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不仅背信毁诺还杀人无数,历史上的苏轼是个什么样的人?

不仅背信毁诺还杀人无数,历史上的苏轼是个什么样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228 更新时间:2024/1/2 22:33:04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词开豪放一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作为宋朝文坛领袖,中国豪放派词人代表,苏轼一生性情直率,是当时著名的“大嘴巴”,有一说一,有什么说什么,而且古人讲究“无信不立”、一诺千金,因此以苏轼性格与身份来说,自然不会也不敢轻易背信弃义。

但在典籍《苏沈良方》上记载了一件事,苏轼曾经背信毁诺,这是怎么一回事?而且,在宋明文人的记载中,还记载了苏轼间接“杀人无数”,这又是怎么一回事?

01

苏轼性情非常耿直,一直不为五斗米折腰,很难让人相信苏轼会背信弃义,我们可以通过苏轼在新旧党争中的站队管中窥豹。

宋神宗时,因为王安石变法,朝廷分为两派,即新党支持新政、旧党反对新政,朝堂迅速开始分为两派。与王安石一样,苏轼也主张革新政治,但革新方式却不同,苏轼属于改良派,认为新法过急、过烈,并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让王安石颇感愤怒,于是在新党排挤下,苏轼请求出京任职,被授为杭州通判。之后十余年,苏轼辗转于杭州、徐州、湖州、黄州、汝州。

1085年宋哲宗继位,高太后垂帘听政,司马光重新被用为相,朝廷来了个180°翻转,高太后与司马光立即全面废除新法,同时贬新用旧,将新党官员贬斥,将旧党官员纷纷召回中央。曾经反对王安石的苏轼,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半月内升为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久再又升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

从政治命运上来说,旧党对苏轼有恩,关乎苏轼政治命运,苏轼即便不说好话,至少不该公开反对。但当苏轼看到旧党疯狂压制新党,以及尽废新法后,向朝廷提出谏议,并对旧党暴露出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抨击。在旧党来看,这是苏轼对他们的背叛,于是苏轼处境可想而知,无奈之下苏轼再次请求外调到杭州。中途有过一次调回京城,又因为政见不合,再一次外调。

宋哲宗亲政后,新党再度执政,60余岁的苏轼境况更差,先后被贬到惠州(今广东惠州)、儋州(今海南儋州),尤其是儋州远离京师,相当于宋朝流放犯人的地方。宋徽宗继位后,朝廷颁行大赦,苏轼复任朝奉郎,但在途径江苏常州时病逝。

简而言之,苏轼官途可以归纳为二点:一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二是在官场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被贬斥在外,辗转于各地。之所以如此,就是苏轼过于耿直。

02

一个性格正直到连政治前途都不顾的人,显然不太可能背信毁诺,但典籍上却记载苏轼失信于一个叫巢谷的好友。

1180年,刚从乌台诗案中脱身的苏轼,又一次被贬,带着一家老小踉踉跄跄来到黄州(今湖北黄冈市辖区)。但政坛失意,却是文坛幸事,苏轼在黄州留下了无数优美作品,其中就包括大气磅礴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对于苏轼而言,被贬黄州却有一大喜事,即乡友巢谷不远千里,赶来黄州与之做伴,并担任了苏家的家庭教师。

苏轼在诸多诗词文章中都提及过巢谷,其中苏轼被贬到黄州时,曾作《元修菜》一诗赠巢谷(字元修),而所谓元修菜,即苏轼故乡之巢菜也,以巢谷故,易名曰“元修菜”。苏轼叮嘱巢谷,回去之后一定要将巢菜籽给他寄来,他要亲自下种,甚至将巢谷寄菜种与“张骞移苜蓿”,“马援载薏苡”相提并论,更可见其与巢谷友情非同一般。

根据苏辙《巢谷传》记载,巢谷是一位奇人,与苏辙自幼相识,父亲是眉山农民,但自己却文武双全,精通骑射击刺,性格极为洒脱,喜欢仗剑走天涯。后来,苏轼、苏辙都被贬官岭南,73岁的巢谷从四川眉山徒步万里,先去看望苏辙,然后还准备前往海南去看望苏轼。《巢谷传》记载:元符二年春正月,自梅州遗予书曰:“我万里步行见公,不自意全,今至梅矣。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将复见子瞻(苏轼)于海南。

苏轼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多面体,除了官员、文豪身份之外,苏轼还有一个医学家的身份,而且非常喜欢收集偏方。宋朝比较重视医学,连带文人普遍都懂一些医术,形成了所谓“儒医”,1075年沈括《良方》与苏轼所撰的《苏学士方》两书,被合编为《苏沈良方》公开刊发。

