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曾铣打严嵩:历史上一个明朝男人的铁血承诺

曾铣打严嵩:历史上一个明朝男人的铁血承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874 更新时间:2024/2/23 17:20:49

导读:明朝嘉靖二十六年1548年),地处边地的陕西汉中城固军营,来了一家特殊的流放犯:一个满脸络腮胡子,横肉凶相的壮汉,推着小车,载着一个怀抱两个幼子的妇女匆匆而来,他们衣衫简朴,带着朝廷通用的流配文书,很显然,是来劳动改造的。

这四口人,和军营里大多数劳改犯一样,就这样安下了家。但不多久,大家就发现不对劲了。这家的男主人,也就是那个凶相壮汉,对那妇女,却是恭敬谦卑的可以,张口闭口“夫人”“夫人”的叫着,对两个幼儿,更是极尽呵护疼爱,人前人后都不住口的叫着“少爷”。他对这母子三人,可以说照顾有加,白天忙活着做饭,干活的时候抢着做,那妇女人长得秀丽,以至常有闲汉想入飞飞,但每当有浮浪子弟不怀好意时,汉子更正襟危坐的护送在妇女身旁,一瞪眼就能把人下尿了,有次几个混混不服气,硬要和汉子过两招,结果这汉子三拳两脚,几下子都把人打趴下,要不是妇女喝止,铁定了那天要出人命。更不对劲的是他家晚上睡觉,军营里房子紧,妇女加俩孩子,就挤得满当当的,那汉子就索性露宿在屋檐下,冬天实在冷得紧了,就钻进草垛子对付一宿。这做派,俨然是这家人的老奴仆了。

后来更传来消息:城固军营的囚犯名录上,并没有这汉子的名字。也就是说,他是心甘情愿,宁肯丧失自由,风餐露宿,跟随着这娘叁来服刑。好多人来了兴致:这一家人到底是谁,这汉子又是谁?很快就有好事者刨出了真相:这妇女和带着的俩孩子,便是赫赫有名的曾大帅的家眷。而这位满脸凶相的汉子,更是昔日边关名将,曾大帅麾下骑射教头:王环。而这千里相户,鞍前马后的一幕,便是王环为曾大帅许下的承诺。曾大帅者,昔日山东巡抚,明朝抗蒙名将:曾铣是也。

曾铣这个人物,今天知道的不多,放在明朝嘉靖年间,那年头的中国人提起他,就跟南宋人提起岳飞一样,真个是连敬佩带喟叹。他跟岳飞一样有才,当年做山东巡抚的时候,曾在孔府题词,今天孔庙前厅“太和元气”四字,便是他的墨宝真迹,堪称中国古代书法的珍品。更像岳飞一样能打,岳飞当年把金人打得嗷嗷北逃,曾铣也不差,身为大明北方最高地方军事长官(三边总制,相当于今天军区司令),多次率军出击鞑靼部,打得骄横的蒙古骑兵溃不成军,甚至到了后来,敌人一见到他的战旗,就慌不迭的转头逃命。在彼时的明王朝里,他是文武双全的漂亮人物。

但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曾铣刚“秀”了几个胜仗,妖风就来了,先是因为贪生怕死而被他责罚的部下仇鸾,造谣说他要谋反。偏在这时,曾铣又力主富国强兵,收复被鞑靼部侵占的河套草原。但这个提议,又得罪了素来对外妥协求和的内阁大学士严嵩。外加曾铣为人刚正,廉洁拒贿,成了此时明朝官场容不下的异类。这样一来,明枪暗箭的打击,一轮轮的扑过来。嘉靖二十七年(1547年),曾铣以谋反罪名,被腰斩于京城。妻儿流放边关,他的被害,成为16世纪明朝政坛最大的冤案,按照《明史》的说法,就是天下冤之。蒙冤的曾铣,生死早就置之度外,唯独牵挂不下的,却是妻子和俩个年幼的儿子。这时他的部将们,大多数被论罪,少部分忙着和他撇清关系。却有一个人,既逃过了株连,更不避禁忌,临刑前主动来探望他:王环。王环是沧州回族,自幼精炼武艺,后来追随曾铣,在沙场上出生入死,成为名噪一时的武将。就连曾铣的老对手,崇尚勇士的蒙古将领们,都送给王环“射雕将”的美誉。曾铣出事后,王环也一度遭到清算,但他为人刚正,又名声在外,就算是奸臣,也不敢轻易触他的霉头,这才侥幸没事。

