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道光在位时期提倡省吃俭用 清朝为什么还陷入危机

道光在位时期提倡省吃俭用 清朝为什么还陷入危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502 更新时间:2024/2/18 5:24:37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清代道光皇帝,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道光皇帝提倡省吃俭用,道光都如此省吃俭用的,清代为什么还会陷入危机?事情的真相究竟是什么样的?

嘉庆二十五年七月,嘉庆帝驾崩于承德避暑山庄,终年61岁。嘉庆帝在遗诏中,册立嫡长子旻宁为皇太子。八月,旻宁在太和殿登基,改次年年号为“道光”。

道光帝即位时,清代首席军机大臣托津已经66岁,戴均元已经75岁了,而刚刚即位的道光帝,还不到40岁。考虑到君臣之间年龄悬殊,加上这群人能力也不足,甚至常常倚老卖老,所以道光即位后第一件事,就是要撤换军机大臣。

于是,道光帝在登基十天后,便借“遗诏事件”为由大做章,成功将军机大臣撤换。他将托津、戴均元等人撤出军机处,命曹振镛在军机处行走。道光元年,他加封曹振镛为太子太傅,授武英殿大学士,封松筠为兵部尚书,庆惠为热河都统。

从这一系列的举动可以看出,道光帝即位有自己一套治国方针,并非无能之辈。《清实录》给了道光极高的评价:

曰成功,舜曰成功,禹曰成功,下此商曰成汤,周曰成周,惟我宣宗成皇帝克集大成。微特汉之本始,唐之大中、明之宣德,不足以媲媺万一。即车攻吉日,作为诗歌,号曰中兴。”

《清史稿》中这样评价:

“宣宗恭俭之德,宽仁之量,守成之令辟也。”

当然了,《清实录》本来就是清代历代官修的编年体史料,所以大多都是褒奖之词,甚至夸张也并不令人意外。而《清史稿》并非清人编修,所以评价还算中规中矩。

而我们再看后世对道光帝的评价,就会发现褒奖似乎变得很少,比如说他:

“看来是一位谨慎小心的,甚至是胆小的统治者,宁可与几个心腹顾问进行密议,而不愿接受实际的批评或警告。”

也有说:

“道光是中国两千年帝制史上,第一个同西方殖民者签订丧权辱国条约的皇帝。鸦片战争的失败,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的签订,道光皇帝应负主要历史责任。”

还有说:

“宣宗之庸暗,亦为清代入关以来所未有。”

在很多人眼中,道光帝只能算是“中下”的皇帝,也就是说,他并不是很合格。而问题,就出在道光帝节俭的性格上。那么问题来了,节约是美德,为何道光帝提倡省吃俭用,反而令清代陷入危机呢?

道光帝的节俭是出了名的,比如他的龙袍破了也舍不得换,命人打上补丁接着穿。了解物价飞涨后,他坚持只吃素不吃荤。皇后生日宴席上,只给每个人准备了一碗,带少许肉末的打卤面等等。有人说道光不仅是节俭,已经到了抠门的程度了。

道光帝如此节俭,清代反而越来越穷,危机不断加深。要说这问题出在哪里,自然还是皇帝本人身上。可以说,道光帝本人有点“傻”,身为一个皇帝,竟然被下面的人骗得团团转。

内务府,是清代一个极其庞大的机构,负责掌管宫廷各种大小事务。道光只知个人节俭,苛待后妃,却没有想过,为何还是省不下来钱。他一心认为是物价太高,平时自己只吃四菜一汤,也要花十几两银子。可实际上并不是物价高,而是全被内务府的人中饱私囊了。

就好像道光在龙袍上打补丁这件事,群臣见皇帝如此节俭,只能纷纷效仿。有的人衣服明明还很新,为了迎合皇帝,都不得不故意剪个洞来补。道光见了一心认为,是自己带头起了作用。然而这些官员在私下,照样胡吃海喝,大讲排场。

那为什么道光身为皇帝,会被瞒得团团转呢?只能说内务府的这条利益链,实在牵扯太多人了,上到宗室公,下到太监宫女,谁会和自己过不去呢。如此一来,高高在上的道光帝,反而是过得最“穷苦”的一个。

另外,道光苛待自己也就算了,可在很多需要花钱的地方,他仍然不愿意。比如大军打了胜仗,在庆功宴上,道光都舍不得多准备几个好菜。那些在前线辛苦多时的将领,在庆功宴上都吃不了一顿饱饭。

像军饷、河防、漕运这些极其重要的事情上,道光仍然抠抠搜搜,舍不得出钱。在签订不平等条约后,清政府要他国赔款,道光不愿意自掏腰包,于是向下施加压力。大臣们自然也不愿出钱,最终压力就全部落到百姓身上。

