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由皇帝到大德高僧的传奇人生:揭秘宋恭帝赵隰

由皇帝到大德高僧的传奇人生:揭秘宋恭帝赵隰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539 更新时间:2023/12/5 3:11:00

赵(xiǎn),南宋度宗皇帝赵禥(qí)的第二个儿子,也是全皇后所生的嫡长子。南宋咸淳七年九月己丑(1271年11月2日),生于临安府之大内,是端宗赵昰(shì)的弟弟,怀宗赵昺(bǐng)的哥哥。他宋朝的第十六位皇帝,南宋的第七位皇帝。他的哥哥端宗为他上尊号为孝恭懿圣皇帝,史称宋恭帝。

从皇帝到高僧大德

咸淳九年(1273年)十一月,赵在其父皇的灵柩前继位。由他的祖母,六十五岁的太皇太后谢道清临朝称诏,代理朝政,军国大权实际掌握在奸臣贾似道之手,《宋书》曰:“命平章贾似道依文彦博故事,独班起居。”

赵继位之时,中国北方的大部分地方已落入蒙元之手。南宋之境水灾频发,安吉、临安、余杭等地的百姓民溺死者无数,宋室江山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蒙古铁骑大举南下,局势失去控制,赵宋皇朝的统治已经陷入了全面瘫痪的状态。

在取得南下最重要通道襄阳城的控制权之后,蒙元军渡过长江向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进发。太皇太后谢道清全国通令“勤王”,“诏似道都督诸路军马,以步军指挥使孙虎臣总统诸军,所辟官属皆先命后奏。诏天下勤王。”但勤王的各路宋军毫无招架之力,势如破竹的元军击破各地宋军的防线,相继降服了长江中游的郢州、荆南、渠州、鄂州诸州。

德祐元年(1275年)二月,贾似道命宋京出使蒙元军中乞和,但元军拒绝,《宋史》:“宋京如军中,请称臣、奉岁币,不得请而还。”

其后,贾似道率领的13万大军在芜湖一带与元军对战大败,“似道、虎臣以单舸奔扬州,诸军尽溃”。不久,谢太皇太后和恭帝在舆论压力下贬贾似道,不过为时已晚,宋朝亡国在即。同年年中,元军已经占领了江东(今日的江苏省南部)大半的领土。

宋恭帝

德祐二年正月甲申(1276年1月18日),元丞相伯颜统帅的大军兵临临安。南宋朝廷遣大臣陆秀夫求和,《宋史》记载:“陆秀夫等至大元军中,求称侄纳币,不从;称侄孙,不从。”只好向蒙元军投降。正月十八日(1276年2月4日),蒙元兵至皋亭山,宋廷派遣监察御史杨应奎奉上传国玉玺投降,纳降表曰:“今天命有归,臣将焉往。谨奉太皇太后命,削去帝号,以两浙、福建、江东西、湖南、二广、两淮、四川见存州郡,悉上圣朝,为宗社生灵祈哀请命。伏望圣慈垂念,不忍臣三百余年宗社遽至陨绝,曲赐存全,则赵氏子孙,世世有赖,不敢弭忘。”

德祐二年二月初五,临安皇城里举行了受降仪式,宋恭帝宣布正式退位。三月二日,伯颜以胜利者的姿态进入临安,《宋史》记载“大元使者入临安府,封府库,收史馆、礼寺图书及百司符印、告敕,罢官府及侍卫军。”元世祖下达诏书,命令丞相伯颜速送宋朝君臣到大都朝见,赵同母亲全氏和少数侍从离开临安,踏上前往大都的路程。谢太后因有病在身,并未同行,但不久也在元军的逼迫下程北上。至此,延续了近320年的赵宋皇朝正式结束。

之后,南宋残余势力在福建、广东一带抗元。1279年3月19日,陆秀夫携年仅八岁的小皇帝赵昺在崖山蹈海自尽,十余万南宋军民同时追随幼帝投入海中殉国,南宋最终灭亡。

恭帝降元以后,于至元十三年(宋德祐二年,1276年)三月从临安启程北上,五月,过大都,赴上都。丙申,于上都大安殿觐见元世祖忽必烈。忽必烈欲保全亡宋宗室,降封恭帝为瀛国公,开府仪同三司,并且把公主嫁给了恭帝,福王赵与芮受封平原郡公;下诏书明令优待宋室宗亲,让他们居住在大都。南宋末诗人汪元量《水云集》湖州歌八十一有云:“僧道恩荣已受封,上庠儒者亦恩隆。福王又拜平原郡,幼主新封瀛国公。”

