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皇后梁猛女:史上唯一真正精通采阴术的皇后

揭秘皇后梁猛女:史上唯一真正精通采阴术的皇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629 更新时间:2024/1/3 20:51:44

在谈论这个主题之前,我们先简介一下什么是“采阴术”,古代的采阴术背后有何玄机。

采阴补阳或采阳补阴,其实是一种道教修炼方法,指男女通过房事达到体内的“阴阳平衡”,属于古代道家房中术”的概念,有练太极之人也曾尝试过。道家的采阴补阳,本义是指男性 “数易女而莫数泻之”。由于女性有潮可以加强男性的生命力,因此男性的配合以达到采阴补阳之目的。

史上采阴补阳之术主要在道教的某些流派中盛行,宋代以后更发展为“炼内丹”之术,它很早就受到佛教的抨击,也受到很多医家的批评,这也被认为是古代房中术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操此术者不可能长生不老、得道成仙,但却易流于纵欲,而与房中术“乐而有节”的基本原则相悖。当然,“采阴补阳”在现代人的性生活中是不适用的。

彭祖曰:“男女相成,犹天地相生也。天地得交会之道,故无终竟之限;人失交接之道,故有夭折之渐。能避渐伤之事,而得阴阳之术,则不死之道也。……宜知交接之法,法之要者,在于使人身轻,百病消除也。”将天地交会与男女交合类比,再引出多交利于健康之说,这种类比、联想之法,为先民所常用,而且在先民眼中看来也很雄辩。不过其说倒也能够与现代科学的某些结论吻合。

《医心方》卷二十八亦云:“御女当如朽索御奔马,如临深坑,下有刃,恐堕其中。”在这类故事中,男子都成为交合中的奉献者,女子则获得“补益”而年华永驻。史书举出了最早通采阴术的美貌女子则是夏姬,笔者撰文多有描述。

实际上,在“采阴补阳”与“采阳补阴”两种理论同时的利诱与威胁之下,男女床笫之事成为一种危险的游戏,一种两性之间的战争。正是由于这种观念,房中术著作非常喜欢使用战争术语,将“御女”视为“御敌”,有时干脆就将女方称为“敌人”,将女方达到满足称为“投降”或“宾服”。最突出的是明代《纯阳演正孚佑帝君既济真经》,通篇全部以军事术语写成,不知者初见会认定是一篇兵书。

不过,在古代耽于享乐的帝王来说,他们居然认为采阴术本是有益无害之事,即使相信了这派主张,遵而行之,对君主后妃双方也无损害;况且它又男女平等,使男女还能展开双双成仙的美丽幻想。汉桓帝即是此类观念的杰出代表。

这里,我们有待引出本文的女主人公——汉桓帝刘志的皇后梁猛女(此女一生有三姓,名字确实叫猛女)。

自从汉桓帝延熹二年七月,皇后梁女莹病死后,重新选立皇后之事便提到日程上来了。只是这时桓帝和宦官们正在全力翦灭梁氏的势力,因此事情才拖到了一个月以后。新选中的皇后是平素最受桓帝宠幸的采女梁猛女。

梁猛女原来是汉安帝时垂帘听政的邓太后的侄孙女,她的父亲邓香是邓太后堂兄的儿子。可是她的母亲嫁给邓香生下猛女后,又改嫁到梁纪家。梁纪是大将军梁冀妻子孙寿之舅,与梁冀并非一家,却有着亲戚关系。由于猛女自幼随着母亲一起生活,因此也就被带到梁纪家中,并且随了继父的姓。

猛女一天天长大起来,出落得美貌不凡。梁冀的妻子见猛女长得如此美貌,就让她父母将她送到桓帝宫中。这时候梁冀的妹妹皇太后梁妠已死,另一个妹妹皇后梁女莹虽然还在,可是与桓帝感情不合。送猛女入宫,在一定程度上也许出于防止桓帝宠幸外姓,但是他们却忘记了猛女其实也是个外姓之人。

猛女入宫后,果然得到了桓帝的宠爱,因此得到好处的则是猛女的亲兄邓演,被封为南顿侯。几年后,皇后梁女莹病死,梁冀伏诛,猛女被立为皇后。桓帝对梁氏特别厌恶,不愿意让皇后再姓梁,就特地给她改姓了薄,从此宫中有了一位薄皇后,其实还是当年的邓猛女,后来的梁猛女。

到了延熹四年(一六一年),大臣中间突然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皇后本是郎中邓香的女儿,不应当改易他姓。奏报到桓帝那里,他也觉得有道理,于是又为皇后复姓邓氏,薄皇后又成了邓皇后。

刘志是个宫廷生活十分荒淫的皇帝,他把大权交给宦官,自己终日在后宫同妃嫔们厮混在一起。桓帝内幸之多也是令人吃惊的。当时宫中妃嫔采女多达五六千人,争宠互讦,经常发生矛盾。受宠的贵人郭氏就与皇后邓猛女不合,她们互相攻讦陷害,互不相让。邓猛女由于精通采阴术,自从做了皇后,恃尊独宠。桓帝对她宠幸日隆。史学家指出,她是中国古代史上真正精通房中术的皇后。

