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中国古代历史上皇权下是如何抗震救灾的?

揭秘:中国古代历史上皇权下是如何抗震救灾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510 更新时间:2023/12/18 3:48:02

导读:话说上天可能真的对中国人很不公平,自古就把中国调成了“震动模式”,地震常发生,小震年年有,大震也不少。异常辽阔的中国疆域,东边不震西边震,频繁发生的地震其实早把中国人震醒了。所谓震醒,即在古代我们就已经具有了比较丰富的抗震救灾经验与相对成熟的抗震救灾体系。比如早在在东汉时期,张衡就发明了地动仪(虽然目前对此还有很多争议)。北魏时期,中国就出现了第一支抗震救灾医疗队。

过去的先民对地震的认知比较复杂,不像今天的我们,知道地震只是地壳的运动。在古代中国,讲究天人合一,从上到下,对自然,对上天都有一种莫名的敬畏。那是地震还叫“地动”的年代,人们认为,地动属于天有异象,是上天责怪自己的反应。皇帝在地震发生后,都要发表“罪已诏”以示反思。当然,你也可以说这是愚昧,因为他们不敢战胜大自然,更不敢人定胜天。但一个能够敬畏自然,又能够常反思己过的人,难道不是很可爱吗?有人认为,古代地震会死人很多,因为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救灾基本靠手的年代,地震就意味着等死。这点确实没错,等死的概率是非常高的,那时即使有72小时黄金救援的概念也不行,因为地方的奏折三天之内恐怕都送不到省府,军队根本无法调集,大部分只能靠自救。但有一点,很多人可能忽略了,那就是古代的建筑没有高楼,也没有密集的居住社区,更没有学生众多的学校。土坯房倒塌与混凝土垮塌,损害程度还是严重不同的。因此来说,古代地震遇难更多是因救援迟缓而造成的,死亡人数未必很多。

地震有震级,过去救灾也有相对应的一二三级响应。比如清朝,将受灾分为十级,一级最轻,十级最重,户部根据级别不同进行不同的救灾部署。因此,统计受灾范围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也是个难题。先要“报灾”,由各乡里逐一报送县官,再由县官上报地方的府台或道台,然后再进一步报告给省里的督抚,最后汇总至户部。与此同时,各省督抚组织地市的政府与军队领导去灾区核查受灾范围与人数,名曰“勘灾”,对受灾不同的地区、家庭一一登记在册,为朝廷赈灾提供依据。灾民也要分等级,如极贫、次贫等。到清朝时,这套程序已经非常严格,甚至地方报到户部后,户部还会进行抽查,再次勘灾,以防作假。多报或少报,都要严惩。

皇帝也有大爱无疆。北魏宣武帝拓跋恪,是个年轻的皇帝,在位时非常重视全国人民的医疗事业,尤其是在大灾面前的疾病预防与控制。他也经历了一次“512”八级特大地震,那是512年5月23日,大同发生大地震,波及山西全境、河北、河南、内蒙等部分地区。《魏书世宗纪》记录了这一最高指示:肆州地震,陷裂死伤甚多,宜加疗救,可遣太医、折伤医并给所须之药,救治之。

再看看康熙时期的众志成城。康熙十八年(1679年)9月2日,京师遭遇史上最大地震,震中位于今天的北京平谷与河北三河交界处。这也是八级特大地震,波及数省,北至辽宁,南至河南,东至山东,西至陕西。100公里外的北京城内也同样受灾严重,很多当官的也被砸死,如内阁学士敷政、大学士勒德宏等人。地震仅仅发生不到两个时辰,康熙来了!康熙同样高度重视,立即召集内阁、九卿、詹事等满汉官员,发布最高指示,部署抗震救灾。康熙立即诏令中央财政灾区拨付十万两白银,同时还有粮食、医药和棺木。同时,朝廷集体检讨施政纲领,要求今后“务期尽除积弊,存心爱民为国”。灾情就是命令。户部与工部立即到灾区查验,同时紧急拨款赈灾。凡是房屋倒塌而无力修缮的,旗人给四两银子,其他人给二两。家里有人遇难不能下葬的,每人再给五两五钱,并减免一年的钱粮,未交纳的也一并减免。同时宣布,开仓放粮。当时的一两银子,可买100斤米,约相当于今天的250元。其实也很少。还有给实物的。如唐高宗时期,河东地震,遇难5000人,皇帝赐给每个遇难家属3匹绢作为安葬费用。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大灾面前有大爱。那时没有慈善电视晚会,但皇帝也会号召各界“捐银”。康熙命令官绅富户等土豪,必须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当时有位在天津经商的张孺人,可谓康熙时期的“陈光标”,不仅捐钱,而且亲自到灾区,组织抗震救灾,救助废墟下的百姓达上百人。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邻里互助,政府鼓励互相帮扶,重建家园。所谓“两邻十家户,有互相存恤之义,可协助修理”。在这样的抗震救灾氛围下,同样涌现出了众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在这次地震中,大清官兵抗震救灾的光辉事迹笔者没有搜寻到,但不能就此说没有军队参与救援,因为军队参与抗震救灾是惯例。如朝熙宁元年(1068年),河北路大名府发生强烈地震,宋神宗派出数十万官兵参与抗震救灾。“城壁皆压,发卒数十万治之”。当然,为灾区群众祈福也是必须的。这次京师特大地震,康熙就多次率武百官与诸王到天坛进行祈福活动。皇帝与众官员集体默念“北京挺住,北京不哭,今天我们都是北京人!”