巢谷收集有一个秘方叫“圣散子”,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舍不得传,苏轼获悉之后大喜,再三请求传授于己,以备不时之需,无奈之下巢谷勉强应承,要苏轼在滔滔江水前发誓,此方绝不外传。

《苏沈良方·论圣散子》中记载:“昔予览《千金方》,三建散云,于病无所不治,而孙思邈特为着论。以谓此方用药,节度不近人情,至于救急,其验特异,乃知神物用灵。不拘常制,至理开惑,智不能知。今予得圣散子,殆此类也。”苏轼眼里的圣散子,是救急的必备良药,效果神异。

然而没多久,苏轼就失信于人了。苏轼贬黄州团练副使时,遇到瘟疫爆发,死人众多。大疫当前,苏轼顾不得曾经诺言,立即献出“圣散子”,熬制汤药供给百姓服用。《苏东坡全集·圣散子叙》中记载,“谪居黄州,比年(连年、近年、频年之意)时疫,合此药散之,所活不可胜数”。

1090年,苏轼在杭州为官时,又一次失信毁诺,当时苏杭一带的流行瘟疫,苏轼再一次拿出圣散子药方,命令下属按方司药,无偿分发给杭城民众,苏轼《圣散子后叙》记载“得此药全活者,不可胜数。”

总而言之,毁一诺而救无数人,苏轼毁诺是为了救人,因此苏轼毁诺反而更让人敬佩。巢谷获悉之后,不仅没有责怪苏轼,反而还成为苏轼家庭教师,十多年后苏轼贬官海南时,70多岁的巢谷不顾世人眼光(当时文人不敢与苏轼兄弟来往),公开宣称徒步万里去看望苏轼、苏辙两兄弟。

03

那么,圣散子功效到底如何?颠覆我们认知的是,苏轼认为是“包治百病”,宋明文人记载却是“杀人无数”,甚至后世人们服用圣散子到了“十无一生”的地步。

《苏沈良方·论圣散子》记载:一切不问阴阳二感,或男子女人相易,状至危笃,速饮数剂。此药殆不可以常理而诘也。若时疫流行,不问老少良贱,平旦辄煮一釜,各饮一盏,则时气不入。平居无事,空腹一服,则饮食快美,百疾不生,真济世卫家之宝也。

按照苏轼记载,圣散子简直就是居家旅行的包治百病的良药,其药效根本不需要质疑,平时无事的时候都可以喝一喝,还能“百病不生”。以今天科学的眼光来看,圣散子显然不可能如此神奇,越是宣扬包治百病的神药,越是不可信。透过圣散子可见,苏轼虽然懂一些医术,但中医水平应该不太高,因为医术稍微高一些的古代医生,都知道望闻问切,不同病症不同治法,不可能将圣散子捧到如此“包治百病”的高度。

或许由于苏轼的名人效应,于是圣散子也被神话,得以快速流行。北宋晚期文学家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谈到:“宣和后,此药(圣散子)盛行于京师,太学诸生信之尤笃,杀人无数。”

明朝时期,苏州爆发瘟疫,地方长官深信苏轼的记载,以圣散子来治疫。但明朝文人俞弁在《续医说》记载:“弘治癸丑年(1493),吴中(苏州)疫疠大作。吴邑令孙磐令医人修合圣散子,遍施街衢。并以其方刊行,病者服之,十无一生,率皆狂躁昏瞀而卒。”

苏轼以圣散子治病时“活人无数”,为何其他人不行?原因或许有三:一是药不对症,苏轼面对的症状,与后人遇到的症状不一样,可见圣散子肯定不可能包治百病;二是苏轼的“活人无数”可能有些夸张,没有反映出“杀人无数”的另一面,或将因圣散子而死地看成因瘟疫而死;三是剂量不对,苏轼的剂量与后人的剂量不太相同,抛开剂量谈中医是耍流氓,而不同朝代计量单位差别很大,同一朝代不同地区计量误差也很大,导致苏轼的治疗效果与其他人大不相同。

总得来说,抛开苏轼中医水平,以及圣散子的真正功效,在救人与守信之间,苏轼还是选择毁诺救人,单凭这一点,苏轼人品足以令人敬佩。当然,宣扬圣散子神奇功效,导致苏轼间接“杀人无数”,这是古人认知水平问题,也无法就此谴责苏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东吴的六位“奋威将军”分别是哪些人?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杂号将军和重号将军是汉末三国时期武将最主要的官职。这是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重号将军虽然地位较高,但是数量有限,主要为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四方将军等。因此,从西汉时期开始,朝廷就册封了大量的杂号将军,以此授予立下战功的武将。到了汉末三国时

