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萧何当日亲自追韩信,后来又为什么帮助吕雉除掉韩信?

萧何当日亲自追韩信,后来又为什么帮助吕雉除掉韩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974 更新时间:2023/12/12 14:50:56

当初萧何亲自追韩信,为何后来却帮助吕雉除掉韩信?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汉五年,汉高祖刘邦打败项羽,平定了天下,在洛阳南宫举行酒宴。

当时刘邦问在座的各位将军和列侯,说他之所以能平定天下的原因是什么,高起、王陵先后作答,但讲得都不全面。

后来刘邦自己讲出原因,他说: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人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能取天下者也。”

刘邦帐下三人:张良、萧何、韩信,是他最终能取得天下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其中拥有高超军事才能的韩信,是萧何为刘邦举荐的。

萧何对韩信来说,有举荐之恩,让他有机会一展自己出众的军事才能,对韩信的一生影响很大,但同时韩信的败亡也拜萧何所赐,要不是萧何给吕雉出计策,韩信也不会死在吕雉手里。

萧何亲自追韩信,是为了成就三方的事业

韩信本来只是个穷困潦倒的普通人,经常寄居在别人家吃闲饭,为此很多人厌恶他,他还在河边钓鱼时接受了漂洗丝绵的大娘的饭食,总之人生看起来没什么希望。

之后他先后追随了项梁和项羽,但因为屡次献计策都没被采纳,于是离开项羽投奔了刘邦。这时候的韩信没什么名声也没什么军功,所以只在刘邦帐下做了一个小官,还犯了事差点丢了脑袋。

刘邦没发现韩信有什么过人之处,萧何却慧眼识珠,认为韩信有大才。

当时刘邦手下有很多将领在半路上逃跑,而韩信因为萧何屡次向刘邦举荐,没有得到重用也跟着跑路了。

萧何听说韩信跑路了,都来不及和刘邦打声招呼就亲自去追韩信,刘邦不知道具体情况以为自己的丞相跑路了又着急又恼怒,等到萧何回来骂萧何跑什么。

萧何说自己不是跑路,而是去追人,刘邦问去追谁,萧何说是韩信。刘邦又开始骂,说将领跑了那么多不去追,偏偏去追个韩信,他不信。

萧何说:

“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

萧何对韩信的评价特别高,认为他“国士无双”,正因为萧何如此尽力地向刘邦举荐韩信,刘邦才重用了韩信,任命他为大将军。

后来韩信果然没有辜负刘邦,真正做到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直到为刘邦平定天下。那当时萧何作为丞相,为什么要亲自追韩信,费那么大力气向刘邦举荐韩信呢?

