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中国法学先行者张汤:从小审老鼠的天生法律人

中国法学先行者张汤:从小审老鼠的天生法律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815 更新时间:2024/2/15 15:15:52

【审老鼠出身的大法官】

张汤是今陕西长安县人,从小受父亲影响,熟悉法律条文,很有法律天赋。因为偶然的机会,他得到提升,在审理陈皇后巫蛊案件时一鸣惊人,受到汉武帝的赏识,之后与赵禹一起编定《越宫律》、《朝律》等书。

张汤执法严酷,但很会做官。他审理案件时,一方面注意法制影响,一方面总打着儒家经典的大旗,因此很得汉武帝赞赏。作为御史大夫,张汤参与了汉武帝时期的很多重大改革,比如货币改革、盐铁国营等。汉武帝对他十分信赖,一度架空了丞相,国家大事基本上是由他和汉武帝一起商量裁断。不过,树大招风,张汤也因此受到诬蔑,最后不得不自杀。他死后大家才发现,他的家产都是依靠薪水积累而来,是个难得的清官。

【审判老鼠的断案神童】

汉代的县丞是县里头掌实权的人物,虽然职务比县令低,但却掌管一县的民政、财政、司法、教育等各项工作。张汤的父亲曾任长安县的县丞,张汤整天跟随着父亲,把县丞的行为处事暗中学了不少。

有一天,张父出门,让年幼的张汤看守家门。年幼被人欺,没想到连老鼠也欺负人,张汤在家的时候,家里的肉被老鼠偷吃了。张父回来之后十分生气,把张汤狠打了一顿。张汤挨了打,马上找到老鼠洞,一边用烟熏,一边开挖,终于捉住了老鼠,老鼠洞里还有不少吃剩的肉。

张汤把老鼠大打了一顿,然后学父亲审讯犯人的样子,记录下口供,还核对证据,一套审讯程序和经验丰富的老狱吏写的没有一点差别。张父又惊又喜,以后便让儿子帮忙写判案文书了。

张汤虽然算是神童,但他的家庭背景让他难以因此获得出路。张父死了以后,张汤依靠父亲的关系,在长安县做了个小吏。

【烧冷灶打入权贵圈】

长安县紧挨着首都,所以时常会关押某些重要的囚犯。张汤因此结识了一些权贵。

周阳侯田胜担任九卿时,因获罪被关押在长安县。张汤没有嫌弃他是犯人,还利用自己的法律知识尽力帮助他。后来田胜不但被释放,还被封侯。因为这段危难之交,他很看重与张汤的友谊,也了解张汤的才华,便到处推荐他,把他引入到权贵圈子里。

朝中有人好做官,张汤因此职务不断提升,先后在内史府和宁成两个部门任职,表现优异,便被推荐给了丞相,工作也调到了茂陵,负责建造皇帝的陵墓,这可是个肥缺。

张汤在各个职位上都表现得很称职,因此,武安侯田蚡担任丞相时,便延聘张汤做秘书,后来又把他推荐给了武帝,后者让他担任御史,主要工作是处理诉讼。

恰好当时发生了著名的陈皇后巫蛊事件,武帝希望能长生不老,对诅咒自己的人极端痛恨,张汤处理案件时雷厉风行,严究了所有涉案的嫌疑犯。案子审理完毕,张汤马上得到了武帝的认可,同时升了官,担任太中大夫,负责制法。

在这段职务生涯中,他结识了另一位法官赵禹,两人一起制定了许多法令,来监督官员的行为。武帝对此很满意,张汤和赵禹因此都被擢升,前者担任廷尉,后者担任少府,照料皇帝的日常生活。两人的职位都属于九卿之一,十分尊荣。

【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官】

张汤是从底层爬上来的官员,待人接物十分老到,即使面对自己不喜欢的人,也能笑脸相对。在工作上,张汤也从不马虎,他用心揣摩武帝的心意,力争让上下全都满意。

武帝时代统治的特色是外儒内法,表面上说的是儒家的一套,但实际施行都是按照法家路子来。张汤知道这一点,因此在组建廷尉府的时候,招揽了不少儒士,尤其是学习武帝喜欢的《尚书》、《春秋》等著作的人。对于大案件,总用这些经文来解释。

上奏给皇帝的案件,他一定把案件的由来以及断案的依据写得清清楚楚。如果判罚获得武帝肯定,他便把判决写下来,并写到法令里面,以备后来参考,同时也能显示出武帝的睿智。如果武帝认为判罚不公正,他便揣摩武帝的意思,说自己的下属里有某某曾经如此建议过,可惜自己没有意识到,是自己的过错。倘若某个判决得到武帝的赞扬,他也从不居功,总是如实说这是某个部门的某某写的,用这样的方法,他向武帝推荐了不少人才。

