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陵碑位于哪里 李陵碑遗址有什么典故和故事

李陵碑位于哪里 李陵碑遗址有什么典故和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257 更新时间:2024/1/24 6:27:28

李陵

在《杨家府演义》中有一段记载,其记载在吴家窑镇那一带,曾有两个建筑物,一个是苏武庙,而有些人又称它为李陵庙,另一个是李陵碑,都认为这些都是位于如今的山西省境内。但是关于这些遗址的建造年代依旧是个迷,史书上根本没有任何的记载,只能靠考古学家们进行推测。

关于李陵碑还有一个典故,在宋代的时候,咋们的宋军跟契丹军队大战于金沙滩,宋军的元帅是潘美,其中有个将领叫杨业,他为了改变这个局面,提出要诱敌深入,希望元帅能够采纳这个计策,但是多次遭到潘美的拒绝,反而命令他要去硬拼。杨业只好接下命令,但他希望宋军的主力兵在陈家谷接应一下他,但是潘美非常的不配合,见到契丹军队之后,竟然望风而逃。导致身处战斗的杨业缺乏支援,而陷入了绝境,最终被俘虏,但是他是绝食而死。在京剧中,为了彰显杨业的不屈和报效祖国的精神,就使其撞死在李陵碑下,虽然这种艺术表达手法,经过了一系列的加工,并有些夸张,但更能彰显英雄的悲壮。

而李陵碑的主人李陵,他跟杨业都面临着同样的局面,他也是同样得不到李广利的支援,最终在战场上被俘虏。但是他缺乏杨业的坚毅,选择了绝世自杀,而是选择了另一种活下去的行为,那就是投降。也许在军队里面,这种情况死了反而比活着更让人敬佩,但是谁又生来不怕死呢。因此,杨业撞李陵碑,此乃真英雄也。

公孙敖迎李陵

李陵,字少卿,西汉时期的将领,很擅长骑马射箭,有仁爱之心,在军营中能善待士兵,有仁爱之心,在外风评不错,颇有美名。是中国西汉时期飞将军李广的孙子,乃是名门之后。汉武帝认为李陵有其祖父飞将军的风范,下令让他率领八百名骑兵。

天汉二年,李广利率兵去攻打在天山一带的右贤王,汉武帝召见李陵想让他去为大军押送粮草。李陵拒绝他的士兵都是能独当一面,不想做那运输粮草的军队。结果李陵请命以五千的步兵想以少胜多,直捣单于的王庭。汉武帝被他的勇气所感动便同意李陵这么做,并下令路博德领兵在行军途中接应李陵。.

而后,李陵孤军深入,在浚稽山遭遇到单于主力,被三万多的骑兵包围,李陵的军队在杀死数千的匈奴后,向南方突围,把匈奴引向塞边,匈奴久攻不下准备撤走时,一个叫管敢的军候因无法忍受校尉的凌辱投降匈奴,告诉单于,李陵没有后援也没有箭矢了。李陵在血战之后被俘。在边塞把这一情况告诉汉武帝后,汉武帝大为震怒,司马迁因为替李陵说情被迁怒受了腐刑。

很久之后,汉武帝想到李陵是因为没有援助才被俘的,这才派使者赏赐了李陵军队残留下的士兵。在李陵待在匈奴一年后,汉武帝终于派公孙敖去接李陵,但是公孙敖无功而返,还诬陷李陵说,李陵帮匈奴人练兵所以才没有把李陵接回来。汉武帝就把李陵的全家都杀了。

李陵事件

何为李陵事件呢?其缘由是在公元前99年的时候,原本汉武帝就派李广利将军去讨伐匈奴,而命令李陵去押运粮草。但是李陵恳请自己能够率领5千人去攻打王廷,但是却遭受到单于的主力军,遭到8万骑兵的围攻,李陵缺乏后方的补给,于是,只好投降。

在李陵兵败之后,这个消息传回长安,原本汉武帝以为他已经死了,却听到李陵投降于匈奴,愤怒万分。在这种情况下,朝中文武百官都知道皇帝已经怒了,就马上趋炎附势,前几天还在夸耀李陵的勇猛,现在就诋毁李陵,指责李陵的以往罪责,只是为了附和皇帝。汉武帝就问了一下身边的史官司马迁有何看法,司马迁一方面想安抚汉武帝愤怒的心情,一方面对这些趋炎附势的百官感到痛恨,还是尽可能去维护李陵。他认为李陵为人友善,对待士兵和朋友都是有礼有貌,经常做一些救国家于危难之中的事情,李陵的所作所为都被人看在眼里,这些百官为了保全自己和家庭,眼见李陵出兵不利,就开始诋毁,真是小人的作为。司马迁说:“李陵的爱国行为,经常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有国士的风范。如今他失利之后,大臣们为了保全自己都一味的诋毁,此举真让人痛心。李陵孤军深入,却遭遇到敌军主力,因为粮草不足,他才会投降,但他之前也杀戮了一万多的匈奴兵,还不是立下了赫赫战功。他现在投降,也许就是为了日后报答祖国,才出此下策。”