也正是在曾铣赴刑的前夜,在与王环的最后一次见面中,他郑重的将妻儿托付给了王环。受托的王环泪流满面,不但慨然应允,更一字一句发誓,总有一天,要为曾铣洗雪沉冤。曾铣去了,王环,从此开始履行他沉重的承诺,千里的流放路上,王环变卖家产,辞掉官职,亲手推着小车,将曾铣家小送到流放目的地。这一路风餐露宿,甚至还有仇家的追杀暗害,半年的路途上,王环出生入死,亲手格毙的匪徒杀手,就有二十多人,甚至有一次,为了保护曾铣年幼的儿子,王环以躯体挡箭,全身中了八箭,险些死于路上。在经过了诸多生死考验后,曾铣一家平安到达了目的地,然而王环要做的事,却才刚刚开始,除了陪伴曾夫人一家服刑,兢兢业业照料他们生活外,为了让俩个孩子有个好的成长环境,王环甚至还在边境做起生意,赚来的钱财,全都用来供养两位公子读书。日久天长,王环的名字传遍了边境,几乎每个边地,都知道城固有这样一个好汉。时光荏苒,一眨眼将近二十年过去了,当年正值妙龄的曾夫人,此时已过中年,当年曾不谙世事的俩位曾家公子,这时皆已成年。而当年血气方刚,豪情万丈的勇士王环,此时已经年过六旬,两鬓斑白。

这二十年里,发生了很多事,有大事也有小事:人所共知的大事是,当年只手遮天,陷害曾铣的奸臣严嵩,已经早已倒台了。那位是非不分,冤害忠良的嘉靖皇帝朱厚熜,也继而驾崩了。但是这桩天下冤之的沉案,却丝毫不见昭雪的苗头。二十年间,王环托人情托过,请人递状子过,甚至花钱打点过。可谁托上这事,不管是市井讼棍,抑或地方官吏,都是清一色的摇头:虽说奸臣早已伏法,可毕竟是先皇钦定的铁案,翻案就是打脸,谁肯触霉头?而这时王环自家的生活境遇,也早发生了变化:他离家二十年,儿女早已成人,早巴望着他归乡。身为父亲,照料着别人的妻儿,自家的妻小,却也只见过寥寥数面。如此情景,就连曾家人也不忍心。终有一日,曾家母子三人郑重找到王环,诚恳哀求:回去吧,你尽心了。王环也确实想家了,甚至有时候收到家书,当人面不说什么,接着翻来覆去,就哭得稀里哗啦。可是怎么也忘不了,他当年对曾大帅的承诺。终于,他做出了一个决定:为了这个承诺,他将以老迈之躯,再度长途跋涉,奔赴京城,冒着生命危险——告御状!

明朝隆庆元年(1567年)冬,已经年近花甲,白发苍苍的王环,在茫茫大雪中,回到了阔别数年的北京。他求见有“铁面御史”之称的王好问,却被避而不见,王环索性在御史的家门口跪下,等着第二天,御史的家人开门时,所有看到这一幕的人都被惊呆了:王环被大雪埋住,几乎成了雪人,见御史惊讶的走近,他强撑着起身,颤颤巍巍的在雪地上,写下了一个大大的“冤”字。隆庆元年(1567年)冬,经御史王好问上奏,明王朝正式下诏,为二十年前冤死的曾铣恢复名誉,追赠策封。其妻儿得以带着曾铣的棺木返回故乡扬州。这场蒙尘二十年的冤案,至此彻底昭雪。当王环护送着曾铣妻儿,出现在扬州街头时,几乎全扬州的百姓都蜂拥而出,迎接这位白发苍苍的老英雄。但王环却格外淡定,他只是默默的看着曾大帅的棺木下葬,郑重的以军人的礼节行礼,然婉言言谢绝了曾铣家人的金钱馈赠,转身默默离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史上没人比他更牛!唐中宗是正宗“六位帝皇丸”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唐中宗李显(656年-710年)原名李哲,是中国唐朝第四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684年1月3日—684年2月27日、705年—710年在位。章怀太子李贤被废后,被立为皇太子。神龙元年(705年),宰相张柬之等起兵发动政变,杀死张易之、张昌宗等,拥唐中宗李显复位,废周为唐。即皇

