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四世三公到底是什么 四世三公对袁绍的帮助有多大

四世三公到底是什么 四世三公对袁绍的帮助有多大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245 更新时间:2023/12/7 8:33:31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四世三公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豪杰纷纷崛起,在华夏大地上进行割据称雄,在早期的对峙中,袁绍以很快的速度崛起于北方,势力发展到巅峰的时候掌握着青州、冀州、并州、幽州等硕大的地盘,俨然是北方的第一霸主。

对于袁绍的崛起,不管是后世的小说演义还是正史的记载,都无可避免的提到袁绍的一个身份,那就是出身在“四世三公”的显赫家族中,好像袁绍自己也因此为傲,觉得天下诸侯里论出身和地位就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和自己相比。那么这个“四世三公”究竟是什么?对袁绍的帮助有多大呢?

图片:袁绍召集十八路诸侯剧照

一、“三公”是指的什么?

1、最初的“三公”

说到这个“四世三公”,肯定是指的官位或者官职,而且一定是显赫的,地位不低的,那么咱们就来捋一捋这些都是什么官。

秦始皇统一中原之后,对朝廷里的官职系统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其中就设立了最早的三公九卿,这种制度的设立几乎影响了后世两千多年的历史,也贯穿了两千余年的封建时代。

在秦汉时期,所谓的三公是指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也就是古书里常说的:“三公论道,六卿分职”。三公里的丞相就比较好理解了,就是帮助皇帝处理各种国家大事的主官,也是朝廷之中百官中地位最高身份最显赫的一位,位极人臣就是如此。

至于太尉这个官,在秦汉时期是管理全国军事的主官,在百官之中属于最高级别的军事统帅,地位和丞相没啥区别。

最后一个御史大夫,说的直白点就是所有御史的头,地位比同样在三公之内的丞相和太尉要低一些,属于丞相的副手,主要管理着国家的检查系统,有时候也会帮助丞相处理一些问题。

图片:秦汉时期的三公剧照

从秦朝开始一直到西汉时期,丞相加上太尉和御史大夫就一直被称为三公,是中央政权内部最大的三个官职,

并且还都是妥妥的实权派,在羽翼丰满的时候甚至还可以和中央皇权相抗衡。

不过这个局面到了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之后就改变了。

图片:西汉时期的“三公”们剧照

2、东汉时期“三公”的演变

早在西汉汉武帝执政的时候,就意识到丞相位高权重给中央皇权带来的威胁,所以有意的要去削弱相权。不过这件事一直没能有什么很好的解决方法,一来二去的就有了王莽篡汉这件事。

到了刘秀登上历史舞台并且建立东汉政权之后,对于权臣篡政这件事就比较重视了,于是开始大刀阔斧对“三公”进行削弱,与此同时扩大了尚书台的实际作用。

也就是说,朝廷内部在官职系统上还保留着原来的“三公”,但具体的行政职能已经跑到了尚书台,就这样,刘秀完成了对“三公”权力的改革,也真正架空了他们。

这里还要说一下,在王莽上台那段时间里对西汉原有的官名进行了更换,比如把丞相改成了大司徒,太尉成了大司马,御史大夫成了大司空,所以“三公”就变成了这三个官职。

刘秀建立东汉之后,其他被王莽改变的名称都改回来了,唯独这三个没有改变。刘秀后来觉得西汉霍光担任过大司马,这个名字不吉利,于是把大司马重新改成了太尉,然后又把大司空和大司徒前面的“大”字去掉,这样东汉的“三公”就成了:太尉、司空和司徒。

另外,在这三个官职之上还设置了一个太傅的职位,称之为上公,只不过这个职位不是常设的,而丞相这个称呼再度出现的时候,就是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后了。

图片:东汉末年朝廷剧照

二、袁氏家族的“四世三公”

1、人才选拔制度的红利

虽然到了东汉末年的时候,这个所谓的“三公”着实缩水了不少,可是就朝廷和天下臣民们来说,依旧是名义上最高的官职,而且享有盛誉,那么袁氏家族里怎么就出了“四世三公”呢?

这个问题就涉及到汉朝时期的人才选拔制度了——察举制。在西汉比较早的一段时间里,官员的选拔都被贵族统治阶级垄断,到了汉武帝的时候,为了获得优质的人才就颁布了著名的“举孝廉”制度。

到了后来,这个制度变成了一年一举的形势,但是察举人才的权利不是什么官员都有的,需要是三公九卿或者是朝廷的大幕僚、地方郡一级以上的主官才可以。

通过这个制度我们就比较好理解,袁氏家族为什么出现“四世三公”了,也就是说,举孝廉的时候没啥标准,察举的人占到了决策地位,所以当袁氏家族走出来第一位三公袁安的时候,他就可以大量的举孝廉。

