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人物专题>启功

启功——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

启功

启功的资料

中文名:启功

外文名:Qi Gong

别名:察格多尔札布

国籍:中国

民族:满族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1912年(壬子年)7月26日

逝世日期:2005年(乙酉年)6月30日

职业:教授、书画家、文物鉴定家、红学家、国学大师

信仰:佛教

主要成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
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代表作品:《红楼梦注释》,《古代字体论稿》 《诗文声律论稿》

启功的介绍

启功(1912——2005),自称“姓启名功”,字元白,也作元伯,号苑北居士,北京市满人。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孙。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鉴定家、红学家、诗人,国学大师。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博士研究生导师、九三学社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世界华人书画家联合会创会主席,中国佛教协会、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顾问,西泠印社社长。

有关“启功”的历史故事

  • 汉景帝刘启有哪些功绩他是如何治理贪腐问题的(汉景帝刘启功绩)

    汉武帝刘启,是西汉时期备受推崇的皇帝。在位16年,开创了文景之治,平定了七国叛乱,维护了国家统一。因为汉景帝的下一任皇帝是大名鼎鼎的汉武帝,所以关于汉景帝的故事并不为很多人所知。其实汉景帝的人生很精彩。小时候是个很调皮的人,脾气不太稳定。他误杀了刘弼的儿子刘闲,因为刘弼一直为这件事恨刘启。那么今天正

  • 启功为什么不欣赏翁方纲和刘墉

    翁方纲(1733—1818),清代书法家、文学家、金石学家。字正三,一字忠叙,号覃溪,晚号苏斋。直隶大兴(今属北京)人,精通金石、谱录、书画、词章之学,书法与同时的刘墉、梁同书、王文治齐名。翁方纲学识广博,对颜书、欧书和唐人写经、汉隶都下过很大的功夫,他的书法讲究无一笔无出处,也就是说,讲究写出来的

  • 爱新觉罗·启功

    启功(1912年7月26日-2005年6月30日),字元白,也作元伯。北京人,满族。中国书法家、画家、文物鉴赏家和鉴定家。曾为辅仁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九三学社顾问、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佛教协

  • 启功

    启功(1912——2005),自称“姓启名功”,字元白,也作元伯,号苑北居士,北京市满人。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孙。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鉴定家、红学家、诗人,国学大师。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

  • 1912年07月26日:启功出生

    启功(1912年(壬子年)7月26日—2005年(乙酉年)6月30日),自称“姓启名功”,字元白,也作元伯,号苑北居士,北京市满人。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孙。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鉴定家、红学家、诗人,国学大师。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

  • 1912年7月26日:启功出生

    启功(1912年(壬子年)7月26日—2005年(乙酉年)6月30日),自称“姓启名功”,字元白,也作元伯,号苑北居士,北京市满人。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孙。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鉴定家、红学家、诗人,国学大师。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

  • 国学大师启功:身为雍正九代孙,被迫娶了“姐姐”,却爱了73年

    从荣华富贵到一贫如洗,练成国学大师启功先生的始祖是清朝雍正正皇帝的儿子,排行第五。他身为雍正的第九代孙因为辛亥革命的缘故从小没有享受过荣华富贵,但因为门第的原因从小有幸能够福荫于深厚的家学渊源,祖父让他认识了许多当时的知名诗人、学者……这使他受到了毕生的教诲。从启功幼年时期开始家中就已经非常贫困,甚

  • 启功 :为什么说《上阳台帖》是李白的真迹?

    这是李白传世的唯一书迹。其落笔天纵,收笔处一放开锋,宋黄庭坚评李白:“及观其稿书,大类其诗,弥使人远想慨然。白在开元、至德间,不以能书传,今其行、草殊不减古人。”(《山谷题跋》)此帖曾入宣和内府,后归贾似道,元代曾经张晏处,明藏项元汴天籁阁。清代先为安岐所得,再入内府,清末流出宫外。民国时入张伯驹手

  • 在被问及信仰时,启功大师毫不犹豫地说出了:“佛教“

    家道中落有迹象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各个时期都名人辈出,可真要论当代大师,启功一定榜上有名。启功的出身不凡,他是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孙,本来启功家族作为皇亲贵族理应享受优厚的待遇,但是自其始祖开始,启功家族就逐渐从王府中分离出来,到了曾祖父溥良这一代,家族完全失去荫蔽,只能靠着参加科举考试光耀门楣。启功的祖

  • 郭沫若论书法水准,不配给黄帝陵题字?启功:到街上看看中国银行

    周恩来总理曾经将他与同时代的鲁迅并称,由此,郭沫若的成就可见一斑。然而,在学术作品以及成就之外,郭沫若的人品却广受质疑,个人受到的嘲讽更是多如牛毛,连带着他的书法水平也被认为是夸大了。其实,郭沫若的书法作品很多,今日我们可以见到的“故宫博物院”、“中国银行”、“黄帝陵”等重量级匾额题字,都出自他手。

