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保保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存在?他有多传奇

王保保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存在?他有多传奇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946 更新时间:2023/12/17 7:57:56

元末以来一直流传王保保是河南沈丘的汉人、元顺帝赐名扩廓帖木儿的说法,就连明朝颁布的《谕中原檄》中也以“忘中国祖宗之姓,反就胡虏禽兽之名,以为美称”来讽刺王保保。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于太史公司马迁之后,无论其人是忠是奸,只要能进入正史列传就无疑都是曾对朝政产生重大影响的人臣。但在《明史》里,其实还有这么一位拒绝为朱元璋效力的奇人。他以武功闻名于世,却拒绝了朱元璋的好意招揽,甚至为此落下莫须有的骂名,却终究在《明史》之中占据一席之地。这位奇男子便是扩廓贴木儿,亦名为王保保。

一、王保保,何许人也?

如若熟悉明代历史演义,大抵会对“王保保”这个名字并不陌生。自明代起,民间就流传着河南本有个名为王保保的汉人,后投靠了元朝廷,并因功被赐名为“扩廓贴木儿”的故事。但在上世纪末,河南洛阳出土了一方归属赛因赤答忽的墓志铭,“王保保”和“扩廓贴木儿”到底谁“先”谁“后”的问题才得到彻底的解决。

所谓的王保保,本名扩廓贴木儿。其父是元末翰林学士、太尉赛因赤答忽,其母为元末将领察罕帖木儿的姐姐。幼时王保保成为了舅舅的养子,并被元顺帝亲自赐名为扩廓贴木儿。至于“王保保”这个称谓,虽尚不清楚来历,但可知元末明初的汉人普遍以此称呼他。

至正十二年(1367),王保保跟随为将的养父起兵,以替久无佳绩的元朝官军平定河南、关中一带的农民起义。后来察罕帖木儿被反叛的手下刺杀,王保保即在元顺帝的示意下接替了察罕帖木儿的职务,授太尉、中书平章政事,掌管枢密院。不久后,因为护卫太子有功,王保保还受到太子礼遇,晋升太傅、左丞相。

然而王保保虽确有战功,其晋升也着实太快了些。再加上他常在军中而鲜少入朝,许多朝臣便对他非常忌惮。这为王保保终被元顺帝忌惮而削官,与朝廷反目成仇,埋下了难以消解的矛盾。

而更可惜的是,尽管曾遭到元朝廷针对,甚至被逼进绝境,王保保还是对元王朝忠心耿耿。他数度为元与朱元璋手下大将徐达、李文忠等对战,让明军死伤数万。朱元璋屡次向他抛出橄榄枝,王保保也始终拒绝,让朱元璋对这个男人又爱又恨。

二、王保保与朱元璋,到底有怎样的过往?

详细说来,曾将功臣们赶尽杀绝的朱元璋与始终同自己为敌的王保保到底有怎样的过往呢?《明史》中有这么一段略带史官之艳羡的记载:“初,察罕破山东,江、淮震动。太祖遣使通好。……及扩廓视师河南,太祖乃复遣使通好,扩廓辄留使者不遣。凡七致书,皆不答。既出塞,复遣人招谕,亦不应。”

朱元璋是何人呐,他居然能如此有耐心地招揽一个敌方将领!尽管王保保屡次拒绝自己的招揽,朱元璋还是专门派出了曾在元朝任高官,后投靠自己的李思齐前去劝说王保保。而即便连李思齐都出马了,王保保还是拒绝加入明军。甚至在李思齐即将离开时,王保保还派人逼迫李思齐留下了自己的右臂,以彻底激怒朱元璋而断绝其招揽之心。可都做到了这一步,朱元璋都非但没生气,还在众人称赞名将常遇春为“天下奇男子”时,将王保保排在常遇春之上,盛赞王保保才是当之无愧的奇男子,并将王保保的妹妹聘为嫡次子秦王的王妃。

三、王保保的身后事,又为何起起伏伏?

有趣的是,王保保的身后之名与《明史》所载的朱元璋对他的欣赏看起来南辕北辙。明朝百姓皆知为元朝卖命的汉人王保保的恶名,却不熟悉元末大将扩廓贴木儿。就连明朝的官方文书,譬如《谕中原檄》都称“(王保保)忘中国祖宗之姓,反就胡虏禽兽之名,以为美称”……

王保保的生前身后名会有如此大的反差,大抵真是朱元璋对他“爱之深,责之切”。在欣赏王保保的时候,朱元璋是真的给他开出了很好的条件,甚至对其妹都爱屋及乌。但在王保保反复拒绝归降后,朱元璋也终究恼羞成怒,开始骂王保保是个有娇纵之心的“逆贼”、“遗臭”。而朱元璋的态度都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了,大明对王保保的评价也就从称赞向指责直线转变。王保保本是汉人,但投靠了元朝,并“狗咬”朱元璋这位“吕洞宾”的说法也甚嚣尘上,直至上世纪末王保保的生父赛因赤答忽的墓志铭出土。

