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古今猜想:三国历史上关羽若败向上庸结局如何?

古今猜想:三国历史上关羽若败向上庸结局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440 更新时间:2024/1/20 9:59:16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前,刘备在当阳长坂坡大败,两个女儿被俘,自己都差点成了曹操的阶下囚,因关张赵奋力保卫,得以退兵到夏口,和江夏太守刘表的长子刘琦互为犄角。当时情况,夏口只有关羽的一万水军,这支部队算是刘备军团的最后力量,另外,就是江夏太守刘琦手上,约摸有一万人马。刘琦为自身利益考虑,自然会和刘备结为统一战线,因此,可以说,当时,在夏口和江夏的刘备军团,最多只有两万人马。而曹操则是气势汹汹,指挥二十余万人马,一弹未发,就踏平荆州,两万对二十万,结局可想而知。难怪刘备会对鲁肃说:“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这自然不是刘备的真心话,然而,如果曹军真的步步紧逼,往夏口而来,刘备为了保命,向南遁逃,也是无奈之举。结果孙权这个晚辈是个宁为凤头,不为牛后的人物,铁了心要和曹阿瞒开战,阿瞒的“与将军会猎于江夏”的企图破灭。

曹操败回北方后,原荆州约十万兵马,瞬间陷入群龙无首之地,此时,孙刘要做的事,就是接收部队,整编部队。然而,由于诸葛亮在荆州的谙熟,加上刘备在荆州十年,广结人缘,荆州各派势力定然愿在刘备麾下接受驱使。事实上,连孙权最终都不得不退出江陵,让刘备在前线帮他挡着曹军。赤壁之战前,原本最狼狈的刘备,赤壁之战后,成了最大的受益者。扣除曹仁还占据的襄阳和樊城,刘备的军马估计从两万迅速扩至六到八万。这样的军事力量,使得刘备可以在两年后,211年,就可率兵近三万入蜀。当时,刘备对是否能顺利夺取益州持怀疑态度,所以,他最为倚重的心腹,诸葛,关,张,赵等中坚力量都留在了荆州。而只带着庞统,法正,黄忠,魏延等甫加入集团的新生力量入蜀。结果入蜀不过一年,刘备就尝到甜头,两年,战果神速,攻城掠地,如履平地。原先带来的三万人马,用来守城都已经捉襟见肘,刘备急召荆州骨干力量来援。

诸葛亮,张飞,赵云此时带着约两三万人马,兵分两路,溯江而上,进入蜀地,而荆州重任,就落在关羽身上,此时,关羽手上约有三万人马。从213年,到219年,这六年的时间里,关羽做为蜀汉的一方大员,在荆州,北防曹操,南拒孙权,其实,也是颇费心思的。公元219年,黄忠在定军山阵斩曹操的左膀右臂夏侯渊,曹操心灰意冷,无心争夺汉中。刘备顺利进位汉中王。当此时,天下形势与诸葛亮隆中对战略已经映衬的分毫不差。打铁要趁热,汉中王若继续挥军北进,锋芒可直逼长安;关羽此时出兵襄樊,从战略上考虑,并无过错。让曹魏两线作战,腹背受敌,则北方形势必然有变。

我估摸,219年,关羽手上约有六万人马,关羽进攻曹仁驻守的樊城,动用了约三万兵力,因为樊城约摸只有数千守兵。因此,曹操急调于禁率七军援救,估计也有三万余人。结果,碰上夏天,汉水暴涨,把于禁的七军淹没。于禁完败,关羽信心更足,马上抽调江陵守军,北上支援自己,开始同时攻击襄阳和樊城。正是此时,吕蒙和陆逊在关羽的后方发动了突袭,吕蒙白衣渡江,直逼江陵城下,陆逊沿江而上,突袭各蜀汉据点,断关羽入蜀通道。公安的士仁不战而降,江陵的刘备小舅子糜芳本来还想打一打,一看,城中精锐都被关羽调前线去了,只剩老弱残兵,怎么打?左思右想,为了保命,也开城降了。

糜芳这一降,将关羽从天堂瞬息打入地狱,当时,事实上,关羽西退蜀地和南还江陵都已是死路,不过,形势变化太快,关羽听到江陵失陷,下意识提兵撤樊城之围,准备全力夺回江陵,并无过错。关羽这一手,其实还为曹魏的下一步行动明确了方向。曹操知道关羽南退后,并没有让徐晃和曹仁随后追击,目的就是要隔岸观火,让关羽和孙权去拼个你死我活。从樊城到麦城,不过三五天的路程。关羽到麦城时,军心已经涣散,部队散去大半,从史料看,他确实是派人到上庸求救,上庸到麦城,不说路途遥远,两者之间,正是魏国的防地,你说徐晃和曹仁能让你刘封孟达从容的穿过自己的防线,去援救关羽?关羽等不来救兵,要设法突围,也是人之常情,向南回江陵已经不可能,向东过汉水,都已是吴国的防地,向北是魏国的防地,向西退入四川,仿佛是唯一的选择。