  • 启功章宝琛:一生一世一双人,相濡以沫43载,妻逝他追思30年

    章宝琛身为满清皇室后裔的启功,平生最恨别人把他和“皇室血统”联系在一起,他曾拿着狼毫诙谐地说“本人姓启名功字元白,不吃祖宗饭”。谈起这位国学大师,令人羡艳的,不仅是他琳琅满目的艺术成就,更有他默默守护亡妻30年的矢志不渝。在一众才子为包办婚姻苦恼不堪的年代里,启功却怀着感恩的心,逐渐爱上了这个看起来

  • 启功章宝琛:母亲安排婚姻,43年相守却无深爱,她只跟我吃苦一生

    图 | 少年时期的启功家世显赫,婚事不易启功一生虽然活得并不顺风顺水,可他的家世是非常显赫的。启功是雍正皇帝第九代孙,他的祖先是雍正的儿子,乾隆的弟弟。按理来说,启功身为皇家后代,理应家财万贯。无奈启功在周岁的时候父亲便已逝世,家里变得贫穷寒酸,一家子生活重担全压在了启功的母亲身上。身为家里唯一有权

  • 有人说启功的书法学他,你觉得呢?

    梁诗正,字养仲,号芗林,浙江杭州人。雍正八年探花,官至东阁大学士,卒谥文庄。书法初学柳公权,继参赵孟頫、文徵明,晚师颜真卿、李邕。在王羲之《时雪快晴帖》后面有一幅跋作十分精彩,正是梁诗正行书跋作。梁诗正擅长书法。清人吴修在《昭代尺牍小传》称“诗正工书。”清人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书中说到梁诗正的书法

  • 启功:妻子临终前,告诉他家有宝贝,启功看到宝贝,泪眼盈眶

    启功是雍正帝第九代世孙,我国当代学者、画家和书法家。1932 年,21 岁的启功娶了 23 岁的章宝琛。由于是包办婚姻,婚前他们只见过两次面,说过几句话,属于典型的先结婚后恋爱。章宝琛进门后,每天从早忙到晚,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把老人照顾得体贴细致。家有贤妻,启功无需操心家里。启功虽是皇族后裔,但

  • 八雅轩丨【八雅人生】启功笔下的“国色天香”!

    在上个世纪,画家曹梦芹先生就依次画出了13位中国古代名媛图册,96年启功依次题字。1,貂蝉2,杨贵妃3,花木兰4,李清照5,穆桂英6,梁红玉7,蔡文姬8,文成公主9,武则天10,王昭君11,虞姬12,西施你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评论~

  • 启功见“清华园”三字后,长叹一声:字写得真不错,难怪清朝会亡

    大厦将倾这位年仅六岁的小皇帝,从三岁被慈禧命奶妈抱进宫里,尚不知道人间疾苦,就成了亡国皇帝。溥仪之所以会如此倒霉被慈禧选为光绪的继承人,是因为他身上既流淌着一半爱新觉罗家的血脉,还有一半叶赫那拉家的血脉。慈禧掌权以后,为了可以完全掌控皇位,接连两任傀儡皇帝都选自有叶赫那拉血脉的醇亲王府。光绪皇帝是慈

  • 启功见那桐为清华园的题字,深叹一口气:怪不得清朝最终会亡朝

    文天祥曾经留下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其气节令人敬仰,在他的心中,最重要的不是生命而是气节,所以他愿意抱着自己的爱国热情从容就义。反之,有些人却为了一己自私甘愿出卖国家换取利益、苟且偷生为人所唾弃。腐败的清朝官场清朝末年,清政府腐败无为,举国上下一片混乱。这与频繁的战争以及不断的外

  • 清朝最美行书,启功正是学的他!

    梁诗正,字养仲,号芗林,浙江杭州人。雍正八年探花,官至东阁大学士,卒谥文庄。书法初学柳公权,继参赵孟頫、文徵明,晚师颜真卿、李邕。在王羲之《时雪快晴帖》后面有一幅跋作十分精彩,正是梁诗正行书跋作。梁诗正擅长书法。清人吴修在《昭代尺牍小传》称“诗正工书。”清人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书中说到梁诗正的书法

  • 书法家启功四大弟子是谁

    书法家启功四大弟子是谁启功四大弟子是谁,关于这个问题,其实还是蛮有争议的。因为启功先生就没有对外说过,自己有弟子。但是通过多方查询,可以说有那么几个人,确实可以算是他的弟子。启功先生照有人说,启功从来没有对外宣称过自己有弟子,所以他就没有什么弟子,如果非得说谁是他的弟子,所有学习“启体”的人都是他的

  • 当代画家爱新觉罗启功《荷花图》赏析

    爱新觉罗启功:《荷花图》,“白露横江晓月孤,篷窗断梦醒来初。荷香十里清难写,昨夜沉吟记已无。”爱新觉罗启功(19122005),字元白,也作元伯,号苑北居士。佛名察格多尔札布,满族,北京市人。[1]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书画家、鉴定家、红学家、诗人,国学大师。幼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