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牧实力到底有多强 李牧不死能挡住王翦吗

李牧实力到底有多强 李牧不死能挡住王翦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067 更新时间:2024/1/9 22:49:49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李牧和王翦,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李牧不死赵国不灭,王翦会是他的对手吗?

众所周知,战国四大名将指的是白起、李牧、王翦、廉颇;秦国和赵国各占一半,其中白起更是被誉为战国四大名将之首;但其实论战争指挥艺术,李牧丝毫不在白起之下,李牧差的,也许就是强大的国力支撑吧;但是能凭长平之战后虚弱的赵国国力,北击匈奴,西御强秦,李牧的实力可见一斑。

秦国白起击败初出茅庐的赵括,赢得了长平之战,此战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令赵国元气大伤;在长平之战胜利后,白起又分秦军为三路,扩张战果:命王龁率一军攻占赵国的皮牢;命司马梗率一军北上,夺取太原;白起亲帅大军准备攻打赵国首都邯郸,想一举灭亡赵国。

秦军东取武安、西取皮牢、北占太原的时候,韩国、赵国都异常恐惧。赵国与韩国合谋,派使者携带重金赴秦,游说范雎。范雎被赵国使者说服,便向秦王建议接受议和,秦王采纳了范雎的意见,允许韩国割垣雍,赵国割六城,达成和议;秦昭襄王下令罢兵,白起得知此事后与范雎产生矛盾。

虽然此举让赵国得以喘息,但赵武灵王的改革本身就不完整,赵国长期处于穷兵黩武境地,军力强大之时还能掠夺或强迫他国提供补给,但是长平之战后,让赵国的弱点暴露了出来,根基的羸弱让赵国很难快速恢复;虽然后来白起被赐死于杜邮;而且赵国还赢得了邯郸之战的胜利,并造成秦国大军近三十万人的伤亡,而且赵、魏、楚、韩先后收复魏之河东郡以及安阳,赵之太原郡以及皮牢、武安,韩之上党郡以及汝南。

此战让秦国元气大伤,选择蛰伏休养生息;而赵国在这段时间里也在恢复实力,赵孝成王死后,赵悼襄王继位,而此时李牧也已经崭露头角,公元前244年,派李牧攻打燕国,夺取武遂和方城。公元前242年,燕国派剧辛攻打赵国。赵悼襄王派庞煖率军抵抗燕军,庞煖击败燕军,杀死剧辛,俘获燕军二万人。公元前239年,魏国将邺地割让给赵国。公元前236年,赵悼襄王派兵伐燕,夺取燕国貍阳城。

李牧的平事迹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先是在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后以抵御秦国为主。赵破匈奴之战时,李牧进行战斗编组,选拔人员,组建一支由各兵种编成的出击兵团。精选战车1300辆,骑兵1.3万人,骁勇步兵5万人,弓弩兵10万人,总兵力约20万人,将其控制于待机地域,并加紧临战前的战斗训练及准备。

李牧准备就绪之后,放出牛羊和牧人,布满山野。匈奴部落小队侵入。李牧即佯装失败,故意丢弃人畜让匈奴抢掠。匈奴单于得到赵军“溃逃”的消息,亲率骑兵约10万人深入赵境。李牧开始采取守势作战,以车阵从正面迎战,利用战车限制、妨碍和迟滞敌骑行动;以弓弩兵轮番发射;而将骑兵及精锐步兵控制于军阵侧后。

当匈奴军冲击受挫时,李牧乘势将控制的机动精锐部队由两翼加入战斗,发动钳形攻势,包围匈奴军于战场。经激烈格斗战后,除单于率少量亲卫部队突围逃走外,进犯的10万骑兵全部被歼。李牧在歼灭匈奴主力后,又乘胜前进,灭褴国,破东胡、降林胡,声威大震。此后10多年,匈奴不敢进扰赵国边境。

秦始皇继位后,再次展开战斗,秦将桓齮率秦军进逼邯郸,赵王 迁急命北部边防名将李牧为将军,率所部南下,指挥全部赵军抗击秦军。李牧率边防军主力与邯郸派出的赵军会合后,在宜安附近与秦军对峙。李牧先是采取筑垒固守,伺机反攻的方针,乘机一举袭占秦军大营,俘获全部留守秦军及辎重。又部署一部兵力由正面阻击撤回的秦军。经激烈战斗,大败秦军。桓齮仅率少量亲兵冲出重围,畏罪逃奔燕国。李牧因功被封为武安君。

公元前229年,秦大举攻赵,王翦率领上党郡兵卒直下井陉,杨端和率领河内兵卒进围赵都邯郸。赵派李牧、司马尚带领大军抵御。赵王宠臣郭开受了秦国贿赂,造谣说李牧、司马尚谋反。赵王因此改用赵葱和颜聚代替李牧、司马尚。李牧不受命,赵王使人隐微捕得,并杀了李牧,废司马尚。李牧临死,哀叹:“赵将亡!”李牧死后的第二年,王翦大破赵军,俘虏赵王迁。赵灭亡。

