个字,就让朱棣拿定了主意。

解缙说的是:“好圣孙!”

朱棣猛醒,想起他特别喜欢和欣赏的孙子朱瞻基,如果现在不立朱高炽为太子,那么以后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又怎么能有 机会继承皇位呢?

公元1404年,明成祖朱棣册立朱高炽为太子,这太子一当就是二十年,朱棣经常南征北战,朱高炽曾经六次监国,他筹集粮草、处理政事,一切都井井有条。

朱高炽还要常常面对来自两位弟弟的明 枪暗剑,朱高煦的篡权之心越来越明显,朱棣为此发怒时,朱高炽还要为弟弟们说情,劝父亲原谅他们。

公元1424年七月,朱棣病逝,朱高炽继位改元洪熙,即位之初,朱高炽就下诏为建文帝忠臣方孝儒等平 反,也平 反了永乐朝的解缙等冤案,大得人心。

朱高炽爱民如子,他废除宫刑、停止耗费巨资、持续了几十年的宝船下西洋,减免赋税,让百姓得到充分的休养 生息,生产力得到了空前发展,明朝进入稳定、强盛的时期,为“仁宣之治”拉开了序幕。

可惜天不假年,47岁的明仁宗朱高炽英年早逝。有人说是因为处理政务太忙太辛苦了,有人说是他在二十年的太子历程中压力太重、处境太危险,身体不堪重负才英年早逝。

好在朱高炽有个好儿子,也就是朱棣的“好圣孙”朱瞻基,他接过父亲的事业,将“仁宣之治”建设成了大明历史上辉煌灿烂的一个时期。

那么,一百年后,仁宗、宣宗的后代嘉靖皇帝为什么要把仁宗皇帝移出太庙呢?

原来,天子太庙里只能供奉七个牌位,嘉靖皇帝是继承了伯父的皇位,他为了将自己生父的牌位安放进太庙,必 须移除一位,他的脑子居然动到了永乐帝朱棣头上,想把朱棣的牌位移出,遭到大臣们的激烈反对,后来双方妥协,才将在位只十个月的朱高炽的牌位移除出去。

宽宏仁慈又大量的朱高炽,如果泉下有知,估计也会宽容地看着他的子孙,一笑而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刘襄作为刘邦长孙又在诸吕之乱立下了大功 最后为什么无缘皇位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对刘襄和皇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邦长孙刘襄在诸吕之乱立下了大功,刘襄最后为何无缘皇位?刘邦的长孙刘襄,虽然也贵为一方诸侯王,但却对西汉帝国的皇位存在一种执念。当然,皇族子弟想当皇帝,也算是人之常情,但是刘襄的心态不一样:因为刘襄觉得,自己才是最有资格的皇位继

  • 朱棣为什么把都城从南京迁都北京 朱棣是无颜面对南京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朱棣迁都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明成祖朱棣把都城从南京迁移到北京,朱棣到底是怎么想的?在中国古代定都和迁都都是国家大事。为了稳定政权,历代统治者,都非常注意保持都城的稳定。也有许多王朝曾经迁移过都城,比如明成祖朱棣夺位登基后,就将明代都城南京迁往北京,

  • 历史上胤祐是什么身份?九子夺嫡之后他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俗话说 龙生九子 ,各有不同。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在中国古代封建时期,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和地位,甚至可以掌控他人的生死。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帝的权势滔天,注定了人们对于皇位的追逐。也正是因为如此,虽然出生在皇家之中,自幼就可以过着锦衣玉食

  • 曹操和司马懿都篡位了 曹操和司马懿的评价为何截然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对曹操和司马懿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曹操和司马懿同样是谋朝篡位,两人的评价为何截然不同?东汉末年,天下动乱,此时的张角开始琢磨了起义,于是就有了黄巾军起义。从黄巾军起义之后,东汉就再也没有稳定的日子了。张角发起了东汉末年的第一次起义,从这时候开始,东汉就陷入了动

  • 李世民手下第一大将李靖,为什么特别的低调?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唐初名将李靖被誉为唐代“战神”,他生猛英武,南平吴会,北定沙漠,转战南北,为唐王朝立下赫赫战功,后被封为卫国公。可是每逢朝堂议政时,李靖便“恂恂似不能言”,一副谨慎小心的样子。这是为何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后人出于对他的崇敬,逐渐将其神化,于是就出现了《西游记》中“身穿铠甲,头

  • 后唐闵帝李从厚:后唐第三位皇帝,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李从厚,即后唐闵帝,唐明宗李嗣源之子,生母是昭懿皇后夏氏,后唐第三位皇帝,在位仅五个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跟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看吧。李从厚自幼便深得李嗣源的宠爱,历任河南尹、宣武节度使、河东节度使、成德节度使、天雄节度使等职,加授中书令( 宰相)荣衔,被封为宋王。他于长兴四年(933年)被召回洛阳,

  • 后世如何评价李嗣源?他有哪些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李嗣源,即后唐明宗,称帝后改名李亶,后唐太祖李克用养子,五代十国时期后唐第二位皇帝,在位共8年。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跟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看吧。李嗣源以骁勇知名,辅佐李存勖建立后唐,累迁成德节度使、蕃汉内外马步军总管、中书令。926年,镇压邺都兵变,整合乱兵攻回洛阳,结束了李存勖的统治。不久即位为帝,年

  • 李嗣源在位期间,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李嗣源,即后唐明宗,称帝后改名李亶,后唐太祖李克用养子,五代十国时期后唐第二位皇帝,在位共8年。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跟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看吧。李嗣源以骁勇知名,辅佐李存勖建立后唐,累迁成德节度使、蕃汉内外马步军总管、中书令。926年,镇压邺都兵变,整合乱兵攻回洛阳,结束了李存勖的统治。不久即位为帝,年

  • 后唐明宗李嗣源:后唐第二位皇帝,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李嗣源,即后唐明宗,称帝后改名李亶,后唐太祖李克用养子,五代十国时期后唐第二位皇帝,在位共8年。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跟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看吧。李嗣源以骁勇知名,辅佐李存勖建立后唐,累迁成德节度使、蕃汉内外马步军总管、中书令。926年,镇压邺都兵变,整合乱兵攻回洛阳,结束了李存勖的统治。不久即位为帝,年

  • 汉武帝既然认为刘据是无辜的 汉武帝为什么死都没有给刘据平反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对汉武帝和刘据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武帝既然了解刘据是无辜的,汉武帝为何不给刘据平反?“巫蛊之祸”可以称得上是汉朝皇室的一场大浩劫。这场浩劫的发起者,不是外族,不是造反者,不是敌对势力,恰好就是皇帝汉武帝本人。由皇帝亲自发起,残杀了自己的族人,这件事也实在是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