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影响光绪一生的四个男人:光绪帝和他的四个男人

影响光绪一生的四个男人:光绪帝和他的四个男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335 更新时间:2024/1/23 3:06:08

光绪帝34年的人生经历中,有四个男人对他来说太重要了,这四个人,决定着他的命运,影响着他的人生。他们是奕譞、翁同龢、袁世凯和李莲英

奕譞是光绪帝的亲生父亲,在他31岁的时候,载湉出生了。载湉即位前,奕譞因为是慈禧的妹夫而得到重用。先后被朝廷授予都统、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管理神机营等职务,并在弘德殿稽查皇帝、皇子们读书。可是,同治十三年,同治帝崩逝,儿子载湉做了皇帝,这给奕譞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

一是压力空前加大。奕譞作为亲王,本来与皇帝无缘。可是,由于慈禧突然宣布由载湉即位,使得奕譞压力陡增。甚至于在听到这样的消息之后,昏厥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不适应。这种压力从此伴随着他,直到他去世。

二是被迫上书《豫杜妄论》。奕譞本来就虑事周详,小心谨慎,说白了是一个胆小怕事之人。面对强大的慈禧太后,儿子做了皇帝,慈禧会怎么看自己呢?为了消除慈禧的疑虑,奕譞在光绪元年正月初八日,上了密奏《豫杜妄论》,表明心迹,解除慈禧太后的后顾之忧。真是难为他了。

三是被迫辞去一切差事。本来奕譞作为慈禧的至亲,很受重用,掌握很重要的权力。可是,由于儿子当了皇帝,奕譞赶忙上奏:“惟有哀恳矜全,许乞骸骨,为天地容一虚糜爵位之人,为宣宗成皇帝留一庸钝无才之子。”请求辞去朝廷委任的一切差事,这明显是不得已的。

后来,慈禧赏给奕譞杏黄色轿子,他只是供奉在王府,却不敢风光地乘坐。奕譞本来可以大展宏图有一番作为的,可是,却不得不处处小心谨慎,害怕慈禧怀疑他的忠心。

对于光绪帝来讲,父亲永远是父亲,是自己最可信任和依靠的人。入宫开始,由于年龄小,只有父王伴读才最欢心、最惬意。可是,正当光绪帝大婚在即、亲政在即,慈禧居然试探性地要求奕譞回朝任事,奕譞怎么敢呢?父子同朝的尴尬局面毕竟要回避,太后的担心和多疑也要顾及,所以,干脆不要任职!这样,光绪帝亲政,作为父亲也帮不了什么。光绪十六年,儿子刚刚亲政不久,奕譞就病逝了。

光绪帝的亲生父亲奕譞

翁同龢(1830—1904),江苏常熟人,晚清政坛的重要人物。先后担任同治、光绪两代帝师,历任户部、工部尚书、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

翁同龢与光绪帝关系极为密切。因为他给光绪帝当了22年的老师。光绪元年(1875)十二月一日,两宫皇太后降旨翁同龢在毓庆宫行走,任年仅4岁的光绪帝的老师。

在毓庆宫的日子里,翁同龢呕心沥血,教授引导光绪帝。

照顾起居。光绪帝年仅4岁,懵懂无知,时常大哭大闹。翁同龢像保姆一样,哄他,照看他。光绪帝从小体弱多病,胆子小,每逢雨天电闪雷鸣之时就特别害怕,翁同龢总是将光绪帝抱在怀中,安慰他,给他壮胆。因为光绪帝年纪小,经常哭闹,翁同龢便奏慈禧太后,请光绪帝的父亲奕譞前来照看,这使得焦躁不安的小皇帝安静了许多。有时候,光绪帝身边的太监敲诈小皇帝,翁同龢便替光绪帝做主。

教给光绪帝各种知识。翁同龢作为两代帝师,知识渊博。

传统文化先行。翁同龢熟悉中华传统文化,教授《四书》《五经》等二十多门有关典籍,对光绪帝进行蒙教育。

西方改良文化跟进。翁同龢给光绪帝又增设了有关中外史地、洋务运动和早期改良主义者著作方面的课程,使得光绪帝开阔了眼界,了解了世界上的先进文化。

结合现实。翁同龢结合当时发生的重大政治、军事、外交事件,积极引导光绪帝思考现实问题。他们议论时政,开诚布公,无所不谈,激发了光绪帝治国图强的欲望。翁同龢把自己的治国思想灌输给光绪帝,得到光绪帝的认同,成为“帝党”力量的核心思想来源。

