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听到太子李承乾谋反后李世民便拔刀自刎,这是为何?

听到太子李承乾谋反后李世民便拔刀自刎,这是为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378 更新时间:2024/1/6 11:46:26

作为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长子,李承乾生于承乾殿,取名“承乾”,隐含着承继皇业,唐太宗即位后立为皇太子。不知道没关系,我爱历史网小编告诉你。

由于太子李承乾涉嫌谋反,李世民将其废为庶民,接着,李世民摒退其他朝臣,只留下长孙无忌、房玄龄、李世、褚遂良四位重臣。

李世民对众人道:

“朕有三个儿子,如此作为,真的让人很伤心!”

一时间控制不住情绪,李世民向床头撞去,长孙无忌等人赶忙拦住,李世民见撞墙不行,又要拔出佩刀自杀,褚遂良见此情景,急忙将刀夺下。

史料记载:

“因自投于床,无忌等争前扶抱;上又抽佩刀欲自刺,遂良夺刀以授晋王治。”

李承乾本身就是太子,他本不应该造反,如果一切顺利,他就是天下的继承者。可是李世民还很喜欢魏王李泰,这就让矛盾出现了,两人的目标都是那个至高无上的皇位。

可是李承乾涉嫌谋反,李世民不杀他,为什么反而自己要自杀呢?

因果循环,害怕悲剧再次上演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在玄武门设下伏兵。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没有防备,在上朝的路上被李世民暗算,李建成当场被射死,李元吉死在尉迟敬德之手。很快,李渊将皇位传给了李世民,政变空前成功。

此刻是公元643年,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十七年,但李世民仍忘不了兄弟相残的惨景,李世民发自真心那么痛恨自己的兄弟吗?

未必,如果他生于平民家庭,没有皇位的追逐,那么这三兄弟很可能和睦相处。但这只是假设,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只要李世民还是秦王,那么这场争端就不可避免。

即便李世民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皇位,但他的内心仍无法彻底放下,毕竟这可是至亲骨肉。时至今日,那一幕惨剧却有着再次上演的趋势,就来自他的两个儿子,李承乾和李泰。李建成是嫡长子,李世民是次子,李元吉是四子,而在这里,李承乾是嫡长子,次子是魏王李泰。

一切都是那么熟悉,好比因果循环,命运之神想要在李世民儿子之间,再来一场玄武门之变。在得知李承乾密谋造反后,李世民极其伤心,这并非装出来的,再怎么说那可是亲生儿子,且是寄予厚望的太子。另一个呢,是自己最喜欢的儿子李泰,这回李世民有点理解他父亲李渊了。

李渊在李世民、李建成爆发矛盾后,一直很难做,他一直想方设法减缓双方的矛盾,但这都无济于事,直至晚年丧子的惨剧发生。李世民害怕那场景在自己身上再度上演,他害怕失去儿子,李承乾的造反让他无法接受,李泰的图谋也让李世民心如刀割。

一桩桩一件件,让李世民一时间不能自已,随即才要拔刀自杀。

做戏给大臣看

李世民要自杀这一幕,满朝文武并不在场,在场的只有长孙无忌、房玄龄、李世、褚遂良,当然了,还有晋王李治。

史料记载:

“太子承乾既获罪,魏王泰日入侍奉,上面许立为太子,岑文本刘洎亦劝之;长孙无忌固请立晋王治。”

李承乾获罪后,皇位当然也就没他的份了,那么下个问题就是谁来做太子。这个问题一方面要看李世民的态度,另一方面要看群臣的表现。李世民曾给魏王李泰许诺,要立其为太子, 在大臣中,岑文本、刘洎等人希望立李泰为太子,而重臣长孙无忌恳求立李治为太子。

李泰曾对李世民说过,假若他获得皇位,在他死之前,必定会杀死自己的儿子,传位给晋王李治。对此,李世民是清楚的,这明显就是托词,历朝历代,有哪个皇帝甘愿立自己兄弟为皇帝,却杀掉自己的儿子呢?

