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管宦官叫爹妈的东汉皇帝汉灵帝刘宏

揭秘:管宦官叫爹妈的东汉皇帝汉灵帝刘宏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230 更新时间:2024/1/11 10:31:02

建宁元年(168年)正月的一天,在百官隆重的迎接仪式下,一辆豪华的青盖小车载着一个12岁的孩子缓缓地驶入皇宫。这个孩子名叫刘宏,他是解渎亭侯刘苌的儿子,汉章帝的玄孙,即将成为东汉的第十一个皇帝,这就是汉灵帝。

说起来,汉灵帝能登上皇帝的宝座完全是一个意外的幸运。刚刚死去的汉桓帝没有儿子。他的窦皇后及其父亲窦武,决定在皇族中选一个继承人。他们看上了刘宏,因为刘宏的曾祖父是河间王刘开,父亲解渎亭侯刘苌与桓帝刘志是堂兄弟,刘宏是桓帝的亲堂侄。但这些亲戚关系还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刘宏年纪小,当时还是个只有12岁的孩子。

原来,从汉章帝开始,东汉的统治就出现了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现象。外戚专权,在西汉就已经很普遍了,最后就是外戚王莽取代了西汉,建立了新朝。因此到了东汉,皇帝们就对外戚掌权很是忌惮,但是,东汉自章帝以下的诸帝都是少年登基,年幼不能理政,只能靠皇太后临朝称制,太后自然会想到依靠娘家的人,于是就带来外戚的专权。可皇帝总会长大的,汉灵帝刘宏不甘心大权一直在外戚手中,而外戚专权却使得朝中大臣大多拥护他们,皇帝就只能依靠身边亲信的宦官来剪除外戚,其结果就是外戚倒台,宦官主政。等到下一届皇帝即位,这样的循环就再来一遍。不论是外戚还是宦官,他们都不是按政府正常途径选拔官员,一旦掌权,往往结党营私,横征暴敛。于是东汉就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走向灭亡。对于外戚来说,只有皇帝登基的时候年纪很小,太后称制才名正言顺,他们才能得到专权的机会,而东汉诸帝又往往早亡,没有子嗣,所以他们在选择皇位继承人的时候都愿意选小孩子,以便于控制。12岁的刘宏,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推上皇位的。

汉灵帝虽然登上了皇位,但十几岁的小孩什么都不懂,自然得由窦太后执政。窦太后的父亲窦武被封为闻喜侯;其子窦机为渭阳侯,位拜侍中;其兄子窦绍为鄠侯,迁步兵校尉;窦靖为西乡侯,位拜侍中,掌管羽林左骑。窦氏一家权倾朝廷内外,十分显贵。一轮新的循环又开始了。

但是,这时的情况稍稍有了些变化。外戚和宦官相继专权,把持朝政,朝廷中那些按照“察举”等正当程序选拔出来的官员,自然十分不满。此外,东汉朝廷很重视儒学教育,在首都洛阳的太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竟能达到三万人之多。这些人聚集在京师,干预舆论,影响政治的力量十分可观,他们和朝中正直的士大夫联合在一起,以“清议”为武器,已经成为了独立于外戚和宦官之外的又一股政治力量。他们对外戚和宦官的抵制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拥戴,使得皇帝有时也不得不屈从。汉桓帝时,就曾迫于太学生的诣阙请愿,不得不把因为得罪宦官而遭受处罚的官员赦免。但宦官们对此岂肯善罢甘休,就诬陷他们结党谤讪朝廷,惑乱风俗。于是汉桓帝下令逮捕“党人”,并列出名单公告天下,凡属“党人”,一律禁锢终身,不得做官并出游。这件事就被称为“党锢之祸”。只是朝廷虽然把这些人宣布为罪人,但他们在民间依然有很高威望,连朝廷中的高官,也有不少同情他们的,窦太后的父亲窦武,就是其中的一位。

窦武虽然也是外戚,但却和这些清流士大夫关系不错,曾经在党锢之祸后为“党人”请求过赦免。现在灵帝即位,窦太后临朝,朝廷大权已经在他的手里了,他就把那些被禁锢的名士又召来做官,并和一向反对宦官的大臣陈蕃联合起来,打算诛灭宦官。这时,大宦官曹节被封为长安乡侯,暂时受到压制,但通过灵帝乳母和太后的身边宫女,向窦太后献殷勤,又取得了窦太后的信任。结果,窦太后对窦武和陈蕃的密谋一直犹豫不决,反反复复。最后,这件事情被被宦官得知,就激起一场大事变来。

建宁元年(168年)九月初七日,宦官发动了宫廷政变,先把汉灵帝和窦太后挟持在他们手里,夺取了玉玺,又派人去逮捕窦武等人。后来就宣布窦武和陈蕃谋反,把他们杀掉了,那些被他们提拔起来的清流士大夫,自然又被统统罢免,朝廷大权,再一次到了宦官手里。

汉灵帝刚刚当上皇帝,就碰上了这么一场政变。他只是十来岁的小孩子,又来自外藩,从没有生活在皇宫,哪里能明白这士大夫和宦官的斗争是怎么一回事。甚至宦官曹节等指控“党人”图谋不轨的时候,小皇帝还不知道“不轨”是什么意思。不过他看到周围人头纷纷落地,也觉得挺害怕的,从此甘愿把大权交到宦官手中。他周围的张让赵忠等十名宦官,都曾担任中常侍,封为列侯,号称“十常侍”。这些宦官本是在皇帝身边的伺候之人,见皇帝年幼,也甘愿给他寻找各种新鲜玩法,好让他寻欢作乐,不理国事,方便自己弄权。汉灵帝见这些宦官如此知心知意,就更加宠幸他们了,有一次竟然说:“张常侍是我爹,赵常侍是我妈。”

