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有免死金牌的韩信为何还会被杀?吕后诱杀他是否是抗旨不尊?

有免死金牌的韩信为何还会被杀?吕后诱杀他是否是抗旨不尊?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664 更新时间:2023/12/17 15:11:37

在影视剧中我们经常见到皇帝赐给大臣宝物,而这当中最珍贵的一件东西就是免死金牌了,而这对于大臣们来说也是皇帝给予的最高赏赐了,一般只有那些功劳非常大的大臣才能有幸得赐。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据传汉朝张良为保韩信,诱汉高祖写下赦书,希望以此保韩信不死:

“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

所谓的“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就是刘邦为了让韩信出兵,给了韩信一套免死“金牌”。这个桥段出自明代的小说《西汉演义》,既然是小说,其真实性就有待商榷。

刘邦有没有可能真的承诺过?

公元前203年,韩信平定整个齐国,只要军队在韩信统领下,攻城掠地如入无人之境,随即韩信的野心也逐渐膨胀。是时,刘邦被项羽围困在荥阳,但韩信迟迟没有救援,刘邦只等到了一封韩信的书信。

韩信在信中这样说:

“齐伪诈多变,反复之国也,南边楚,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原为假王便。”

意思就是齐国比较坏,反复无常,它南边就是楚国,如果没有个王来镇守,恐怕要出问题,我请求做这个代理王。

刘邦看后气得火冒三丈,本以为韩信能来救他,可是韩信却在那趁火打劫,还要称王。见刘邦如此,陈平、张良马上踩住了刘邦的脚,并劝道:

“现在汉军形势不佳,要稳住韩信,不如直接册立他为齐王,才是上策。”

转念一想,刘邦同意了这两位谋士的建议,便对韩信的使者道:

“既然韩信平定了齐国,那就做真的齐王,还做什么代理王。”

随后刘邦派张良拿上印绶,册封韩信为齐王,并征调他的军队进攻楚军。

在这其中,为了安抚韩信,刘邦有可能会加上一些承诺,好比“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来让韩信安心。

韩信做大之后,也想过独立为王,其手下谋士蒯通曾劝过他三分天下,项羽也曾派人规劝他自立为王,但韩信都拒绝了。源于刘邦对其的恩情,换言之,如果没有刘邦的重用,那么韩信也就没有今天。

可是韩信,总在关键时刻掣肘刘邦,为最后的悲剧留下了隐患。在垓下之围前夕,刘邦约韩信、彭越一同决战项羽,在关键时刻,韩信、彭越却没有出兵,刘邦在固陵被项羽击败。

刘邦是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但也无可奈何,随后刘邦采纳张良的建议,将大片封地给了韩信,垓下之围这才得以实现。为了夺得天下,很可能刘邦再次给予韩信一些所谓的承诺,好比“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

韩信密谋造反,被吕后察觉

在楚汉相争这段时间,韩信多次惹怒刘邦,所以,双方的裂痕已经出现,而韩信并非一个能安分守己的将领,且刘邦也不是一个以德报怨的皇帝。

项羽失败之后,钟离昧投奔了韩信,韩信并没有禀告刘邦,反而照单全收,这个重大的隐患,韩信没有处理好,还差点背上谋反的帽子,随即被贬为淮阴侯。

韩信的军事天赋无人能及,但他的政治智慧稍有欠缺,在被贬为淮阴侯之后,每日郁郁寡欢,慢慢生出的造反的念头。韩信的计划很简单,让陈豨在外起兵,而韩信在京城做内应,直接颠覆刘邦政权。

造反的风险可想而知,而韩信却被一个家奴被出卖了,吕后知晓了韩信的造反企图,并设下天罗地网要废掉韩信。

吕后杀韩信的方式,很可能没有违背这三条

陈豨起兵造反,当时的刘邦不信任任何人,大多情况下都是御驾亲征,于是京城里只留下了吕后和太子。吕后自己一时拿不定主意,就将萧何找来一同谋划,萧何作为韩信的举荐人,自然对韩信了如指掌,很快两人想出一条妙计。

是时,刘邦去讨伐陈豨,吕后就假意说得到消息,陈豨已经被平定,并邀请群臣在宫内祝贺,糊里糊涂中韩信也来参加了。原本韩信由于不得志,一直告病在家,如果陈豨真的已经失败,那么造反的计划就会泡汤,狐疑中韩信本不愿意进宫,但萧何却找到韩信,劝其进宫祝贺。

萧何是韩信的介绍人,也是“好朋友”,这回韩信就真的来了。如果韩信身边有个靠谱的谋士,那么他也不会那么容易就上当,可惜韩信把事情想得太简单,成了瓮中之鳖。

史料记载:

“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锺室。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兒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韩信一入宫就被抓了起来,吕后做事从来都是心狠手辣,绝对不留后患,随即命刀斧手将韩信捆绑到长乐宫的钟室,将其斩杀。

“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在长乐宫的钟室,自然是看不到天的,如果关上门,地也是见不到的,想要不见铁,那也很简单,只要蒙住韩信的眼睛,或许将其装进麻袋中即可。

当然了,君王对臣子的承诺,常常是不靠谱的,就好比朱元璋。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李善长被封为韩国公,开国第一功臣,六公爵之中,李善长居首,年俸禄四千石,并赐予了李善长两张免死铁券。李善长为了表示尊重,将免死铁券挂在厅堂之上,也有炫耀之意。