张汤手下的官员,有的人执法严厉,有的则比较温和。遇到案件时,他就揣摩武帝的心理,武帝厌恶的人,他就让执法严厉的人主持工作;武帝想要宽免的人,他就让执法温和的人处理。因此他的发落总能让武帝满意。

张汤很注意官场礼貌,礼尚往来从不缺礼数,待人接物彬彬有礼。他办案时对豪强世家特别严厉,对待小家小户则常施恩惠。因此虽然他执法严酷,但名声还不错。在他的引导下,他手下的酷吏都懂得与经学大师拉关系,丞相公孙弘对此甚为满意。武帝对他也信任有加,提拔他为御史大夫。

【武帝的法制专家】

汉武帝时期的法制建设任务十分繁重。王国面临着许多问题,对内需要打压诸侯王、豪强权贵,对外需要对抗匈奴。北方的匈奴长期威胁着王国的安全,汉武帝之前一直靠和亲屈辱来维持,即使这样,仍不时会遭到抢掠。汉武帝再也难以容忍匈奴了,觉得和亲政策不但不能解决问题,甚至是养虎为患。不过,打击匈奴之前,先要把朝廷的反对声音消除。对此,习法的张汤对于汉武帝就异常重要了。

另外,打击匈奴需要钱,张汤提出许多经济政策,比如制造银币、发行五铢钱,以及由国家垄断利润丰厚的食盐和钢铁生意,发布了许多打压排挤大商人的法令等等。张汤提出的方法类似现在的国营企业,效益不高可以想像,但这种手段让汉武帝赚了不少钱,因此张汤很得武帝的青睐。张汤生病时,汉武帝亲自跑去看望,可看出对他的重视程度。

匈奴在汉代总是骚扰一段时间就跑来要求和亲。有次,匈奴人又来提亲,儒家博士狄山大谈和亲的好处,又抨击汉武帝征讨匈奴花费太多,得不偿失。张汤马上指责狄山没有见识,看不到征伐的好处。为了压制内部的反对声音,汉武帝把狄山派去守卫边塞,后者去了不到一个月,就被匈奴人给杀了。从此以后,再没有大臣敢提和亲了。

【清廉法官也有弱点】

张汤受宠时间不是很长,他担任御史大夫七年以后,就被抓了起来。

张汤有一个政敌叫李文,经常故意找张汤的碴。张汤的心腹鲁谒居查访到李文身上不干净,便匿名告发他。李文的案子落到了张汤手里,他轻易地判了李文死刑,消灭了这个死对头。因此,张汤对鲁谒居十分器重,后者生了病,张汤不但亲自去看望,还为他按摩脚。

张汤审理的案件太多,得罪的大臣不少,这些人千方百计打击张汤。上述事件张汤虽有过错,不过最多算公报私仇,李文自身也确实有罪。不过,毕竟这让反对他的人得到了一个突破口。

赵王刘彭祖依靠造铁发财,张汤提倡的造铁国营方案得罪了他,他一直盯着张汤,告发张汤与下属鲁谒居关系过于亲密。当时鲁谒居已经死了,鲁谒居的弟弟误解了张汤,因而揭发张汤与其兄联手加害李文。因此,武帝派人调查张汤。

这时,张汤的另一个政敌丞相庄青翟也出手了,他指使自己的三位长史,诬蔑张汤与朋友田信一起囤积居奇,利用职权牟利。汉武帝听了以后很生气,派人去训斥张汤。

汉代的法令不仅严酷,也很奇怪。官员犯了罪,不管是贪污也好,什么都好,如果在皇帝抓他之前能够自杀谢罪,一般便不会再追究他的责任,因为大家觉得他还有骨气。

正是这种习俗,让张汤不得不自杀。他死了以后,家中财产竟未超过五百金,证明了他的清廉。汉武帝知道了以后,马上派人去调查诬蔑张汤的人。朱买臣等三个长史都被处以死罪,丞相庄青翟也畏罪自杀。

汉武帝觉得对不起张汤,因此对张汤的儿子张安世多加照顾。张安世后来被封为"富平侯",一直受到汉武帝的宠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做皇帝也高危:是谁杀了中国历史上的60位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上在位最短的皇帝,皇帝真的可以想杀谁就杀谁,古代皇帝想杀谁就杀谁吗

    在中国古代,有这样一个职业,危险性非常大,死亡率非常高。这个职业就是皇帝!有人做了大致的统计,中国历史上的皇帝被杀害率为31%,活不到40岁的高达50%,寿命超过60岁的只有15%。如果只从秦始皇开始算起,秦朝2位,汉朝31位,三国11位,晋朝16位,五胡十六国78位,南北朝59位,隋朝2位,唐朝2

  • 解密:世界佛教史上最伟大的翻译家到底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古代佛经三大翻译家,谁是我国古代佛经三大翻译家,佛教史上第一个精舍

