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东汉忠烈耿恭简介 耿恭与惨烈的西域攻防战

东汉忠烈耿恭简介 耿恭与惨烈的西域攻防战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644 更新时间:2023/12/25 4:43:05

耿恭,字伯宗,扶风茂陵人,东汉著名开国将领耿弇之侄(弇弟耿广之子)。史载慷慨多大略,有将帅之才。

汉明帝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骑都尉刘张出击车师,奏请耿恭为司马,从军出征。与奉车都尉窦固及驸马都尉耿秉等击破车师。由是汉重设西域都护,以陈睦为都护,耿恭为戊校尉,屯后王部金蒲城,扼守由天山通往北匈奴的咽喉之地,与屯前王部柳中城的己校尉关宠南北呼应,互成犄角之势,防备匈奴入侵西域北道。依照汉制,耿恭与关宠所率部队不过数百人。

次年三月,北单于遣左鹿蠡王将兵二万攻打车师,耿恭部三百兵卒战死,救之不及,车师后国在匈奴的猛烈攻势之下迅速覆亡,后王安得被杀,匈奴兵锋直指疏勒、柳中。西域危殆,一旦两城告破,匈奴即可挥兵山南,情势逼人。

耿恭深知责任之重,不容有失,首要之务在于力挫匈奴锐气。据记载,耿恭当时以毒覆矢。

登城搏战,呼号道:“汉家之箭乃是神箭,中箭者创口必生异象。”言罢,以强弩射击,中者伤口因毒热迅速溃烂,匈奴震怖。(根据现今新疆当地出土文物可知,此弩弩机长约八厘米,比通常的弩机小了约一半,射程远,杀伤力强。)又适逢天降大雨,耿恭趁着风雨大作,乘机带兵出击,杀敌无数,斩获颇丰,有效地滞缓了匈奴的突击力。敌军惊恐退走,包围遂解五月,耿恭放弃金蒲城,向东北转移至另一屯戍地疏勒。

疏勒城傍临深涧,可以倚险固守,且与柳中更为贴近,声气相应。七月,匈奴复攻,耿恭招募勇士数千进攻,冲散敌阵,敌骑四散逃走。匈奴一战不成,心生毒计,围困疏勒,断绝水源,企图困死城中军队。耿恭在此情形之下只得与将士轮流凿井,但直至十五丈深,(相当于现在六七层楼的高度),也没挖到水脉,吏士渴乏已极,只能从马粪中榨取汁水来饮用。

耿恭仰天叹息,说:“听说从前贰师将军李广利拔刀刺山,泉水就从刀眼里飞涌出来;如今大汉的恩德神圣高超,怎会走投无路?”于是重整衣冠,向枯井再拜,井中竟奇迹般地涌出泉水,诸人高呼万岁,扬水示威,匈奴望见,以为神迹,终是退走。(究其原因,大致是河流被堵而改道之后,地下水仍然存在,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受地底压力作用而渐渐流入井中)这时,西域都护陈睦在焉耆、龟兹的攻打之下被击杀,友军关宠也困在柳中城,不久便全军覆没。西域之地,仅剩耿恭与部下数十人孤守疏勒,独木难支。

幸得车师后王夫人感念为汉人之后,敬重耿恭拳拳报国之心,私下告以匈奴军情,并以粮草相助,稍解耿恭燃眉之急。但是数月时间,匈奴几度围困,疏勒弹尽粮绝,耿恭与其部下将士只能焚弩煮铠,食其筋革,赖以为生,期间不断有人死去,所剩不过数十人。匈奴单于探知耿恭陷入困境,手下将士饥寒交迫,忽然转变战略,一改态度,转而恭请耿恭,并言说若是投降,封为白屋王,并且配以美女为妻。

耿恭出身将门,满门忠烈,对汉室忠诚不移,自然不为所动。他诱骗匈奴使者上城,亲手砍杀,并在城上当众烧烤他的肉,讥讽斥骂匈奴。匈奴使者的手下人望见,大声哭号着离开。单于闻之大怒,进一步增兵包围耿恭,耿恭与苦战数月的将士再次鏖战,一次又一次击退匈奴的进攻。小小的疏勒城千疮百孔,城上的汉旗却依旧飘扬。

