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的人物清朝开国功臣遏必隆是怎么死的

历史上的人物清朝开国功臣遏必隆是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542 更新时间:2024/1/21 20:27:25

遏必隆怎么死的?倒不如先了解一下遏必隆。遏必隆是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他的父亲是清朝开国五大臣之一,因此他便承父荫进入仕途。但是后来他确实凭着自己的战功一步步登上辅政大臣的位置。

图片来源于网络

顺治十八年,索尼鳌拜、遏必隆以及苏克萨哈四位臣子并受顺治帝遗诏为辅政大臣。到了康熙继位后,鳌拜倚仗位高权重,独断专行,还屡次矫诏诛杀大臣,成为了康熙掌握皇权的绊脚石,也成为了康熙的眼中钉。不过身为顾命大臣的遏必隆虽然不齿于鳌拜的趾高气扬和过分举止,但还是没有作出阻止的举动,或许是因为顾及到自身安危,也或许是满足于局面的安稳,他仅仅选择了明哲保身,不敢弹劾鳌拜所作所为。只是他没有想到年纪尚轻的康熙待到时机成熟后终于设计惩治鳌拜了。

等军功赫赫的鳌拜大臣在武英殿被生擒后,顾命大臣的大势已去,遏必隆也被康亲王以多项罪名弹劾,不但丢了官职,还要下狱等死。然而这并不是遏必隆怎么死的句号,因为没过多久,康熙念在遏必隆的功勋和父辈功劳,不但免其一死,还命令他以公爵宿卫内廷,因此遏必隆并不至于凄惨而死。

直到1673年,遏必隆怎么死的才有了答案。这一年,遏必隆年老病重,康熙听闻消息后知道他或许熬不住了,便亲临府邸慰问,没多久后,遏必隆病逝于府邸。

解析庆复与遏必隆有何关系

庆复遏必隆都是清朝非常著名的大臣,虽侍奉不同君主,庆复遏必隆的仕途走向却有惊人的相似,均为满洲镶黄旗后人,出身贵族,曾平步青云,最后却锒铛入狱,晚景凄凉。

图片来源于网络

庆复,佟佳氏隆科多之弟,雍正年间仕途平稳,在乾隆帝即位不久后得到重用,被任命为定边大将军,迎战准噶尔。战事平息之后,一路升迁至云贵总督,在此期间,治理河流以灌溉良田、划分云贵地界以减少斗殴、开发盐井,得到乾隆皇帝的褒奖。后在担任两广、川陕总督时,弹劾地方官员贪污受贿、主张兴办义学、,各项建议及举措均得到朝廷的支持。1746年,因进剿西南,镇压了上下瞻对的叛乱,庆复达到了他仕途的顶峰,乾隆帝加封庆复为太子太保。可惜好景不长,1747年,庆复因藏匿罪犯而入狱,两年后,乾隆帝赐庆复自尽。

遏必隆,钮祜禄氏,与索尼、鳌拜、苏克萨哈三人并受顺治帝遗诏为辅政大臣,奉命辅佐康熙皇帝处理政务。1669年,因鳌拜独断专行、恣意妄为,康熙帝决定惩治鳌拜。而遏必隆身为朝廷重臣,却仅顾一身之安,不弹劾、不阻止鳌拜,任由其作恶,亦被以弹劾,被罢官下狱。1673年,遏必隆病重,康熙帝亲临府邸慰问。病逝后,谥号"恪僖"。

庆复遏必隆身为满洲八旗子弟,自出生伊始,便有各自的使命,在历史的洪流中,他们都曾为了自己的家族而奋争,只是终究抵不过命运的巨轮。其中功过,留世人评说。

历史上清朝遏必隆是贤臣吗

“清朝遏必隆是贤臣吗?”,此语一出,势必会引来人们的众说纷纭。作为清朝的开国元勋,遏必隆曾经是一个好将士,好臣民。至于清朝遏必隆是贤臣吗,这一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和考究。

图片来源于网络

钮祜禄·遏必隆是满洲镶黄旗人的骄傲,康熙帝的四大辅政大臣之一。早年的遏必隆跟随清兵一路攻打明朝的士兵至长城,并攻克了蓟州。作战果敢骁勇的遏必隆,因丰厚的战功而被授予爵位,并官至侍卫内大臣。单就遏必隆早些年的经历来说,他算得上一介勇士,忠诚的卫士。但是,回答“清朝遏必隆是贤臣吗”这个问题,还为时过早。毕竟,孰好孰坏,还得看完一个人的一生,再下结论。

清朝建立以来,钮祜禄·遏必隆由战场的上的勇士转型为朝廷上的重臣。作为四大辅政大臣之一,遏必隆的学识和见识都很出众,为康熙帝提出了许多很有建设性的建议。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遏必隆确实为康熙帝的治国之举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但是,遏必隆同时又是极其聪明而圆滑的一个人。在康熙帝亲政之前,鳌拜独权专政,很多大臣都惨遭诛杀的时候,遏必隆选择了明哲保身,依附于鳌拜的势力。为了避免惹祸上身,遏必隆对鳌拜的罪行非但不加以阻止,甚至连上奏弹劾都不敢。如此贪生怕死,只懂明哲保身的人又怎么算的了是贤臣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曹操评赤壁之战:孤烧船自退 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赤壁水战的结束,不在乌林(长江北岸),而在湖南的巴丘湖。《三国志·周瑜传》引《江表传》说:“曹公与孙权书曰:‘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网络配图《三国志·郭嘉传》:“太祖(曹操)征荆州,还于巴丘,遇疾疫,烧船,叹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三国志·魏武纪》:“建安十三

