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最“仁义”的君主:宋襄公想靠仁义称霸

历史上最“仁义”的君主:宋襄公想靠仁义称霸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067 更新时间:2023/12/13 18:03:45

公元前643年,齐桓公去世,他的儿子们没一个悲伤哀痛的,干的第一件事不是成立治丧委员会,严格来说,他们还根本没有来得及假装流几滴眼泪,便相互干仗,兄弟互掐。干!把那些有资格或貌似有资格继位的兄弟们干掉再说。

至于那死翘翘的老爹的丧,不治也罢。

这社会,权力最重要。

呵呵,到这个时候,齐桓公立下的规矩,早已被后世子孙抛掷到九霄云外。什么立长不立幼?迂腐。从古至今,这世界,都是靠实力说话。实力相当,好办,就看哪位公子哥儿手快,先下手为强嘛。

老爹的尸首停了六十多天无人理会,兄弟们都忙着干这一场腥风血雨的大事呢。

唉,齐桓公苦心经营几十年,好不容易崛起于东方的诸侯大国出事了:齐国大乱。

搞建设,励精图治几十年,也许还达不到理想的标准。

搞破坏,只需一“扳手”,称霸天下的齐国,就此一蹶不振。

齐公子昭被手快的兄弟们干了一个屁滚尿流抱头鼠窜,惶惶然如丧家之犬,狂逃至宋国。

其他的兄弟手快,这哥们儿是腿脚快。昭见了宋襄公,眼泪流得更快,不需要挤眉弄眼,即若决堤的黄河,奔涌而出,戚戚然,肝肠寸断,弄得襄公同志义愤填膺,豪气干云陡然而生,发誓要助公子昭复位,也顺带让自己仁义之名扬于天下,进而争当诸侯老大。

前任老大已死翘翘矣。

这继任的老大也应该仁义者“屈就”也。

于是,他广发“江湖令”。

很遗憾,天下的号召力,永远都是实力排第一。这哥们儿也不想想自己实力多大,竟然就以“仁义”自居,结果,响应者寥寥无几。当然,比宋国更加弱小的卫、曹等小国还是派来了人马。

达尔文先生没有说错,世界的法则,就是弱肉强食的法则。在春秋那个时代,宋国并不强大,可是比宋国更弱的国家,却大有“小国”在,宋襄公尽管以仁义自居,但欺负弱者,也是不容滴滴儿商量的事情。

小国者,当然乖乖派来人马。

无论怎样,这一次,宋襄公运气很好。齐国毕竟大乱,诸大臣惶恐不可终日,陡见宋卫曹等联军气势汹汹而来,并且还师出有名,即忙慌慌诛杀乱臣——关键时刻至少让自己洗脱干系嘛。于是,恭恭敬敬迎接公子昭复位,即齐孝公

这下可了不得矣!

首举义兵,即不同凡响。宋襄公志得意满。

既然号称天下盟主的齐国,都由“寡人”摆平也,何不乘此机会会盟诸侯?趁手红打灯笼嘛。于是,再发“江湖令”:开会。

原来,开会就是权力的象征。

不过,宋襄公的开会,应“令”者,却寥寥无几,而且都是小国。更令小国老大郁闷的是,这位宋“寡人”,就是一貌似的“仁义”,其本质,根本就残暴骄横——有霸主的愿望,却无霸主的气度,更没有霸主的实力,却非要冒充霸主的架势。开了几次会,大国不来,小国不服气……宋“寡人”气不打一处来。

左思右想中,宋“寡人”终于想出一绝好计策:联络楚国。

利用楚国的军事实力,强迫那些看不起自己的大国,不服气的小国屈服,促成自己坐上霸主之位。

这哥们儿,大约脑子进了水,既然楚国具有强悍的军事实力,它会将霸主之位拱手相送?

宋襄公认为会,因为“寡人”仁义嘛!

仁义到齐孝公都复位了,它楚国的“寡人”敢不听令?

于是,公元前639年,宋襄公借着楚国的势力再次广发“江湖令”,邀同志们到宋国的盂(今河南省睢县西北)开会。这回有号召力,大大小小的诸侯国蜂拥而至。

宋襄公心花怒放,欢欢喜喜等着天老爷掉馅饼。

当时,襄公同志就犯了“仁义”瘾,不带兵马前去开会。

大臣目夷担忧:万一楚君不怀好意,我们没有兵马,如何应对?

宋“寡人”仗义:我们会盟,就是不再打仗,怎能自己带了兵马……要当盟主,总得以身作则嘛。

目夷再三劝说,宋襄公就是不允。

算了吧,轻车简从跟随——舍命陪君子,谁让自己正好就是这“仁义”哥们儿的跟班?