到了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十月,瀛国公赵清朝以来称为卫藏,后改称西藏)。

在此之后的汉文史籍就就没有了瀛国公赵已经在卫藏佛界崭露头角,成为把汉文佛典译成藏文的翻译家。他还经常把汉藏佛经互译比勘,校订经书中的异文。

后来赵还担任了萨迦大寺的住持,法号为“合尊”,成为当时吐蕃的佛学大师,四处讲经,穷其一生潜心研究佛学。他翻译了《百法明门论》,以及佛理深奥的《因明入正理论》,在扉页留下了题字,自称为“大汉王出家僧人合尊法宝”。他被藏族史学家视为翻译大师,为藏传佛教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宋恭帝的结局有着不同的说法。

据释念常《佛祖历代通载》记载:“是年(至治三年)四月赐瀛国公合尊死于河西,诏僧儒金书藏经。”这句话的语意应该是很清楚的,元英宗至治三年(即公元1323年)四月,御封的灜国公合尊死于河西(今甘肃河西走廊张掖),“诏僧儒金书藏经”这句话也明确了灜国公死后享受到了厚葬的待遇,表明了朝廷对灜国公的礼遇之意。宋恭帝赵在五十四岁亡故,应是病亡,而不是横死。算下来,他在乌斯藏定居了35年,其间再也没有回到中原,特别是那魂牵梦绕的江南故乡!

明初人们出于反元的心理,多将“是年四月赐瀛国公合尊死于河西”,解释为“灜国公合尊被赐死于河西”。

至元十九年,中书省奏请皇帝,将瀛国公迁居到上都,世祖忽必烈下诏批准了这个建议。

明人还多认为瀛国公因为写诗怀念故国,遭到了文字狱祸,被元英宗赐死。灜国公死后,英宗颇有悔意,厚葬之。明初僧人释无愠所集《山庵杂录》云:“合尊大师者,宋幼主瀛国公也。既归附大元,萨禅皇帝命剃发为僧。帝师躬为摩顶,授秘密戒法,精炼坚确,已多应验。瀛国公为僧后,至英宗朝,适兴吟诗云:“寄语林和靖,梅开几度花。黄金台上客,无复得还家。”谍者以其意在讽动江南人心,闻之于上,收斩之。既而上悔,出内帑黄金,诏江南善书僧儒集燕京,书大藏经云。”

离奇传说

关于宋恭帝,历史上还有一个离奇的传说,说他是元顺帝妥懽帖睦尔的生父。元文宗曾布告中外,引元惠宗乳母夫之言,称元明宗在漠北时,经常说太子(妥懽帖睦尔)并非自己亲生。元末明初人权衡撰写的《庚申外史》云:“国初,宋江南归附时,瀛国公幼君也,入都,自愿为僧白塔寺中。已而奉诏,居甘州山寺。有赵王者,嬉游至其寺,怜国公年老且孤,留一回回女子与之。延佑七年,女子有娠,四月十六日夜,生一男子。明宗适自北方来,早行,见其寺上有龙文五彩气,即物色得之,乃瀛国公所居室也。因问:「子之所居,得无有重宝乎?」瀛国公曰:「无有。」固问之,则曰:「今早五更后,舍下生一男子耳。」明宗大喜,因求为子,并其母载以归。”此子即为太子妥懽帖睦尔,也就是后来的元顺帝。瀛国公驻锡的甘州山寺,元时称十字寺,即张掖大佛寺。书中所言的明宗,是元武宗长子周王和世琜(即位后为元明宗),当时流亡于西北。

有明以后,这个说法成为定论。传说,当年明太祖朱元璋立国之初供奉历代皇帝时,一直纳闷元朝最后一个皇帝元顺帝的像,怎么看都象个汉人,和宋恭帝长的相似。后来发现顺帝的母亲曾经去过藏区,与灜国公讨教过佛学教义。后来元明宗招她入宫,不久已有身孕,就是后来的元顺帝。

到了清代,《四库提要》认为这个说法是南宋遗民伪造的,明人“附会而盛传之”,“渺无可据,实为荒诞之尤,非信史也”。

元顺帝妥懽帖睦尔

近年来,据对元顺帝后裔与赵宋皇族后裔基因鉴定表明,二者没有任何血缘关系。

据史籍记载,宋亡以后,宋恭帝赵曾徙居元大都、上都、乌斯藏、甘州(一说还有谦州,今俄罗斯图瓦共和国境内)等地,亡年五十四岁,是中国历史上游历最远的一位汉人皇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神探狄仁杰的历史原型:狄仁杰是武则天的消防员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狄仁杰是个强势人物。他可以说是唐王朝的“首席消防员”。为什么说他是“首席消防员”呢?消防员是干什么的呢?不就是哪个地方发生险情之后,要去灭火或者去善后,要的是干练神速。狄仁杰这个时候,就是这样的一个状态,朝廷一旦某个地方有麻烦了,首先想到派去的就是狄仁杰。狄仁杰曾经有过一年之内,断案一万多起的记录,