褚遂良也曾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显然他也站在了晋王这一边。:

“前事不远,足以为鉴。陛下今立魏王,愿先措置晋王,始得安全耳。”

随后,李世民陷入到沉思中,李承乾当然不能再立,而如果立李泰为太子,那么李承乾的安全就不能保证,双方难免还会爆发流血冲突。而一旦李泰成了太子,也就是承认太子的位置可以通过钻营得到,这种事当然不能开头。要想平息李承乾、李泰之间的矛盾,只能另立第三人,那就是李治。

打定主意后,李世民才上演了一出抽刀自杀的戏份,要说李世民完全是做戏,也不尽然,这毕竟涉及他的亲生儿子,砍断骨头还连着筋。可是这场戏还是要做下去,因为他关系着天下的安危,关系到大唐的未来。

长孙无忌、房玄龄、李世、褚遂良都是李世民的心腹,长孙无忌、房玄龄是李世民的老臣,自不必说。李世曾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褚遂良同样是国家的股肱重臣。

这几位重臣拥有着巨大的能量,而他们都站在了晋王李治身后。皇帝设立太子,在新皇未登基之前,一切都有可能发生,所以群臣要擦亮眼睛,寻找那个未来的王者,一旦赌对了,那么富贵也就随之而来。

李世民要自杀,他的目的就是试探大臣的态度,并让这几位好好辅佐李治,毕竟李治的表现不算出彩。虽说他宽厚仁慈,但还有很多不足,如果没有重臣的辅佐,李世民害怕会出现问题。等试探得差不多了,李世民便把李泰降为郡王,软禁起来,并将李治立为太子。

李世民对李承乾有很深的感情

李承乾被李世民给予厚望,在很早之前就着力培养,李世民居丧的时间,让李承乾来处理政务,在李世民出巡在外,也是李承乾来处理国家大事。

一次,李承乾患病,从来不信佛家、道家的李世民,却请来了有名的道士,为儿子祈福。等到李承乾痊愈,李世民还请了几千名出家人,修建了普光寺等寺庙。贞观七年,李承乾生病,李世民请来了天竺高僧,并特许其可以暂时不用读书。

为了教育李承乾,李世民他还特意叮嘱于志宁等人,要多让太子了解民间疾苦,如果太子做得不对的地方,要多加指点。总而言之,李世民在李承乾身上耗费了巨大的心血,倾注了真心,但反而得到了一个太子谋反的结果,这个结果一时间让李世民无法接受。

当然,更重要的是,自己这个当爹的实在是不称职,也没能给孩子们树立个好榜样。平时虽然对太子关心,但终究没能跟他坦诚相待,再加上自己一碗水没有端平,给了太子危机感,最终导致了铤而走险。

总之,这个爹做的很失败,纵使李世民城府再深,但他终究还是个人,他无法脱离亲情与宿命,在教育孩子问题上也确实是惭愧,想要一寻短见,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的晋悼公上位之后有何作为?他又是如何智斗权臣?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晋悼公有多厉害,晋文公多少岁当上国君,晋文公之死究竟是什么原因

    晋国(前1033年—前376年),周朝周武王之子的姬姓诸侯国,周初被周天子封为侯爵,姬姓晋氏,首任国君唐叔虞 为周武王姬发之子,周成王姬诵之弟。国号初为唐,唐叔虞之子燮即位后改为晋。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早在晋文公重耳时,晋国就存在着公室血脉不足的问题。而随着执政晋国的卿族们

  • 明英宗朱祁镇是如何被俘的?之后的生活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祁钰和朱祁镇哪个好,朱祁镇怎么被俘虏的,历史上的朱祁镇和朱祁钰

    公元1449年,明英宗北征瓦剌,酿成了著名的“土木堡之变”。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01.逃过被杀命运后,差点成了也先妹夫朱祁镇被俘之后,曾在瓦剌军中待过一段时间,行军途中的待遇自然不是太好,即使朱祁镇这个俘虏的身份很不一般,也只能保证比普通士兵待遇好点而已,朱祁镇也只能睡板车和茅草

