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魏最信任的竹林七贤之一,嵇康是怎样的人?

曹魏最信任的竹林七贤之一,嵇康是怎样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762 更新时间:2024/1/22 5:10:36

回首嵇康一生,虽然短暂,却如夏花般绚烂;虽处乱世,却有其风骨浩然。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一、出身背景

关于嵇康的出身,向来说法不一。

但很多文献都记载,嵇康祖上本姓奚,祖籍会稽,为了躲避仇家,在其曾祖父时期,举家搬迁至谯国,并改嵇姓。

而关于改姓为嵇,有两种说法,一说祖上为纪念祖籍会稽,于是将“稽”去“旨”加“山”,改为“嵇”,并作为姓氏。

二说铚县当时有一座山叫嵇山,嵇康祖上搬迁至铚县后,便住在嵇山脚下,于是改姓嵇。

近代历史学家侯外庐在《中国思想通史》中又提出新的观点:奚姓在当时是贱姓,嵇康祖辈改姓嵇是为了更好出仕为官。

不管是哪种说法,从嵇康的出身可以看出来,他并非生于名门大族。而在那个还没有科举的年代,出身决定着一个人一生的仕途。

虽然不是大家出身,但嵇康祖上一直是儒学世家,又因为搬迁后与曹操同乡,所以至嵇康父亲嵇昭开始,便受到曹操的器重和信赖:嵇昭曾为曹魏治书侍御史,负责督管军粮。嵇康的兄长嵇喜,早年被察举为秀才。

因当时战事频频,便以秀才的身份从军,先后任太仆、扬州刺史、宗正等职,深受曹魏集团的信赖。

二、才貌双全

嵇康父亲早逝,从小由其母亲和兄长抚养长大。

在诗歌方面,他与阮籍齐名,尤为擅长四言诗,是继曹操之后的又一位四言诗大家,颇具魏晋风骨。

何焯《文选评》就曾写道,“四言不为《风》、《雅》所羁,直写胸中语,此叔夜高于潘、陆也。”

书法方面,他的草书被后人誉为上品,后人称其书法“如抱琴半醉,酣歌高眠,又若众鸟时集,群乌乍散”。

而最让人称道的,是他在音乐方面的才赋与造诣。向秀在《思旧赋·序》中写道,“嵇博综技艺,于丝竹特妙”。

他在文论、赋、绘画等方面均造诣不凡,其文论更是逻辑清晰,辩才无碍,读起来如江河之水滔滔不绝。

如此多才多艺,一般的文人早就被他甩了不知道多少条街,但这还不算完,嵇康还自带一杀手锏。

嵇康自带的杀手锏不是别的,正是他那被惊为天人的长相,简单的“帅”对于嵇康来说太肤浅,太无力了。

《世说新语 · 容止》中写道,“(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

身高一米八八,风度姿态秀美出众,嵇康对自己却相当随性:“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痒,不能沐也。”

四、老庄情怀

无双的才情,倾世的长相,造就了嵇康的影响力。嵇康一成年,便受到曹氏集团的笼络,将沛王曹林之女长乐亭主嫁于嵇康为妻,并官拜郎中,后又任光禄勋中散大夫。

曹氏集团知道嵇康崇尚老庄,向往出世的生活,所以所授官职都是无事拿俸禄的闲差。

而作为第一偶像天团竹林七贤的首席巨星,嵇康或邀朋友于竹林间饮酒作诗,或游历名山大川,采药炼丹,过着“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生活。

当时,社会正值司马家族逐步篡夺曹魏政权之际,世家大族为了各自的利益互相挤压,尔我诈。嵇康对此甚是鄙夷,常作诗抨击。

司马昭曾多次派人拉拢嵇康,但都被嵇康拒绝了,好友山涛由选曹郎调任大将军从事中郎时,想荐举嵇康代其原职,嵇康得知这一消息后,写下绝交信,坚决拒绝出仕。

嵇康的风骨让他一度成为全民偶像,人们崇拜嵇康的这种高风亮节,就连身为官二代的王戎也因为嵇康而加入到竹林七贤当中。

只是如此巨大的号召力,很难不遭到司马昭的忌惮,所以在钟会的陷害下,司马昭下令将嵇康处死。

行刑当天,三千太学生联名抗议,请愿朝廷赦免嵇康,但司马昭不为所动。

嵇康在刑场上顾视日影,离午时三刻行刑尚早,便借琴弹奏了一曲《广陵散》。一曲罢,嵇康从容赴死,时年四十岁。

嵇康死后,依旧受到无数文人追捧,大唐第一诗人李白,在抒发自己蔑视功名富贵、追求放浪自由的生活时候,都以嵇康自比,写下“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的诗句。

