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时期的管宁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后世评价如何

三国时期的管宁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后世评价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394 更新时间:2024/1/22 17:25:50

历史年轮中,三国时期是一个战争不断、乱世出英雄的时代。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谈及三国第一人,虽然没有定论,但在大众印象中不外乎就是曹操、郭嘉、诸葛亮、荀彧、刘备、孙权、周瑜等人中之一。风云激荡的三国年代,这些人叱咤风云,留下了一个又一个传奇,至今让人津津乐道。

然而,在王夫之、钱穆等历史名人眼里,春秋管仲后代之一的管宁才是三国第一人,比诸葛亮、曹操、刘备等还要厉害。明末王夫之与近代钱穆都是历史名人,他们为何如此高度评价管宁?

关于管宁其人,历史评价罕见的一面倒地叫好,其中以王夫之、钱穆评价最高。

在《读通鉴论》中,王夫之认为:“汉末三国之天下,非刘、孙、曹氏之所能持,亦非荀悦、诸葛孔明之所能持,而宁持之也。”

在《国史大纲》中,近代钱穆说:“有一诸葛,已可使三国照耀后世,一如两汉。而犹有一士,曰管宁。始避于辽东,老归中土,汲井躬耕,曹操召之不出。后世尊之,谓其犹出诸葛之上。诸葛终为一政治人物,虽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终亦无救于世乱。管宁则为一草野人物,虽乱世,使社会得保留一完人。则此社会终未全坏,尚有将来之后望。”

王夫之与钱穆的眼里,管宁才是三国第一人,之所以给予如此评价,原因在于三国乱世之中,管宁渊雅高尚人格完美,世道崩坏中的一个完人,犹如黑暗中的一道曙光,给未来带来希望,不至于让人觉得三国中全是“恶棍”。而诸葛亮等人虽然鞠躬尽瘁,对救世却没有什么帮助。

历史上以仁义著称的刘备、诸葛亮等人,其实行事并不仁义,一个鲜有关注的地方在于,刘备与诸葛亮都力推大额虚拟货币“直百五铢”,简单的举例来说,就是将一块钱的钢镚强行规定价值百元,且只能蜀国政府才能发行,在当时那个时代这无疑是赤裸裸的掠夺民财,非常的不仁义。因此,三国并不美好,而是一个恶行累累的年代。

那么,在天下大乱、生死无常、恶棍满盈的三国时代,管宁是如何成为钱穆眼里的完人的呢?

管宁,山东安丘人,春秋时辅佐齐桓公称霸的名相管仲之后,身世不凡。不过,管宁虽是管仲之后,但千余年下来,管宁这一支已经非常落魄。十六岁时,管宁丧父,族中兄弟怜悯他孤独贫困,于是赠予一些治丧费用,而管宁却“悉辞不受,称财以送终”,以自己财力为父送终。

成年之后,管宁与平原人华歆、同县人邴原成为好友,经常结伴去外地游学,还有一个共同偶像陈寔。当时,管宁、华歆、邴原三人被称为“一龙”,华歆为龙头、邴原为龙腹、管宁为龙尾。

关于管宁与华歆,有一段家喻户晓的故事。《世说新语·德行》记载,管宁与华歆在菜园锄草,突然刨出一块金子,管宁无动于衷,华歆高兴地拿起又扔掉。管宁与华歆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一天“有乘轩冕过门”,管宁无动于衷,华歆放下书本出去观看,之后管宁就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了。”这就是割席断交典故的由来。不过,《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的笔记小说,因此“割席断交”可能只是一段故事,目的是弘扬好的品德,突出管宁完美德行,而非真实的历史。

董卓进京之后,天下开始大乱,这时不少人开始或南下或北上避祸,比如徐庶南下荆州避祸,从而认识了诸葛亮;荀彧北上冀州避祸,在袁绍手下生活一段时间。管宁虽然也在此时远离家乡,北上到辽东,但却不是为了避祸。

