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叶兑在历史上有着什么样的传奇故事?他最后去了哪里

叶兑在历史上有着什么样的传奇故事?他最后去了哪里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703 更新时间:2023/12/9 18:13:50

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即皇帝位于应天府,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同年秋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其后平定西南、西北、辽东等地,最终统一全国。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在朱元璋的麾下,有许多谋士,例如运筹帷幄的刘基(刘伯温),再如为朱元璋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九字方针的朱升,还有叶琛、章溢、陶安等人。

除了以上几位,还有一位谋士不得不提,此人乃元朝末年的布衣书生,曾经给朱元璋留下4条大计,帮朱元璋一统天下。朱元璋称帝后,想寻他来朝为官,却找不到他。这位谋士,名叫叶兑。此人有诸葛之才,却宁愿做一位隐士。下面,我们就来说说叶兑的传奇故事。

叶兑,字良仲,号四梅先生,浙江宁海人。他出生于书香门第,他的祖父曾是南宋末年的进士。父亲名叫叶德象,因不愿在元朝为官,归隐乡里,对天文地理很有研究。叶兑很小时便受祖父和父亲熏陶,博通经史,元朝几度派人请他入朝为官,他都不屑一顾,宁愿在家乡教书。

元朝末年,群雄并起,朱元璋占领南京后,当时东有张士诚,西有陈友谅,南有方国珍,元末名将察罕帖木儿雄踞河南,从北面对朱元璋虎视眈眈。朱元璋为了立足,先后招揽了刘基、宋濂等人才,打算在乱世中闯出属于自己的天空。

这期间,朱元璋曾派人请叶兑来南京“共谋大事”,无奈叶兑云游在外,不知踪迹。

公元1360年,叶兑云游至南京,拜见朱元璋,朱元璋听闻来者是叶兑,大喜过望,连忙亲自迎接,朱元璋向叶兑问计,叶兑把天下局势向朱元璋说明。这场对话,堪称元朝末年的“隆中对”,叶兑的建议是:

取天下者,必有一定之规模。韩信初见高祖,画楚、汉成败;孔明卧草庐,与先主论三分形势者是也。今之规模,宜北绝李察罕,南并张九四。抚温、台,取闽、越,定都建康,拓地江、广。(出自《明史·列传二十三》)

意思是,以朱元璋现在的形势,若想得天下,必须固守南京,拒绝北面元朝的招降,伺机吞并张士诚,再取浙东、福建……

朱元璋对叶兑的谋略称赞不已,想留叶兑在南京为自己效力,但叶兑不愿意,飘然而去。

叶兑临行前,给朱元璋留下4条详细的计谋,简称“一纲三目”,其中,“一纲”是指朱元璋如何对抗元朝,而“三目”是教朱元璋如何平定张士诚、方国珍以及福建和两广。“一纲三目”的具体内容比较长,简略介绍如下:

一纲,叶兑预测,朱元璋占领南京后,势必会和元朝大军遭遇。元朝名将察罕帖木儿不是无能之辈,他必然会招降朱元璋。叶兑劝朱元璋千万不要投降,只要固守南京,到时候“进则越两淮以北征,退则画长江而自守”,而察罕帖木儿不仅仅面对朱元璋一个敌人,他肯定不敢和朱元璋放手一搏。

后来,果然如叶兑所料,察罕帖木儿前来招降,朱元璋拒绝后,察罕并不敢出兵来攻打。

目一,张士诚占领平江(苏州),杭州、绍兴等地都在其控制范围内。朱元璋若要取张士诚,必须先攻打周边城镇,然后包围平江。平江城池高大坚厚,若张士诚死守,不容易攻破,可以在城池外围筑高台,利用地势反攻城内,这样张士诚必亡。

六年后,1366年,朱元璋攻打张士诚,猛将常遇春围攻平江达半年之久,就是无法攻破城池。朱元璋亲自前往破敌,他想起了叶兑的计谋。用高台之术,张士诚的优势瞬间瓦解,常遇春终于攻破了苏州城,一切都如叶兑所料,连细节都完全一样。

