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解密高力士:武艺高强不失为唐明皇的忠臣宠臣

解密高力士:武艺高强不失为唐明皇的忠臣宠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708 更新时间:2023/12/6 18:40:45

【武艺高强的一级太监】

高力士原名冯元一,今广东高州人,是名臣之后,因为牵连到谋反案件被阉入宫。后被宦官高延福收为养子,从此易姓为高。二十四岁那年,他认识了唐玄宗李隆基,从此便与李隆基挂了钩。玄宗初期,高力士立下了不少功劳。他身高六尺五寸,文武精通,其真实的个人形象,也应该称得上是飒爽英姿。但因为种种原因,他被定格为一个奸佞猥琐、谄言媚上、恃宠弄权、小丑一般的人物。

高力士的一生,从贵族家公子到死囚犯,再到小太监,先后历武则天、玄宗、肃宗、代宗等四朝皇帝,亲历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历史转折过程,算得上是一段传奇。他的政治手段十分高明,能取得玄宗的信任,几十年间呼风唤雨,也需要很高的谋略。对于开元天宝时期的政治生活,乃至有唐一代的历史发展,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遭遇悲惨的贵公子】

高力士的曾祖冯盎曾经担任高州总督,被封为耿国公,是朝廷的封疆大吏。他的父亲冯君衡就比较差劲了,不过做了个小小的潘州刺史,还是依靠祖上的军功世袭来的。后来牵连到一桩谋反案里面,冯家被抄,高力士(当时还叫冯元一)也差点没命,因年幼而被阉成了太监,当时他刚刚十岁。

入宫之后,冯元一的命运好了一点,武则天喜欢他长相清秀、聪明伶俐,因此让人专门教育他。冯元一便在武则天左右服侍,但或因仍不习惯下人的身分,犯了小错,被武则天赶出了宫。幸亏另一个太监高延福把他收为养子,从此改叫高力士。高延福是武三思的人,高力士经常在武三思家来往,武则天见了,又把他招进宫。

经过一番挫折的高力士变得更加乖巧谨慎,也更会说话,更懂得察言观色,他的谋略也就在宫廷之中培养而成了。

虽是太监,但高力士却是个勇猛过人的人,完全没有因丧失了男性性征而变得懦弱。他不但弓马娴熟,在三军阵前也毫不胆怯,这或许正是玄宗后来屡次封他为将军的原因之一吧!

【真实版的"韦小宝"】

高力士与唐玄宗李隆基的关系,颇似《鹿鼎记》中的韦小宝与康熙。不过高力士比韦小宝更有政治眼光。当李隆基还是临淄王时,高力士即看好他的政治前途,而李隆基也很欣赏高力士的能力,把他当成心腹。高力士便一心巴结李隆基。

当时韦皇后弄权,李隆基发动政变,杀掉韦皇后,高力士立下了功劳。政变之后,睿宗复位,李隆基成了太子,高力士也跟着升官,做了朝散大夫、内给事,掌管宫内百事,这可不止是一个太监的职责了。

其后三年,高力士又帮助李隆基发动政变,杀死太平公主及其党羽。事件之后,高力士又升了官。不但如此,高力士还很受玄宗信任,玄宗直接称呼他将军,而且一些不太重要的奏表,都让高力士处理。

与韦小宝不同的是,高力士并非不学无术,而且他真是个太监,皇帝不用担心他有什么不轨。高力士的地位相当于《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只要巴结好唐玄宗一人,便可以逍遥自在。实际上高力士也很像唐玄宗的家人,而且是个掌握实权的家人。各个公主,甚至太子对他都恭敬有加。据说太子曾呼其为"二兄",公主、驸马辈的人物则以"爷"、"翁"来称呼他。

而作为太监的高力士也娶了一个吕姓女子做老婆,他岳母去世的时候,王公大臣纷纷来祭奠,葬礼场面异常庞大,可见高力士的影响力。

【不走政治路线,改打感情牌】

虽然政治触觉很敏感,但在玄宗面前,他却打起了感情牌。这一手,与他的身分十分契合。作为太监,高力士再有才华,也不可能出任宰相,而且天下也少见永远得到信任和宠幸的宰相。打感情牌,反可更长久地得到皇帝的欣赏和信任。高力士情感投资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杨贵妃。

公元737年,唐玄宗宠爱的武惠妃病死,后宫数千宫女,没有一个能使玄宗满意。除了是个睿智的皇帝外,唐玄宗还是个很有才华的音乐人,能自己作曲,他最欣赏的女人也是多才多艺。高力士为了讨唐玄宗的欢心,便向唐玄宗推荐了寿王妃杨玉环。杨玉环懂音律,也很聪明,还擅长歌舞,甚得唐玄宗的倾心。高力士对杨贵妃也是百般讨好。不过等到安史之乱时,高力士在马嵬坡毅然劝唐玄宗赐死杨贵妃。这不但是他政治觉悟高,善于权变,也说明杨贵妃一直是他奉承玄宗的工具。

