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高拱为什么能平步青云,成为明朝中期内阁首辅?

高拱为什么能平步青云,成为明朝中期内阁首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877 更新时间:2024/1/1 10:31:13

高拱,明代中期内阁首辅,也是个愤青。照理说 ,愤青在官场上往往走不远,但是高拱不一样,他曾讥讽过权力正盛的严嵩,也曾怒骂干掉了严嵩的徐阶,还挤走了内阁首辅徐阶的继任者,成为新一任内阁首辅。那么,高拱凭何能在官场上平步青云的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往下看。

第一、高拱选对了领导。

高拱的最高领导当然是嘉靖皇帝,但他的直属领导是年幼的裕王朱载垕。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裕王朱载垕开邸受经,嘉靖皇帝从翰林院侍读中为裕王挑选老师,十七岁就以“礼经”闻名于乡的高拱自然是首选。

俗话说背靠大树好乘凉,选对领导十分重要。不过,年轻的裕王这时还算不上是一颗大树,尽管他贵为皇子,但世宗更青睐于裕王的兄弟景王。

皇帝的心意让裕王府中的官员们十分心慌,选对靠山则可以立下从龙之功,选错则竹篮打水一场空。世宗的态度导致裕王府中人心浮动,很多官员都想趁机投靠景王。

高拱在这个关键时刻展现出了他的魄力,他大骂投机分子,并经常出入王府,安定府中人心,赋予裕王很大的支持。这九年间,裕王府中的人换了几茬,唯独高拱对裕王始终不离不弃。

其实高拱明白,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更何况他是裕王的心腹,投靠景王也无法获得信任,还不如认准裕王,赌一次大的。事实证明高拱的选择是正确的,嘉靖四十年,皇帝让景王入藩,裕王则仍留在京城王府中。这实际上已经表明了嘉靖皇帝的态度:立裕王。

危难时刻见真情,得势后再投靠的人,自然不如艰难时共伴的益友。裕王打心底里感激高拱,也将他奉为自己良师,事事都要询问高拱。

第二、高拱拒绝站队

将裕王培养成太子,高拱的地位自然水涨船高,成为朝堂上各方势力争相拉拢的“香饽饽”。这个时候,投靠权势熏天的严嵩或是后起之秀徐阶看上去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高拱却拒绝站队。

高拱当然不是不站队,在官场不站队的人往往走不远,高拱了解这一点,他不站的,只是斗争愈发激烈的严嵩与徐阶。

严嵩是过去的权臣,在朝中势力盘根错节,徐阶则是皇帝新宠,红得发紫,两个人斗得十分激烈,都想把对方赶出朝堂。高拱是太子的首席老师,又对太子有恩,他自然成为严嵩和徐阶十分看重的拉拢对象。

高拱的头脑却十分清醒,不论是投靠严嵩还是徐阶,都将成为另一个人的死敌,而且依附于权臣,相当于放弃了太子党的天然优势。高拱的背后有太子,未来的大明皇帝,他没必要成为严嵩和徐阶的附庸。

不过,同时惹怒严嵩和徐阶并不是一个明智之举,在两人中间虚以委蛇,两不得罪才是正解。想通了这一点的高拱开始放飞自我,他泰然往返于两人中间,既不厚此薄彼,也不得罪任何一个人。严嵩和徐阶都很看重身为太子老师的高拱,他们都极力地的拉拢高拱,所以,高拱才有资本去“愤青”。

严嵩倒台前是朝堂中的权臣,诸位大臣见到他莫不胆战心惊,就连严家的下人也敢对大臣趾高气昂。其他人不敢说,高拱却不忍这个气,他斜眼看了一眼群臣,然后在严嵩到来时突然高声说道:“大鸡昂然来,小鸡悚而待”。这是韩愈的诗句,高拱一句话将严嵩和在场的大臣们全都骂了。

众人都以为严嵩将要暴怒发难,谁知严嵩却尴尬一笑,说了一句高拱兄你真幽默,给了高拱和自己台阶下。这种大度和宽容,很少能够在严嵩身上看到。

其实,怼严嵩高拱还是轻的,怼徐阶,高拱才是专业的。尽管徐阶一直很看重高拱,还在成为内阁首辅以后将他选入内阁,但高拱却半点不领情,处处与徐阶作对。

第三、高拱能力突出

高拱“怼天怼地第空气”,却能受到皇帝的重用,成为内阁首辅,凭借的不只是从龙之功,还有他出众的能力。

高拱执政期间,政绩斐然,在北方、西南等边事上均有建树。高拱的一大政绩是他促成了北方蒙古人和明代的和谈,避免了战争,结束了明代与蒙古鞑靼各部上百年的战争。然而,高拱又不是一位纯粹的主和派,他主张避免战争,但不可惧怕战争,边防兵备在他的主持下,愈发稳固。

除了北边的和谈,高拱还成功平定了南方两广的的边民叛乱,并在平定叛乱以后“多除制科,宽其荐额,勿拘成数”,稳定社会秩序,发展社会经济,让百姓丰衣足食。

第四、自负性格让高拱跌落神坛

高拱的成功不是偶然,他有能力,有魄力,有决心,所以能选对领导,站对队伍,干出政绩,得到皇帝的器重;然而同样的,高拱的落幕也不是偶然。高拱性格自负,《明史》说他“性迫急,不能容物,又不能藏蓄需忍,有所忤触之立碎。每张目怒视,恶声继之,即左右皆为之辟易”。