  • 皇室大婚:历朝皇帝为何只能大婚一次?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皇帝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意思就是皇帝的妃子很多。皇帝尽管有这么多女人,但一般情况下一生只能结一次婚,这就是清代所谓的“大婚”。当然也有例外,如果皇帝把皇后废除或是离世,就有可能再一次大婚。问题来了,为什么古代皇帝只能够大婚一次?如清顺治皇帝,因为原配博尔济吉特氏“与朕志意不和”,降之为静妃

  • 成吉思汗为何可以征服世界?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成吉思汗是公认的军事天才,得到了中外人士的认可。他英勇善战,曾经征战到欧洲。但是为何成吉思汗会有如此强大的战斗力,这背后有何“成功秘笈”,我们一起去看一下。人们往往认为,成吉思汗是一个军事天才。殊不知,成吉思汗首先是一个杰出的改革家和管理学家,他的最大优势,不是指挥哪一场战斗,而是在草原上推动

  • 纪晓岚一生未得重用 因乾隆皇帝嫌其“貌丑”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即便纪晓岚再才华横溢,他相貌一般般、近视眼、口吃这些“毛病”,是乾隆和纪晓岚一辈子貌合神离,得不到真正重视的一个重要原因。之所以说纪晓岚“悲哀”,是因为乾隆对他的评价:“朕以你文学优长,故使领四库书,实不过以倡优蓄之,尔何妄谈国事!”真不知道纪晓岚当时听到这句话是何表情何心态?乾隆对纪晓岚说这句话的

  • 雍正明知官员弄虚作假仍热衷大放道德卫星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最近由倪萍民生大议 (微博)获颁“共和国脊梁奖”(据说是个山寨奖项),引发很多新闻,有不少人感慨谁才是真正的脊梁,谁才有资格评定脊梁。在中国的德治传统之下,脊梁无非形容道德完美,于是脊梁争议实际可以转化为一个悖论:以道德为依归的脊梁评议,往往会堕为危险的不道德和伪道德。中国古代选拔官员,从最早的德才

  • 福康安为何深得康熙喜爱还有私生子传闻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对于福康安的身世,长久以来都存有争议,因为一直都有传言福康安是乾隆的私生子。那么,福康安的父亲到底是乾隆还是傅恒呢?图片来源于网络之所以会有福康安是乾隆私生子的传闻,是因为乾隆一直都很偏宠福康安,将他视为亲生儿子一般对待。在福康安年幼之时,乾隆就将其接到身边抚养,福康安受到的待遇与皇子无异。在福康安

  • 乾隆借“红歌”向洋人炫耀朝廷财富和实力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一七九三年九月十八日,乾隆皇帝在热河行宫,请英国使团代表马戛尔尼和斯当东看戏。演出从上午八点持续到十二点,共演了八出戏。官方的记载里仅几个字:“带至西边廊下观剧。”幸亏马戛尔尼有写日记的习惯,我们得以重现当日的场景:皇帝面对戏台坐在正中,观众两侧侍立。皇帝的内眷们坐在上面的包厢,用帘子挡着。斯当东的

  • 朱元璋为反腐允许民间百姓拿获害民官吏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的反腐制度建设为何落空?提起反腐,现代人常会把“制度建设”四字放在嘴边。有人撰文,为了让文章更有说服力,又喜欢拿古代的事来做例证,动辄说中国传统社会只讲人治,所以,在反腐问题上,“制度建设”云云仿佛是一个极度稀缺的东西。其实,这都是不折不扣的想当然。设计出一种监察官吏的制度,使官员在监督之下奉

  • 朱元璋删《孟子》与政府净化《三字经》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1389年(明洪武二十二年),朱元璋干了一件最有文化,也是最没文化的事情,就是删节《孟子》,居然胆敢跟亚圣叫板。此前20年,这位农民出身,造反起家,当过和尚,做过盗贼,对文明、文化、文人、文章,怀抵触情绪的皇帝,就曾经下令把孟子的牌位,从文庙里撤出来,取消其配享资格。满朝文武慌了手脚,大家都是孔

  • 苏秦:离殇殇隐蔽最深的间谍 合纵六国乱六国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苏秦是战国时期最为杰出的谋略大师,他擅长周旋于各利益集团之间,制造纷争,玩弄他人于股掌之中,当然也为自己谋得最大利益。西周在东周的上游,东周百姓要种水稻,西周不放水,东周大王很是发愁。苏秦对东周王说,我去让西周放水怎么样。东周王说,你若能让西周放水,我重重有赏。西周王借自己的地理优势,不放水给东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