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后世对狄仁杰的评价如何?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后世对狄仁杰的评价如何?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991 更新时间:2024/2/5 12:29:35

狄仁杰(630年-700年),字怀英,唐朝时期名臣、政治家、武周时期的宰相。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狄仁杰出身于太原狄氏,早年以明经及第,历任汴州判佐、并州法曹、大理寺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宁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复州刺史、洛州司马等职,以不畏权贵著称。天授二年(691年)九月拜相,担任地官侍郎、同平章事,但仅四个月便被酷吏来俊臣诬陷谋反,夺职下狱,平反后贬彭泽县令。他在营州之乱时被起复,并于神功元年(697年)再次拜相,担任鸾台侍郎、同平章事,进拜纳言。后犯颜直谏,力劝武则天复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使得唐朝社稷得以延续。久视元年(700年),狄仁杰进拜内史,于同年九月病逝,追赠文昌右相,谥号文惠。唐朝复辟后,追赠司空、梁国公。

主要作品

狄仁杰著有文集十卷,《家范》一卷。此外,《全唐诗》、《全唐文》等文集还收录有他的诗词、奏疏、文告等作品。具体详见下表:

人物评价

唐代

阎立本:仲尼云:“观过知仁矣。”足下可谓“海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

蔺仁基:狄公之贤,北斗以南,一人而已。

武则天:地华簪组,材标栋干。城府凝深,宫墙峻邈。有八龙之艺术,兼三冬之文史。雅达政方,早膺朝寄。出移节传,播良守之风;入践台阁,得名臣之体。岂惟怀道佐明,见期于管乐;故以谒诚匡主,思致于舜。九重肃侍,则深陈可否;百辟在庭,则显言得失。虽从容顾问,礼被于皇闱,而基酌轻重,事隆于紫诰。(《授狄仁杰内史制》)

宁原悌:自天授以来,二十余载,周兴、来俊臣等,谮害忠良,壅蔽正直,先皇旧臣,夷灭殆尽,唯有狄仁杰、魏元忠尚存。仁杰等处先帝之朝,犹为小吏。及周室之际,实谓忠臣,或树绩当时,徇身王室。

张鷟:粗览经史,薄闲文华,箴规切谏有古人之风,剪伐淫祠有烈士之操。心神耿直。涅而不淄。胆气坚刚。明而能断。晚途钱癖,和峤之徒与。

高适:梁公乃贞固,勋烈垂竹帛。昌言太后朝,潜运储君策。待贤开相府,共理登方伯。至今青云人,犹是门下客。(诗作《三君咏·狄梁公》)

杜甫:狄公执政在末年,浊河终不污清济。国嗣初将付诸武,公独廷诤守丹陛。禁中决册请房陵,前朝长老皆流涕。太宗社稷一朝正,汉官威仪重昭洗。(诗作《狄明府》)

令狐楚:洪惟昊穹,降鉴储祉,诞生仁杰,保佑中宗,使绝维更张,明辟乃复。

冯宿:后不可以独临,必诞生岳灵,扶既倾,系将绝,兹梁国狄公是已,兴于天授之朝,蕴深谋,奋奇节也。(《魏府狄梁公祠堂碑》)

吕温:梁公以武氏篡盗,国命如缀,翊安宗社,非我而谁,是用蒙大耻,履大险,耸节振美,以持世心,闲高祖天下于方寸之地。盗力虽盛,莫之敢窥。唐复为唐,ム公是赖。后代昧者,颇归功于五臣,殊不知五臣之功,公所授也。(《狄梁公立卢陵王传赞序》)

张祜:失运庐陵厄,乘时武后尊。五丁扶造化,一柱正乾坤。上保储皇位,深然国老勋。圣朝虽百代,长合问王孙。(诗作《读狄梁公传》)

唐文宗李昂:朕详观列圣纪册,祖宗盛业,粲然在前。或道有污崇,政有善否,未始不系乎当时辅弼。……如褚遂良之委笏面诤,名垂史书;狄仁杰之恢复庙社,事形先觉。宋璟之文吏骨鲠,功参理平;元纮之守规画一,时成有裕。

裴敬:唐朝以诗称,若王江宁、宋考功、韦苏州、王右丞、杜员外之类;以文称者,若陈拾遗、苏司业、元容州、萧功曹、韩吏部之类;以德行称者,元鲁山、阳道州;以直称者,魏文贞、狄梁公,以忠烈称者,颜鲁公、段太尉;以武称者,李卫公、英公;以学行文翰称者,虞秘监。唐之得人,于斯为盛。