在会上,宋襄公与楚国的“寡人”——楚成争执起来。

原来,这天下的老大,楚“寡人”也是想当得很。不然,他为什么会与宋襄公联合召开诸侯大会?宋襄公希望利用楚国的实力争当老大,楚成王还想利用宋襄公的“仁义”称霸天下呢。在会上,号称“仁义”的宋“寡人”肯定非常会说,嘴巴特别厉害,洋洋洒洒口若悬河。

楚“寡人”万分不爽。

楚“寡人”不爽是要动刀枪的,嘴巴干仗,不如刀枪棍棒,掷杯为号,楚兵蜂拥而上,一窝蜂就把口口声声“道德仁义”的宋襄公逮了下去。

可怜仁义的宋襄公,一个兵也没有,眼睁睁即变成阶下囚。

最郁闷的是,竟然没有几个诸侯为他求情。

囧矣。

最后,在鲁国和齐国的调解下,宋襄公不得不承认,楚成王为天下老大。

已经成为人家的阶下囚,那嘴巴儿哪里还硬得起来?

窝心啊。

楚成王一高兴,把那“仁义”的哥们儿放了吧。毕竟是天下老大,心胸总得大度嘛。

本想借助楚国实力,成就自己的霸主梦想,却原来不过为他人作嫁衣裳。而且,自己的被抓与被释,更使楚成王在诸侯中树立起威严和恩德,让众多的诸侯五体投地,纷纷以楚国的号令为号令。

晕死。

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亘古不变的法则,要想“号令”,唯有实力作后盾。

没有实力,想想还是可以,别施行。当然,如果非要强行施行,也不是不可以的事情,宋襄公就是榜样——自取其辱。

这口怨气,可让我们这位“仁义”的君王堵得心慌。更让他堵得难受的是,原来听他号令的郑国,竟然表示服从楚国领导。大国干不赢,难道还不能干一小国吗?气恼之下,宋襄公决定惩罚郑国。公元前638年,宋襄公出兵伐郑。他也不想想,此时的郑国已经是楚国的小弟,你打人家小弟,大哥会坐视不管吗?连打狗还看得主人,打人小弟就不看人大哥吗?

楚国发兵直取宋国。

宋襄公慌忙撤军,在泓水(今河南省柘城北)南岸驻扎,严阵以待。

楚军兵多,大白天强渡泓水,全没把弱小的宋军放在眼里。可不曾想,兵士一下到河里,军纪即刻乱套,大约之前没有搞过过河练习,闹哄哄一拥而来,兵不识将,将不知兵……千载难逢的绝好机会!大臣目夷即刻禀告宋襄公:此刻进攻最为有利。敌强我弱,但此时强敌正好乱套,我们就打他一个措手不及。

宋“寡人”摇头,曰:咱可是仁义之师,趁敌人过河开战,此不是陷寡人于不仁吗?不可。

唉,该“寡人”出生太早,还没有来得及学习《孙子兵法》:兵不厌诈嘛。连?诈”都不厌,还在乎敌人是否过河?

楚国大军上岸了,但依然乱哄哄找自己的头儿,也乱哄哄排队。打仗总要摆个阵型吧?于是,又乱哄哄地摆开阵势。估计,这楚国的大军,平常的训练也不咋地,好一阵乱,还不早被敌人消灭了?

幸好对方的领导,是宋襄公,他“仁义”。

目夷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中,慌忙忙再次向宋“寡人”禀告:可不能再等矣,下令进攻吧,如果等楚国大军拉开阵势,以我们弱不禁风的军队,是无法抵挡的。

宋襄公不悦:你这位同志,咋如此不仁不义?敌人连阵势都没有摆好,我们如此仁义之师,怎就可以开打?这不是陷寡人于不义吗?

不仁不义的事情,寡人是不会干的。

这下好了,楚国大军闹嚷嚷过河,乱哄哄排阵,好一阵子才终于凸显大军威仪,一阵锣一阵鼓,潮水一般铺天盖地席卷而来。宋军连抵挡一下下的力量都还没有显现出来,即被楚国大军一冲而散。