严嵩和徐阶当权时,高拱这位愤青为群臣出了一口恶气,但是当他成为当权者时,诸位臣工却无法忍受这样一位自负、专横的领导。很多大臣都对高拱很有意见,高拱过去在裕王府的同僚殷士儋甚至挥拳打向高拱,与他互殴,可见高拱与同僚关系之差。

高拱树敌太多,倒台只是迟早的事情。所以,当张居正冯保联合以后,高拱被逐出朝堂,也就一点不意外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城濮之战,获胜的晋文公为何放走楚军?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退避三舍”相信大家都听过。城濮之战中,晋文公命令部队退避三舍,因而自己荣升为中原霸主。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但是关于这场战役,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细节。在晋军打败了楚军以后,晋文公连忙传令,说是只要把楚军赶出宋国、卫国境内,就算大功告成了,不需要穷追不舍。晋军于是收兵,放过了楚军。

  • 揭秘:古代猛将真能以一敌百吗?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提到古代的武将,他们身材魁梧、力气惊人,在战场上真能以一敌百吗?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答案是肯定的,古代的经过严格训练,具有精良装备和良好营养条件的武将,确实能够对普通的士兵形成碾压的效果。今天,我们知道,普通人和顶级运动员的差距是十分巨大的,那么在古代,武将就具有类似顶级运动员

  • 许汜为何要背叛曹操投奔吕布?他之后去了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吕布作为东汉末年名将,汉末群雄之一。以勇武闻名,也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之说 。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吕布所用的实战武器为矛。在《三国演义》及民间其他艺术形象中,吕布多被塑造成三国第一猛将。其武器也被虚构为方天画戟。当然,在正史上,吕布不仅是一位勇猛的

  • 耶律洪基:缔造了辽史空前绝后的最大冤案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耶律洪基,辽国第八位皇帝,他在位46年,先后宠信萧革、耶律乙辛两大奸臣,不仅导致内乱,还亲手缔造了辽史空前绝后的最大冤狱——萧观音和太子案,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耶律洪基是辽兴宗的长子,因为嫡长子的显贵身份,他的仕途也如同坐着火箭一样,不断向上蹿升。他六岁时便晋封为梁王,重熙十一

  • 正史中三国二十四将中的七勇士分别是谁?关羽能排第几?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东汉末年分三国,这也是一个兵荒马乱、人才辈出的年代。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古来艰难唯一死,生死攸关见本心。很多人平时大话吹得震天响,一旦钢刀架到脖子上,马上两股战战裤子变湿,即使豪横如曹操,在刘协的虎贲军面前,也曾被吓得汗流浃背,这件事还被郑重其事地写

  •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怎么没有杀夏侯惇?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读过《三国演义》的朋友,一定不会忘记“过五关斩六将”这个精彩片段。那她为何不杀夏侯惇?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但是在路途最后,关羽又遭遇了曹营名将夏侯惇,和他陷入了一场厮杀。终于,关羽的好基友张辽带来了曹操的军令:放行关羽。夏侯惇这才收手。关羽得以继续上路。有朋友因此提问:关

  • 唐代中兴名将郭子仪明哲保身的诀窍是什么?他是怎么做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617年唐国公李渊于晋阳起兵,次年称帝建立唐朝,文化与经济高度发达。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但正如波峰之前必有波谷,李唐在盛世、中兴之前也遭受过诸如安史之乱这般的重创。幸而还有郭子兴之流挺身而出,把将倾的王朝重新扶起。不过,这“再造王室,勋高一代” 的郭

  • 敢于直言的谏臣,杨继盛有多值得敬佩?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涌现出许多敢于直言的谏臣,今天咱们要说的是明朝的杨继盛,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杨继盛,字椒山,直隶容城人。本是一届放牛娃,受当时重臣徐阶的赏识。但他的发家史还是靠仇鸾。他向当时的皇帝朱厚熜弹劾了仇鸾,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他的嫉恶如仇,他的正直善良。虽然被仇鸾摆了一道被贬了

  • 为什么说王徽之是个非常不靠谱的人?他有哪些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王徽之,字子献,东晋名士、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第五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往下看。一直以来,人们给他的标签是:豪门公子,书法大家,不靠谱的名士。在时人眼里,王徽之不热衷仕途,对同僚不敬,交友随缘,生活随性;在世人眼里,他就是一位非常不靠谱的人。但不靠谱的人,有靠谱的才华。短短48

  • 堂堂一朝宰相武元衡为何会遇刺身亡?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武则天的曾侄孙武元衡,堂堂宰相,为何会被刺杀而死?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武元衡出生之时,正值安史之乱,是盛唐的转折点。之后的一小段时间,朝代的风气虽然因为藩镇节度使的存在而稍显颓废,但却远远没有达到令唐朝四分五裂的地步。他很幸运,生在官宦世家,还是武则天的曾侄孙。更加幸运的是,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