感情牌打好之后,高力士以家奴的身分处理政治问题,即使面对错综复杂的政治问题,也显得游刃有余,而唐玄宗也乐于听取高力士的意见。当时掌握大权的大臣边将们,比如李林甫、韦坚、杨国忠、安禄山、高仙芝等人,也都懂得与高力士维持和谐关系。对唐玄宗来说,一些事情自己不露头,让高力士去做,更灵活得多。

天宝十一年,李林甫死后,安禄山、哥舒翰、安思顺三个矛盾甚深的人一起来到京师。为了调和矛盾,唐玄宗特意命高力士代为设宴,想使三人和解。虽然未达目的,但由于高力士的出面,哥舒翰对安禄山的怒骂未作回击,才使矛盾没有进一步激化。

【李白戏弄高力士是自取】

高力士在民间的形象很不好,其中最大的原因和大诗人李白有关系。人们几乎都认定,因为高力士的擅权专横,毁坏了李白的大好政治前途。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

李白生性洒脱,喜欢击剑,替人打抱不平,他的理想应是做一个游侠。即使在取得唐玄宗欣赏之前,他也从未显露出做个政治家的抱负。从他的诗歌来看,他欣赏的人是旅游文学家谢灵运。对于政治家,他经常提到的是谢安,但看重的不是对方的政治手段,而是他潇洒的行事风格。

李白这样的人,本来很难得到皇帝的赏识。幸亏唐玄宗爱好谱曲,而李白恰是个天才诗人。因此李白没有经过考试,通过朋友关系见到玄宗,马上便混到翰林院了。

李白戏弄高力士的故事也确有其事。根据《新唐书·李白列传》记载:李白在侍奉玄宗的时候喝多了,趁着醉意,让高力士为自己脱靴子,因此得罪了高力士。高力士记恨在心,便在杨贵妃面前挑拨,说李白的诗"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中所用的典故,是在讽刺杨贵妃,因此李白一直难以得到重用。

不过,就实际情形分析,李白并没做好参与政事的准备。最起码,一个政治家如何能够整日喝酒?而且后来李白也是自己请求归隐。然李白虽是浪漫之人,但也有政治抱负,绝非只图做个御用填词的作家。而对于玄宗来说,李白最好的位子就是为他填词。李白在感到绝望的情况下,以此来获得解脱。高力士也许很嫉恨李白,但李白的政治前途却未必是因为前者而断送,李白自己应担负最大的责任。

【皇帝不急,太监也不急】

高力士虽"权倾内外",但并未达到把持朝政的地步。他干预朝政的途径,基本上是以煽风点火、推波助澜的方式来进行的。在唐代,政事基本上由宰相把持。唐玄宗沉湎酒色、陶醉于往昔的文治武功之时,朝政多由李林甫、杨国忠把持。唐代迫切的问题是边镇力量过于强大。对于这个情况,唐玄宗不着急,高力士自然也是。

不过,高力士倒是向玄宗反映过几次。据说唐玄宗曾问高力士,让李林甫当宰相是否合适。高力士劝告玄宗莫把权力给别人。不过当他看到玄宗不高兴,马上认错道歉。

玄宗初期,宰相宋环就对边镇力量强大充满忧虑。安史之乱以前,高力士也曾对玄宗提出过。不过大概看到玄宗都不担心,高力士也没放到心上。毕竟,他最大的事情就是让玄宗心情舒畅,除此之外,就是为自己聚敛财富。对于一个太监来说,能做到高力士这一步,已经很不错了。

高力士对唐玄宗一直忠心耿耿,因为他的一切都由玄宗而来。他被流放到湖南以后,终于被赦免,在返回长安的路上,一听说两位皇帝都死了,马上精神崩溃,也死在路上,享年七十三岁。他的陵墓,紧挨着玄宗的陵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一句话点评中国历史100位皇帝:开天辟地汉武帝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一句话总结中国历史,汉武帝最有名的一句话,汉武大帝霸气一段话

    1.秦始皇(赢政)——中国的第一个皇帝2.汉惠帝(刘盈)——来去匆匆,过眼云烟3.汉景帝(刘启)——政绩并不代表着其成功4.汉武帝(刘彻)——开天辟地的帝王5.汉宣帝(刘询)——中兴之主6.汉哀帝(刘欣)——“同志”皇帝7.汉新帝(王莽)——夺权容易,守权难8.汉光武帝(刘秀)——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

  • 马球天子唐僖宗:宦官提拔的天子终究毁了唐朝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北魏孝文帝废太子,唐僖宗李儇,唐僖宗李俨