起初在关宠、耿恭发出救援信,苦等援兵的时候,汉帝国内部却发生了重大事件——汉明帝刘庄去世,太子刘炟继位,是为章帝。每逢帝国政权交接,权力核心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新政权的稳定上。诸大臣对于出兵救援西域一事,各有看法。司空第五伦等人认为时日已久,不宜增援。千余帝国军队对阵匈奴两万,战况未知,若是冒然派军增援,没有城池作为依托,在旷野上与匈奴骑兵硬碰硬,无异于以卵击石,何况即将入冬,届时气候恶劣,大雪封路,兼且路途遥远,后勤补给艰难,此举不啻是徒耗人力物力。

相对的,以司徒鲍昱为首的大臣据理力争,“朝廷派人到危险艰难的地方,在他们危急的时候,却弃置不顾,如此做法对外是纵容蛮夷行凶作恶,对内则让死难的臣民伤心。今后之时局犹未可知,以后边疆无事则已,倘若匈奴兴兵再犯,恐怕就无人再愿为国效力了。

况且耿恭、关宠每人只剩军吏数十人,匈奴包围攻击数十日,尚未攻下。这是他们人少势弱却尽力报国的功效。宜当发兵救援。”章帝在听取大臣的建议之后,最终采纳鲍昱的意见,派遣秦彭与谒者王蒙、皇甫援征调张掖、酒泉、敦煌三郡及鄯善兵共七千人,于建初元年(76年)正月,到柳中进击车师,斩首三千八百级,获生口三千余人,驼、驴、马、牛、羊三万七千头。匈奴遁走,车师再度归降汉王朝。

然而,是否继续进击救出耿恭等人却成了摆在将军王蒙面前的难题。原来王蒙带军出征,未至柳中的时候,便获悉关宠全军覆没的消息。耿恭一部,相距更远,兵卒更少,估计已是凶多吉少。王蒙独立难支,准备退回酒泉,耿恭部下范羌却坚决反对。范羌是先前秋季耿恭派去敦煌为将士求取冬装的,正逢王蒙出塞,范羌便随军返回。他一再请求王蒙不要放弃固守疏勒的耿恭,可是没有谁敢在四面受敌的情况下,接受前去救援的任务。最终,王蒙决定分兵两千,由范羌率领,接应耿恭。

此时正赶上天降大雪,天山北坡雪深丈余(两米多),范羌所部放弃辎重,日夜兼程,翻山越岭赶往疏勒。一日半夜,疏勒守军听到有军队逼近,以为匈奴来袭,全城紧急戒备。范羌隔着山涧大呼:“我是范羌,大汉遣军迎校尉来了!”城中立时高呼万岁,城门大开,两支部队相拥而泣。城内此时仅剩二十六人,衣衫褴褛,形容枯槁。翌日,耿恭率部东归。

为匈奴发现,尾随其后,一路追杀,途中不时有饥饿困乏的军士倒地不起,死于路边。至于玉门关,疏勒军兵只余十三人。中郎将郑众为耿恭等梳洗沐浴,更换衣冠,上述陈词,表奏耿恭之功。至于洛阳,鲍昱以其功勋卓著,节过苏武,奏请封赏。朝廷令下,嘉其为骑都尉,以耿恭军司马石修为洛阳市丞,张封为雍营司马,军吏范羌为共丞,余下九人皆补羽林。西域防守战至此告休,其惨烈之况,不禁让人扼腕叹息。

想来岳飞满江红一词中“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一句恰是对这些甘愿为汉帝国付出生命的将士最好的写照。

《诗》曰: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清代皇帝是怎么称自己的 原来并不一直只自称朕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在清代,皇帝有很多称呼,不同的称呼用法也各自不同。我们都知道,自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朕就成了皇帝的专用词。所以,我们在看电影电视时就会发现,剧中的皇帝一口一个“朕”,不过,这并不符合历史。在清朝,皇帝并不是一直使用朕这个词,在私下提到自己时,皇帝是用我这个词,在公开讲话时,则使用朕这个词。这个记载是

  • 史上雍正篡位是不是真的?雍正心战技能无人能敌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皇四子胤禛和皇十四子胤禵都是德妃乌雅氏所生,在康熙晚年激烈的储位争夺斗争中,皇四子胤禛虽然也有自己的亲信和图谋,但他却一直隐居藩邸,少出活动,给人以远离斗争的假象。他从不像其他皇子那样赤裸裸的公开结党营私,互相攻击陷害;也不像其他皇子对康熙诸多试探,他谨慎、稳重、深谋熟虑,逐渐取得了康熙的信任。康熙

