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抗金名将岳飞的另一面:两度面对敌人临阵脱逃

抗金名将岳飞的另一面:两度面对敌人临阵脱逃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053 更新时间:2024/1/5 23:10:15

岳飞(1103-1142年),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人。南宋初抗金名将。自幼喜读《 左传 》和孙武吴起的兵书。后从军,屡破金军,以恢复中原为己任。历任荆湖东路安抚都总,河南、北诸路招讨使、枢密副使等职。绍兴十一年(1141年),大败金兀术,进军至朱仙镇(在今开封南45里),大河南北闻风响应。正要乘胜前进、收复北方失地之时,宋高宗赵构采用秦桧奸计,一日之内发十二道金牌迫其退兵。至临安,以"莫须有"罪名为害。孝宗淳熙六年(1179年)赐谥武穆。宁宗嘉定四年(1211年),追封鄂王。

在现实生活中,只要人们一提起岳飞,就自然把他和民族英雄联系在一起了。其实岳飞也有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心高气傲的岳飞

岳飞是在北宋灭亡的前四年,河北真定宣抚使刘韐募敢死战士时应募从军的。后岳飞遂归宗泽麾下,跟随宗泽入守东京,屡立奇功,补授秉义郎。

赵构即皇帝位后,岳飞不顾职卑位低,上书高宗,大意说其身边的宰相黄潜善汪伯彦一干人,畏敌如虎,不堪恢复大任,应御驾回东京,亲率六军将士北伐,则中原可复,高宗没有同意,反而将岳飞解职。岳飞在回家的路上,正好碰上了新任河北招抚使的张所,受到重用。张所既为"河北招抚使",他的管辖区域就该在黄河北岸的今河南、河北一带,于是,当他招募到一些兵力时,就派属下都统制王彦,率领包括岳飞在内的11名统制及7000人马,渡河开辟抗金战场。

王彦任都统制,也就是管统制们的统制,显然要比岳飞资历深得多了。王彦过河后,兵临新乡,金兵势盛,王彦欲慎重进兵,岳飞却笑其胆小,独率部下冲敌,夺旗挥舞,王彦只得挥兵力战,遂攻下新乡。王彦责岳飞不服从指挥,岳飞则嗔王彦畏敌如虎,二人为此反目,岳飞遂率部独自行动。

而就在这时,金人以为宋大军进入河北,急调数万精兵前来围剿,将新乡围得水泄不通。王彦则率众死战,终因寡不敌众,不得不冒死突出重围,且战且退到共城(今河南辉县)西山,据说身边仅剩700余人,但他们据险设寨,顽强死守,使散亡部下逐渐寻归。

这时,岳飞不听将令,反在此时理直气壮地向处于危机中的王彦要粮。因此,众人在气愤中要求按军法处置岳飞。但王彦为岳飞松绑,置酒相待,说明困守荒山,没有余粮,让岳飞回去自己想办法。可岳飞竟在这样的危急时刻,率部下渡河回东京,转投宗泽去了。

高宗六年二月,大本营以王彦管理有方,升其知襄阳府、京西南路安抚使,王彦则以岳飞为荆襄樊方面军大帅,力辞不就。张俊遂保奏王彦为行营前护副军都统制、都督府参谋军事。现在的问题是:王彦为什么在功升京西南路安抚使、知襄阳府时,却以岳飞节制荆襄,辞职不就呢?

唯一的原因,就是岳飞当年擅自脱离河北战场的行为,是名副其实的临阵脱逃!把这样两个人放在一起对比,就足以看出并非王彦心胸狭窄,而恰恰是岳飞心高气傲,从一开始就不肯甘居人下。

临阵脱逃的岳飞

高宗三年,金兀术大举进攻,杜充逃奔建康,后降金。岳飞率本部人马2000余人,在今江苏宜兴一带坚持抗战,当金兀术十万大军直突杭州时,岳飞乘机六战六胜。而在战区被金兵掳掠、部队断粮时,岳飞宁愿挨饿,也严禁部下抢掠百姓。当金兵北返被韩世忠逼进黄天荡逃逸时,岳飞主动配合拦截,设伏牛头山,四战四胜,并趁势收复了已是空城的建康,因此立功扬名,为高宗赏识,仅一年的时间,就提升为通、泰镇抚使,归张俊节制,守卫淮东。

然而,就在此时,岳飞又一次临阵脱逃!

泰州与扬州是长江及半个江苏的门户,战略位置非常重要。虽然其后岳飞奉命去救楚州,刘光世奉命递进增援,并节制诸镇,守御通、泰,但岳飞本职未变。可他却在回兵泰州后,于当年十一月金兵进攻之际,莫名其妙地退出了泰州,远离守地,渡江到江阴沙洲上去了。虽然《 宋史·岳飞传 》说"有旨可守即守,如不可,但以沙洲保护百姓,伺便掩击。飞以泰无险可恃,退保柴墟,战于南霸桥,金大败。渡百姓于沙上,飞以精骑二百殿,金兵不敢近。飞以泰州失守待罪。"

既有明令可以不守,何来失守之罪呢?又何来待罪之说呢?