不得不说,这样的嵇康值得后人崇拜和缅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庞统和诸葛亮称号卧龙凤雏 司马懿的绰号又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司马懿绰号,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一提到《三国演义》,想必大家首先就会想到“卧龙”诸葛亮的名号,毕竟在全书中,诸葛亮是当之无愧的主角,“卧龙”和“凤雏”可谓都是三国数一数二的大谋士了。在民间早有传闻,二者得其一便可安天下,但是刘备一人独得其二,为何却未能统一天下呢?这其中恐

  • 于谦坚持让朱祁钰登基,背后有何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当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土木堡惨案”爆发,大明二十万大军(实际数目)全军覆没,满朝文武重臣尽没于战阵,“御驾亲征”瓦剌的明英宗沦为战俘。“靖康之耻”眼看就要百分百复制时,临危受命担起保卫北京大任的大英雄于谦,做出的一个震惊天下的决定,就是力挺明英宗的弟弟朱祁钰登基即位,遥尊身陷敌营的明英宗为

  • 曹操在历史上上的贡献有哪些 曹操为什么不是三国人物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曹操不三国,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这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战乱、饥荒、瘟疫如同噩梦一般无时不刻困扰着芸芸众生。但这又是一个渴望英雄的时代,多少英雄豪杰你方唱罢我登场。这是一个群星辈出的时代,无数人渴望建功立业,希望“赢得生前身后名”。这个时代至今被人们津津乐道,

  • 朱棣封赏的功臣李景隆真的是个草包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1402年6月,燕王朱棣终于进入南京,取得“靖难”之役的最终胜利,登基称帝,改年号永乐。论功行赏是每一个从战乱中走出的帝王必不可少的一步,但令人意外的是,一个毫无战功的草包竟然成为第一功臣,而他甚至还是敌军的将领。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一、丧失先机的建文帝大明王朝的缔造者朱元璋,

  • 李自成攻下洛阳后,就把福王朱常洵杀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1641年,李自成的大军攻破洛阳,一举将这座豫西重镇并入大顺军版图之中,消息传来,明廷震惊,崇祯不禁担心起福王朱常洵的安危来。洛阳是福王朱常洵的地盘,城破后,朱常洵缒城而出。他本想保住性命,以图东山再起,可惜却在半路被李自成的兵马抓获处死了。不过,福王朱常洵虽死,民间却仍有他的传说。其中,流传甚

  • 司马懿和诸葛亮作为对手 两人谁更加强一些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司马懿与诸葛亮,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司马懿,是司马防的次子,出生于乱世,自幼饱读诗书,学识渊博,精通军事战略,胸怀谋略。再说诸葛亮,诸葛亮亦出生于名门望族,但是自幼丧父丧母,经历的坎坷较多,自幼才华出众,常自比管仲,但并不被人赏识,只有身边的徐庶、崔州平等好友认可,故

  • 史上最残忍的十大帝王 中国竟3人上榜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历史上有过很多很多的帝王,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其他国家的,这些帝王有的生性善良,有的心胸宽广,有的嫉恶如仇,有的残忍霸道。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世界历史上最残忍的十大帝王。第10位。女皇武则天公元690年10月至公元705年2月,武则天作为在位女皇统治中国。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首位手握皇权,公开统治国

  • 史上哪个王朝25年中换了36个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元朝的败亡,其主要原因在于其政治黑暗,民族歧视和政治压迫政策。元朝中期频繁更换皇帝,仅在25年中( 1307年(大德十一年)至1333年(元统元年))就更换了36个皇帝。全由权臣摆弄下诏或颁布诏令。皇帝成为傀儡,不能决策大事。宫廷纷争连续不断,尔虞我诈时时出现。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政局不稳,皇

  • 千古之谜:诸葛亮写过《后出师表》吗?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出师表》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在中学课本里曾学到过。《后出师表》提到“鞠躬尽力,死而后己”,这是诸葛亮心迹的表白,以后又演变为一个成语,专门用来赞美那些献身国家和民族伟大的“仆人”。但是,诸葛亮真的写过《后出师表》吗?或许人们头脑中似乎会常常跳出这样一个“常识”:蜀汉政权在刘备亡故后,由诸葛亮主

  • 历史探秘:荆轲刺杀秦王前究竟在等谁?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荆柯刺秦王是我们熟知的一个故事,虽然最终荆轲刺杀失败,但是他的形象依然留在人们的心中。在这一事件中,有一处细节令人十分费解。荆轲刺杀秦王前,在等一个人,因太子丹催促才先行出发。那荆轲等的人究竟是谁?《史记》之《刺客列传》,司马迁写荆轲刺秦之前一直在等一个人:“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