目二,方国珍占据温、台等地,此人反复无常,若正面兴师问罪,他必然会逃到海上。若伐方国珍,攻心才是上策。应该边招降边攻打,不断挫其锐气,必然能让他缴械投降。

叶兑的话,在7年后应验,公元1367年,朱元璋派汤和攻打方国珍,方国珍果然逃到海上,后来汤和边打边招降,方国珍在抵抗一段时间后,众叛亲离,方国珍意识到自己早晚会落到朱元璋手里,他最终放弃抵抗,投降朱元璋,这一点,和叶兑所料一丝不差。

目三,福建和两浙相邻,人心浮动,到时候只需要派人从温州南下,派亲兵从海上攻入,福建大事可定。拿下福建,两广便唾手可得。

洪武元年,朱元璋按照叶兑的计谋,果然平定了陈友定等人,福建、两广被朱元璋统一。

《明史·叶兑传》云:

后数岁,削平天下,规模次第,略如(叶)兑言。

意思是说,叶兑给朱元璋留下4大计谋,多年后,朱元璋平定天下,所有的顺序和方法,都和叶兑说得一模一样。可见,叶兑此人,深不可测。

其实,叶兑给朱元璋留下的“一纲三目”,也不是完全料事如神。例如,“一纲三目”中完全没有提及陈友谅。笔者认为,叶兑之所以没有提及陈友谅,可能存在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陈友谅当时虽然已经崭露头角,但毕竟隶属于徐寿辉之下。后来陈友谅谋杀上司徐寿辉,自立为帝,这件事是发生在叶兑见朱元璋之后的。叶兑给朱元璋留下的“一纲三目”都是针对已经存在的势力做出的预测,对于陈友谅这个“后起之秀”,叶兑并没有预料到。

第二,徐寿辉和陈友谅当时所处的长江中游,正是元朝大军南下平叛的主攻方向,叶兑也许认为,徐寿辉这支队伍早晚会被元军吃掉 ,完全没想到后来元军主帅察罕帖木儿被刺杀,而接替他的王保保执着于元朝的内讧,并没有出兵南下,这也是陈友谅能够壮大的原因。

基于以上两点原因,叶兑才没有在“一纲三目”中提及陈友谅这股势力。即使叶兑没有提及陈友谅, 但凭他对察罕帖木儿、张士诚、方国珍、陈友定等几大枭雄丝毫不差的预测,也能证明叶兑此人,高深莫测。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后,叶兑却不知去向。朱元璋几次派人寻找,都不知所踪。洪武中期,朱元璋后来动用锦衣卫的力量,仍然没找到叶兑。所谓隐士高人,不过如此。

有人说,以叶兑的聪明才智,若被朱元璋找到,恐怕不能善终。笔者不支持这种诛心的论断,笔者只是为叶兑的戛然消失,感到遗憾。

在儒家的传统思想中,奉行“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叶兑有“兼济天下”之才,却选择隐匿于江湖,他给后人留下的,除了“三纲一目”外,再无其他痕迹可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历史上伍子胥一夜之间白头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伍子胥过昭关一夜白头为什么,伍子胥一夜白头的故事,伍子胥白头过关什么意思

    楚平王治楚十三年,楚国的国势进一步衰落下去。评价 楚平王“息民五年”后,一反常态,忠奸不分,听信佞臣费无极,杀忠臣伍奢、伍尚,迫使足智多谋、颇有才干的伍子胥出逃,酿成中国历史上一大冤案。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在准备过昭关逃到吴国时,伍子胥面临前堵后追,血海深仇未报,如今

  • 清朝时期做王爷不好吗 康熙的儿子们为何争着抢一个皇位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康熙第二次废除太子是为什么,康熙为什么要废掉太子,康熙皇帝废了几次太子

    还不了解:康熙九子夺嫡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康熙时期做王爷不好吗?康熙的九个儿子为什么一定要争夺皇位?这里边到底有什么原因存在?康熙皇帝是人们心中非常不错的皇帝,在历史上,人们对康熙的评价是非常高的。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出现了很多丰功伟绩,但是在康熙皇帝的晚年时

