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顺宗:少有的病夫皇帝 在位几个月就被迫禅位?

​唐顺宗:少有的病夫皇帝 在位几个月就被迫禅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419 更新时间:2024/1/29 23:13:33

唐顺宗李诵是唐朝第十四代皇帝,四十三岁才登基,当年禅位,在位八个月,名副其实的短命皇帝。李诵是李诵是唐高宗李治的六世孙,李治是李诵的三世祖。两人中间经历了180年,隔了五代人,但这并未妨碍他们形成共同点,即同为“病夫”皇帝。

一、病夫皇帝的登基风波

李诵是唐德宗李适的长子,十七岁便被立为太子,可他在这个位置上一待就是二十六年,还待出了偏瘫病,只因为老皇帝太能活了。

唐德宗李适在对儿子寄于厚望的同时,也对自己占着皇位也感到有些不安,他老当益壮,就是不肯当太上皇,李诵就在这无尽的盼望中突患“风疾”,即所谓“中风”,身体偏瘫,口不能言,百方调治也不见好转。

第二年新年,诸王和宗亲大臣都去给皇帝拜年,唯有太子李诵卧病在床,不能给父亲磕头,六十四岁的唐德宗也百感交集,忧心如焚,老泪纵横,引发疾病,于正月二十三日咽了气。

皇帝死的太突然,宫里边乱成一团,急召翰林学士郑絪、卫次公等人至金銮殿起草遗诏,安排后事。本来皇帝死了,太子继位是名正言顺的事,可是突然有个太监发难,嘟囔了一句“我们还没有商量好的呢”,众人闻听变色,全都不知所措。

原来唐德宗在位时疑心很重,先是派宦官监军,后来干脆派太监统领军队,所以太监掌握兵权,势力极大,立新皇帝没有这帮人点头,啥也干不成。他们可能认为李诵病怏怏的,难以治国,萌生在他的兄弟中挑选新皇的念头,只是内部意见此时尚未统一,故迟迟未能决策。

正在危机时刻,卫次公处变不惊,说“太子虽然有病在身,但他是先皇的嫡长子,众望所归,皇位非他莫属。”众人纷纷表示支持。太监们难以应对,无话可说。李诵继位被写进了遗诏,但人们对李诵的身体状况仍然很忧虑。

病中的李诵闻讯,精神上受到强烈刺激,居然自己从床上爬起来了,在左右近侍的帮助下走出九华门,见到了大臣和宫廷禁卫军中的各级太监将领。虽然他仍然无法开口,一语未发,但既然皇帝能站起,太监就无话可说了,至此人心稍定。

仅仅过了两天,李诵就正式登基。可惜这回他再也站不起来了,被人抬上了龙椅,接受群臣朝贺。

二、小人当道的混乱朝廷

偏瘫病人,哑巴皇帝,如何料理国事?李诵既然没法上朝,干脆就在寝宫“卧床理事”、“垂帘听政”。他身边有两个人,一个是李诵最信任的妃子,昭容牛氏,还有一个是太监李忠言。

群臣奏事时,太监跑进跑出,将大臣的意见和皇帝的意见上传下达,妃子牛氏不停的在皇帝旁边耳语一番,把大臣的话告诉皇帝。这种上朝方式也够累的,但愿他们能忠实地将大臣的汇报告诉皇上,也能真实地把天子的真实的意思告诉大臣。

大唐的天下,就靠着一个女人,一个太监和一个不能说话的病人开始带病运转,各种诏书、文告不断出炉。反正也不知道到底是谁的意思。当然,这三位实际是啥也干不了的,他们还有帮手。一个叫王伾,一个叫王叔文,时人称之为“二王”。

翰林侍诏王伾是书法泰斗,苏州司功王叔文是棋坛高手。李诵当太子且身体健康时,常与二人切磋技艺,日久生情,大为信任。可以想象,“二王”经常出入太子宫中,与牛昭容和太监李忠言肯定也认识,而且可能关系还不错,所以“二王”也入了伙。成为宫中四人团伙中的成员。

在这四个人中,王叔文官职不大,能力却不小,他是干活的主力,不过他得听王伾的,王伾听李忠言的,李忠言听牛昭容的。每次遇到军国大事,王叔文负责拟定方案,牛昭容拍板,然后让李忠言交给宰相执行。

