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管仲临死前劝齐桓公远离的4位大臣分别是谁?

管仲临死前劝齐桓公远离的4位大臣分别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951 更新时间:2024/1/27 6:54:06

说到齐桓公,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

曹操有诗曰:“齐桓之功,为霸之首。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确,春秋时期有“五霸”,而齐桓公却是“五霸之首”。齐桓公在位期间,强军富民,九合驻军,三平晋乱,驱逐戎狄,创造了一个时代。而辅助齐桓公成就霸业之人,乃是管仲

齐桓公本名吕小白,乃姜子牙(吕尚)的第十二代孙,因齐国内乱,齐桓公在鲍叔牙的保护下逃到莒国,在归国的路上,被管仲射了一箭。后来齐桓公成了国君,要杀管仲,被鲍叔牙阻拦。鲍叔牙对齐桓公说:“你要想成就霸业,必须有管仲这样的人辅佐。”齐桓公于是重用管仲,拜管仲为相。

事实证明,管仲的确是王佐之才,他励精图治,选拔人才,用智慧和谋略让齐国逐步发展起来,成为一方霸主。关于管仲的故事有很多,在这里分享一个“楚国购鹿”的谋略。

齐楚两国矛盾重重,齐桓公一直想讨伐楚国,但楚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短时间内齐国恐怕无法战胜楚国。于是,管仲给齐桓公出了个主意,让齐国高价购买楚国的鹿。于是,齐桓公在齐楚边境上建了一座小城,专门收购楚国的鹿,价格奇高,本来楚国的活鹿一头才卖八万钱,结果齐国以四十万钱的价格购买,价格是原来的5倍。

楚国百姓看到这个赚钱的机会,纷纷放下手中的农活,集体去捉鹿。等楚国百姓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管仲又让齐桓公提高价格。最后,楚国的百姓大多不种地了,都去捉鹿了。因为用卖鹿的钱到齐国买来的粮食,比耕种收获的粮食要多得多。

第二年,管仲突然让齐桓公关闭国境,不允许齐国商人向楚国卖粮食。楚国因为一年没有耕种,举国上下都缺少粮食,全民陷入恐慌之中,米价飞涨,很多人有钱也买不到粮食,饿死者无数。齐国趁机收留楚国的难民,获得了楚国十分之四的人口。楚国从此元气大伤,向齐国屈服。

管仲的这一招,在现在看来,是赤裸裸的经济战,但在春秋时期,人们还没有这个意识,等楚国发现管仲的意图之后,一切都晚了。就这样,管仲通过自己的一个个谋略,把周边诸国一个个打败,帮齐桓公谋得了天下霸主的地位。后人因此称管仲为“管子”、“华夏第一相”。有人甚至认为,若管仲多活几年,恐怕“春秋五霸”就变成“春秋一霸”了。可惜的是,管仲毕竟是吃五谷的人,有自己的寿命。

管仲活了70多岁病逝,临终前,齐桓公来看望他,问管仲有什么遗言。管仲说:“易牙竖刁、常之巫、卫公子方这4个人,必须撵走,否则齐国必乱!”

齐桓公不理解,说:“这4个人都对我忠心耿耿,易牙把他自己的儿子煮了给我吃;竖刁不惜亲自阉割自己来侍奉我;常之巫擅长占卜;卫公子启方为了效忠于我,父亲去世他都不回家。难道这4个人值得我怀疑吗?”

管仲回答说:“没有人不爱自己的孩子,易牙却煮了自己的孩子,他连自己的孩子都不爱,怎么会爱大王您呢?没有人不爱自己的身体,竖刁却阉割了自己,他连自己的身体都不爱,怎么会爱惜大王您呢?生死有命,常之巫用巫术来蛊惑人心,这样的人怎么能相信呢?卫公子启方连自己的父亲都不要,难道他会要你这个君主吗?”

管仲死后,齐桓公对管仲的话充满怀疑,他试着将上述4人全部撵走,但总感觉自己的生活缺少乐趣,吃饭都不香,起居也不舒服。三年后,齐桓公终于无法忍受,又把4人召了回来。

管仲死,尽逐之。食不甘,宫不治……于是皆复召而反。

翌年,齐桓公病了,首先是常之巫散布谣言,说齐桓公将在某月某日病死。然后易牙、竖刁二人一起关上宫门,在宫内作乱。最后卫公子启方带着上千户齐国的百姓投奔了卫国。齐桓公被关在屋里,连一口水都喝不到,此时他含泪感叹说:

“嗟乎!圣人所见岂不远哉?”