  • 康熙手握大军却输给了康熙 吴三桂败亡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吴三桂反清为什么康熙哭了,吴三桂不病死能打赢康熙吗,吴三桂为什么会失败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吴三桂输给康熙,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吴三桂当初握有四十万大军,吴三桂是怎么输给年仅十九岁的康熙的?吴三桂都做了什么失误的判断?清朝是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清朝时期,出现了历史上一位非常优秀的皇帝,他就是康熙帝。顺治帝的突然驾崩,让当时的清朝陷入了危难之中,

  • 王守一:堂堂一朝国舅,最后为何被赐死?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明朝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国舅现代是什么意思,国舅

    他是唐玄宗李隆基王皇后的胞兄,祁国公王仁皎之子,最后结局却被赐死,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王守一,唐朝外戚大臣。他的亲妹妹是李隆基的结发妻子王皇后,王氏最初嫁给李隆基成为正妃,后来丈夫登基她被册封为后。李隆基还没登基前,就与王守一认识了,俩人交情不浅,所以他们不

  • 三国时期担任曹魏都护将军官职的人分别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三国演义曹魏人物名单,曹魏精锐部队,曹魏后期名将

    杂号将军和重号将军在汉末三国时期是武将最主要的两个官职。我爱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其中,重号将军虽然地位较高,但是数量有限,主要为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四方将军等。因此,从西汉时期开始,朝廷就册封了大量的杂号将军,以此授予立下战功的武将。到了汉

  • 胤祉参与夺嫡,又处处拥护雍正帝,他最后的结有多惨?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九子夺嫡没参与的下场,雍正夺嫡成功原因,胤礽结局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贝勒;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禛被封为和硕雍亲王。在二废太子胤礽之后,胤禛积极经营争夺储位,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他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以上问题我爱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在《雍正王朝》中有一位王爷,他潜心修书

  • 王保保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存在?他有多传奇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王保保简介,王保保为什么是名将,历史上有没有杨宗保

    元末以来一直流传王保保是河南沈丘的汉人、元顺帝赐名扩廓帖木儿的说法,就连明朝颁布的《谕中原檄》中也以“忘中国祖宗之姓,反就胡虏禽兽之名,以为美称”来讽刺王保保。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在许多人的印象中,于太史公司马迁之后,无论其人是忠是奸,只要能进入正史列传就无疑都是曾对朝政产生

  • 道光在位时期提倡省吃俭用 清朝为什么还陷入危机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满清统治中国是进步还是退步,晚清政府为什么会屡战屡败,清末新政未能挽救清朝的根本原因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清代道光皇帝,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道光皇帝提倡省吃俭用,道光都如此省吃俭用的,清代为什么还会陷入危机?事情的真相究竟是什么样的?嘉庆二十五年七月,嘉庆帝驾崩于承德避暑山庄,终年61岁。嘉庆帝在遗诏中,册立嫡长子旻宁为皇太子。八月,旻宁在太和殿登基,改次年年号为“道光”

  • 胤祥与雍正帝的关系如何?他最后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胤禵结局,胤祥为什么和雍正好,十三皇子胤祥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胤禛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以上问题我爱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清朝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五月初四,怡亲王允祥病逝,年仅44岁。第二天,虽然正值端午节,雍正亲自前往怡亲王府祭奠自己的十三弟,在允祥灵前,雍正泣不成声。他

  • 道光皇帝真的踢死自己的儿子吗 历史上有没有这件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古代皇帝杀儿子不心疼吗,道光皇帝一脚踢死自己的儿子,道光踢死太子

    很多人都不了解道光和皇子,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赏识。道光皇帝作为一代皇帝,道光为什么要踢死自己的儿子?这个儿子到底做了什么事情?这件事情在历史上是不是真的?“道光是一个全无世界知识、满脑子装着贵族偏见的封建君主。”——《中国近代史稿》道光帝所处的是满清时期,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夹击下,满清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