王伾操一口别人难懂的江浙土语,大臣都听的头大,但李诵当年却能听明白,被他哄得笑逐颜开。此人爱财,大肆索贿,在家中专门制作了一个大柜子,用来收藏金银财宝。两口子白天数钱,晚上以柜为床,即结实又防贼还放心。这四位在朝中大肆索贿卖官,结帮拉派,搞的朝廷上下一片混乱。

三、被迫禅位

李诵的身体状况明显不适合当皇帝,群臣议论纷纷,都想早立太子。“二王”担心立了太子就没他们什么事了,就是不从。宫中的大太监俱文珍、刘光琦等人,痛恨二王专权,一起跑到李诵面前,要求册立太子,实际上是逼昭容牛氏、李忠言二人表态。二人抵挡不住这群公公的攻势,被迫同意立太子。

永贞元年(805)三月,翰林学士郑絪、卫次公等人应召商议太子人选。牛昭容等人认为李诵的长子、广陵王李淳英气逼人,不易控制,阴谋另立他人。

郑絪见到牛昭容不同意给自己传达,干脆就写了一张纸条,上书“立嫡以长”四个大字,在李诵面前呈上。眼斜手颤的李诵,忽然明白过来,连连点头。牛昭容无法捣鬼,含恨同意,李淳当太子的事就这样定了下来。四月,李诵被人抬上宣政殿,亲自册立李淳为太子,改其名为纯。

王叔文和牛昭容不甘心失败,私自任命大将军范希朝为京西诸城镇行营节度使,同时让自己的亲信为范希朝的行军司马。此举的目的就是想夺了宦官的兵权,为以后造反做准备。

可惜的是,大唐的太监们也不是好惹的,他们一方面设法解除了王叔文的职务,一方面严密监视军队动向,并且拒不拜见上任的节度使范希朝,使之成为“光杆司令”。王叔文掌权军队的算盘落了空,又见大势已去,遂借口母丧辞职,就这么跑了。

“智囊”去职,王伾失意,但是他还是不死心,天天跑到宫里找李诵,想让王叔文重新出山掌握兵权,可惜这时的大权早就被大太监俱文珍等人掌握,王伾的奏章,如泥牛入海。他知道事情不妙,回到家中大叫一声:“王伾中风了!”轰然倒地,做抽搐状,被人抬回家中,从此闭门不出。王伾不愧是李诵的“忠臣”,连装病都要和皇上保持一致。

八月,太监以李诵的名义下达的诏书令太子李纯继位,就是唐宪宗。“二王”比较倒霉,王伾被贬为开州司马,不久病亡;王叔文被贬为渝州司户,第二年被赐死。至于牛昭容和李忠言,史书上没说,早就不知所踪,估计也好不到那去。

第二年,即元和元年(806)正月十九,李诵在兴庆宫病情恶化,在不言不语中去世,享年四十四岁。这样的结局,实在是一种解脱,应该为他庆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东汉忠烈耿恭简介 耿恭与惨烈的西域攻防战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耿恭,字伯宗,扶风茂陵人,东汉著名开国将领耿弇之侄(弇弟耿广之子)。史载慷慨多大略,有将帅之才。汉明帝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骑都尉刘张出击车师,奏请耿恭为司马,从军出征。与奉车都尉窦固及驸马都尉耿秉等击破车师。由是汉重设西域都护,以陈睦为都护,耿恭为戊校尉,屯后王部金蒲城,扼守由天山通往北匈奴的

  • 清代皇帝是怎么称自己的 原来并不一直只自称朕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在清代,皇帝有很多称呼,不同的称呼用法也各自不同。我们都知道,自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朕就成了皇帝的专用词。所以,我们在看电影电视时就会发现,剧中的皇帝一口一个“朕”,不过,这并不符合历史。在清朝,皇帝并不是一直使用朕这个词,在私下提到自己时,皇帝是用我这个词,在公开讲话时,则使用朕这个词。这个记载是