然而,最后李善长还是被胡惟庸案牵连,被扣上了谋反的帽子,免死铁券没有起到任何作用。一方面,朱元璋要杀人,即便他违背自己的承诺,也没有人能阻拦得了。其次,朱元璋也曾规定,免死铁券的使用要排除谋反罪,换言之,只要给想杀之人扣上谋反的罪名,此人必死无疑。

吕后杀韩信同样如此,长乐宫钟室之内,只有少数人能看到韩信被杀的整个过程,就算吕后违背了那个“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作为掌权者,也没有人能把她如之何。

刘邦回来之后,听说韩信被杀,也只是简单应付了两句,不仅没有惩罚吕后,也没有为韩信鸣冤。一方面吕后是他刘邦的权力继任者,另一方面,刘邦早就想杀韩信,只是吕后帮他做了,仅此而已。

最过悲催的是死于非命的一代悍将韩信,真可谓成败一知己,存亡两妇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为什么说张释之是严格执法的大法官?他有哪些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第一个法官,中国的法官是怎么选出的,张志超案当时处理警察和法官

    张释之,字季,西汉时期法学家,是一位严格执法的法官,《史记》中记载了几个相关故事。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读《史记·张释之列传》,不禁对张释之的刚直不阿赞叹不已。汉文帝时,张释之担任廷尉,廷尉是汉朝处理司法事务的最高审判官。张释之为人刚正,执法公平,他认为廷尉是“天下之平”,如果有法

  •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真的不可行吗?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子午谷,子午谷奇谋易中天,姜维九伐中原为什么都没有成功

    诸葛亮首次北伐,魏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谋:魏延亲自率领一万精兵从子午谷快速赶到长安,一举拿下长安和潼关,而诸葛亮大军出斜谷进兵长安、潼关,两军异道会师于潼关。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关于子午谷奇谋能都奏效建功,两千年来一直争论不休,此计是否可行,笔者才疏学浅不敢妄议。诸葛亮是军事家更是政治家,

  • 历史上秦始皇能统一六国靠的是什么?他有何能力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嬴政靠谁统一六国,秦始皇统一六国的目的,秦始皇凭什么统一六国

    秦朝结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华夏族为主体、多民族共融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作为秦朝的建立者,结束战国时期分裂局面的秦始皇历来被人们推崇,甚至得到了“千古一帝”这一独一无二的殊荣。然而,始皇帝在得到广泛认可的同时,也遭到

  • 陆仲亨的生平是什么样的?他与朱元璋之间有何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元璋真正的样子,朱元璋到底长啥样,朱元璋经历总结

    公元1368年,放牛娃朱元璋,成了明朝的开国皇帝。在中国历史上,画下了属于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是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下大势,分久必合,每个创业皇帝身边,总有一批开国将领。如刘邦麾下的韩信、樊哙、夏侯婴等;如李世民麾下的李靖、李勣、尉迟恭等。在这方面,朱元璋略有不同,朱元璋

  • 梁师成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人?他与苏轼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苏辙后人,历史上刘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历史上多尔衮是什么样的人

    苏轼字子瞻,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诗人、词人,宋代文学家,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宋徽宗时,苏轼文章被禁,梁师成向宋徽宗哭诉,“我的先辈有何罪?”之后,苏轼的文章才慢慢流行于世。一直以来,梁师成自

  • 探索贺知章的一生,他为什么能得到朝廷的礼遇?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贺知章当过什么官,贺知章最著名的诗,贺知章做过什么官

    贺知章,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唐代官员、诗人,他的诗文以绝句见长,他的一生顺分顺水,高官长寿,文学水平也丝毫不差。下面跟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贺知章的故事吧。贺知章小时候就凭借擅于诗文而闻名天下。他为人狂放不羁,喜欢饮酒,有“清谈风流”的美誉。《新唐书》里说:“(贺知章)与

  • 石延年:以嗜酒闻名,他的才华也令人赞叹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成败何足论,英雄自有真,石延年名句

    石延年,字曼卿,一字安仁,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他的诗与欧阳修的文、杜默的歌合称“三豪”。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宋史》里说石延年:“延年为人跌宕任气节,读书通大略,为文劲健,于诗最工而善书。”他才华出众,但读书只是“通大略”而已,并不寻章摘句。他为人豪放旷达

  • 历史上司马骏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最后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马骏的作品,司马光的结局如何,司马迁的结局怎样

    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墓,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自此曹魏军权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高平陵之变中,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都参与其中,帮助司马懿家族赢得了胜利。在司马懿去世后,司马师在平定叛乱

  • 听到太子李承乾谋反后李世民便拔刀自刎,这是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朝李承乾的历史,李承乾为何谋反,李世民的父亲为何退位

    作为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长子,李承乾生于承乾殿,取名“承乾”,隐含着承继皇业,唐太宗即位后立为皇太子。不知道没关系,我爱历史网小编告诉你。由于太子李承乾涉嫌谋反,李世民将其废为庶民,接着,李世民摒退其他朝臣,只留下长孙无忌、房玄龄、李世、褚遂良四位重臣。李世民对众人道:“朕有三个儿子,如此作为,真的让

  • 历史上的晋悼公上位之后有何作为?他又是如何智斗权臣?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晋悼公有多厉害,晋文公多少岁当上国君,晋文公之死究竟是什么原因

    晋国(前1033年—前376年),周朝周武王之子的姬姓诸侯国,周初被周天子封为侯爵,姬姓晋氏,首任国君唐叔虞 为周武王姬发之子,周成王姬诵之弟。国号初为唐,唐叔虞之子燮即位后改为晋。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早在晋文公重耳时,晋国就存在着公室血脉不足的问题。而随着执政晋国的卿族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