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商朝名臣伊尹:行废立的他到底是奸臣还是贤臣

商朝名臣伊尹:行废立的他到底是奸臣还是贤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792 更新时间:2023/12/7 7:41:41

伊尹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人物,名伊,官名尹,一说名为挚,后官名为阿衡。据《尚书》、《墨子。尚贤下》、《楚辞。天问》、《孟子》、《吕氏春秋。本味》和《史记》等古籍记载,他是夏朝末年有莘氏(今山东省曹县)的家奴,富有谋略,作为陪嫁之臣,随同有莘氏女去到商汤处,汤先任其为司厨小臣,后其运用才智为汤所赏识重用,委以国政,替汤出谋划策,最后经鸣条(今山西省安邑县)一战,攻灭夏,奠立了商朝的基业。

汤去世后,他先后扶立并尽心辅助汤的儿子外丙、仲壬二王。仲壬死后,他又扶立汤的孙子太甲为王,并以汤的功绩和夏桀昏暴亡国的事实教导太甲务必勤于政事,治理好国家。但是,太甲即位后却一味沉湎于歌舞酒色,不理政事,还带头破坏汤立下的法规。伊尹屡次苦口婆心地劝谏,太甲均无动于衷。眼看太甲愈演愈烈,将成为夏桀第二,伊尹就在汤于桐(今河南省偃师县西南)的陵墓旁建造宫舍;毅然将太甲送往该处居住,让他反省,伊尹自摄国政。这件事,史称“伊尹放太甲”。太甲思前顾后,终于悔悟。3 年后,伊尹亲自携带君王的冠冕服饰,去桐宫迎他回都城,归还国政,自己仍作相,悉心辅佐。自此,太甲勤政爱民,谦虚谨慎,成为一位贤明的君主,“民大悦”,伊尹也十分高兴,作了《太甲训》等3 篇文章夸奖他。

《帝王世纪》说,伊尹一生辅弼了商朝五代帝王,直到太甲的儿子沃丁在位时才寿终正寝,终年100 余岁,去世时天降大雾3 日。沃丁为了报答他始终尽忠、扶持商王室的丰功大德,特以天子之礼将他葬于亳。据《史记。正义。括地志》说,亳即偃师县西北(今河南省僵师县西北)。

依据上述记载,因伊尹助汤灭夏建商,又改造了太甲,既不愚弄荒唐的君王,也不乘机图篡王位,赤诚为国,所以,后人将他尊崇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贤相,将他与其后的吕尚(姜太公)、周公、管仲一起,奉为人臣的楷模,称道不衰。哪知伊尹去世1000多年后西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年间,在汲郡的战国墓中发现了一部古籍《竹书纪年》,其中有这样的记载:“仲壬崩,伊尹放大甲于桐,乃自立。伊尹即位,七年,太甲潜出自桐,杀伊尹;乃立其子伊陟、伊奋,命复其父之田宅而中分之。”这一下掀起了轩然大波,历来被推崇备至的伊尹原来并非圣贤,而是逐君篡位的巨奸逆贼。从此,伊尹究竟是贤相还是乱臣贼子这一问题,使历代的文士们争辩不休。

一派意见认为,《竹书纪年》叙述夏、商等朝史事,经考证,颇为可信,史料价值甚高,“太甲杀伊尹”之说当是可信的。伊尹改造太甲、归还国政之说只是儒家崇古的说法而已。伊尹是篡位后被杀的逆臣。

另一派学者则引经据典,极力反驳,其中有代表性的是清朝乾隆年间的史学家崔述,他在《商考信录。辨太甲杀伊尹之说》中辩解道:《孟子》中有“太甲悔过,自怨自艾,于桐处仁迁义,三年,以听伊尹之训己也,复归于亳。”“太甲贤,又反之,民大悦。”说明太甲是经伊尹训导后悔过才返都的;《左传》中有“伊尹放太甲而相之,卒无怨声”,指的是太甲复位后仍用伊尹为相,对伊尹毫无怨言,说明他并未杀伊尹;沃丁礼葬伊尹后,《尚书》中留有《沃丁》篇,赞颂伊尹的功德,说明伊尹系善终;《竹书纪年》中所载太甲杀伊尹后,又任其子伊陟、伊奋为相,杀其父又立其子为相,实属不可信。崔述认为,战国之时弑君杀主之事屡见不鲜,世风败坏,人都见利忘义,《竹书纪年》受此风气影响,才将伊尹放太甲之举演变成伊尹夺位被杀之说,他甚至怀疑《竹书纪年》的作者是否将伊尹放太甲这段史料抄错了。他坚持认为伊尹是“心广大若天地,光明若日月”的“圣人”。

自西晋出土《竹书纪年》至今1700年来,两种观点各执己见,然而又拿不出有力的旁证,谁也难以说服对方。看来,伊尹究竟是还政太甲后善终,还是废主篡位后被杀,究竟是圣贤还是巨奸,只有等待史学家深入发掘史料,进一步考证论定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华佗之死是冤杀?“大不敬”是其被杀的主要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名医华佗是被谁杀死的,华佗之死因,华佗是谁杀的为什么杀的