就在岳飞等人在淮东作战时,陕西尽失,四川危在旦夕!而若四川一失,则云、贵不保,金必沿长江顺流直下江浙,南宋大势去矣。但就在这人心震怖众将纷纷避敌收缩之际,时任秦凤路副总管兼知凤翔府事的吴玠,在众将纷纷避敌收缩之际,却招收败亡散卒数千人,与其弟吴麟逆敌而进,在今宝鸡西南无人知晓的和尚原上,紧紧扼控住凤翔金军进攻四川的通道!

汉中是保卫四川的最后一个战略要地,自古欲取四川者,必先取汉中;反之,自古欲保四川者,也必保汉中。而和尚原就在汉中正前方,垂直距离约160公里。而吴玠所以非要坚守和尚原,就因为对面的凤翔府城,原是他的职守本司。他和王彦、刘子羽等名将一样,原本是不同意富平会战的,战败亦无力挽回,而凤翔为敌占领,也并非他的责任,此时他退回汉中,与众将聚兵一处,不仅无人指责他,且还会受到重用。可他却选择了坚守职司一条险路。

更令人可敬的是,他们在此坚守,而大本营竟无人知道他孤军在此,而致部下中一些不坚定者,也认为他是自讨苦吃,拿他们性命不当事,甚至要合谋把他们兄弟劫往金营献功。

而金人当然也不会让吴玠横挡在自己面前,多次出兵攻打,不仅都为吴玠所败,而且还首创了宋军自与金开战以来以少胜多的先例!

这是金兀术自高宗三年十万大军被韩世忠截杀黄天荡侥幸逃逸后,首次被宋军以同样的数量对比招致全面惨败,据说还是换袍割须乔装打扮后,才侥幸逃脱的。而在南宋后来形成的五大主力中,吴玠是唯一的从始至终都在面对金军作战的方面军大帅。

同是身处劣势,同是无险可守,同是无粮无援,一个是明令死守,却放弃本职,临敌弃守;一个是无命自进,主动迎击,坚守本职;一个是距长江防线不足三十公里,一个距蜀口要冲汉中160千米,孰优孰劣,一目了然。这就是史书中为什么要记上一句"岳飞以失守待罪"的原因。

拿吴玠与岳飞对比,目的并不是要贬低岳飞,否定他的历史地位,而是要我们学会严肃地对待历史,对待历史人物,是则是之,非则非之。

真实的岳飞

岳飞的品格是很令人钦佩的,他也确实算得上是位英雄,但是要把他拔高到完美无缺的地位,是有些不符合历史真相的。

岳飞生活的那个年代,人们对他的评价并不太高,《 宋史 》上虽然对他有颇多美化的地方,但是我们仍然看得出来,岳飞在当时的地位也不过就是所谓"四大将"之一,其他将领韩世忠、张俊、刘琦、吴玠、刘光世,抗金功绩都不输于他,更不说前还有宗泽,后有虞允文等人。

岳飞的"岳家军"号称军纪严明,饿死不掳掠,冻死不拆屋,但他在宗泽手下任统制时,带领的军队一样也劫掠百姓。他被杀的时候,几乎没有什么人替他说话,相反他的很多属下都附和秦桧诬陷他,只有韩世忠出于老交情问了一句而已。可见他在当时人的心目中地位并不算怎么崇高,直到他死后几十年,其时主战派又占了上风,为了配合张俊北伐的宣传,南宋朝廷给他平反,不过这次北伐又失败了。

元朝时期,汉族被北方游牧民族征服,汉唐以来积累的自信心大失,而越是没有自信的人越是需要自大的幻想,所以需要歌颂岳飞的功绩以鼓舞士气。《 金史 》和《 宋史 》都是元代脱脱所编撰,本来应该是很客观的,但是认真读过这两本书就会发现,两部史的文字风格很不一样,不是一个人写的,较为倾向宋朝,对宋朝的抗金成绩较多美化,对金国的战绩往往一笔带过,因为金国先于宋灭亡,元朝编写史书的又大多是汉人,所以对宋抗金成绩多有美化。到了明朝,再加上小说话本等再一渲染夸大,就与事实相差更远了。

根据当时的历史事实,如果岳飞执意孤军深入,最后只会被消灭。女真人已经在北方建立起了稳固的统治基础,中原还有女真人扶持的汉人伪政权。宋金在中原的交战各有胜负,经常陷于拉锯战的状态,谁也不可能轻易地彻底消灭对方。岳飞也不是百战百胜,《 金史 》就多次记载他打败仗,但是《 宋史 》就隐而不提,这或许是当时的一种政治需要。