其实道光绝非贪暴、淫逸之君,他是有能力的,只是能力不足,在清代原本已经出现问题的情况下,他无力回天。如果处于一个太平盛世,或许他会有一番作为。

(参考文献《清史稿》《清实录》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胤祥与雍正帝的关系如何?他最后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胤禵结局,胤祥为什么和雍正好,十三皇子胤祥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胤禛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以上问题我爱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清朝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五月初四,怡亲王允祥病逝,年仅44岁。第二天,虽然正值端午节,雍正亲自前往怡亲王府祭奠自己的十三弟,在允祥灵前,雍正泣不成声。他

  • 道光皇帝真的踢死自己的儿子吗 历史上有没有这件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古代皇帝杀儿子不心疼吗,道光皇帝一脚踢死自己的儿子,道光踢死太子

    很多人都不了解道光和皇子,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赏识。道光皇帝作为一代皇帝,道光为什么要踢死自己的儿子?这个儿子到底做了什么事情?这件事情在历史上是不是真的?“道光是一个全无世界知识、满脑子装着贵族偏见的封建君主。”——《中国近代史稿》道光帝所处的是满清时期,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夹击下,满清的状况

  • 刘备真的不该发动夷陵之战吗?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夷陵之战为何不带诸葛亮,夷陵之战非打不可的原因,夷陵之战有可能胜利吗

    章武元年(221年)七月,刘备挥兵攻打东吴孙权,气势强劲。孙权求和不成后,一面向曹魏称臣,一面任命陆逊为总指挥率军应战。陆逊与刘备相持七八个月后,最终于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我爱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一般认为,孙权袭杀关羽,强占了荆州,激怒了刘备,于是刘备怒而兴兵,犯

  • 张鲁选择投降曹操而非刘备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张鲁是谁,刘备为什么要打刘璋,张鲁为什么看不起刘备

    建安十六年(211年),刘璋听从张松建议,派法正邀请刘备入川襄助自己对付张鲁,法正、庞统在此时劝刘备图取益州。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虽然当时黄权等臣子劝说刘璋,他认为刘备有骁勇的名声,现在要是以部下的身份对待刘备,就没法满足刘备的心愿,要是以宾客的身份对待刘备,一国不容二主,这不

  • 历史上唯一主动辞职太子的人 刘疆到底经历了什么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上阴丽华的结局,历史上刘疆的结局,最识相的太子刘疆

    很多人都不了解太子刘疆,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赏识。刘疆身为太子深得人心,刘疆为什么要主动辞职?刘疆到底是怎么想的?刘疆就不喜欢做皇帝吗?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皇帝作为九五之尊,是至高无上的存在,为了皇位,兄弟自相残杀、父子反目成仇的事情可一点不少见,古代的皇帝制度里面,太子自然就是下一任继承

  • 历史上真实的张士贵是个什么形象?真的是奸臣?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被误解的历史事件,张士贵是忠臣吗,秦桧是金国的卧底吗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极其繁荣昌盛的时代,同时也是张氏家族大放光彩的时代。张氏家族中不仅有为唐王朝的建立和巩固出生入死、建功立业的军功世家,而且有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安邦治国的宰相望族。张氏家族的文治武功在唐朝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 三国时期诸葛家族在曹魏的三位武将分别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曹魏在哪里定都,三国时期曹魏简介,曹魏第一名将

    琅琊诸葛氏是三国时期主要的势力家族之一,诞生了以诸葛亮为代表的先贤古圣。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在蜀汉,诸葛亮官至丞相一职,而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则在魏灭蜀之战中阵亡。在东吴,诸葛瑾被孙权封为大将军,而就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更是成为东吴太傅,地位同样十分显赫。当然,对于诸葛亮所

  • 刘邦去世后汉朝有何变化?代王刘恒是如何继位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汉朝刘邦的子孙后代,汉朝刘恒之后哪位是皇帝,刘邦死后谁继承了他的皇位

    汉高帝十一年(前196年)受封代王。 [1] 汉高帝去世后,吕后临朝称制,汉惠帝英年早逝,诸吕掌握朝中大权。吕后去世后,太尉周勃联合丞相陈平等人粉碎诸吕势力,迎立代王刘恒进京继位,史称汉文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刘邦去世后发生了很多事,比如刘如

  • 明朝大臣朱升能得以善终靠的是什么?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朱元璋身边善终的大臣,朱元璋善终的大臣,明朝谁得到善终

    至正十三年(1353年)朱元璋回家乡濠州募集到24大员,此后,他带领募兵先后击败了占据长江上游的陈友谅,消灭了苏州的张士诚以及浙东的方国珍等割据势力,统一了南方。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史称明太祖,建都应天(南京),建元洪武。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提

  • 刘邦病重吕雉请医生给他看病 刘邦为什么宁死都不同意医生看病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吕后为什么不杀刘长,刘邦为什么不救戚夫人,刘邦拒绝治疗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邦看病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刘邦病重时,吕雉请名医给刘邦看病,刘邦为什么宁死都不接受,刘邦心里为什么会抗拒大夫?这一段记载看来的确是很怪异的。刘邦攻打黥布时中了箭伤,这个伤越来越重。因为中的是流矢,正常情况下不应该是毒箭,所以刘邦很可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