    【宦官推选的“门生天子”】唐懿宗咸通十四年(873年)七月,他的第五个儿子,十二岁的李俨改名李儇,被立为皇太子。同月,唐懿宗病死,皇太子李儇即位,是为唐僖宗。据《旧唐书》的记载,立这个十二岁的小孩是乃父唐懿宗的意思,还夸了他一番“孝敬温恭,宽和博厚,日新令德,天假英姿,言皆中规,动必由礼”。且不说李

  • 中国法学先行者张汤:从小审老鼠的天生法律人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罗老师讲法律,先行者而为之,张汤之子

    【审老鼠出身的大法官】张汤是今陕西长安县人,从小受父亲影响,熟悉法律条文,很有法律天赋。因为偶然的机会,他得到提升,在审理陈皇后巫蛊案件时一鸣惊人,受到汉武帝的赏识,之后与赵禹一起编定《越宫律》、《朝律》等书。张汤执法严酷,但很会做官。他审理案件时,一方面注意法制影响,一方面总打着儒家经典的大旗,因

  • 做皇帝也高危:是谁杀了中国历史上的60位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上在位最短的皇帝,皇帝真的可以想杀谁就杀谁,古代皇帝想杀谁就杀谁吗

    在中国古代,有这样一个职业,危险性非常大,死亡率非常高。这个职业就是皇帝!有人做了大致的统计,中国历史上的皇帝被杀害率为31%,活不到40岁的高达50%,寿命超过60岁的只有15%。如果只从秦始皇开始算起,秦朝2位,汉朝31位,三国11位,晋朝16位,五胡十六国78位,南北朝59位,隋朝2位,唐朝2

  • 解密:世界佛教史上最伟大的翻译家到底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古代佛经三大翻译家,谁是我国古代佛经三大翻译家,佛教史上第一个精舍

    中国乃至世界佛教史上,先后出现过许多优秀而杰出的翻译家,他们同时也是佛学大师、高僧;譬如东晋的法显,东晋后秦的鸠摩罗什,南朝的真谛,唐朝的玄奘、鉴真、义律、不空等。那么,究竟谁是其中最伟大的一位?在我看来,非鸠摩罗什莫属。他在佛学上的崇高地位和巨大影响,就等同于“中国史学之父”司马迁在史学(及文学)

  • 解密王昭君:昭君出塞与其身居后宫的不幸有关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昭君出塞后过得怎么样,昭君出塞是哪个皇帝在位期间,王昭君死因

    王昭君,字嫱,西汉时期南郡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美女”之一。她的故事在《汉书》和《后汉书》中均有记载,几经民间文艺和野史小说的描写和传播,“昭君出塞”的故事代代相传,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王昭君出塞之举,已使她成为人们心目中为了国家安定,民族团结的友好使者的化身,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怀念。然而,王昭君

  • 汉武帝也没有放弃和亲:残忍的乌孙“美女外交”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和亲”政策,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军事上打不过人家,就在外交上做手脚。尤其是刘邦被匈奴围困了一回,心里实在是吓怕了。西汉,所谓弊大于利的“和亲”,越来越红火。文景期间,依旧延续这一国策,可惜,效果不理想。到了汉武帝时,派到西域的张骞带回了重要的军事情报,建议朝廷和西域那些国家联合起来,一块儿对付气焰嚣

  • 王昭君真的美到落雁吗?史书并没有说元帝后悔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传说王昭君有落雁之貌。话说其去匈奴时,天上大雁边飞边往下看,见美人,竟然看呆得忘了扇翅膀,于是一坠而下,一命呜呼。人有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这色大雁若能投胎,会被发配到哪里去呢?昭君之所以出塞,自是为了与匈奴和亲。她之所以会被派去,最著名的说法,就是她不肯贿赂画工毛延寿等人,把她画得不那么漂亮了。

  • 古代抗击匈奴的第一名将是谁?李牧远胜卫霍二人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李牧是战国时期赵国北部边境的良将,长期驻守雁门,防备匈奴。作为领兵在外的将领,李牧享有极大的自主权,譬如,他有权根据需要设置官吏,防地内城市的租税都送入李牧的幕府,作为军队的经费。每天宰杀几头牛犒赏士兵,教士兵练习射箭骑马,小心看守烽火台,多派侦察敌情的人员,对战士待遇优厚。订出规章说:“匈奴如果入

  • 名将悲歌:手握三十万精兵的蒙恬为何不举兵反抗?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蒙恬是秦始皇时代的人,从他祖父那一代开始,他们家就一直为秦国服务。到了蒙恬这一代,他们家在秦国拥有了相当高的知名度。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任命蒙恬为将军,率领三十万大军对抗匈奴。蒙恬是秦始皇最坚定的支持者,更是秦国数一数二的奇才,长期与匈奴角逐于大漠之上,使他对怎样赢得胜利有了直观的认识。为了彻底御敌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