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元朝第四位皇帝:元仁宗在位期间有何成就?

元朝第四位皇帝:元仁宗在位期间有何成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668 更新时间:2024/1/19 16:10:49

元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元朝第四位皇帝,蒙古帝国第八位大汗。今天来说说他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元仁宗在位期间,大力进行改革,重用汉族文臣,推行“以儒治国”政策,其目的是巩固其统治地位,以复兴元朝。

一.自幼熟读儒家经典,仁义为重助兄登基

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出生于至元二十二年四月九日(1285年4月9日),他师从太常少卿李孟,自幼熟读儒家经典,还倾心翻释这些书籍。

大德十一年,元成宗驾崩,爱育黎拔力八达与其母回京城大都奔丧,他与右丞相哈剌哈孙合谋,诛杀了想自立的安西王阿难答与中书左丞相阿忽台。但他没有自立,而是以仁义为重,拥立统军北边的长兄怀宁王海山为帝,即为元武宗。武宗即位后他被立为皇太子(实为皇太弟),并相约兄终弟及,叔侄相传。

二.即位革新,以儒治国

至大四年(1311年)正月,元武宗去世,元仁宗继位,汗号普颜笃汗。他即位后,大胆革新,重用汉族文臣,整顿朝政,力图改变成武两宗的衰败之势。

元仁宗年幼时的老师就是汉族人李孟,他即位后又重用以王约为代表的汉族文臣,以儒治国,大胆实施了革新。其表现突出的有恢复科举、翻译或出版汉语书籍等几个方面。

皇庆二年农历十一月十八日(1313年12月6日),元仁宗下诏恢复科举。延祐元年(1314年)农历八月二十日,全国举行乡试,一共录取300人;后在京城大都举行会试,取中选者100人;又在皇宫举行殿试(廷试),最终录取护都答儿、张起岩等56人为进士。

此次科举模仿唐、宋的旧制,尊崇朱熹之学,史称“延祐复科”。自蒙古元朝消灭金、宋朝后,科举就一直废弃了。“延祐复科”距离宋亡36年,距离金亡更达81年,汉族士人从这次科举开始,重获正常的晋身途径。这使得元朝的民族矛盾有所缓和。

元仁宗非常喜爱汉文化,这从他和他的臣僚(特别是蒙古和色目臣僚)对儒家政治学说和汉人历史经验的渴求,以及下令翻译或出版的著作的数量和性质上就能反映出来。

他们翻译成蒙古文的汉文著作包括:儒家经典《尚书》;宋人真德秀(1178—1235年)撰写的《大学衍义》;与唐太宗(627—649年在位)有关的两部著作,吴兢(670—749年)撰写的《贞观政要》和太宗本人为他的继承者撰写的《帝范》;司马光(1019—1086年)撰写的伟大史书《资治通鉴》。

在元仁宗赞助下出版的汉文著作包括:儒家经典《孝经》;刘向撰写的《烈女传》;唐代学者陆淳研究《春秋》的论著以及元代官修农书《农桑辑要》。元仁宗这些行为,反映的是他作为天子有倡导大众道德和增加物质福利的责任。

在下令翻译《贞观政要》时,元仁宗指出此书有益于国家,并希望蒙古人和色目人能够诵读与研习该书的译本。这位蒙古君主显然是希望蒙古和色目精英们,包括他自己,能够学习儒家的政治学说和汉人的历史经验,特别是唐太宗的教诫,其最终目的是能把国家管理得更好。

可能是因为在多元文化社会确定统一的法典有难以克服的困难,也可能是因为蒙古统治精英认为统一法典会限制他们的权力所以采取了反对的态度,所以从元廷建立起至元仁宗朝代前,就从未制定一个通行全国的标准法典。

元仁宗即位后,敏锐地看到,从元廷建立起就从未制定一个通行全国的标准法典。因此,他决定将编撰法典作为其改革元代制度的另一个组成部分。

在至大四年(1311年)即位的当月,元仁宗他就命令中书省臣汇集从忽必烈朝初年以来的律令条规。到硕德八剌即位后两年的延祐十年(1323年),这一法典以《大元通制》的名目正式颁行。

《大元通制》和也是在元仁宗朝由江西地方政府或私人编辑的《元典章》,是元代法制史的两个里程碑,也是征服王朝的元朝日趋成熟的反映。

另外,至大四年(1311年)冬季,元仁宗下令撤销诸王的札鲁忽赤(汉译断事官),蒙古人如犯盗诈者,则命所隶千户鞫问。由于札鲁忽赤代表诸王处理他们领地中的蒙古人的法律事务,撤销它显然意味着取消了诸王直接审理他们属下的蒙古人案件的权力。所以皇帝的这一命令似乎只实行了很短的时间,就宣告失败了。

元仁宗尝试削弱诸王权力失败的原因是,尽管从元世祖忽必烈起,元朝就推行了中央集权的政策,但蒙古诸王仍然拥有对他们领地相当多的行政、军事、财政、司法权。如果进一步削弱他们的权力,必将面临蒙古和元帝国一条最基本原则的正面挑战,这是一项政治冒险。

这就造成元仁宗按照中原传统方式,对元朝政府的改革无法走得太远,他也就不能削弱蒙古诸王的行政权、司法权和经济特权来加强中央集权。

三.老wu感悟:

从上述介绍可以看到:元仁宗在位期间,曾重用汉族文臣,实行科举制度,推行“以儒治国”政策。所有这些措施表面上看,似乎是提高了汉族人在元朝中的地位(元朝建立后,汉族人一直被排在最低位置,列蒙古人、色目人之后,为第三至第四位)。