  • 盘点宫廷剧中八大废后 废后真的都很恶毒吗?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皇后作为皇帝的妻子,天下人的圣母,要求贤良淑德,母仪天下,德配高位。但宫廷剧中,大部分都把皇后描述成反复无常、十恶不赦、刁难嫔妃,不被皇帝所喜最后被废的可怜可恨之人。真的是这样吗?在历史上,她们也是可怜人,一入皇城深似海,在帝王身边稍有不慎,轻则被废,重则被杀,连累家族。让我们来看古装剧里那些废后的

  • 你所不知道的唐朝历史:武则天本名到底叫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先从李淳风说起吧 李淳风真的是被海鲜害死的吗?范冰冰版《武则天》里说李淳风天生不能食海鲜,这估计就是咱们现在说的过敏。因为这个先天缺陷被韦妃在他的饭里加了海鲜,吃了后咽喉肿大窒息而死。吃海鲜过敏到这种程度,确实够严重的,这是影视剧的虚构情节,听起来确实挺雷人。其实,李淳风生于公元602年,死于

  • 隋文帝的政治改革:南北朝的乱象由此被扭转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隋朝刚一树立,隋文帝就停止了大范围的制度改造。他的三省六部制和《开皇律》,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我们也晓得,再好的制度,也需求人来运转。杨坚用人政策先看宰相,位置重要,由三省长官共同组成。要看看三省长官是谁?“以相国司马高熲为尚书左仆射,兼纳言。相国司录京兆虞庆则为内史监,兼吏部尚书,相国内郎

  • 明朝历史上张经是谁?为何大败倭寇还要被砍头?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张经,字廷彝,号半洲,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明弘治五年(1492年)出生。父亲张海,家贫而孤,随母蔡氏回外家;外家无后,张海和张经都袭用蔡姓。张经及第成名后,才恢复张姓。张经自幼勤读经史,长大后体貌魁伟,具文才武略。1517年(正德十二年),进士及第,任浙江嘉兴知县。后来,他以兵部右侍郎身份

  • 高颖罢相内幕:因为高颖是太子杨勇的得力臂助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在晋王杨广的推动之下,独孤皇后和宰相杨素结成了反太子联盟,对太子杨勇展开内外夹击,促使隋文帝产生了废掉太子、改立晋王的想法。不过废立太子是国之大事,还得征得宰相的赞同。而当隋文帝拿这件事去问老宰相高熲的时候,高熲却一口否决了。那么高熲为什么要反对?高熲的反对会给他带来什么后果呢?高熲是非比寻常的,是

  • 揭秘: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八大任性土豪排行榜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1、石崇(249—300年,晋朝大富商)财富量:富可敌国。任性事迹:说起土豪“有钱就是任性”那些事,石崇与晋武帝的舅父王恺斗富的故事绝对是可以放上头条的。石崇听说王恺家中用麦芽糖水洗锅子,就吩咐自家厨房用蜡烛当柴火烧;王恺听说石崇家用香料刷墙,就用赤石脂来刷墙;晋武帝将一棵二尺来高的珊瑚树赏赐给王恺

  • 隋文帝最大的失败:千古一帝处理不好家庭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隋文帝一生用过两个年号,一个是开皇,一个是仁寿。开皇的意思是开启一代皇家基业,反映出一种创业者激情四射的心态。而仁寿则是希望能够享国长久,反映出一种守成者的安闲。先创业再守成,这本来应该是一种很理想的境界,但实际上非常遗憾。隋文帝仁寿年间,生活没有像他希望的那样安逸,反而日益充满了火药味和紧张感。这

  • 刘备的皇叔身份为什么助其发展又制约了其发展?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刘备(公元161年-公元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与公孙瓒拜卢植为师求学,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与关羽、张飞先后救援过北海孔融、徐州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期

  • 宋朝史上一代权臣严嵩:如何攀爬到权力巅峰?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严嵩自幼非常聪明,也十分好学。他的父亲因为自己一辈子功名无成,十分不甘心,所以更是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对他要求十分严格,一心指望儿子能圆他的仕途梦。严嵩也确实没有让他失望,写得一手好文章,刚刚25岁就考中了进士,一举成名,也算是锐气早发的典型。严嵩终于如愿以偿地当了官,他决心要干一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