齐桓公嘴里的“圣人”,正是管仲。他现在开始感慨管仲有远见,但已经晚了。管仲当年的那句遗言,竟一语成谶。

齐桓公去世后,齐国大乱。齐桓公的5个儿子为了争夺国君之位,相互攻伐,齐桓公的尸体长出了蛆虫,都无人过问。这就是“停尸不顾,束甲相攻”。

管仲对4人的判断,为何如此准确呢,因为一个人连最基本的做人底线都没有,他要么极其善于伪装,要么另有所图。

其实,管仲的这种思路,被后人广泛学习。例如,战国时期,鲁国攻打齐国,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鲁国国君不信任吴起。吴起于是回家杀死了自己的妻子,虽然他达到了目的,但鲁国国君从此不再信任吴起。吴起不得不投奔魏国。

明朝时期,金吾卫指挥使傅广主动阉割自己,请求到宫中伺候明宣宗。明宣宗摇头说:“你已经官至三品,还要自毁身体,恐怕是不甘居于人下之辈。”于是,并没有重用傅广,而是将他问罪。

管仲被后人称为“圣人之师”,管仲看人的智慧,至今仍然有用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有明君之才却无远大志向,朱厚照有多贪玩?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在十几年前热播过一部电视剧叫《机灵小不懂》,剧中男主角张卫健饰演了一个不守戒律、古灵精怪却机智聪明的和尚。剧中的男二号朱正深沉忧郁,缺乏自信,总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后来发现朱正原来是皇太子,即位之后便是明武宗朱厚照。而真实历史中的明武宗朱厚照,却完全不是这样一个人,反倒和不懂老师的形象有几分相似,

  • 曹丕任命自家贾诩为太尉时 孙权为什么会嘲笑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贾诩和孙权,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据裴松之引《荀勖别传》而注《三国志·贾诩传》记载:晋司徒阙(通“缺”),武帝(司马炎)问其人於勖(荀彧侄孙)。答曰:"三公具瞻所归,不可用非其人。昔魏文帝用贾诩为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孙权笑之。这段记载非常有意思,是说

  • 慈禧在46岁怀孕小产的事情,是谣传还是历史事实?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慈禧在46岁怀孕小产的事情,是坊间谣传还是历史事实?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慈禧,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一个女性,她的一生可谓是充满传奇色彩,出身清贫的她一步一步走进皇宫,又从一个小小嫔妃成为皇上的宠妃,又以太后的身份走进朝堂,站在历史的风口浪尖,开始了充满争议的四十八年的

  • 霍成君是如何成为汉宣帝皇后的?后来又为何被废黜?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西汉时期,霍家曾经凭借着霍去病击杀匈奴,守卫国家的不世战功而满门显赫,权势滔天。霍成君作为大司马、大将军霍光的小女儿,一出生便享受到了别人追求一生想要获得的荣华富贵,但是她的一生真的幸福吗?说到霍成君,首先要提一下汉宣帝刘询与许平君的故事。汉宣帝刚登基那段时间,手中几乎没有任何政权,朝中大权都掌握在

  • 孙嘉淦:一生刚正的大臣,最后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乾隆十二年,清朝三朝老臣孙嘉淦以年老体迈上书乞求退休,得到乾隆批准。临行前,乾隆问他对今后的政治有什么建议,孙家淦简短而深沉地说出了四个字:“慎终如始”,作为回应。意思就是告诫乾隆为政,要谨慎处理政务,就像一开始一般的慎重。作为横跨三朝老臣,孙嘉淦从工作履历和个人风格上都堪称清朝最独特的一位。从康熙

  • 历史上真正的李光地:被康熙视为唯一知己的大臣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康熙五十四年(1715)八月燥热的一天,已经74四岁的文渊阁大学士李光地步履蹒跚大汗淋漓地来到乾清宫向康熙告别,一生强势的康熙,晚年感情尤其脆弱,在儿子们的互相折磨下,动不动就落泪,对于这位被他成为“义虽君臣,情同朋友”的李光地依依不舍。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抛却李光地职务来讲,

  • 汉武帝铁骑远征大漠,他们怎么补给军队呢?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从汉武帝反击匈奴开始,强悍的汉朝铁骑就越过长城,以摧枯拉朽之势打败匈奴,一雪前耻,卫青、霍去病等名将风采令后人称羡不已。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特别是在逐水草而居、骁勇善战的匈奴人面前以铁骑的方式将其打败,可谓霸气十足。而支持大汉铁骑反击匈奴的除了文景之治留下的强大国力以及汉武帝的

  • 刘邦知道死后戚夫人下场会很惨 刘邦为何没有留下后路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刘邦和戚夫人,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刘邦灭掉秦国之后就像历史上其他的君王一样坐拥着自己的天下,后宫依然也是佳丽三千。但是在这后宫中戚夫人是刘邦最宠爱的,戚夫人的宠爱程度已经被吕后所嫉妒了。这时候的刘邦已经想废掉太子刘盈,打算立刘如意作为新太子。吕后在朝中的地位也是很有分

  • 刘邦想废刘盈另立太子 刘邦为什么因为四个人放弃了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刘邦换太子,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公元前192年,汉高祖刘邦病重,他想把太子刘盈废掉,改立戚夫人儿子刘如意为太子。为了探听朝臣们的看法,刘邦就把太傅叔孙通叫到宫里,询问他的意见。叔孙通一听,瞬间头都大了。刘老板的心狠手辣可是举国皆知,那么多功臣说杀就杀了。改立太子的事就是个

  • 公子宋什么人?他为何要谋反杀害郑灵公?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公子宋什么人。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笑谈古今事,坐看风云起。自古以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国君代表了至高无上的存在和一个国家的威严,俗话说,君无戏言。然而,中国古代历史上,就有这么一位让人哭笑不得的诸侯国君,和大臣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然后就身首异处送了命。到底这是怎么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