  • 史上第二位女皇辽景宗萧皇后 拿手绝活就是玩政治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总是“一边儿倒”。男人走运,自然要当主角;不走运,就做配角;女人,连“跑龙套”都没资格,更别提登堂入室、参与朝政了。唯独《契丹国志》和《辽史》大爆“冷门”,这个政权“集体怕老婆”。他们有个奇怪的风俗:“凡事只从妇谋。”这就为女人抛头露面,扫清了道路。辽国后妃的胳膊都很长,简直是一群“事儿奶奶

  • 跟崇祯下盘棋就得盛宠 冷宫的袁贵妃是棋盘高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袁贵妃,祟祯皇帝朱由检的贵妃,父亲袁祐。袁贵妃生有一女,但封号不详。崇祯元年,袁氏被封为淑妃,后来晋升为贵妃。她心灵手巧,闲来无事,有时会自己设计服装,穿起来显得闲适又飘逸,月下漫步,颇得崇祯赞赏。有时还与宫女一起用生绡和蜡制作仿生花,让宫女们冬天插戴,与周围的人相处得非常融洽。崇祯一朝,周皇后和田

  • 揭秘雍正皇帝的十大极品嗜好 风流好色嗜酒成性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雍正,是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皇帝,也是大清王朝的皇帝,雍正的勤政爱民更是受到了万民的敬仰。可是雍正也有很多的特殊嗜好,那么雍正到底有哪些嗜好呢?古代皇帝有哪些致命的嗜好呢?一起来看看吧。雍正皇帝一生有哪些特殊的嗜好?关于雍正的嗜好,有说:“雍正帝勤于政务,很少出巡游乐,但是闲暇之余,他对声色犬马也颇

  • 独揽朝政的胡太后 为何要杀死当上了皇帝的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强盛的北魏在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后,日渐走向强盛,按照当时人们的理解,百姓已经看到了统一的曙光,也是历史的发展就是这样,北魏政权在孝文帝拓跋宏进行改革,迁都不到两代人就陷入了动荡和衰落,其原因竟然是一场由于母亲杀子的惨剧造成的。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推行改革,将拓跋姓改为元姓,所以他的汉名又叫元宏,儿子汉名叫

  • 明武宗朱厚照嫌大臣劝谏频繁 曾以自杀作为要挟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所谓“君无戏言”,明武宗(正德皇帝)却是个例外,他的一生都在和大臣“开玩笑”。明武宗是明孝宗朱祜樘的独生子,从小没有兄弟姐妹与其争宠,加上明孝宗早亡,武宗15岁未满就继承大位。所以,对这个轻易得来的皇位,他根本不在意。明武宗先把为皇帝上课的“经筵”免了,后来索性早朝也不上了。即使在大臣的坚持下他被迫

  • 郦食其怎么死的?韩信为何要害郦食其被齐王烹煮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史记》读到“世家”与“列传”时,阅读观感已明显有了变化。读到春秋战国,常见奇崛之计谋,谋士们纵三寸不烂之舌,于数国间游走,便可定天下之泰半;无怪乎张仪被打得半死,只问其妻“视吾舌尚在不”,在,则无虑也。到了汉朝建立之后,却再也见不到酣畅淋漓、纵横捭阖的长篇说辞了。天下的主子只剩下一个了,你游说谁呢

  • 解忧公主是如何利用天灾与人祸拖垮整个匈奴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匈奴多年来一直是汉朝的心腹之患,从高祖开始,到武帝,到宣帝,为了这个恶邻操碎了多少心,牺牲了多少生命,耗费了多少民财。而匈奴,也未必好过。这种对抗,在一个女人的努力下,发生了根本性的扭转。这个女人,既不是吕后,也不是名声更大的嫁到匈奴的王昭君,而是嫁到乌孙国的解忧公主。和亲其实并不像期望中的作用影响

  • 秦国李斯是怎么死的?死法惨无人道最可悲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李斯是怎么死的?这个问题对于历史爱好者来说,是个有趣又残忍的问题。纵观秦朝,实行商鞅变法后,律法严明。李斯的下场和商鞅一样,都不得善终。但是,他的死法,要比商鞅残忍得多。针对李斯是怎么死的这个问题,我爱历史网为你搜集了相关的史料,希望大家看完后有所启发。李斯是怎么死的?中国历代丞相中,若要论下场最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