图片:选拔人才剧照

到了东汉的时候,人们对于名节这个事情看的比较重,其实这也是刘秀时期遗留下来的一个问题,目的同样是为了防止王莽这样的人出现。

人才在察举成功之后,一般对于推举自己的官员都会感恩戴德,认为是自己这辈子的恩主,在出仕之后也会进行报答,慢慢的这个观念就深入人心了。

所以当袁安举荐了好多人后,这些人都要来报答袁安,一个家族就这么兴旺起来了,另外,这些官员还会同样以报答的目的来推荐袁氏家族的子弟做官。

图片:袁绍剧照

2、对后世的影响

在这种社会风气的影响下,大家都比较热衷于为个人效忠,而不是朝廷,这样地方上就会有家族势力越来越庞大,影响力越来越深远,声势也就像滚雪球一样了。

仕途原本在西汉的时候是由权贵阶层垄断的,到了东汉的时期就被地方豪族把持了,这样世家门第就出现了,也成为了东汉时期很重要的一个政治特点。

这些大大小小的豪族门第之间相互串通,形成了一股巨大的政治力量,这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一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政治形成的重要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东汉末年袁绍成为实力最强的诸侯 袁绍是如何强势崛起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东汉末年十八路诸侯,东汉末年藩王,东汉末年各路诸侯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袁绍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在《三国演义》中,有着这样一个经典桥段,那就是“青梅煮酒论英雄”。在书中,因领地徐州被吕布占领而被迫投靠曹操的刘备整日以种菜为乐。一日,曹操邀请刘备到亭中饮酒食青梅。席间,二人对天下英雄进行了一番讨论,并最终以曹操说出“今天

  • 为什么说魏无忌是战国四公子中最有才华的?他有哪些功绩?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春秋战国四公子是谁,战国四公子指的是哪四个人,战国四公子分别是哪国人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魏无忌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在战国时期末期,秦国是越来越强大,各诸侯国贵族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和挽救本国的灭亡,竭力网罗人才。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养士之风盛行。当时,以养士著称的有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

  • 为何说陈登是名副其实的三国奇才?他打败过孙策和孙权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孙权厉害之处,孙坚和孙策谁厉害,三国第一谋士

    三国时期有一个奇才,此人名叫陈登,少年时就有扶世济民之志。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陈登一直在努力学习,提高自身能力。学识渊博的他,在25岁时被人举为孝廉,不久之后被任命为东阳县长。那时候,陈登虽然年轻,可他却能体察民情,做了很多让老百姓敬重的好事。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 高干是什么人?归降曹操的他最终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露兰春最终结局如何,红高粱曹二老爷结局,曹丕结局

    我爱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高干是什么人,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袁绍出身“汝南袁氏”,四世三公。东汉末年,袁绍起家大将军(何进)掾,历任中军校尉、司隶校尉,参与指挥诛杀宦官。怒斥董卓,出任渤海太守,册封邟乡侯。初平元年(190年),袁绍担任关东联军首领,带兵讨伐董卓,自号车骑

  • 贾诩为什么能称为曹操手下第一谋士?他有哪些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贾诩在三国谋士中地位,谋士贾诩,贾诩为什么是群雄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贾诩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在三国时期,曹魏曹操被称为“奸雄”,一是因为他反复无常,疑神疑鬼;二则是由于他心狠手辣且足智多谋,他曾说出“宁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话来,所以背叛过他的人都测测发抖,然而有这么一个“负心汉”,不但活得很好,而且成为

  • 商鞅和白起都不能善终 张仪为什么是一个例外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张仪为什么要离开秦国去魏国,白起被谁赐死,商鞅车裂白起二百四十人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秦国张仪,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我们学习历史的时候,在春秋时期的秦国出现过三个很重要的人物,分别是为秦国主持变法的商鞅,长平之战坑杀数十万赵军的白起以及合纵连横的张仪,尤其是商鞅和白起占到的篇幅最大,一文一武对秦国的兴盛富强奠定了基础。不过在历史课本上可没写他们

  • 晏殊,为何会成为大宋词人们羡慕至极的存在?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宋词风格两大流派,北宋晏殊被称为什么诗人,晏殊为什么不是唐宋八大家

    每当一提起晏殊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这样的词句或许还不至于让我们感伤起词人的生活不顺,但至少易让我们觉得作词者是一个正陷于迷茫悲戚中的人。然而这位多情伤春者,其实是大宋词人们羡慕至极的幸运儿——晏殊。一、少年天才

  • 孙权年少时期到底有多荒诞?做过哪些荒唐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孙权晚年为何性情大变,孙权晚年真的昏庸吗,为什么会做很荒诞的梦

    说到孙权,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能在三国时期称霸的人,无一不冷静睿智,因为他们都知道,自己若不谨慎,所得一切,顷刻之间就成云烟。孙权一度被认为是三国时最杰出的英豪,能在乱世中三分天下固然不简单,他对东吴做出的贡献不可磨灭,但是你可知他年轻时也曾不可一世做过很多荒唐事?孙策和孙权是亲兄弟,世人大多原因拿他

  • 乾隆当初为什么要下江南 乾隆是去吃喝玩乐还是别有目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乾隆下江南什么意思,乾隆下江南都去了哪里,乾隆七次下江南是去的哪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乾隆下江南,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答案很简单,就一个字:“玩”,可能会有一些读者并不赞同我的观点,但实事求是的说:乾隆下江南,还真是为了玩儿去的,而且是足以玩掉清王朝的那种玩。乾隆下江南的巨额开销根据史料记载,乾隆前后六次南巡,总共花费了2000多万辆白银,而且这

  • 乾隆时期和珅可谓是富可敌国 谁才是和珅最大的靠山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和珅一家的结局,和珅一共有多少钱,朱元璋时期富可敌国的人

    我爱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和珅,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和珅,历史上最为出名的贪官。在乾隆年间,就属他最富有,家中金银财宝、价值连城的字画无数,资产抵得上半个国库,可以称之为富可敌国。和珅这一生,是能贪就贪,越贪越多。那是什么让他能肆无忌惮的能贪就贪呢?谁又是他的最大靠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