管宁之所以选择辽东,是因为听闻辽东太守公孙度在海外推行政令,于是过来准备推行教化。管宁来到辽东后,公孙度亲自安排好一切接待工作,准备让管宁宾至如归,但管宁见公孙度之后,只谈儒家经典而不语世事。

之后,管宁“因山为庐,凿坏为室”,居住在山谷中,每天讲解《诗经》、《书经》,谈祭礼、整治威仪、陈明礼让等教化工作。《三国志》记载,管宁居住之地“越海避难者,皆来就之而居,旬月而成邑”,而且百姓都很乐于接受管宁的教导,管宁更受百姓爱戴。

管宁不给公孙度面子,但公孙度家族却非常重视管宁。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后,多次征召管宁为官,但公孙度之子公孙康却截获诏书,不告诉管宁。当公孙康准备称王,一度想授予管宁官职,希望管宁辅佐自己,但“终莫敢发言,其敬惮如此”,因为畏惧管宁,最终还是不敢说出口。吓得一位杀伐果断、准备称王之人,连邀请管宁做官的话都不敢说,可见管宁的“一身正气”何其恐怖。

管宁在辽东一共生活了三十七年,直到晚年才回到故乡。此时,管宁名气更大,又多次受到曹丕、曹睿征召。

223年,魏文帝曹丕诏令公卿大臣举荐独行特立的隐士,司徒华歆举荐了管宁,曹丕下诏任命管宁为太中大夫,专门用安车去接管宁,但管宁坚持辞让没有接受。所谓“安车”,供年老的高级官员及贵妇人乘用,高官告老还乡或征召有重望的人,往往赐乘安车。

226年,魏明帝曹睿继位之后,改任华歆太尉,华歆称病请辞,愿将太尉一职让与管宁,曹叡没有同意,但还是下诏征召管宁为光禄勋,当时司空陈群也上疏举荐管宁。但管宁自称草莽之人,并上疏辞让。

曹睿在位期间,征召管宁的命令接连不断,常常在八月赐予牛酒。由于管宁一再拒绝,最后曹睿忍不住地问当地父母官:“管宁究竟是守节自高呢,还是老病萎顿呢?”最终得出一个结论即这就是管宁志向,“此宁志行所欲必全,不为守高”,不是故意矫情以显示自己的高尚。

241年,群臣向曹芳举荐了管宁,曹芳下诏以“安车蒲轮,束帛加玺”的礼节去聘他为官,但这时管宁正好去世,享年84岁。这可能是管宁唯一没能拒绝的征召。

关于历史名人对管宁的评价,不妨再看三个:三国名人桓范所云“于混浊之中,履洁清之节,笃行足以厉俗,清风足以矫世”,陈群赞他“清俭足以激浊,贞正足以矫时”,曹睿称赞“清虚足以侔古,廉白可以当世”。可见,从管宁经历与品德来看,做到了生长在三国这一潭淤泥中却一尘不染,得到了当时一致公认。

管宁虽无诸葛亮、曹操、周瑜等的战功,却能一直坚守本心。尽管他的品行看似于世无用,但一个没有道德标杆的民族是可悲的,尤其在恶贯满盈的三国年代,却出了管宁这样的圣人,足以让人不至于绝望,说明三国并非一个彻底堕落的时代。恰如上文钱穆所说:“管宁则为一草野人物,虽乱世,使社会得保留一完人。则此社会终未全坏,尚有将来之后望。”

因此,诸葛亮、郭嘉、周瑜、曹操、刘备、孙权等人虽然挥斥方遒、战功累累,却反而加剧了百姓痛苦,让世道变得更坏。唯独管宁这样的人物存在,却会让世道变得更好。或许鉴于此,王夫之才会认为管宁是唯一能够“持” 汉末三国之天下的人物,钱穆才会认为管宁犹在诸葛亮之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 郭嘉的能力比诸葛亮还要强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郭嘉与诸葛亮,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郭嘉与诸葛亮相比,两人谁的才能更强一些?实际情况又是什么样的?要说我国古代人才辈出的年代,那绝对少不了三国时期。随着东汉的落幕,战乱使许多人才得到了重用。要提起三国时期的奇才,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一定是诸葛亮,这个能让刘备三顾茅庐去请的