其实,元仁宗重用汉族文臣、推行“以儒治国”政策的真实想法是:缓解民族矛盾,借用汉人及汉族文化来管理他的元朝帝国,最终达到复兴元朝、长期维护其统治地位的目的。

总之,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相对其他元朝皇帝来说,还是比较明智的一位君主,这与他的庙号“仁宗”还是比较相称的,在他之后的其他蒙古君王们,就很少有像他这样重用汉族文臣、以儒治国的了,所以,元朝帝国最终走上了短命而亡(不足百年)的道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灭蜀之战时,曹魏都是哪些将领参与了这场战役?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曹魏第一名将,夷陵之战后魏国没有进攻蜀国,蜀汉曹魏东吴

    263年8月,司马昭派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攻蜀,这次战役被称为魏灭蜀之战。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蜀将姜维、廖化率军以剑阁(今四川剑阁)险道为屏障,阻击魏军主力。在这场战役中,蜀汉大将军姜维在沓中与邓艾交战后,晃飞诸葛绪,直奔东路抵挡魏军主力。而

  • 夷陵之战刘备派兵攻打东吴 原本完胜的一战最后为什么会输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夷陵之战东吴损失,夷陵之战对东吴的影响,夷陵之战前蜀国很强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刘备伐吴,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刘备带兵攻打吴国原本可以完成?蜀汉最后为什么会失败?刘备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刘备、关羽、张飞而对于蜀国之所以战败的原因,就要先了解一下蜀国为何发动这场战役。世人都应该知道“桃园三结义”这件事吧,当时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结拜后,关系非常好。

  • 曾国藩灭掉太平天国后造反呈递,他会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太平天国灭亡过程,太平天国残余势力最后结局,太平天国是哪年灭亡的

    1864年在曾国藩的带领下,太平天国运动至此灭亡。这是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咸丰帝仓皇逃到了热河,此时的他面对两大威胁:一个威胁是来自于英法联军,毕竟他们已经攻进了京城,另一个威胁则是来自于洪秀全,他所创建的太平天国几乎伴随着自己整个当皇

  • 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方国珍为何会沦为明朝降臣?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元末明初浙东农民起义军领袖方国珍,带头打响了反对元朝的第一枪,但是他却毫无诚信可言,虽然最后结局得以“善终”,但却沦为明朝的降臣。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一.打响反元第一枪方国珍(1319年―1374年5月8日),又名方谷珍 ,是台州黄岩(今浙江路桥)人。他身材高大,面色黝黑,体格

  • 元末明初群雄之一:揭秘张士诚不平凡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朝张献忠简介,明末张献忠,元末最后一个皇帝

    元朝末年江浙地区的割据势力、元末明初群雄之一张士诚,他一生的经历给了我们什么启发?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一.以撑船运盐为生,为人仗义疏财元英宗至治元年(1321年)七月三十日,张士诚出生于泰州白驹场的一个穷苦人家。他家兄弟四人都以撑船运盐为生。为了养家糊口,张士诚从十岁开始就跟乡

  • 曹操最后找个一个借口就把杨修杀了 杨修之死的真相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杨修之死说明了什么道理,杨修被杀的根本原因,杨修为什么被杀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杨修的死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杨修的死因真的是“一盒酥”吗?杨修之死事实到底是什么样的?曹操为什么找个借口就把人杀了?三国是一个混乱的时代,这样的时代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传说,有着“桃园三结义”、“关云长千里走单骑”等忠义故事,也有着魏国一方的猜忌故事,如“杨修之死

  • 黑衣宰相姚广孝为何能事业名誉双丰收?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介绍:明朝政治家、佛学家与文学家姚广孝,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黑衣宰相。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姚广孝用他的亲身经历说明了一个道理:人如果能懂得适时进退,则他就能获得事业与名誉的双丰收。一.年轻出嫁,精通三教,力劝燕王起兵姚广孝(1335年-1418年),幼名天

  • 曹操临死前为什么只杀杨修不杀司马懿 司马懿的威胁不是更大吗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郭嘉为什么知道司马懿要谋反,司马懿死了以后,曹叡死前为什么不杀司马懿

    很多人都不了解杨修和曹操,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赏识。曹操临死前为什么要杀杨修?杨修和司马懿相比,司马懿的威胁不是更大吗?曹操为什么不杀司马懿?曹操是一代雄主,一生杀人无数。但纵观曹操杀的这么多人中。杨修是唯一一个自己找死的人。曹操杀了杨修后长出了一口心中的恶气。而杨修自己都说:“我嘴这么欠,

  • 历史上公孙述为何会被全族被诛?他做了什么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公孙述(?~36年),字子阳,新莽末年、东汉初年割据势力。,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一、入蜀称王公孙述王莽新朝末期,社会各个阶层都深陷动乱:朝中内斗;农民起义;地方豪强或拥兵自保,或投靠武装集团,或联合自立……一时间,群雄并起,四方割据。即便是地处西南,与外界沟通有着诸多不便的四川

  • 作为明朝开国谋臣,朱升为何能得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开国谋臣朱升,他在关键时刻向朱元璋献出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九字立国方略,在军事上又为朱元璋提供了大量谋略,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在明太祖登基称帝后的第二年,功成名就的朱升,适时激流勇退,以年迈和“祭扫祖茔”为由告老还乡,辞官隐居,从而成为朱元璋手下难得全身而退的开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