皮日休:天后革大命,垂二十年,天下晏如,不让贞观之世,是遵何道哉?非以敬任公乎?(《狄梁公祠碑》)

五代

石敬瑭:唐室中圮,贤臣挺生。凛然英风,迥冠千古。不有典册,曷旌忠良?唐梁国公狄仁杰,禀五行正气,耸九谏直操。鼎祚危而复安,黔庶否而获泰。惠流河北,名振寰中。惟尔事君,无愧臣节。用光遗像,式示明恩。论道经邦,著周官之贵位;贞魂毅魄,焕魏土之灵祠。昭是宠嘉,永光缇素。(《赠狄仁杰太师诏》)

刘昫:天子有诤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致庐陵复位,唐祚中兴,诤由狄公,一人以蔽。或曰:许之太甚。答曰:当革命之时,朋邪甚众,非推诚竭力,致身忘家者,孰能与于此乎!狄仁杰流死不避,骨鲠有彰,虽逢好杀无辜,能使终畏大义。竟存天下,岂不然乎!

宋代(含金代)

赵匡胤:武则天一女主耳,虽刑罚枉滥,而终不杀狄仁杰。所以能享国者,良由此也。

范仲淹:天地闭,孰将辟焉?日月蚀,孰将廓焉?大厦仆,孰将起焉?神器坠,孰将举焉?岩岩乎克当其任者,唯梁公之伟欤!……商有三仁,弗救其灭;汉有四皓,正于未夺。呜呼!武暴如火,李寒如灰,何心不随,何力可回!我公哀伤,拯天之亡,逆长风而孤鶱,诉大川以独航。金可革,公不可革,孰为乎刚!地可动,公不可动,孰为乎方!一朝感通,群阴披攘。天子既臣而皇,天下既周而唐,七世发灵,万年垂光。噫!非天下之至诚其孰能当!(《唐狄梁公碑》)

孙甫:武后临朝僭窃二十余年,所用之人奸正相半,然持大权者多贤才也。如狄仁杰、姚元崇相于内,娄师德、郭元振将于外,天下事何虑乎?故虽凶残不道,不至祸败者,以此也。

欧阳修:武后乘唐中衰,操杀生柄,劫制天下而攘神器。狄仁杰蒙耻奋忠,以权大谋,引张柬之等,卒复唐室,功盖一时,人不及知。故唐吕温颂之曰:“取日虞渊,洗光咸池。潜授五龙,夹之以飞。”世以为名言。

苏颂:昔狄梁公之拊循江表、李卫公之防察是邦,皆尝翦除淫祠、澄清郡邑,当时美之,唐史称焉。

苏轼:如汉汲黯萧望之李固,吴张昭,唐魏郑公、狄梁公,皆以身徇义,招之不来,麾之不去。正色而立于朝,则豺狼狐狸,自相吞噬,故能消祸于未形,救危于将亡。

苏辙:王陵、裴炎迎祸乱之锋,欲以一言折之,故不废则死。陈平、狄仁杰待其已衰而徐正之,故身与国俱全。惟吕后无子,亲止于侄,故没身而后变。武后有子,母子之爱,人情之所同,故老而自复。由此观之,陈、狄之所以成功者,皆以缓得之也。(《狄仁杰论》)

徐积:李氏山河势若终,手提长剑截长虹。请将唐室中兴事,可比汾阳再造功。直道不为邪党败,逆鳞深得诤臣风。儒生若有逢时幸,未必勋劳尽在公。(诗作《书狄梁公传》)

张商英:诸葛武侯、狄梁公,正人之杰也。武侯处三分偏安、敌强君庸,危难疑嫌莫过如此。狄梁公处周唐反变、奸后昏主,危难嫌疑莫过于此。为武侯难,为梁公更难,谓之人杰,真人杰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曹髦是怎么死的?谁是替罪羊?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曹髦被谁所杀,曹髦驱车死南阙主要内容,错杀吕伯奢的故事

    曹髦 ,字彦士,豫州沛国谯县人,三国时期曹魏第四位皇帝。接下来听听我爱历史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甘露五年(260年),魏国皇帝曹髦,不满权臣司马昭独专朝政,于是,集合了皇宫里的卫士和一帮奴仆,大约三百多人,去讨伐司马昭。曹髦仗剑升辇,鼓噪而出,这时,叛徒王沈和王业立即跑去向司马昭报信。当曹髦带着