  • 篡夺大权,废立皇帝,董卓是如何做到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东汉末年,外戚专权,宦官秉政,政治腐败,天灾不断。董卓(?-192年5月22日),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省定西市岷县一带)人。对于董卓来说,是东汉末年权臣,因废汉少帝立汉献帝并挟持号令,东汉朝廷从此名存实亡。中平六年(189年),董卓受大将军何进征召,进入都城讨伐十常侍。在都城发生动乱之后,董卓在

  • 刘福通在元末时期是个怎样的存在?有何功绩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倚天屠龙记》中王保保是张无忌的大舅哥,历史上是真有其人的,而且还是一位被对手朱元璋称为天下奇男子、唯一击败过徐达的一代名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一次,朱元璋大会诸将,问道:“天下奇男子谁也?”诸将都说:“常遇春将不过万人,横行无敌,真奇男子。”明太祖笑曰:“遇春虽人

  • 明英宗是昏君吗 朱祁镇给人的形象为何那么差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明英宗朱祁镇,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明英宗朱祁镇差点让明代灭亡,又冤枉杀了于谦,朱祁镇真的是一个昏君吗?说起明英宗朱祁镇,在绝大多数人的观感里恐怕是个昏君、庸君,甚至我还看到有作者将朱祁镇和其弟弟明代宗朱祁钰的关系比喻成淘气哥哥和倒霉弟弟。明代宗朱祁钰究竟是幸运

  • 汉中之战后诸葛亮就开始出兵北伐,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上书《出师表》,然后和赵云率军进驻汉中,用汉中太守魏延为丞相府司马 ,为正式进攻曹魏做准备。这是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为了吸引曹魏的主力大军,诸葛亮派镇东将军赵云、扬武将军邓芝率一支军马作为疑兵出斜谷,摆出一副北攻郿城的形势,当时曹叡果然上当,他得

  • 如果要说改变战国格局的十大名人,分别都是哪些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时期之后的大变革时期。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战国,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最为精彩的时期之一,期间曾涌现出大量风云人物,如果要从中选出十大历史名人,难度其实相当之大。个人认为,要评选十大名人,不仅要看其名气和才能,还应该看其对战国格局的影响力,同

  • 李自成和谈是到底开出来什么条件 崇祯为什么会拒绝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李自成和崇祯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自成当初选择和崇祯议和,崇祯为什么要拒绝?李自成都说了什么条件?大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闯王李自成率领数十万农民军兵临北京城下,崇祯皇帝试图凭借京城九门坚固的城防,并依靠三大营与吴三桂的关宁铁骑与“流贼”

  • 深受曹操信任,正史中的曹仁到底是何实力?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作为一代枭雄,他手下的谋士也是数不胜数,比如著名的五子良将,又有曹氏兄弟夏侯兄弟等等。今天小编要给大家带来的便是三国中最容易被人忽略的曹军将领曹仁。曹仁,字子孝,曹操从弟,沛国谯郡人(今安徽省亳州市),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的著名人物。曹仁少时喜好弓马弋猎,入军之后跟着曹操南征北战。初平四年(193

  • 历史上的王朗并非诸葛亮口中“厚颜无耻”之人,他是怎样的呢?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舌战王朗的这段故事令人印象十分深刻,历史上的王朗是怎样的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电视剧《三国演义》当中,很多人对于诸葛亮骂王朗这段剧情,应该都有很深刻的印象。诸葛亮与王朗在阵前,诸葛亮用一大段话把王朗批得体无完肤。而王朗却对此并无招架之力

  • 曹操死后曹彰手里握着十万大军 曹彰为什么没有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对曹彰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曹操死后曹彰手里握着十万的大军,曹彰为什么没有选择造反?曹彰心里是怎么想的?前言历史上,建安七子中的曹丕曹植曹彰都是一母同胞所生,曹操死后,在那个为权力不惜一切代价的年代,手握十万大军的曹彰并未起兵造反,这是为什么呢?事实上,跟他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