道德修养教育。翁同龢注意对光绪帝加强道德修养方面的教育,他第一次给光绪帝进讲时,就讲授了“帝德如天”的道理。在以后长达22年之久的授读过程中,翁同龢时常规劝光绪帝在言行举止、待人接物方面既要体现帝王威严,又要体恤下情,不做暴戾之君。

翁同龢的这些教诲,直接影响了光绪帝的帝王人生。可惜,就在翁同龢激励光绪帝,努力使他成为一位有为之君的时候,翁同龢遭到了以慈禧为首的“后党”嫉恨。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七日,在“戊戌政变”前半年,慈禧太后逼迫光绪帝将翁同龢开缺回籍,翁同龢的政治生涯就此结束。

袁世凯(1859—1916),字慰亭,汉族,河南项城人,中国近代史上的政治、军事人物,北洋军阀的首脑。早年在朝鲜发迹,归国后在天津小站督练新军。1898年6月,39岁的袁世凯升任工部右侍郎。光绪帝曾寄望于袁的新军,在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初一日,召见袁世凯,寄予厚望;第二天,光绪帝再次召见袁世凯;八月初三日,谭嗣同密访袁世凯。袁世凯出卖了光绪帝,出卖了变法维新。八月初六日,光绪帝在袁世凯的出卖下,被囚禁,变法失败。

李莲英(1848—1911),出生在顺天府大城县,今河北大城县臧屯乡李贾村人,祖籍山东齐河,太监。根据其墓志铭记载,他生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9岁入宫,由郑亲王端华府送进皇宫当差。同治八年(1869)21岁,安德海被杀,李莲英得到慈禧信任,升大总管,至二品顶戴。从光绪帝入宫到去世的34年间,李莲英始终陪伴在慈禧太后的身边。李莲英为人机警,处事圆滑。参与朝中重大事件,光绪十四年(1888)40岁,随醇王视察海军;光绪二十六年(1900)52岁,八国联军侵入北京,随光绪、慈禧逃至西安。在慈禧与光绪帝复杂多变的关系中,李莲英往来其间。对于光绪帝,李莲英一面应付,一面又尽量照顾。以李莲英的为人,两人绝对不是仇敌的关系。清代著名维新派人士王照曾讲述过这样一个故事:慈禧率光绪出逃后返京,走到保定住下。太后睡觉的地方被褥铺陈华美,李莲英住的稍差一点,但也很不错。李莲英侍候慈禧睡下后前来光绪帝住处探望,见光绪在灯前枯坐,没有值班太监。一问才知皇帝竟然铺的盖的都没有,时值隆冬季节,根本无法睡觉。李莲英当即跪下抱着光绪的腿痛哭道:“奴才们罪该万死!”并把自己的被褥抱来让光绪使用。光绪后来回忆西逃的苦楚时曾说:“若无李谙达,我活不到今天。”由此可见,李莲英对光绪帝是尽量照顾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清朝名臣刘墉考:刘墉并非罗锅而宰相只是形容词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刘墉是罗锅不,刘墉被称为,刘墉为什么被称为刘罗锅

    刘墉(1719年 — 1804年),字崇如,号石庵,清朝政治家、书法家,父亲刘统勋是清乾隆年间重臣。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内阁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职,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闻名于世。刘墉的书法造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学大家,被世人称为“浓墨宰相”。

  • 解密周公:周公祈求代死、纳册金縢之匮是否事实?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遗教三经蕅益解,文王拘于羑里而演周易,文王拘而演周易的解释是什么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放言》诗曰: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后,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时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此处所谓周公恐惧流言一事,原见《今文尚书》之《金縢》篇。该篇之大略为:武王于灭商次年生重病,周公即向祖宗太王、王季、文王祈祷,愿以身代死。后

  • 解密高力士:武艺高强不失为唐明皇的忠臣宠臣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高力士为何对唐玄宗忠心耿耿,唐玄宗高力士,太监高力士