    曹操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但由于《三国演义》的广泛流传,曹操形象已大为走样受《三国演义》的影响,今天的许多史学家也大都认为,华佗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时刻心系天下百姓的疾苦,不肯服侍权贵,专门为曹操一个人看病,于是借口妻子病重离开了曹操,曹操屡次催他回来他都不肯,最后曹操一怒之

  • 廉颇无法被称为名将:廉颇从军没有拿得出的战绩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战国名将廉颇有那么厉害吗,我廉颇立下了那么多战功,廉颇为什么能进四大名将

    廉颇,廉大将军,在中国人心目中是无比高大的,然而,那是文学,是舞台,也就是说,高大的英雄廉颇,只是个艺术形象,而历史上那个真实的廉颇与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相差很远的。廉颇的原始事迹几乎全出自《史记》,特别是专门为他设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要想了解真正的廉颇,我们应该认真地研究这些原始的东西,而不

  • 挥泪斩马谡之误:马谡并未被斩而是忧伤过度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挥泪斩马谡的原因,挥泪斩马谡是谁,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歇后语

    马谡(190年-228年),字幼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侍中马良之弟 ,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将领。初以荆州从事身份跟随刘备入蜀,历任绵竹县令、成都县令、越嶲太守。蜀汉丞相诸葛亮任用他为参军。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向来对他深为器重,每次接见谈论,从白天到黑夜。建兴六年(228年),马谡在

  • 晋朝历史考:除三害的周处不可能从师“二陆”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世说新语周处除三害,晋朝周处的家乡有三害是哪些,除三害中周处明白了什么道理

    周处是西晋有名的大将,他为人强直,后来战死在与氐人的作战中。周处文武双全,还著有《默语》、《吴书》、《风土记》,其中《风土记》传至今日。他的名声还不止于这些,更主要的是他有一段杀虎斩蛟、浪子回头、改过自新的故事。故事中,他为了悔过自新而入吴找名士陆机、陆云兄弟从师求学,最后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这件事

  • 西汉名臣晃错:汉景帝的爱臣却触碰削藩这条红线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穆彰阿为什么要提携曾国藩,论圈地乱国,晁错削藩策

    【书生意气的政治家】晁错为颖川(今河南禹县)人,本来是学习法家思想的,但阴差阳错,整理了儒家的典籍《尚书》。以此为跳板,他不断上书给文帝,发表了一连串的改革建议,并获得了当时太子的欣赏。景帝继位以后便重用晁错,后者投桃报李,为了刘家江山奋不顾身。晁错的被杀,固然有他不善权谋的因素,但景帝的幼稚糊涂才

  • 影响光绪一生的四个男人:光绪帝和他的四个男人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光绪的一生悲哀吗,光绪帝的一生经历,光绪帝有没有子嗣

    光绪帝34年的人生经历中,有四个男人对他来说太重要了,这四个人,决定着他的命运,影响着他的人生。他们是奕譞、翁同龢、袁世凯和李莲英。奕譞是光绪帝的亲生父亲,在他31岁的时候,载湉出生了。载湉即位前,奕譞因为是慈禧的妹夫而得到重用。先后被朝廷授予都统、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管理神机营等职务,并在弘德

  • 清朝名臣刘墉考:刘墉并非罗锅而宰相只是形容词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刘墉是罗锅不,刘墉被称为,刘墉为什么被称为刘罗锅

    刘墉(1719年 — 1804年),字崇如,号石庵,清朝政治家、书法家,父亲刘统勋是清乾隆年间重臣。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内阁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职,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闻名于世。刘墉的书法造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学大家,被世人称为“浓墨宰相”。

  • 解密周公:周公祈求代死、纳册金縢之匮是否事实?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遗教三经蕅益解,文王拘于羑里而演周易,文王拘而演周易的解释是什么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放言》诗曰: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后,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时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此处所谓周公恐惧流言一事,原见《今文尚书》之《金縢》篇。该篇之大略为:武王于灭商次年生重病,周公即向祖宗太王、王季、文王祈祷,愿以身代死。后

  • 解密高力士:武艺高强不失为唐明皇的忠臣宠臣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高力士为何对唐玄宗忠心耿耿,唐玄宗高力士,太监高力士

    【武艺高强的一级太监】高力士原名冯元一,今广东高州人,是名臣之后,因为牵连到谋反案件被阉入宫。后被宦官高延福收为养子,从此易姓为高。二十四岁那年,他认识了唐玄宗李隆基,从此便与李隆基挂了钩。玄宗初期,高力士立下了不少功劳。他身高六尺五寸,文武精通,其真实的个人形象,也应该称得上是飒爽英姿。但因为种种

  • 一句话点评中国历史100位皇帝:开天辟地汉武帝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一句话总结中国历史,汉武帝最有名的一句话,汉武大帝霸气一段话

    1.秦始皇(赢政)——中国的第一个皇帝2.汉惠帝(刘盈)——来去匆匆,过眼云烟3.汉景帝(刘启)——政绩并不代表着其成功4.汉武帝(刘彻)——开天辟地的帝王5.汉宣帝(刘询)——中兴之主6.汉哀帝(刘欣)——“同志”皇帝7.汉新帝(王莽)——夺权容易,守权难8.汉光武帝(刘秀)——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