  • 史上雍正篡位是不是真的?雍正心战技能无人能敌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皇四子胤禛和皇十四子胤禵都是德妃乌雅氏所生,在康熙晚年激烈的储位争夺斗争中,皇四子胤禛虽然也有自己的亲信和图谋,但他却一直隐居藩邸,少出活动,给人以远离斗争的假象。他从不像其他皇子那样赤裸裸的公开结党营私,互相攻击陷害;也不像其他皇子对康熙诸多试探,他谨慎、稳重、深谋熟虑,逐渐取得了康熙的信任。康熙

  • 史上第二位女皇辽景宗萧皇后 拿手绝活就是玩政治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总是“一边儿倒”。男人走运,自然要当主角;不走运,就做配角;女人,连“跑龙套”都没资格,更别提登堂入室、参与朝政了。唯独《契丹国志》和《辽史》大爆“冷门”,这个政权“集体怕老婆”。他们有个奇怪的风俗:“凡事只从妇谋。”这就为女人抛头露面,扫清了道路。辽国后妃的胳膊都很长,简直是一群“事儿奶奶

  • 跟崇祯下盘棋就得盛宠 冷宫的袁贵妃是棋盘高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袁贵妃,祟祯皇帝朱由检的贵妃,父亲袁祐。袁贵妃生有一女,但封号不详。崇祯元年,袁氏被封为淑妃,后来晋升为贵妃。她心灵手巧,闲来无事,有时会自己设计服装,穿起来显得闲适又飘逸,月下漫步,颇得崇祯赞赏。有时还与宫女一起用生绡和蜡制作仿生花,让宫女们冬天插戴,与周围的人相处得非常融洽。崇祯一朝,周皇后和田

  • 揭秘雍正皇帝的十大极品嗜好 风流好色嗜酒成性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雍正,是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皇帝,也是大清王朝的皇帝,雍正的勤政爱民更是受到了万民的敬仰。可是雍正也有很多的特殊嗜好,那么雍正到底有哪些嗜好呢?古代皇帝有哪些致命的嗜好呢?一起来看看吧。雍正皇帝一生有哪些特殊的嗜好?关于雍正的嗜好,有说:“雍正帝勤于政务,很少出巡游乐,但是闲暇之余,他对声色犬马也颇

  • 独揽朝政的胡太后 为何要杀死当上了皇帝的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强盛的北魏在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后,日渐走向强盛,按照当时人们的理解,百姓已经看到了统一的曙光,也是历史的发展就是这样,北魏政权在孝文帝拓跋宏进行改革,迁都不到两代人就陷入了动荡和衰落,其原因竟然是一场由于母亲杀子的惨剧造成的。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推行改革,将拓跋姓改为元姓,所以他的汉名又叫元宏,儿子汉名叫

  • 明武宗朱厚照嫌大臣劝谏频繁 曾以自杀作为要挟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所谓“君无戏言”,明武宗(正德皇帝)却是个例外,他的一生都在和大臣“开玩笑”。明武宗是明孝宗朱祜樘的独生子,从小没有兄弟姐妹与其争宠,加上明孝宗早亡,武宗15岁未满就继承大位。所以,对这个轻易得来的皇位,他根本不在意。明武宗先把为皇帝上课的“经筵”免了,后来索性早朝也不上了。即使在大臣的坚持下他被迫

  • 郦食其怎么死的?韩信为何要害郦食其被齐王烹煮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史记》读到“世家”与“列传”时,阅读观感已明显有了变化。读到春秋战国,常见奇崛之计谋,谋士们纵三寸不烂之舌,于数国间游走,便可定天下之泰半;无怪乎张仪被打得半死,只问其妻“视吾舌尚在不”,在,则无虑也。到了汉朝建立之后,却再也见不到酣畅淋漓、纵横捭阖的长篇说辞了。天下的主子只剩下一个了,你游说谁呢

  • 解忧公主是如何利用天灾与人祸拖垮整个匈奴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匈奴多年来一直是汉朝的心腹之患,从高祖开始,到武帝,到宣帝,为了这个恶邻操碎了多少心,牺牲了多少生命,耗费了多少民财。而匈奴,也未必好过。这种对抗,在一个女人的努力下,发生了根本性的扭转。这个女人,既不是吕后,也不是名声更大的嫁到匈奴的王昭君,而是嫁到乌孙国的解忧公主。和亲其实并不像期望中的作用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