司马迁说完这些话之后,彻底惹怒了汉武帝,将其打入大牢。这起案子落到了杜周手中,此人早已经是臭名远扬,在肉体和精神上折磨司马迁。后来,汉武帝得知李陵率匈奴兵来攻打自己,甚为恼火,就命人将其三族杀害,判司马迁为死刑。当然汉朝有规定,判死刑的人,有两种方法可以减免,司马迁的家庭交不起这个钱,选择了第二种,那就是宫刑。

这起事件,就被后人称之为李陵事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唐朝浪漫诗人李贺七岁能辞章 天才神童李贺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李贺七岁能辞章李贺是唐朝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后世称之为“诗鬼”,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和“诗佛”王维齐名。他在诗歌方面的杰出造诣,与他个人的天赋有关,可见《新唐书》对他的描写。李贺在诗歌领域可谓天才神童,最直接的描述是“七岁能辞章”。他的诗才已经开始传播,当时著名的大文豪韩愈和皇甫湜听说后并不

  • 秦淮八艳之一寇白门:青楼女曾花两万银子赎男人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寇白门名湄,字白门,是明末清初的“秦淮八艳”之一。《板桥杂记》曰:“白门娟娟静美;跌宕风流,能度曲,善画兰,相知拈韵,能吟诗,然滑易不能竟学”正是由于白门为人单纯不圆滑,而决定了她在婚恋上的悲剧。崇祯十五年暮春,声势显赫的功臣保国公朱国弼,在差役的护佣下来到了钞库街寇家,几次交往后,白门对他留下了良

  • 历史上真实的秦惠文后:惠文后究竟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芈月传中的芈姝现在热播电视剧《芈月传》中的芈姝是楚国人,是楚威后所生的嫡女,后为秦惠文王后,芈月同父异母的姐姐,也是芈月从小到大的对手和情敌。她曾经是芈月所羡慕的对象,因为她有无忧无虑的生活和宠爱备至的母亲,这些都是芈月所没有的。她易为善也易为恶,在秦宫岁月中,她和芈月分分合合,既有相互扶持也曾三番

  • 《芈月传》:芈月是"霸星"?秦王才是真霸主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预习:秦惠文王是谁】还记得这段吗?“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大家中学时朗朗上口的《过秦论》,其中描述秦孝公的一段可谓激荡慷慨。这里

  • 俞大猷是谁:与戚继光齐名却被人们淡忘的英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对于英雄,遗忘远比非议更可怕。嘉靖二十八年,四月。廉州城外草长莺飞,城内人心惶惶。安南国(今越南)大臣范子仪领兵北上,在明帝国的南疆大肆劫掠,此刻正把廉州城围得铁桶一般。大概是个傍晚时分,几名明军骑兵飞马自东而来,直奔叛军营地,即使持着使者旌旗,也有点过分的不可一世。“大明福建备倭都督指挥俞大猷有令

  • 解密:秦始皇嬴政晚年为什么不再自称为“朕”?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秦以前,“朕”是第一人称代词,即“我”的意思,男女老幼,不论尊卑,皆自称“朕”。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成为一统天下的至高君主。嬴政认为,自己功兼三皇五帝,为表彰自己的无量功德,体现人君的至高权威,于是从“三皇”和“五帝”中各取一字,号为“皇帝”,同时把“朕”为皇帝的专用术语,不许他人染指

  • 揭秘中国历史上最牛的马屁精 并非和珅而是他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近几年市面上流行一部书,叫做《厚黑学》,顾名思义,乃脸厚心黑之学也。但乍听起来,这个名字好像还嫌太文雅了点。其实,也不用遮遮掩掩、羞羞答答,完全可以放开来说,说得更简单通俗一些,中国封建官场上的这门最大的学问,就是“马屁学”。如果研究好了“马屁学”,而且能够运用得得心应手,那就会在宦海沉浮的惊涛骇浪

  • 揭秘:皇帝身边美女如云 为什么偏爱男宠呢?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汉成帝刘骜(前51年~前7年),西汉第十二位皇帝,是个沉迷酒色的荒淫之徒,他在位25年没有留下什么鲜明的政绩,倒是在感情上有丰富的历史。他有一个男宠名为张放,长得尤其美丽,汉成帝非常喜爱他,与他同出同进,日夜相伴,不但给他升官,还经常带他微服出巡四处游玩。后来因为朝臣不满,张放被太后放逐了,两个人还

  • 南明的战魂 李定国是南明最坚定的捍卫者!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核心提示:李定国准备攻打缅甸营救永历帝时,忽闻吴三桂杀死了永历帝。42岁的李定国放声恸哭道:我有负于皇恩。他曾是反抗明朝的“流寇”,却成为南明最坚定的捍卫者。四大猛将李定国,陕西延人。明朝末年,陕西又遭遇严重的自然灾害,为了活命,9岁的李定国参加了张献忠领导的农民起义,并被张收为养子。历经军旅生涯的

  • 晚清中兴名臣胡林翼之父是谁?胡达源的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简介胡达源(1777-1841),清学士。字清甫,号云阁,湖南益阳县(今属益阳市赫山区)人.清中兴名臣胡林翼的父亲,参见《清史稿》列传一百九十三骆秉章胡林翼的合传。字清甫,号云阁,湖南益阳县(今属益阳市赫山区)人。他幼承家学,二十岁人岳麓书院,为院长罗典弟子。嘉庆二十四年(1819)殿试一甲第三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