但是关羽在麦城呆了半个来月,不可能不知道,入川的通道都已被孙吴控制,若向西撤,绝对是自投罗网。然而,关羽还是做出了最坏的选择,向西突围,主动进入孙吴的包围圈,也许,关羽认为自己武功独步天下,当年万军丛中,取河北袁绍上将颜良首级,如探囊取物;东吴一群鼠辈,又如何能挡住我关公坐下赤兔马,手中偃月刀?只是,关羽可能忘记了,自己已经59岁了,已经步入花甲之年,如何能像20年前青壮年时期的如日中天。其实,我个人认为,关羽在麦城突围后,东西南都是死地,然而,向北却是生地,活路。或曰:北有曹仁驻军,又有徐晃大批援军,关羽若向北,一样是曹魏囊中之物。这里,我有两个假设:

1、关羽南撤之时,曹魏人马已经接到不追击命令,那曹魏的部队,必然心存懈怠,在防线上会有疏漏,既然有人能够突破曹魏防线,到上庸求援,关羽若筹划周密,在麦城虚张声势,而自己及关平则化妆出城,接近曹魏防区时,趁夜急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穿过曹魏防线,向上庸奔走,入上庸后,再从水路,直抵汉中,转到成都,安全过关。这种假设,也未必说是不可能。春秋时期的吴子胥,就是一夜白头,顺利过了把守严密的昭关。

2、当然,我们必须清楚,现实没有想像的简单,很有可能,关羽北向上庸,在穿过曹魏防线时,会遭到魏军重重围困,力战被擒。

那我认为,关羽也不会命丧魏将之手,为什么,关羽和东吴诸将没有交情,况且关羽来自中原,东吴那时算是边陲远镇,关羽连东吴之主孙权都看不起,怎么看得起孙权下面的诸将,因此,东吴诸将如吕蒙,陆逊,潘璋等,对关羽也只有仇视,一旦抓到,你关羽不降,他们就杀,一点也不必顾及谁谁谁的情面。落在曹魏的手中则不同,个人认为,以关羽的脾气,不论落在东吴还是落在曹魏手中,关羽都是不会降的。那关羽要是就不降,曹魏诸将会不会盛怒之下杀了关羽?我看不会。首先,关羽在曹魏阵营里人头熟的很,那个徐晃,张辽等人还是关羽的老乡,而且这些人常常惺惺相惜。要让徐晃下重手杀关羽,我个人认为他不太下得了手,至于曹仁答应不答应,曹仁是听曹操的,曹操能杀关羽吗?要杀,二十年前就杀了。我估摸曹操会将关羽软禁在许昌,好像蒋介石将张学良软禁一样。当年,刘皇叔和曹丞相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后园,将成为关羽栖身地。

虽然,关羽不可能再在沙场纵横捭阖,但是,在后园青梅煮酒,和徐晃,张辽等同乡议论时事,商讨兵法阵法,对一个年届六旬的老人来说,岂不快哉!关羽若败向上庸,结局将成为一个“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贻养天年。若是这个结局,也许,张益德也不会每日酗酒,鞭打兵士,终于身死小人之手;也许,刘皇叔也不会惊怒之下,倾蜀汉全国精锐,东向伐吴,也就不会有七百里连营火烧的惨烈收结。然而,历史就是历史,当刘皇叔声嘶力竭的吼出:“联不为弟报仇,虽有万里江山,何足为贵!”时,刘,关,张三兄弟用自己的鲜血悍卫了“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中国式兄弟情义。“上庸之路虽可行,吾不往矣!”——关云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探秘:三国历史上刘备的东征为什么败得那么惨?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化悲愤为力量的意思,是把悲愤的情绪,转化成为正义的力量。荆州原本是刘表的地盘,曹操大举南下,造成赤壁之战,刘备才有机会占据荆州的一部分。如果早在刘表去世,刘备便以堂叔的身份,辅助刘表的大儿子刘琦,仍然表奏刘琦为荆州牧。就不会产生“借”荆州这种悬案,省却了许多无谓的争执。后来刘备自领益州牧,也应该居于