李牧不死赵国不灭,连王翦都不是李牧的对手,惋惜赵王迁听信谗言,杀了李牧,自毁长城;从李牧生前的战绩看来,其指挥战争的艺术丝毫不亚于白起,惋惜赵国败了,加上长平之战的赫赫战绩,四大名将之首的位子,只能是白起来坐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李思训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是中国古代上承隋朝下启五代十国的朝代,由李渊建立。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是很难避免的,只不过在很多时候,人们可以通过努力来减少差距罢了。而对于那些聪明并且努力的人,我们只有望尘莫及。在中国古代的时候便有这样的一个人,此人名为李思训。李思训是唐代著名书画家,字建睍,陇西成纪人

  • 有哪些与戴胄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如何评价戴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戴胄,字玄胤,唐朝初期宰相,汲县令戴承伯之子,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初仕隋朝,明经入仕,起家吏部云骑尉,迁门下录事。反对郑王王世充篡位,出镇虎牢关。归顺秦王李世民,授士曹参军,迁兵部郎中、武昌县男。唐太宗即位后,迁大理少卿、太子左庶子。生性忠直,犯言直谏,迁尚书左丞

  • 康熙皇帝如此长寿,是因为这三个好习惯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康熙皇帝如此长寿,是因为这三个好习惯,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可以说,作为一个皇帝,康熙算是非常长寿的了。他是怎么做到的呢?皇帝的食谱可谓五花八门,从深海中的游鱼到青空上的飞雁应有尽有。但康熙是个特例,他的食谱非常简单,而且,以素食为主。除此之外,康熙还为自己树立了两个饮食习惯:首

  • 如何评价侯君集?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侯君集,字君集,唐朝时期名将,北周平州刺史侯植之孙,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侯君集出身于上谷侯氏。跟随秦王李世民征战四方,屡立战功,拜秦王府车骑将军、全椒县子。武德九年,积极策划并参与玄武门之变。唐太宗即位后,拜左卫将军,封潞国公,迁右卫大将军。

  •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 三国各国军费是怎么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对三国军费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东汉末年战乱不断,那么曹操、孙权和刘备的军费,从何而来?东汉末年和三国,是个常谈不衰的话题,东汉末年狼烟四起,天下大乱,乱世中涌现了无数的英雄。在乱世中战乱不断,打仗打得就是金钱,那曹操、孙权和刘备的军费是从哪里来的?小编和大家一

  • 康熙最爱的孙子难道不是弘历吗?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康熙最爱的孙子难道不是弘历吗?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电视剧《雍正王朝》里为了表现皇四子胤禛是康熙帝默认的继承人,还专门设计了康熙帝疼爱幼年弘历的桥段。里面把康熙帝对幼年弘历的喜爱表现的淋漓尽致,不但被康熙帝亲自养在宫里,而且康熙帝还专门教他读书写字,还专门把弘历带去热河狩猎,

  • 朱瞻基为何能躲过汉王朱高煦的绝杀?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朱瞻基为何能躲过汉王朱高煦的绝杀?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明宣宗朱瞻基非常幸运,早年被爷爷明成祖朱棣立为皇太孙,而父亲明仁宗朱高炽继位不到一年便突然崩逝,他随之即位,成为明史上的第五位皇帝。横看朱瞻基一生顺风顺水、波澜不惊,除了在位时间不长之外(十年)身后还留得好名声;纵看他足

  • 刘秀作为开国皇帝 刘秀为什么还要延续汉作为国号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刘秀国号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秀身为东汉开国皇帝,为什么延续汉作为国号,究竟是何用意?遥想高祖刘邦布衣起义,先推翻秦朝,后灭了项羽,建立起大一统的汉朝,后代文、景二帝以调息养国也还安稳,汉武帝独尊儒术,巩固中央集权,开启丝绸之路,抗匈奴,并朝鲜,成

  • 韩信帮助刘邦打天下 韩信最后为什么没有得以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韩信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韩信为刘邦平定四方,为何没得善终?自古功臣的下场大多不太好,尤其是身为武将的功臣,很可能会在君主成事后招来杀身之祸。有些聪明的武将会选择明哲保身的方法,有些则对此并不上心,最后导致自己下场悲凉,比如著名的淮阴侯韩信。其实淮阴

  • 韩信当初没有杀这两人的话 韩信最后还会被杀吗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对韩信被杀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如果这两人不死,刘邦不敢动韩信,惋惜韩信将他们全部杀了。汉初三杰当中,韩信的命运最为坎坷,下场也最为悲凉,这固然与刘邦不信任有很大的关系,其实更大的问题是他的出身,作为没落贵族的后代,韩信早已没有了贵族的情商和对政治时事的敏锐,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