评价历史人物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过于美化一个历史人物不但不利于英雄形象的树立,反而会使人觉得虚伪。相反,客观分析岳飞的功过得失,不仅不会降低?的身份,反而会使他的形象更加丰满,更贴近历史的真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管宦官叫爹妈的东汉皇帝汉灵帝刘宏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建宁元年(168年)正月的一天,在百官隆重的迎接仪式下,一辆豪华的青盖小车载着一个12岁的孩子缓缓地驶入皇宫。这个孩子名叫刘宏,他是解渎亭侯刘苌的儿子,汉章帝的玄孙,即将成为东汉的第十一个皇帝,这就是汉灵帝。说起来,汉灵帝能登上皇帝的宝座完全是一个意外的幸运。刚刚死去的汉桓帝没有儿子。他的窦皇后及其

  • 李牧实力到底有多强 李牧不死能挡住王翦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李牧和王翦,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李牧不死赵国不灭,王翦会是他的对手吗?众所周知,战国四大名将指的是白起、李牧、王翦、廉颇;秦国和赵国各占一半,其中白起更是被誉为战国四大名将之首;但其实论战争指挥艺术,李牧丝毫不在白起之下,李牧差的,也许就是强大的国力支撑吧;但

  • 历史上李思训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是中国古代上承隋朝下启五代十国的朝代,由李渊建立。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是很难避免的,只不过在很多时候,人们可以通过努力来减少差距罢了。而对于那些聪明并且努力的人,我们只有望尘莫及。在中国古代的时候便有这样的一个人,此人名为李思训。李思训是唐代著名书画家,字建睍,陇西成纪人

  • 有哪些与戴胄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如何评价戴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戴胄,字玄胤,唐朝初期宰相,汲县令戴承伯之子,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初仕隋朝,明经入仕,起家吏部云骑尉,迁门下录事。反对郑王王世充篡位,出镇虎牢关。归顺秦王李世民,授士曹参军,迁兵部郎中、武昌县男。唐太宗即位后,迁大理少卿、太子左庶子。生性忠直,犯言直谏,迁尚书左丞

  • 康熙皇帝如此长寿,是因为这三个好习惯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康熙皇帝如此长寿,是因为这三个好习惯,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可以说,作为一个皇帝,康熙算是非常长寿的了。他是怎么做到的呢?皇帝的食谱可谓五花八门,从深海中的游鱼到青空上的飞雁应有尽有。但康熙是个特例,他的食谱非常简单,而且,以素食为主。除此之外,康熙还为自己树立了两个饮食习惯:首

  • 如何评价侯君集?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侯君集,字君集,唐朝时期名将,北周平州刺史侯植之孙,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侯君集出身于上谷侯氏。跟随秦王李世民征战四方,屡立战功,拜秦王府车骑将军、全椒县子。武德九年,积极策划并参与玄武门之变。唐太宗即位后,拜左卫将军,封潞国公,迁右卫大将军。

  •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 三国各国军费是怎么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对三国军费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东汉末年战乱不断,那么曹操、孙权和刘备的军费,从何而来?东汉末年和三国,是个常谈不衰的话题,东汉末年狼烟四起,天下大乱,乱世中涌现了无数的英雄。在乱世中战乱不断,打仗打得就是金钱,那曹操、孙权和刘备的军费是从哪里来的?小编和大家一

  • 康熙最爱的孙子难道不是弘历吗?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康熙最爱的孙子难道不是弘历吗?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电视剧《雍正王朝》里为了表现皇四子胤禛是康熙帝默认的继承人,还专门设计了康熙帝疼爱幼年弘历的桥段。里面把康熙帝对幼年弘历的喜爱表现的淋漓尽致,不但被康熙帝亲自养在宫里,而且康熙帝还专门教他读书写字,还专门把弘历带去热河狩猎,

  • 朱瞻基为何能躲过汉王朱高煦的绝杀?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朱瞻基为何能躲过汉王朱高煦的绝杀?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明宣宗朱瞻基非常幸运,早年被爷爷明成祖朱棣立为皇太孙,而父亲明仁宗朱高炽继位不到一年便突然崩逝,他随之即位,成为明史上的第五位皇帝。横看朱瞻基一生顺风顺水、波澜不惊,除了在位时间不长之外(十年)身后还留得好名声;纵看他足

  • 刘秀作为开国皇帝 刘秀为什么还要延续汉作为国号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刘秀国号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秀身为东汉开国皇帝,为什么延续汉作为国号,究竟是何用意?遥想高祖刘邦布衣起义,先推翻秦朝,后灭了项羽,建立起大一统的汉朝,后代文、景二帝以调息养国也还安稳,汉武帝独尊儒术,巩固中央集权,开启丝绸之路,抗匈奴,并朝鲜,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