除了祈福,皇帝一般都会在大灾发生时做反思状。底下忙救灾,皇帝也不能吃喝玩乐,多少也要同全国人民一起共度时艰。康熙就立即下发“罪已诏”,以反思自己的罪过。“朕御极以来,孜孜以求,期于上合天心,下安黎庶。地忽大震,皆因朕功不德,政治未协,大小臣工弗能恪共职业,以致阴阳不和,灾异示儆”。这意思就是说,都怪自己没做好,才遭天谴的。其实,康熙来这一套,不管是作秀,还是忽悠人,或是真心悔过,都不影响康熙在百姓中英明正确的形象。毕竟是皇帝,该装的时候还是要装一装的。话说人之将尽其言也真,后来,康熙终于说出了实话。康熙临死前一年,1721年,他终于吐露了一个久藏心中的秘密,他说地震不是天谴,更不是自己渎职,而是地下能量的释放。“大凡地震,皆由积气所至”。应该说,能有如此科学认知的皇帝是很少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揭秘皇后梁猛女:史上唯一真正精通采阴术的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在谈论这个主题之前,我们先简介一下什么是“采阴术”,古代的采阴术背后有何玄机。采阴补阳或采阳补阴,其实是一种道教修炼方法,指男女通过房事达到体内的“阴阳平衡”,属于古代道家房中术”的概念,有练太极之人也曾尝试过。道家的采阴补阳,本义是指男性 “数易女而莫数泻之”。由于女性有潮可以加强男性的生命力,因

  • 揭秘让汉武帝差点丢掉小命的两件事:汉武帝秘史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话说汉武帝当年之所以能战胜一系列强有力的对手、最终登上太子宝座,离不开汉景帝的姐姐长公主的支持。如果他们不是联手制造了一个令后人津津乐道的“金屋藏娇”,如果不是走后宫的“勾股定理”,如果不是强强联合,汉武帝就不会有今天君临天下的风光。因此,饮水思源,汉武帝登基后,自然不会忘了“青梅竹马”的陈阿娇。建

  • 揭开封神榜中最神秘的人物:陆压究竟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在《封神演义》中,但凡大神出场,必定有来历介绍。可是,陆压道君绝对是个例外。此人道术精奇,圣人之下无敌手,可身份始终是个迷。在网上流传着多种解读,小编搜集了几种有代表性的,大家一起探讨下。来历之一:最后一只金乌陆压道君在北海鱼鲮岛,属散仙,辈份奇高,但在神仙榜上功劳并不大,所以记录不多了。按野

  • 孝谦天皇:日本最漂亮的未婚女皇用身体统御群臣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绝代艳后,风流女帝,日本孝谦天皇,受了当时唐朝武、韦的影响,私生活非常放荡,她没有正式结过婚,凭她的娇媚泼辣,有效地统御了她的群臣,一个个五体投地,拜倒石榴裙下。公元749年登基的孝谦天皇是日本的第六位女天皇,也是8位女天皇中名声最不好的。尽管身为天皇,孝谦却不甘心重蹈元正天皇孤老终生的覆辙。

  • 万历皇帝如何打败日本:让朝鲜人感恩了两百年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万历年间的援朝抗倭战争,是一场对东亚的政治军事格局有着深远影响的国际战争(对于这场战争,朝鲜称为“壬辰、丁酉倭乱”,日本称为“文禄、庆长之役”)。公元1590年,丰臣秀吉(1537-1598)统一日本,遂于1592年4月进攻朝鲜,势如破竹。应朝鲜政府之请,明军自7月起陆续入朝抗倭,并于1593年

  • 古代官员中的治盗高手:张敞治理的州郡都绝盗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治安管理是指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政府行为。治理偷盗现象,是治安管理中的一项艰巨任务。在古代官员中,有三位治盗高手,他们分别是西汉的张敞、南北朝时期的王敬则、清初的于成龙。《汉书·张敞传》记载了张敞的几则除盗安民的故事。张敞是西汉时期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起初是个乡官,后补

  • 鲜为人知的搞笑帝王:前凉君主为玩乐找含义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搞笑,是指有意或无意做出一些举动或者发表一些可笑的言论来,客观上引人发笑。古代的帝王中,也不乏搞笑者。十六国时期前凉的末代皇帝张天锡就是这样一位搞笑高手。前凉领土大致包括今天甘肃、宁夏西部地区、新疆东部地区及青海的一部分,都城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当时是历史上的民族大分裂时期,多国并存,强敌虎视。尽

  • 声色晚唐的“异类”:好德胜于好色的两将一相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喜欢美色是人之天性,对女色尤然,不近女色者世所罕有,连古往今来的圣贤也不例外。孔子曾说过:“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告子亦云:“食、色,性也。”古往今来,多少帝王将相英雄豪杰,拜倒在石榴裙下,沉迷女色,败国亡身。笔者读史时,每读到这类女色祸国的悲剧,都忍不住要为之痛心疾首一番。好在泱泱中华的历史无奇不

  • 廉吏模范孙谦:历代廉吏中最高寿者竟居无其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花以芳香而美,官以清廉而贵。南北朝时候,有个叫裴昭明的官员,担任始安(今天的桂林)太守,后来三年任满,回京述职,拜见皇上。当时的皇帝齐武帝对朝野弥漫的贪腐风气很不满,就顺口问他:“现在你手上有几套房?”裴昭明回答说:“很惭愧,一套也没有。”齐武帝不信,派人去调查,果然是一套都没有。齐武帝很感慨,对别

  • 明宣宗朱瞻基的孙皇后:对历史作出大贡献的女性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在以男权为中心的中国封建社会,有机会发挥自己的作用并真正对历史作出贡献的女性历史人物不多,而作出很大贡献却又被历史埋没的女性,明宣宗的孙皇后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根据历史记载,这个孙皇后本不是一个在政治上有野心或者说有抱负的女性,但“天”却降 了大任于她,让她在历史的几个重要关头担当起了中心决策者的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