  • 汉朝历史上一介女子卫子夫怎么成了汉武帝的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汉武帝的皇后卫子夫出生于汉景帝年间,身世寒微,其家号卫氏,在当时的平阳侯曹时(抑或曹时之父曹奇,因卫子夫出生之年不详)封邑境内。其父之名史不见载,母亲卫媪曾为平阳侯家僮,一说侯妾。卫子夫年少时或被送往平阳侯家教习歌舞,遂为平阳侯府讴者(歌女)。卫子夫上有一兄二姐,兄长卫长君早逝,长姐卫君孺(卫孺),

  • 宋代人所评中国古代百大名将:西汉之李广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李广是陇西人(今甘肃)。李广家族世代善射。汉文帝时,匈奴大肆入侵萧关,李广因为善于骑射,杀了很多匈奴人,就当了武骑常侍(一种官职,车驾游猎,常从射猛兽)。李广曾经跟随皇帝出行,经常冲锋陷阵,并且与猛兽搏斗,汉文帝就说:“可惜啊,你没有遇到好时候,如果你在高祖时代,万户侯对你来说实在是轻而易举啊!”到

  • 白居易是“杀人犯”:白居易用诗杀死了个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文字也能杀人,你信吗?在中国历史上,还真有用诗杀人的事件发生,最为出名的文字“杀人案件”发生

  • 男人背后的男人:诸葛亮神机妙算背后的四位高参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把诸葛亮写成一位神机妙算的神人,但诸葛亮却说他和崔州平、徐庶、董和、胡济四人“始终好合,亦足以明其不疑于直言。”因为这四个人能使他“少过”《蜀志 董和传》,也就是能使他的思想比较符合客观实际,少犯过错。他是中国史上知道集思广益的第一人—《三国志·蜀志》卷五〈诸葛亮传〉注引〈袁子〉,说诸葛亮“治实

  • 三国当中谁才是最重亲情的人?爱江山更爱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人历来重视亲子之情,讲究父慈子孝。《三国》人物以“孝”闻名的不少,但具体情况与做法有所不同。比如刘备、诸葛亮、姜维及徐庶都是很小就成了孤儿。其中,刘备和姜维在小说中出场时都被介绍一句“事母至孝”或“奉母至孝”,徐庶也被程昱评价“为人至孝”。诸葛亮是跟着叔叔长大的,等他躬耕陇亩时,叔父已故去,哥哥

  • 三国大才徐庶比诸葛亮还要高明?职业定位准确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在《三国演义》,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成就千古君臣佳话。可是,在诸葛亮出山之初,和同事关系并不好,尤其是和集团其他中层管理人员关系并不和睦,代表人物就是张飞和关羽。关羽是暗里较劲,张飞是公开挑衅。可是,回首之前徐庶在刘备手下的时候,大家的关系相处却一直很融洽。难道说,徐庶在处理同事关系上,比诸葛亮

  • 出师表的另类解读:丞相诸葛亮借此不交出实权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出师表》中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然事实并不是这样。这里首先要弄清《三国志》和《三国演义》记载的一个重要依据:诸葛亮“每自比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

  • 被“注水”的和珅:和珅贪污清单有造假的嫌疑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嘉庆四年(1799)正月初三,89岁高龄的清高宗乾隆死了。五天之后,江南道监察御史广兴、兵科给事中广泰、吏科给事中王念孙等人参奏乾隆帝宠臣大学士和珅“弄权舞弊,僭妄不法”。嘉庆帝不顾“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的古训,下令革去和珅的职务,拿交刑部下狱治罪,正月初九,嘉庆命查抄其家产。具体分工是八王爷(仪亲王

  • 史上死得很窝囊的皇帝:谁都可能成为杀人凶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一、死在自己老婆手里东晋孝武帝司马曜(淝水之战孝武帝一生中的亮点),他一次喝醉了,跟宠妃张贵人吵架,最后他给惹急了,甩出一句赌气的话:“我不理你了!我那么多妃子,我找别人去!”说完,倒头呼呼大睡了。还在那儿清醒着的张贵人找来几个宫女,搬了几床大被子,三下五除二,把还在香甜睡梦中的皇帝给活活捂死了。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