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溥仪是如何三登“皇帝”宝座的?

溥仪是如何三登“皇帝”宝座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33 更新时间:2024/1/19 21:23:08

导读:1918年的北京,在各色人物尽情表演的大舞台上,有一个小孩子却常常被人们忽视。他就是躲在紫禁城里的清逊帝溥仪。溥仪的确是个与众不同的人物,他不仅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末代皇帝,而且也是唯一一个当了三次“皇帝”的人。

提到溥仪,许多人都知道他是满清十二帝最后的一位皇帝,是为宣统皇帝。他在清朝这十二个皇帝当中,有六个独到之处,一是十二个皇帝当中最后的一位皇帝,二是登基时年龄最小的一位皇帝,三是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四是没有庙号谥号的皇帝,五是没有皇陵的皇帝,六是接连做了三次皇帝的皇帝。

网络配图

第一次当皇帝

说起来溥仪登上大清王朝的皇帝大位其实纯属历史的偶然,因为他不是光绪的儿子,所以在光绪皇帝驾崩之前,溥仪也并非是皇太子。其实早在戊戌政变之后,慈禧就打算废掉光绪皇帝,但光绪皇帝又没有子嗣继承大位,怎么办?然而,慈禧太后自有办法。公元1900年,即光绪二十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慈禧太后颁下懿旨,由军机大臣载漪的儿子溥儁做“大阿哥”,将来继承同治皇帝为嗣,兼祧光绪皇帝为嗣,就是既继承同治皇帝又继承光绪皇帝,并且传话,第二年大阿哥和光绪皇帝之间要举行一个仪式,就是光绪皇帝要举行禅位大典,同时举行大阿哥登极大典。

谁知道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义和团事件,载漪就是“大阿哥”的父亲,支持义和团。慈禧因此革去载漪军机大臣职务,遣戍新疆。第二年慈禧回銮,就在回銮的路上,慈禧又宣布废除大阿哥溥儁的“大阿哥”这个名号。回到北京之后,溥儁就归宗回到了载漪的名下。“大阿哥”废掉之后,慈禧的年龄也越来越大了,光绪皇帝又没有儿子,而此时还被慈禧囚在中南海的瀛台上。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日,光绪皇帝病重,慈禧就又传下懿旨,让醇亲王载沣的儿子溥仪入继同治皇帝,兼祧光绪皇帝。就这样光绪皇帝驾崩后,溥仪登基作了大清王朝的宣统皇帝。

第二次当皇帝

公元1917年6月的“张勋复辟”。那一年,张勋率领“辫子兵”气势汹汹地进入北京城,到处叫嚣着“奉还大政”。7月1日,溥仪便在张勋和康有为等保皇党人的扶持下重新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当时,北京满大街都是“大清复辟”的叫嚣,穿着清朝袍褂的前清遗老遗少大摇大摆地走在街上,脑袋后面拖着已经消失了好几年的辫子,一度冷冷清清的紫禁城内,突然一下子热闹了起来。在当时只有十二岁溥仪的心里无疑盼望着复辟的成功。

网络配图

传说当张勋的“辫子兵”与段祺瑞的军队打仗时,有个小太监告诉溥仪说,宫里供着的关帝显灵了,昨天晚上帮助张勋的军队打仗,关帝的坐骑赤兔马都跑出汗来了。溥仪急忙去看,说是不是真的。然而,溥仪跟着太妃、王公、师傅、太监们高兴了没几天,形势就变了。段祺瑞重新执政,“辫子将军”张勋和他那支“辫子军”终于被赶了出去。

第三次当皇帝

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派鹿钟麟带兵入紫禁城,逼溥仪离宫,历史上称这为“逼宫事件”。溥仪搬进北府,也就是载沣的居处,继而又逃进日本公使馆。溥仪被逼宫后,日本各大报章都刊登出同情溥仪的文章,为以后建立伪满洲国造势,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八国联军的时候派兵最多,打得最狠的日本。不久,便派人将溥仪护送到了天津。1932年3月1日,日本扶持溥仪为日本傀儡政权“满洲国”的执政,建年号为“大同”。

网络配图

1934年改国号为“满洲帝国”,改称皇帝,改年号为“康德”。于是,溥仪第三次做了皇帝,但这已经和真正意义上的皇帝不可同日而语了,只不过是没有半点权势和自由的日本人卵翼下的“儿皇帝”。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没有日本人的庇护,溥仪连“儿皇帝”也做不成了,在8月17日,溥仪准备从沈阳逃亡时被苏联红军俘虏,被带到苏联。1950年8月初被押解回国。于是,溥仪一生的皇帝梦便从此永远地结束了。