  • 曾连败曹操刘备孙权的张辽实力如何?他与关羽是何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备打孙权为什么没赢,刘备的力气比关羽和张飞大吗,刘备投谁谁就被灭

    随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鼎立,群雄割据,这是这样的年代,造就了很多名将,也就有了三国二十四名将之说。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吕布手下有八健将,即张辽、高顺、郝萌、曹性、成廉、魏续、宋宪、侯成,其中高顺最猛,张辽综合能力最强。本文谈一谈吕布手下的张辽,一位

  • 三国时期的六位扬威将军分别是哪些人?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三国演义中的陈宫结局是怎样的,三国时期吴国名将,三国时期魏国的将军

    杂号将军和重号将军是汉末三国时期武将最主要的官职,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重号将军虽然地位较高,但是数量有限,主要为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四方将军等。因此,从西汉时期开始,朝廷就册封了大量的杂号将军,以此授予立下战功的武将。到了汉末三国时期,杂号将军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比如关羽

  • 结党营私、嚣张跋扈,朱元璋纵容胡惟庸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朱元璋处死胡惟庸,胡惟庸和李善长,朱元璋为什么不把皇位传给朱棣

    朱元璋创立了中国最后一个汉人统治的朝代明朝,在位期间恢复民族平等统一全国,严惩贪官开创洪武之治,给后人留下不少可以谈论的事迹。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洪武六年(1373年),胡惟庸时来运转,升任右丞相。公元1380年,涂节、御史中丞商皓告发胡惟庸谋反,朱元璋大怒,将胡惟庸

  • 张飞原本能改写三国历史,为何会被刘备和关羽阻止?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刘备对关羽张飞是真心的吗,刘备忽悠关羽张飞,为什么关羽和张飞只听刘备的

    张飞(?-221年),字益德,世习丞翼德,三国时蜀汉大将。年少时与关羽、刘备结拜为异姓兄弟,后刘备拜为中郎将。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张飞是个爽快人,这一点在正史和演义中的记载基本一致,按照正史记载,张飞似乎比关羽更受曹操重视,而且好像也比关羽有大局观。看过《三国志》的都知道,张飞在建安三年随同刘

  • 如果立贤不立长,历史上有哪些皇帝会被取代帝位?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汉废帝的下一代君王,宋朝最贤明的君主是谁,历史上最贤德的皇后有哪些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漫长帝制社会里,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专制统治的象征与代表。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我国古代,嫡长子继承制是一个被长期使用的制度,顾名思义,这一制度规定了皇帝在确立继承人时需要优先考虑嫡出的长子,也就是正妻所生诸子中最大的一个。其实,这一制度诞生

  • 林逋作诗后为何不将诗稿保留下来?他为什么不愿入仕?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林逋为什么终身不娶,林逋后人,陶渊明为什么最终选择辞官归隐

    林逋,字君复,后世称之为和靖先生、林和靖,是北宋时期诗人,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最著名的隐士之一。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林逋是钱塘人(今浙江杭州)人,出生在一个儒学世家,从小就饱读诗书,精通经史百家。但他和其他儒者不同,没有把出仕做官当作自己的追求。《宋史》里记载他:“

  • 钩弋夫人入宫原因特殊,最后又是为何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后宫之中的女子,她们看起来雍容华贵、锦衣玉食,但其实却并不自由,而且还有丧命的危险。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而我们要说的就是汉朝时期的一个女子,她在自己最为青春的时候进入皇宫,之后也是让皇帝痴迷不已。但是无情最是帝王家,这美丽的容貌并没有给她带来好运,而是在皇帝临终的时候,因

  • 从包衣宫女到乾隆后妃,揭秘恭嫔的人生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乾隆后宫有一妃子是包衣出身,她不仅被经常翻牌子,并且乾隆还亲自赐予她封号。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这位女子便是恭嫔,恭嫔出身特别的卑微,而且家族也是包衣。要知道包衣实际上就是贵族的奴仆,而且还是一辈子都要为贵族服务。所以恭嫔最开始的时候就是一个普通的宫女,但是好在恭嫔有个美丽的容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