明明是位忠心耿耿的猛将,王保保却有着极为分裂且不合实际的声名——一切皆因成为了朱元璋“爱而不得”的奇男子——这大抵就叫命运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道光在位时期提倡省吃俭用 清朝为什么还陷入危机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满清统治中国是进步还是退步,晚清政府为什么会屡战屡败,清末新政未能挽救清朝的根本原因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清代道光皇帝,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道光皇帝提倡省吃俭用,道光都如此省吃俭用的,清代为什么还会陷入危机?事情的真相究竟是什么样的?嘉庆二十五年七月,嘉庆帝驾崩于承德避暑山庄,终年61岁。嘉庆帝在遗诏中,册立嫡长子旻宁为皇太子。八月,旻宁在太和殿登基,改次年年号为“道光”

  • 胤祥与雍正帝的关系如何?他最后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胤禵结局,胤祥为什么和雍正好,十三皇子胤祥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胤禛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以上问题我爱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清朝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五月初四,怡亲王允祥病逝,年仅44岁。第二天,虽然正值端午节,雍正亲自前往怡亲王府祭奠自己的十三弟,在允祥灵前,雍正泣不成声。他

  • 道光皇帝真的踢死自己的儿子吗 历史上有没有这件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古代皇帝杀儿子不心疼吗,道光皇帝一脚踢死自己的儿子,道光踢死太子

    很多人都不了解道光和皇子,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赏识。道光皇帝作为一代皇帝,道光为什么要踢死自己的儿子?这个儿子到底做了什么事情?这件事情在历史上是不是真的?“道光是一个全无世界知识、满脑子装着贵族偏见的封建君主。”——《中国近代史稿》道光帝所处的是满清时期,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夹击下,满清的状况

  • 刘备真的不该发动夷陵之战吗?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夷陵之战为何不带诸葛亮,夷陵之战非打不可的原因,夷陵之战有可能胜利吗

    章武元年(221年)七月,刘备挥兵攻打东吴孙权,气势强劲。孙权求和不成后,一面向曹魏称臣,一面任命陆逊为总指挥率军应战。陆逊与刘备相持七八个月后,最终于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我爱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一般认为,孙权袭杀关羽,强占了荆州,激怒了刘备,于是刘备怒而兴兵,犯

  • 张鲁选择投降曹操而非刘备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张鲁是谁,刘备为什么要打刘璋,张鲁为什么看不起刘备

    建安十六年(211年),刘璋听从张松建议,派法正邀请刘备入川襄助自己对付张鲁,法正、庞统在此时劝刘备图取益州。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虽然当时黄权等臣子劝说刘璋,他认为刘备有骁勇的名声,现在要是以部下的身份对待刘备,就没法满足刘备的心愿,要是以宾客的身份对待刘备,一国不容二主,这不

  • 历史上唯一主动辞职太子的人 刘疆到底经历了什么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上阴丽华的结局,历史上刘疆的结局,最识相的太子刘疆

    很多人都不了解太子刘疆,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赏识。刘疆身为太子深得人心,刘疆为什么要主动辞职?刘疆到底是怎么想的?刘疆就不喜欢做皇帝吗?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皇帝作为九五之尊,是至高无上的存在,为了皇位,兄弟自相残杀、父子反目成仇的事情可一点不少见,古代的皇帝制度里面,太子自然就是下一任继承

  • 历史上真实的张士贵是个什么形象?真的是奸臣?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被误解的历史事件,张士贵是忠臣吗,秦桧是金国的卧底吗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极其繁荣昌盛的时代,同时也是张氏家族大放光彩的时代。张氏家族中不仅有为唐王朝的建立和巩固出生入死、建功立业的军功世家,而且有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安邦治国的宰相望族。张氏家族的文治武功在唐朝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 三国时期诸葛家族在曹魏的三位武将分别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曹魏在哪里定都,三国时期曹魏简介,曹魏第一名将

    琅琊诸葛氏是三国时期主要的势力家族之一,诞生了以诸葛亮为代表的先贤古圣。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在蜀汉,诸葛亮官至丞相一职,而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则在魏灭蜀之战中阵亡。在东吴,诸葛瑾被孙权封为大将军,而就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更是成为东吴太傅,地位同样十分显赫。当然,对于诸葛亮所

  • 刘邦去世后汉朝有何变化?代王刘恒是如何继位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汉朝刘邦的子孙后代,汉朝刘恒之后哪位是皇帝,刘邦死后谁继承了他的皇位

    汉高帝十一年(前196年)受封代王。 [1] 汉高帝去世后,吕后临朝称制,汉惠帝英年早逝,诸吕掌握朝中大权。吕后去世后,太尉周勃联合丞相陈平等人粉碎诸吕势力,迎立代王刘恒进京继位,史称汉文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刘邦去世后发生了很多事,比如刘如

  • 明朝大臣朱升能得以善终靠的是什么?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朱元璋身边善终的大臣,朱元璋善终的大臣,明朝谁得到善终

    至正十三年(1353年)朱元璋回家乡濠州募集到24大员,此后,他带领募兵先后击败了占据长江上游的陈友谅,消灭了苏州的张士诚以及浙东的方国珍等割据势力,统一了南方。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史称明太祖,建都应天(南京),建元洪武。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