要知道想要做大事的人,是需要整合一个团队一起努力的,单枪匹马作战永远比不了团结合作。

当时想要成就一番事业,施展自己才能的不仅只有韩信,还有萧何以及其他人。

但想要成就自己的事业,是需要其他助力的,否则成功率不大。萧何擅长定国安邦,张良擅长出谋划策,韩信擅长攻伐作战,而刘邦是他们的总指挥,擅长驾驭这些人才。

只有这些人各司其职,各就其位,大事才能成功。

萧何那么卖力地为刘邦举荐韩信,表面看上去是帮了韩信大忙,给他找到了伯乐,实际上他也是间接地在帮助自己,最终目的是施展才能,一起平定天下,留名青史。

萧何帮助吕雉除掉韩信,是为了表明自己的立场

刘邦能够平定天下,韩信功不可没,可当项羽被打败后,刘邦就突然夺了韩信的军权,并将他由齐王改封为楚王。

刘邦这样的做法,多少有点“卸磨杀驴”的意味在里面,虽然一开始做得没那么绝,但由此可以知道,刘邦对于韩信高超的军事才能是心有畏惧的。

接下来发生的事果然证实了刘邦是这样的想法,项羽旧部钟离眜去投靠韩信,有人告发韩信谋反。

刘邦因为畏惧韩信的才能,没有施行强硬的手段,而是改用陈平的计策,用出游云梦泽,让诸侯会见的方法轻易抓住了韩信。

这时候的韩信还比较识趣,他杀了钟离眛,带着钟离眛的头颅来向刘邦示好。因为知道“低头”,刘邦放了韩信一马,赦免了他只改封他为淮阴侯。

其实事情到这里本可以结束,但是韩信这人情商太低,又不懂得揣摩帝王心里,不懂得屈就逢迎、伏低做小,反而愤懑不平,表达心里的不满,甚至去怂恿陈豨叛乱。

因为这样的性格,韩信不自觉地走到了刘邦的对立面。

历史上功勋卓著的武将大都没有好下场,比如白起周亚夫等等,而擅于权谋的谋臣却很多能功成身退,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往往作战如神的武将,他们在为人处事上缺点头脑,而谋臣善于心计,俗话说“过刚者易折,善柔者不败”,这就是很多武将和谋臣结局大相径庭的原因。

汉十年,陈豨反叛,刘邦率领军队去平叛,而韩信借口生病推脱不去,暗地里却派人对陈豨说:

“弟举兵,吾从此助公。”

除了口头上协助陈豨反叛,韩信也确实采取了行动,他假传诏书赦免官府的罪犯和奴隶,打算利用他们去攻击吕后和太子刘盈,一切部署完毕,只等着陈豨的消息。

可这时候消息泄露,吕后知道了韩信准备叛乱的事。

吕后是个头脑十分清醒的女人,在危急关头她没有慌乱,而是去找萧何出谋划策。

吕后的这步棋,意思很明显,把萧何拉到自己的阵营,此时吕后的阵营就是刘邦的阵营。

刘邦率军平叛还没有结果,宫里吕后和太子却受到性命威胁,萧何选择了吕后这一边,为吕后谋划,帮助吕后、帮助刘邦智取韩信,这样的做法更具正义性,因为帮助吕后是平叛,帮助韩信是谋反。

萧何从追韩信到出计策杀韩信,双方的利益发生了冲突,立场也由队友转换成了敌人。当初是一致对外消除外部矛盾,现在是内部发生矛盾,双方变成了对立。

萧何想要的只有刘邦能给,因为刘邦具有正统性,他是名副其实的皇帝,具有驾驭人才的能力。而韩信只具备军事才能,即使他能打败刘邦,他也不能治理好天下,他只能做将帅,不能做君王。

就像当初刘邦和韩信闲谈,讨论带兵的问题,刘邦问韩信他能带多少兵,韩信说刘邦只能带十万兵,刘邦问韩信他自己能带多少兵,韩信笑着说越多越好啊。

刘邦笑着说既然韩信带兵越多越好,军事能力出众,为什么还被他抓住了呢?

韩信说:

“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言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韩信善于带兵打仗,而刘邦善于驾驭人才,这一点萧何心里十分清楚,所以他最后才会坚定地站在吕后、刘邦这一边,出计谋把韩信骗来,最后让韩信被吕后斩首于长乐宫钟室里。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萧何对韩信的一生影响极大。

韩信因为萧何的举荐出人头地,能有机会施展自己的军事才能,但最后却又因为萧何的计谋丢掉性命,两人之间牵绊颇深,最后又一刀斩断,实在令人感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史上最牛公主,爸妈是皇帝,两个哥哥也是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我也是爸妈手里的公主,皇上公主,皇帝的女儿为什么叫公主

    要说历史上最牛的公主,那肯定就是唐朝的太平公主。她爹妈、两个哥哥都是皇帝,天生就生在皇权中心,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太平公主是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小女儿,因为最小,特别受爹妈以及哥哥们的宠爱,她有四个同母哥哥,分别是李弘、李贤、李显和李旦。这四个哥哥,其中李弘和李显做过

  • 历史上诸葛亮发动北伐是在何时?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诸葛亮北伐为什么不能成功,诸葛亮北伐的真正原因,诸葛亮七次北伐失败的原因

    公元228年春,拉开了东汉末年,由于统治者重用宦官和外戚,导致朝政腐败,继而天下大乱,造成军阀割据之势。当时,群雄逐鹿中原,东汉彻底灭亡之后,由曹魏、刘蜀、孙吴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在三国之中,曹魏的整体实力是最强的,但是曹操的德行有失,所以蜀国和东吴决定联手对付曹操。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差点就

  • 25岁成太后,临朝摄政16年的东汉皇后邓绥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朝最后一个太后是谁,明朝摄政太后,历史上御驾亲征的太后