但延熹八年,由于宫廷政治斗争日烈,喜新厌旧的汉桓帝最终将她废黜。送到暴室,忧病而死。

邓猛女被废而死,桓帝再立窦妙为皇后。但他真正宠幸的却是采女田圣等人。永康元年(一六七年)桓帝临死前将田圣等九名最受宠幸的采女都立为贵人。他死后窦皇后成为太后,她积怒于田圣,桓帝棺椁未葬,就将田圣杀死,又要尽杀几名贵人,为宦官谏止。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让汉武帝差点丢掉小命的两件事:汉武帝秘史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话说汉武帝当年之所以能战胜一系列强有力的对手、最终登上太子宝座,离不开汉景帝的姐姐长公主的支持。如果他们不是联手制造了一个令后人津津乐道的“金屋藏娇”,如果不是走后宫的“勾股定理”,如果不是强强联合,汉武帝就不会有今天君临天下的风光。因此,饮水思源,汉武帝登基后,自然不会忘了“青梅竹马”的陈阿娇。建

  • 揭开封神榜中最神秘的人物:陆压究竟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在《封神演义》中,但凡大神出场,必定有来历介绍。可是,陆压道君绝对是个例外。此人道术精奇,圣人之下无敌手,可身份始终是个迷。在网上流传着多种解读,小编搜集了几种有代表性的,大家一起探讨下。来历之一:最后一只金乌陆压道君在北海鱼鲮岛,属散仙,辈份奇高,但在神仙榜上功劳并不大,所以记录不多了。按野

  • 孝谦天皇:日本最漂亮的未婚女皇用身体统御群臣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绝代艳后,风流女帝,日本孝谦天皇,受了当时唐朝武、韦的影响,私生活非常放荡,她没有正式结过婚,凭她的娇媚泼辣,有效地统御了她的群臣,一个个五体投地,拜倒石榴裙下。公元749年登基的孝谦天皇是日本的第六位女天皇,也是8位女天皇中名声最不好的。尽管身为天皇,孝谦却不甘心重蹈元正天皇孤老终生的覆辙。

  • 万历皇帝如何打败日本:让朝鲜人感恩了两百年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万历年间的援朝抗倭战争,是一场对东亚的政治军事格局有着深远影响的国际战争(对于这场战争,朝鲜称为“壬辰、丁酉倭乱”,日本称为“文禄、庆长之役”)。公元1590年,丰臣秀吉(1537-1598)统一日本,遂于1592年4月进攻朝鲜,势如破竹。应朝鲜政府之请,明军自7月起陆续入朝抗倭,并于1593年

  • 古代官员中的治盗高手:张敞治理的州郡都绝盗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治安管理是指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政府行为。治理偷盗现象,是治安管理中的一项艰巨任务。在古代官员中,有三位治盗高手,他们分别是西汉的张敞、南北朝时期的王敬则、清初的于成龙。《汉书·张敞传》记载了张敞的几则除盗安民的故事。张敞是西汉时期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起初是个乡官,后补

  • 鲜为人知的搞笑帝王:前凉君主为玩乐找含义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搞笑,是指有意或无意做出一些举动或者发表一些可笑的言论来,客观上引人发笑。古代的帝王中,也不乏搞笑者。十六国时期前凉的末代皇帝张天锡就是这样一位搞笑高手。前凉领土大致包括今天甘肃、宁夏西部地区、新疆东部地区及青海的一部分,都城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当时是历史上的民族大分裂时期,多国并存,强敌虎视。尽

  • 声色晚唐的“异类”:好德胜于好色的两将一相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喜欢美色是人之天性,对女色尤然,不近女色者世所罕有,连古往今来的圣贤也不例外。孔子曾说过:“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告子亦云:“食、色,性也。”古往今来,多少帝王将相英雄豪杰,拜倒在石榴裙下,沉迷女色,败国亡身。笔者读史时,每读到这类女色祸国的悲剧,都忍不住要为之痛心疾首一番。好在泱泱中华的历史无奇不

  • 廉吏模范孙谦:历代廉吏中最高寿者竟居无其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花以芳香而美,官以清廉而贵。南北朝时候,有个叫裴昭明的官员,担任始安(今天的桂林)太守,后来三年任满,回京述职,拜见皇上。当时的皇帝齐武帝对朝野弥漫的贪腐风气很不满,就顺口问他:“现在你手上有几套房?”裴昭明回答说:“很惭愧,一套也没有。”齐武帝不信,派人去调查,果然是一套都没有。齐武帝很感慨,对别

  • 明宣宗朱瞻基的孙皇后:对历史作出大贡献的女性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在以男权为中心的中国封建社会,有机会发挥自己的作用并真正对历史作出贡献的女性历史人物不多,而作出很大贡献却又被历史埋没的女性,明宣宗的孙皇后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根据历史记载,这个孙皇后本不是一个在政治上有野心或者说有抱负的女性,但“天”却降 了大任于她,让她在历史的几个重要关头担当起了中心决策者的大任

  • 揭秘宋孝宗即位之谜:宋孝宗是如何当上皇帝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秀州小官赵子偁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第六代后裔,公元1127年10月22日夜里,他有了第二个儿子。据说这个孩子生出来时,满屋子的红光直冲天空。小孩子六岁那年,碰上宋高宗选嗣,在数千人中被挑选上,成了皇位的候选人之一。历尽艰难,他终于登上了皇位,他就是南宋孝宗。宋高宗赵构后宫嫔妃众多,但只有潘贤妃为他生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