  • 管鲍之交:中国历史上第一对不是兄弟的生死之交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在我中华民族的所有族群里,兄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关系。在以农耕文化为依托的古代,生产力还极为低下,人们衣食住行的一切,基本上都离不开团队的合作。春秋的那个时代,奴隶社会正在朝着封建社会转变,以家族为基础的生产单位,就是封建社会的特有产物。一个家族兄弟的多寡,将对这一家族的兴旺与衰竭,产生巨大的影响。

  • 史上的一代雄主汉武帝为何坚决不给李广封侯?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多年之后,汉武帝即位。此时的李广已是举国公认的名将之花。新皇帝,新气象,李广终于从地方来到了中央,被汉武帝调任未央宫的禁卫军长官。只是多年的边地生涯之后,李广已告别了中年。李广有个参照,那就是堂弟李蔡。谁都知道,李蔡才干远在李广之下,可是人家李蔡到汉景帝时,已是年俸二千石的高官,汉武帝时,李蔡更是一

  • 姜太公钓鱼被周文王重用:世界上最早的职位自荐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钱文忠教授在百家讲坛为我们解读《三字经》时,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当历史进入商纣王时代的时候,一樵夫看见渭水之滨的磻溪有一老翁在垂钓,感到非常奇怪。其实,垂钓者比比皆是,不过就是一老者背一斗笠伸一钓竿,盯着水面,静等鱼儿上钩,这有什么奇怪?呵呵,这老翁还真与普通的钓者极为不同,他的钓钩离水面至少三尺

  • 揭秘:康乾皇帝盛世为何不用清官反而重用贪官?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始于康熙二十年,即公元1681年平三藩之乱,止于嘉庆元年,即公元1796年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爆发,持续时间长达一百一十年。这一时期,不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文化上,以及其它诸多方面,都将中国传统社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而国家的统一,疆域的扩大,社会经济的繁荣,无疑

  • 妇好:是第一个女将军同时第一个招募死囚从军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20多年前,曾经有一部美国电视剧风靡全国,这就是《加里森敢死队》。说的是二战时期,美国的同志在监狱里招聘了一帮死囚,深入敌后打击纳粹,天上地下,打得天花乱坠。每周两集,把观众的胃口,钓得那是垂涎欲滴。一到放映的时间,人人都早早地谢绝一切应酬,眼巴巴地守着电视机,望穿秋水。其实,招聘死囚的活儿,我国N

  • 千古名将郭子仪:功高盖主却不受妒嫉的大唐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事件,也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拐点。 但是,日渐式微的唐王朝国运却因为一位旷古绝今、力挽狂澜的英雄之横空出世而得以延续,形势急转直下的大唐得以继续颤颤巍巍的曲折前行。这位青史留英名的不凡人物犹如夜空中一轮皎皎明月,照亮了因遭“安史之乱”浩劫而变得日益衰朽的大唐颓局中晦暗不明

  • 史上最大度的皇帝是谁?被摔趴被扇耳光竟有重赏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后唐庄宗李存勖身材高大、力大无穷、骁勇善战、生猛无比。庄宗喜欢自由搏击,自认为老子天下第一。他有个侍卫王门关在这个圈里小有名气,庄宗就总想和小王较量较量。小王哪敢啊,输了说明水平差要丢饭碗,赢了弄不好就得丢脑袋。可庄宗相当墨迹,还总冷嘲热讽,后来又郑重承诺:你小子赢了就封你节度使,输了也绝不究。小王

  • 中兴大唐一代名臣李光弼:穷奢极欲难掩赫赫战功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李光弼,营州柳城人,祖上是契丹酋长。父亲李楷洛,开元初年任左羽林将军同正、朔方军节度副使,封蓟国公,以骁勇果敢而著名。李光弼自幼重气节,有品行,善骑射,能读班固的《汉书》,年少从军,有大将军气度,被提拔为左卫郎。天宝初年,升至左清道率,兼安北都护府都虞侯、朔方军都虞侯。天宝五载(746),河西节度使

  • 刘秀的昆阳奇迹:以一敌十击败了王莽的42万主力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更始帝刘玄高调称帝,新朝王莽的目光被吸引过来了。原本,王莽是要一门心思先消灭赤眉军的,但既然绿林军要喧宾夺主,那他也不能不镇压。改革改不下去,起码镇压要镇压下去吧。王莽任命王邑、王寻为统帅,集结四十万重兵杀气腾腾直扑昆阳。此时的昆阳只有差不多一万的汉军,刘秀领导了其中的几千人,也算是主力干将了。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