  • 历史上的刘备武功有多高 刘备真的只是会哭,会跑吗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刘备武功,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刘备真实的武力有多高?刘备真的只会逃跑吗?刘备杀过哪些名将?蔡阳在《三国演义》有“蔡阳千里追杀关羽”的桥段。关羽在刘备不知去向时,曾短暂地跟随曹操,在关羽了解了刘备的下落后,关羽过五关斩六将追寻刘备,在关羽经过黄河渡口关隘之时,曾

  • 黄忠被封侯拜将时,关羽为何要反对?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封侯拜将是多大的官,谁辅助黄忠杀了夏侯渊,黄忠杀了夏侯渊为何诸葛亮不高兴

    入蜀之战勇冠三军,汉中之战阵斩夏侯,以老兵的姿态进入五虎之列,这是黄忠在正史上留下的光辉足迹。这是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关羽反对黄忠封侯拜将,这在《三国志》中是有明确记载的,熟读春秋左氏传的关羽因为不肯与黄忠并列而拒绝接受刘备的封赏,看来是动了真怒。演义小说

  • 探索才女叶小鸾短暂的一生,她留下了哪些诗作?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叶小鸾,字琼章,一字瑶期,是明朝末期才女,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叶小鸾的故事,接着往下看吧。一团团簇锦般的紫薇,灿烂在夏风里、阳光下,那么惹人眼眸,可谓“容华婉婉明朝霞”。在历代文人墨客吟咏紫薇的众多诗篇里,我独爱这阙《踏莎行·紫薇花》:细剪胭脂,轻含茜露。芳菲百日浓辉聚。红妆懒去斗春妍,薰

  • 苏轼为何甘愿去贫苦的地方工作,与百姓同甘共苦?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他是宋代著名词人,也曾做过密州知州,他就是苏轼。苏轼为何情愿到贫穷的地方工作,与当地百姓同甘共苦?甚至沦落到经常挖野菜充饥的地步,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宋神宗熙宁七年(一○七四),苏轼在杭州任通判期满后,主动要求到山东密州(今诸城,宋时辖胶西、高密、安丘、诸城、莒县五县)任职,担

  • 刘备在吕布攻占下邳后选择投奔他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备让徐州给吕布,刘备为什么不守荆州,吕布投奔刘备后发生了什么

    公元194年,吕布趁曹操攻打陶谦时与陈宫等联络而进入兖州,占据濮阳,与曹操大战两年。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曹操得知消息后,当即率军回援,与吕布争夺兖州。当时吕布先派骑兵冲散青州兵,导致曹军阵势大乱,曹操见此战战败,只能策马冒火突围,因此烧伤了左掌,声势一下子就弱了下来。此后双方多次交战,相持一百多天

  • 多尔衮死后顺治下令将其挫骨扬灰 顺治为什么如此痛恨这个皇父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挫骨扬灰会让灵魂不安吗,多尔衮之死有后代吗,清朝多尔衮之死和顺治有关吗

    多尔衮当初辅佐顺治,顺治为什么将多尔衮的尸体挫骨扬灰?两人之间的仇恨为什么那么大?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皇太极猝死之后,在大清所有势力中,能担任扛旗角色的,大概也只有多尔衮了。16岁的时候即被封为睿亲王。当然,有一部分原因是出于皇太极对阿济格的打

  • 正史上真的有魏延“脑后生反骨”这一说法吗?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上真实魏延,魏延是被冤枉的吗,魏延反骨历史上是不是真的

    《三国演义》虽然很多桥段是小说家创作的,但基本上还是符合史实,因此有七分真实三分创作的说法。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演义在描写魏延时,却堪称“七分假、三分真”,以至魏延留下了个“脑后生反骨”的恶名。实际上,魏延跟随刘备时间虽然较晚,但对蜀汉却始终忠心耿耿,而且深受刘备信任

  • 恶名昭著的奸臣蔡京,他的一生有多令人不齿?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左丘明身残志坚开创中国史学,历史上不得善终的功臣,恶名意思

    今天来说说北宋恶臭名昭著的奸臣蔡京,他的一生有多令人不齿?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不可否认的是,蔡京在历史上是名副其实的奸臣,他本性贪婪,而且随着职位提升,其贪婪愈发变本加厉,在已经领了仆射俸禄的时候,还发明了“司空寄禄钱”补贴自己,比如豆、柴草、粟米以及侍从们的口粮都照旧赏赐给自

  • 揭秘:古代最爱“打报告”的大臣你知道是谁吗?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古代最爱老婆的名人,历史上唯一承认的偏爱,历史偏爱的女人

    古代皇帝九五之尊,立于万人之上,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但也不得不面对堆积如山的奏折,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该网友就在论坛上贴文表示,“皇上是万人之上的存在,文武百官听你指挥,后宫要多少有多少”,除此之外如果前人已经奠定良好基础,“自己这一代就可以耍废”,让他好奇发问:“当皇上有多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