    中国乃至世界佛教史上,先后出现过许多优秀而杰出的翻译家,他们同时也是佛学大师、高僧;譬如东晋的法显,东晋后秦的鸠摩罗什,南朝的真谛,唐朝的玄奘、鉴真、义律、不空等。那么,究竟谁是其中最伟大的一位?在我看来,非鸠摩罗什莫属。他在佛学上的崇高地位和巨大影响,就等同于“中国史学之父”司马迁在史学(及文学)

  • 解密王昭君:昭君出塞与其身居后宫的不幸有关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昭君出塞后过得怎么样,昭君出塞是哪个皇帝在位期间,王昭君死因

    王昭君,字嫱,西汉时期南郡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美女”之一。她的故事在《汉书》和《后汉书》中均有记载,几经民间文艺和野史小说的描写和传播,“昭君出塞”的故事代代相传,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王昭君出塞之举,已使她成为人们心目中为了国家安定,民族团结的友好使者的化身,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怀念。然而,王昭君

  • 汉武帝也没有放弃和亲:残忍的乌孙“美女外交”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和亲”政策,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军事上打不过人家,就在外交上做手脚。尤其是刘邦被匈奴围困了一回,心里实在是吓怕了。西汉,所谓弊大于利的“和亲”,越来越红火。文景期间,依旧延续这一国策,可惜,效果不理想。到了汉武帝时,派到西域的张骞带回了重要的军事情报,建议朝廷和西域那些国家联合起来,一块儿对付气焰嚣

  • 王昭君真的美到落雁吗?史书并没有说元帝后悔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传说王昭君有落雁之貌。话说其去匈奴时,天上大雁边飞边往下看,见美人,竟然看呆得忘了扇翅膀,于是一坠而下,一命呜呼。人有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这色大雁若能投胎,会被发配到哪里去呢?昭君之所以出塞,自是为了与匈奴和亲。她之所以会被派去,最著名的说法,就是她不肯贿赂画工毛延寿等人,把她画得不那么漂亮了。

  • 古代抗击匈奴的第一名将是谁?李牧远胜卫霍二人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李牧是战国时期赵国北部边境的良将,长期驻守雁门,防备匈奴。作为领兵在外的将领,李牧享有极大的自主权,譬如,他有权根据需要设置官吏,防地内城市的租税都送入李牧的幕府,作为军队的经费。每天宰杀几头牛犒赏士兵,教士兵练习射箭骑马,小心看守烽火台,多派侦察敌情的人员,对战士待遇优厚。订出规章说:“匈奴如果入

  • 名将悲歌:手握三十万精兵的蒙恬为何不举兵反抗?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蒙恬是秦始皇时代的人,从他祖父那一代开始,他们家就一直为秦国服务。到了蒙恬这一代,他们家在秦国拥有了相当高的知名度。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任命蒙恬为将军,率领三十万大军对抗匈奴。蒙恬是秦始皇最坚定的支持者,更是秦国数一数二的奇才,长期与匈奴角逐于大漠之上,使他对怎样赢得胜利有了直观的认识。为了彻底御敌于

  • 王昭君为什么被毛延寿画丑?两人之间有何纠葛?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汉元帝建昭元年(公元前38年),昭君16岁被选入宫为宫女;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汉请求和亲,昭君自愿应诏远嫁匈奴;两年后,呼韩邪单于去世,昭君依照匈奴风俗改嫁新单于(呼韩邪与前妃水阏氏之子)。昭君出塞,曾牵连到一人,就是西汉元帝的宫廷画师毛延寿,并

  • 汉武帝的根本特质不是外交家,而是“战争霸王”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从春秋、战国、暴秦直至秦末战争和楚汉战争,中国经过其间连续近600年的战乱、毁坏、凋敝及暴政,处于构建一个统一、安宁、繁荣和长寿的新帝国的极重大历史关头。其时,有一项最重大的要素,决定初生的华夏汉帝国对匈奴帝国的战略和外交:与匈奴相比,汉的战争实力显著羸弱。从高祖到武帝在位初期的约70年里,汉帝国大

  • 岳飞“谋反”证据:岳飞未必对宋高宗无限忠诚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岳飞为什么会被处死,秦桧夫妇跪像为什么光着上身,岳飞手下十大猛将排名

    淮西之战后,岳飞与张俊、韩世忠同时接到了大本营的召见令。当时的宰相张浚试图收回各大将的兵权,因为这些人久握重兵,而且常常不听皇帝的命令,这是为了保宋朝江山考虑。要知道,当年的宋朝立国就是因为宋太祖手握重兵,逼迫孤儿寡母得来的。张浚的做法是表示一个臣子的忠心,而岳飞却迟迟不肯来朝,来了之后也不愿意交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