溥仪虽一生当了三次皇帝,也许在他眼中皇帝生活并不是十分美好。在人民起义与外敌入侵的双重夹击下,溥仪从很小就开始接受命运的不公。所以三次皇帝也许是常人梦寐以求的事情,但放在这样特殊的历史时期,反而成为了一道枷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三国历史上反贼魏延的保护伞竟是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文人出身的诸葛亮,在魏延眼里无非是个学院派人物,按现在话讲就是“砖家”、“叫兽”之流。不过,诸葛亮毕竟是顶头上司,尽管心中不以为然,但也不太敢造次。可自诸葛亮之下的一干同僚,魏延可就丝毫不给面子了。这时,刘琰撞到了枪口。网络配图 这位刘琰同志,可是蜀汉政权的元老人物,早在刘备领豫州牧的时候,就已经随

  • 史可法不死之谜:史可法是否真的战死杀场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史可法是明末抗清名将,宪之是他的字,道邻是他的号,史可法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历史上对史可法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史可法知恩图报,对师父言听计从,认为史可法在抗击清军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崇祯自缢后要是没有史可法立朱由崧为皇帝,也许清军一入关就直接把中原都走,那我们大汉名族的颜面真是要给丢净了,正因

  • 苏武牧羊的秘密:如何在匈奴地界生活这么多年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苏武牧羊根据历史记载应该是十九年,苏武出使匈奴的时候是四十岁,回国的时候已将近六十。苏武牧羊在匈奴的时候,匈奴被汉朝霍去病打败平息了好几年。图片来源于网络匈奴虽然嘴上说与汉朝友好相处,实际上老是想攻占汉朝国土。当时匈奴也派很多使者来汉朝求和,而汉朝使者却有时候被匈奴扣押。后来汉武帝打算出兵攻打匈奴,

  • 宋江为什么不喜欢武松还故意疏远他?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口喝着酒,大块吃着肉,畅谈胸意,大家推杯换盏,一众好汉都将今生的快意恩仇都融进了酒里,醉笑着看这风雨飘摇的乱世的沉浮。然而当大家都以为自己在梁山上重新开始的生命将会潇洒的走完时,时居领导层的宋江举了举酒杯说了几句让大家分生派别的话。宋江脸上挂满苦衷,希望让大家不要再过占山为王、落草为寇的生活了,兄弟

  • 南宋皇帝宋高宗赵构为何会让位于宋孝宗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在历史上,关于宋高宗赵构的评价,历代都倾向于宋高宗是昏君这一说法,认为宋高宗在位期间重用奸臣,迫害忠臣良将,在对金问题上怯懦得只一味地想要议和。但是也有学者认为不能完全否定宋高宗,宋高宗此人有过,但也曾有过功,总的来说是一位功过参半的皇帝。那么宋高宗是昏君吗?图片来源于网络认为不能完全否定宋高宗的人

  • 为何著名的宰相张居正死后被皇帝清算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张居正是明朝历史上,著名的宰相之一。他在万历年间推行的新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明朝中后期积贫积弱的困境。但是由于改革触犯了贵族阶层和保守派的根本利益,在新政刚见成效的时候,张居正改革被喊停,而张居正最终未能逆转明朝的危机,最终导致明朝走向灭亡之路。图片来源于网络张居正在为官正直,多次向皇上谏言,提出治

  • 纸上谈兵的赵括 其实是战国时期的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提到长平之战,几乎人人想到的一个词语就是“纸上谈兵”,而创造出这个成语的人就是赵括,几千年来,赵括一直被作为一个反面形象来教育国人,要大家知道,理论是苍白的,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中国的历史大抵如此,事实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要能为统治者服务,能体现统治者的意志。因为中国的正史都是官家编著的。故意避重

  • 纪晓岚身材魁梧粗壮 每天要吃肉数十斤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在人们通常的印象中,纪晓岚既是一位文人。当然是一副文弱书生的形象,其实不然。网络配图记载中的纪氏却是一个身材魁伟的粗壮汉子。在饮食方面,他也与一般书生大异其趣。清人昭梿在《啸亭杂录》卷十中这样记载纪晓岚。网络配图“今年已八十,犹好色不衰,日食肉数十斤,终日不啖一谷粒,真奇人也。”与纪晓岚同朝为官的协

  • 朱温竟然是“妻管严” 唯一能劝阻朱温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谈到朱温大家只有一个印象,残暴不仁。其他人杀人还有理由,他是想杀就杀,什么混账的事他都干过。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确是一个爱妻子的人。她的妻子是唯一能劝阻他的人。张惠,宋州砀(dàng)山人(今安徽砀山),后梁太祖朱温爱妻。张惠出生在一个富豪之家,父亲张蕤(ruí)曾是宋州刺史。在这样一家庭,张惠既

  • 清朝史上曾国藩的为官原则:只办大事专找替手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凡做大事者,易于善始,难于善终。曾师、鸿章位高权重,而终能平安降落,“锐”为根本,“藏”为手段。而“厚藏匿锐”之关键在于“替手”。“替手”实在就是最锐之“锐”,无论藏匿与否,有此“锐”护驾,何患鼠辈?此可谓荣辱与共、互为犄角。办大事,找替手,你办事,我放心。此乃鸿章所总结先师曾国藩的为官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