  • 诸葛亮的致命缺陷:多任人唯亲且十分固执己见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刘备和诸葛亮是史称楷模的一对仁君贤相,“三顾茅庐”、隆中对、《出师表》等故事千古传唱。在他们新野相识的“蜜月期”,刘备“与亮情好日密”,“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他们的“鱼水之欢”甚至引起草根集团的不满——“关羽、张飞等不悦”。但是,赤壁之战结束后,从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一直到黄初四年(公

  • 曾铣打严嵩:历史上一个明朝男人的铁血承诺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明朝嘉靖二十六年1548年),地处边地的陕西汉中城固军营,来了一家特殊的流放犯:一个满脸络腮胡子,横肉凶相的壮汉,推着小车,载着一个怀抱两个幼子的妇女匆匆而来,他们衣衫简朴,带着朝廷通用的流配文书,很显然,是来劳动改造的。这四口人,和军营里大多数劳改犯一样,就这样安下了家。但不多久,大家就发现

  • 史上没人比他更牛!唐中宗是正宗“六位帝皇丸”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唐中宗李显(656年-710年)原名李哲,是中国唐朝第四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684年1月3日—684年2月27日、705年—710年在位。章怀太子李贤被废后,被立为皇太子。神龙元年(705年),宰相张柬之等起兵发动政变,杀死张易之、张昌宗等,拥唐中宗李显复位,废周为唐。即皇

  • 盘点宫廷剧中八大废后 废后真的都很恶毒吗?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皇后作为皇帝的妻子,天下人的圣母,要求贤良淑德,母仪天下,德配高位。但宫廷剧中,大部分都把皇后描述成反复无常、十恶不赦、刁难嫔妃,不被皇帝所喜最后被废的可怜可恨之人。真的是这样吗?在历史上,她们也是可怜人,一入皇城深似海,在帝王身边稍有不慎,轻则被废,重则被杀,连累家族。让我们来看古装剧里那些废后的

  • 你所不知道的唐朝历史:武则天本名到底叫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先从李淳风说起吧 李淳风真的是被海鲜害死的吗?范冰冰版《武则天》里说李淳风天生不能食海鲜,这估计就是咱们现在说的过敏。因为这个先天缺陷被韦妃在他的饭里加了海鲜,吃了后咽喉肿大窒息而死。吃海鲜过敏到这种程度,确实够严重的,这是影视剧的虚构情节,听起来确实挺雷人。其实,李淳风生于公元602年,死于

  • 隋文帝的政治改革:南北朝的乱象由此被扭转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隋朝刚一树立,隋文帝就停止了大范围的制度改造。他的三省六部制和《开皇律》,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我们也晓得,再好的制度,也需求人来运转。杨坚用人政策先看宰相,位置重要,由三省长官共同组成。要看看三省长官是谁?“以相国司马高熲为尚书左仆射,兼纳言。相国司录京兆虞庆则为内史监,兼吏部尚书,相国内郎

  • 明朝历史上张经是谁?为何大败倭寇还要被砍头?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张经,字廷彝,号半洲,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明弘治五年(1492年)出生。父亲张海,家贫而孤,随母蔡氏回外家;外家无后,张海和张经都袭用蔡姓。张经及第成名后,才恢复张姓。张经自幼勤读经史,长大后体貌魁伟,具文才武略。1517年(正德十二年),进士及第,任浙江嘉兴知县。后来,他以兵部右侍郎身份

  • 高颖罢相内幕:因为高颖是太子杨勇的得力臂助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在晋王杨广的推动之下,独孤皇后和宰相杨素结成了反太子联盟,对太子杨勇展开内外夹击,促使隋文帝产生了废掉太子、改立晋王的想法。不过废立太子是国之大事,还得征得宰相的赞同。而当隋文帝拿这件事去问老宰相高熲的时候,高熲却一口否决了。那么高熲为什么要反对?高熲的反对会给他带来什么后果呢?高熲是非比寻常的,是

  • 揭秘: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八大任性土豪排行榜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1、石崇(249—300年,晋朝大富商)财富量:富可敌国。任性事迹:说起土豪“有钱就是任性”那些事,石崇与晋武帝的舅父王恺斗富的故事绝对是可以放上头条的。石崇听说王恺家中用麦芽糖水洗锅子,就吩咐自家厨房用蜡烛当柴火烧;王恺听说石崇家用香料刷墙,就用赤石脂来刷墙;晋武帝将一棵二尺来高的珊瑚树赏赐给王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