    很多人都觉得只有经历过无穷宫斗,才能当上太后,坐享权利的最高峰,但是历史上有个皇后,她没使什么手段,只不过恪守礼仪,用了一招以退为进就坐上了皇后之位,她就是东汉和熹皇后邓绥。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一、祖父是太傅邓禹,从小就特别会为人处事有些人一出生就含着金钥匙,只要

  • 爹妈都不靠谱多可怕?“仁弱”皇帝23岁抑郁而终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父母不靠谱怎么办,最可怕的病,父母不靠谱是什么体验

    爹妈都不靠谱多可怕?汉惠帝刘盈就深受不靠谱老爹的影响,也受到强势老妈的毒害,最后导致他直接抑郁而亡,享年23岁,真可谓是英年早逝,悲惨至极。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一、他爹是刘邦,却屡次抛弃他其实刘盈的出生还是挺不错的,甚至可以说赢在了起跑线上。因为他爹成了创一代,自

  • 天选之子刘秀是如何开启东汉时代的?过程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秀一生的经历,为什么说王莽和刘秀是穿越的,刘秀如何统一天下

    东汉是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与西汉统称汉朝。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如果说现代的“锦鲤”是杨超越的话,那么古代的“锦鲤”就非光武帝刘秀莫属了。刘秀被称为位面之子,就是天选之子的意思,他的一生从一介布衣到一国天子,从躬耕陇亩到开创中国历史上“风华最美的时代”,真

  • 揭秘明朝开国第一功臣徐达的结局:为何能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徐达最后善终了吗,唐朝开国功臣结局,明朝哪个开国功臣善终

    翻开徐达的征战史,几乎大明帝国初创时期的所有重要战役他都参加了,而且,攻必克,战必胜。这样一位了不起的功臣,却从不居功自傲,而且既严格执行军纪,又爱护士兵。一、立殊功而不自傲徐达不仅以白己的赫赫战功为大明王朝开基立业奠定了基础,而且,与明太祖朱元璋的个人关系也非常密切,是朱元璋特别倚重的核心人物,朱

  • 诸葛亮的困境:蜀汉人力资源有限 只得用后备人才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如何看待诸葛亮的管理,诸葛亮对蜀汉的贡献,诸葛亮选人才的标准

    说起三国故事,最纠结最悲情的恐怕是“挥泪斩马谡”这一出。马谡不可重用,刘备早就看出来了,诸葛亮眼光不在刘备之下,为什么还是违背了蜀汉公司前任老总的遗嘱,将马谡推上了业务第一线,委以最重要的大任呢?如果简单地归咎于诸葛亮用人不明,无论是从史学研究,还是从人力资源研究来说,都不免简单粗暴。一个经理人用人

  • 诸葛亮曾“六出祁山”?五次北伐至少两次没去祁山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诸葛亮曾隐居后来任蜀国,诸葛亮人物评价800字,正史诸葛亮其实不厉害

    祁山位于甘肃礼县,山川秀美,境内名胜古迹多处。礼县为秦人的发祥地,秦早期都邑西犬丘(西垂),就在县东永兴一带。陇南名胜——祁山,为著名的三国古战场,蜀汉丞相诸葛亮“六出祁山”,在此屯兵,北伐中原。“祁山武侯祠”经过近年的维修扩建,以崭新的面貌接待中外游客旅游观光。古卤城——盐官,曾为西北的骡马集散地

  • 戚继光:我国明代杰出的军事家 民族大英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戚继光是不是民族英雄,戚继光被称为什么英雄,家国梦李龙抗倭英雄戚继光

    戚继光,山东蓬莱人。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兵器专家。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器;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装备明显优于敌人。他年轻的时候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来又在北方修建长城,抗击蒙古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业余时间

  • 明朝大宦官刘瑾被处以极刑 割三千多刀才死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割太监的用什么刀,明朝大太监刘瑾被割了多少刀,刘瑾是哪个皇帝杀的

    知道历史的人对于太监这一词一定都不陌生,太监就是指男人的某特殊部位被去掉之后,专供古代都城皇室役使男性中的官员,优雅一点儿来讲也被叫做宦官。今天,大师就来讲一讲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位最牛的太监,看完也不禁感叹:太监能做到这个程度,也不枉来这世间走一遭了!这位最牛太监名叫刘瑾,也许很多人都认识他,没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