宦官们作了皇帝的“爹妈”,从此大权在握,其父兄子弟、姻亲宾客遍布天下,专横跋扈,贪婪放纵,大肆抢掠财物,损害百姓。甚至连他们造的宅第,都模仿宫室的样子。他们怕灵帝登台看到,就骗他说:“天子不应该登高。天子登高,百姓就会失散。”灵帝对宦官言听计从,从此就不敢再登台榭。

宦官连皇帝都糊弄住了,对以往的宿敌清流士大夫,就更不肯放过。建宁二年(169年),宦官侯览又指使人诬告山阳郡东部督邮张俭结党,图危社稷。结果又起大狱,有好几百人死在狱中,这就是第二次党锢之祸。经此两番折腾,朝野正直的政治力量也就算被折腾完了。熹平四年(175年),汉灵帝又下令:“宦者可以为令。”也就意味着身处禁中的宦官们,可以合法和直接地参与到由士大夫们组成的政府管理机构之中。在此之前,宦官们是只能通过影响皇帝的方式,间接地操控帝国的政府的。这样一来,宦官们没有了制衡的力量,此后更加肆无忌惮,灵帝一朝,也就成为了东汉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李牧实力到底有多强 李牧不死能挡住王翦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李牧和王翦,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李牧不死赵国不灭,王翦会是他的对手吗?众所周知,战国四大名将指的是白起、李牧、王翦、廉颇;秦国和赵国各占一半,其中白起更是被誉为战国四大名将之首;但其实论战争指挥艺术,李牧丝毫不在白起之下,李牧差的,也许就是强大的国力支撑吧;但

  • 历史上李思训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是中国古代上承隋朝下启五代十国的朝代,由李渊建立。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是很难避免的,只不过在很多时候,人们可以通过努力来减少差距罢了。而对于那些聪明并且努力的人,我们只有望尘莫及。在中国古代的时候便有这样的一个人,此人名为李思训。李思训是唐代著名书画家,字建睍,陇西成纪人

  • 有哪些与戴胄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如何评价戴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戴胄,字玄胤,唐朝初期宰相,汲县令戴承伯之子,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初仕隋朝,明经入仕,起家吏部云骑尉,迁门下录事。反对郑王王世充篡位,出镇虎牢关。归顺秦王李世民,授士曹参军,迁兵部郎中、武昌县男。唐太宗即位后,迁大理少卿、太子左庶子。生性忠直,犯言直谏,迁尚书左丞

  • 康熙皇帝如此长寿,是因为这三个好习惯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康熙皇帝如此长寿,是因为这三个好习惯,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可以说,作为一个皇帝,康熙算是非常长寿的了。他是怎么做到的呢?皇帝的食谱可谓五花八门,从深海中的游鱼到青空上的飞雁应有尽有。但康熙是个特例,他的食谱非常简单,而且,以素食为主。除此之外,康熙还为自己树立了两个饮食习惯:首

  • 如何评价侯君集?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侯君集,字君集,唐朝时期名将,北周平州刺史侯植之孙,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侯君集出身于上谷侯氏。跟随秦王李世民征战四方,屡立战功,拜秦王府车骑将军、全椒县子。武德九年,积极策划并参与玄武门之变。唐太宗即位后,拜左卫将军,封潞国公,迁右卫大将军。

  •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 三国各国军费是怎么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对三国军费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东汉末年战乱不断,那么曹操、孙权和刘备的军费,从何而来?东汉末年和三国,是个常谈不衰的话题,东汉末年狼烟四起,天下大乱,乱世中涌现了无数的英雄。在乱世中战乱不断,打仗打得就是金钱,那曹操、孙权和刘备的军费是从哪里来的?小编和大家一

  • 康熙最爱的孙子难道不是弘历吗?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康熙最爱的孙子难道不是弘历吗?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电视剧《雍正王朝》里为了表现皇四子胤禛是康熙帝默认的继承人,还专门设计了康熙帝疼爱幼年弘历的桥段。里面把康熙帝对幼年弘历的喜爱表现的淋漓尽致,不但被康熙帝亲自养在宫里,而且康熙帝还专门教他读书写字,还专门把弘历带去热河狩猎,

  • 朱瞻基为何能躲过汉王朱高煦的绝杀?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朱瞻基为何能躲过汉王朱高煦的绝杀?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明宣宗朱瞻基非常幸运,早年被爷爷明成祖朱棣立为皇太孙,而父亲明仁宗朱高炽继位不到一年便突然崩逝,他随之即位,成为明史上的第五位皇帝。横看朱瞻基一生顺风顺水、波澜不惊,除了在位时间不长之外(十年)身后还留得好名声;纵看他足

  • 刘秀作为开国皇帝 刘秀为什么还要延续汉作为国号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刘秀国号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秀身为东汉开国皇帝,为什么延续汉作为国号,究竟是何用意?遥想高祖刘邦布衣起义,先推翻秦朝,后灭了项羽,建立起大一统的汉朝,后代文、景二帝以调息养国也还安稳,汉武帝独尊儒术,巩固中央集权,开启丝绸之路,抗匈奴,并朝鲜,成

  • 韩信帮助刘邦打天下 韩信最后为什么没有得以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韩信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韩信为刘邦平定四方,为何没得善终?自古功臣的下场大多不太好,尤其是身为武将的功臣,很可能会在君主成事后招来杀身之祸。有些聪明的武将会选择明哲保身的方法,有些则对此并不上心,最后导致自己下场悲凉,比如著名的淮阴侯韩信。其实淮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