    【武艺高强的一级太监】高力士原名冯元一,今广东高州人,是名臣之后,因为牵连到谋反案件被阉入宫。后被宦官高延福收为养子,从此易姓为高。二十四岁那年,他认识了唐玄宗李隆基,从此便与李隆基挂了钩。玄宗初期,高力士立下了不少功劳。他身高六尺五寸,文武精通,其真实的个人形象,也应该称得上是飒爽英姿。但因为种种

  • 一句话点评中国历史100位皇帝:开天辟地汉武帝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一句话总结中国历史,汉武帝最有名的一句话,汉武大帝霸气一段话

    1.秦始皇(赢政)——中国的第一个皇帝2.汉惠帝(刘盈)——来去匆匆,过眼云烟3.汉景帝(刘启)——政绩并不代表着其成功4.汉武帝(刘彻)——开天辟地的帝王5.汉宣帝(刘询)——中兴之主6.汉哀帝(刘欣)——“同志”皇帝7.汉新帝(王莽)——夺权容易,守权难8.汉光武帝(刘秀)——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

  • 马球天子唐僖宗:宦官提拔的天子终究毁了唐朝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北魏孝文帝废太子,唐僖宗李儇,唐僖宗李俨

    【宦官推选的“门生天子”】唐懿宗咸通十四年(873年)七月,他的第五个儿子,十二岁的李俨改名李儇,被立为皇太子。同月,唐懿宗病死,皇太子李儇即位,是为唐僖宗。据《旧唐书》的记载,立这个十二岁的小孩是乃父唐懿宗的意思,还夸了他一番“孝敬温恭,宽和博厚,日新令德,天假英姿,言皆中规,动必由礼”。且不说李

  • 中国法学先行者张汤:从小审老鼠的天生法律人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罗老师讲法律,先行者而为之,张汤之子

    【审老鼠出身的大法官】张汤是今陕西长安县人,从小受父亲影响,熟悉法律条文,很有法律天赋。因为偶然的机会,他得到提升,在审理陈皇后巫蛊案件时一鸣惊人,受到汉武帝的赏识,之后与赵禹一起编定《越宫律》、《朝律》等书。张汤执法严酷,但很会做官。他审理案件时,一方面注意法制影响,一方面总打着儒家经典的大旗,因

  • 做皇帝也高危:是谁杀了中国历史上的60位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上在位最短的皇帝,皇帝真的可以想杀谁就杀谁,古代皇帝想杀谁就杀谁吗

    在中国古代,有这样一个职业,危险性非常大,死亡率非常高。这个职业就是皇帝!有人做了大致的统计,中国历史上的皇帝被杀害率为31%,活不到40岁的高达50%,寿命超过60岁的只有15%。如果只从秦始皇开始算起,秦朝2位,汉朝31位,三国11位,晋朝16位,五胡十六国78位,南北朝59位,隋朝2位,唐朝2

  • 解密:世界佛教史上最伟大的翻译家到底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古代佛经三大翻译家,谁是我国古代佛经三大翻译家,佛教史上第一个精舍

    中国乃至世界佛教史上,先后出现过许多优秀而杰出的翻译家,他们同时也是佛学大师、高僧;譬如东晋的法显,东晋后秦的鸠摩罗什,南朝的真谛,唐朝的玄奘、鉴真、义律、不空等。那么,究竟谁是其中最伟大的一位?在我看来,非鸠摩罗什莫属。他在佛学上的崇高地位和巨大影响,就等同于“中国史学之父”司马迁在史学(及文学)

  • 解密王昭君:昭君出塞与其身居后宫的不幸有关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昭君出塞后过得怎么样,昭君出塞是哪个皇帝在位期间,王昭君死因

    王昭君,字嫱,西汉时期南郡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美女”之一。她的故事在《汉书》和《后汉书》中均有记载,几经民间文艺和野史小说的描写和传播,“昭君出塞”的故事代代相传,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王昭君出塞之举,已使她成为人们心目中为了国家安定,民族团结的友好使者的化身,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怀念。然而,王昭君

  • 汉武帝也没有放弃和亲:残忍的乌孙“美女外交”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和亲”政策,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军事上打不过人家,就在外交上做手脚。尤其是刘邦被匈奴围困了一回,心里实在是吓怕了。西汉,所谓弊大于利的“和亲”,越来越红火。文景期间,依旧延续这一国策,可惜,效果不理想。到了汉武帝时,派到西域的张骞带回了重要的军事情报,建议朝廷和西域那些国家联合起来,一块儿对付气焰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