所谓一触即溃,就是形容宋“寡人”的军队。

逃亡中,宋“寡人”被流箭射中大腿滚下战车,多亏宋军将士拼死保护,并杀开血路,逃回都城。

这会儿,宋“寡人”也顾不了是否仁义,忍住伤疼痛,发足狂奔。

一旦开战,可没人在乎你是否“仁”是否“义”,一阵凶悍狠毒的木头棒子招呼,干你一个脑袋开花不得商量。就战斗而言,胜利就是王道。

霸主之位,可不是“仁义”就能弄到手的,它靠的不是嘴上的“仁义”,而是手中木头棒子的威力。

对敌人的仁义,其实就是对自己的残忍。

一年后,宋襄公因伤重而死。

囧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古今猜想:三国历史上关羽若败向上庸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前,刘备在当阳长坂坡大败,两个女儿被俘,自己都差点成了曹操的阶下囚,因关张赵奋力保卫,得以退兵到夏口,和江夏太守刘表的长子刘琦互为犄角。当时情况,夏口只有关羽的一万水军,这支部队算是刘备军团的最后力量,另外,就是江夏太守刘琦手上,约摸有一万人马。刘琦为自身利益考虑,自然会和刘备

  • 探秘:三国历史上刘备的东征为什么败得那么惨?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化悲愤为力量的意思,是把悲愤的情绪,转化成为正义的力量。荆州原本是刘表的地盘,曹操大举南下,造成赤壁之战,刘备才有机会占据荆州的一部分。如果早在刘表去世,刘备便以堂叔的身份,辅助刘表的大儿子刘琦,仍然表奏刘琦为荆州牧。就不会产生“借”荆州这种悬案,省却了许多无谓的争执。后来刘备自领益州牧,也应该居于

  • 管鲍之交:中国历史上第一对不是兄弟的生死之交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在我中华民族的所有族群里,兄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关系。在以农耕文化为依托的古代,生产力还极为低下,人们衣食住行的一切,基本上都离不开团队的合作。春秋的那个时代,奴隶社会正在朝着封建社会转变,以家族为基础的生产单位,就是封建社会的特有产物。一个家族兄弟的多寡,将对这一家族的兴旺与衰竭,产生巨大的影响。

  • 史上的一代雄主汉武帝为何坚决不给李广封侯?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多年之后,汉武帝即位。此时的李广已是举国公认的名将之花。新皇帝,新气象,李广终于从地方来到了中央,被汉武帝调任未央宫的禁卫军长官。只是多年的边地生涯之后,李广已告别了中年。李广有个参照,那就是堂弟李蔡。谁都知道,李蔡才干远在李广之下,可是人家李蔡到汉景帝时,已是年俸二千石的高官,汉武帝时,李蔡更是一

  • 姜太公钓鱼被周文王重用:世界上最早的职位自荐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钱文忠教授在百家讲坛为我们解读《三字经》时,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当历史进入商纣王时代的时候,一樵夫看见渭水之滨的磻溪有一老翁在垂钓,感到非常奇怪。其实,垂钓者比比皆是,不过就是一老者背一斗笠伸一钓竿,盯着水面,静等鱼儿上钩,这有什么奇怪?呵呵,这老翁还真与普通的钓者极为不同,他的钓钩离水面至少三尺

  • 揭秘:康乾皇帝盛世为何不用清官反而重用贪官?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始于康熙二十年,即公元1681年平三藩之乱,止于嘉庆元年,即公元1796年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爆发,持续时间长达一百一十年。这一时期,不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文化上,以及其它诸多方面,都将中国传统社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而国家的统一,疆域的扩大,社会经济的繁荣,无疑

  • 妇好:是第一个女将军同时第一个招募死囚从军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20多年前,曾经有一部美国电视剧风靡全国,这就是《加里森敢死队》。说的是二战时期,美国的同志在监狱里招聘了一帮死囚,深入敌后打击纳粹,天上地下,打得天花乱坠。每周两集,把观众的胃口,钓得那是垂涎欲滴。一到放映的时间,人人都早早地谢绝一切应酬,眼巴巴地守着电视机,望穿秋水。其实,招聘死囚的活儿,我国N

  • 千古名将郭子仪:功高盖主却不受妒嫉的大唐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事件,也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拐点。 但是,日渐式微的唐王朝国运却因为一位旷古绝今、力挽狂澜的英雄之横空出世而得以延续,形势急转直下的大唐得以继续颤颤巍巍的曲折前行。这位青史留英名的不凡人物犹如夜空中一轮皎皎明月,照亮了因遭“安史之乱”浩劫而变得日益衰朽的大唐颓局中晦暗不明

  • 史上最大度的皇帝是谁?被摔趴被扇耳光竟有重赏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后唐庄宗李存勖身材高大、力大无穷、骁勇善战、生猛无比。庄宗喜欢自由搏击,自认为老子天下第一。他有个侍卫王门关在这个圈里小有名气,庄宗就总想和小王较量较量。小王哪敢啊,输了说明水平差要丢饭碗,赢了弄不好就得丢脑袋。可庄宗相当墨迹,还总冷嘲热讽,后来又郑重承诺:你小子赢了就封你节度使,输了也绝不究。小王

  • 中兴大唐一代名臣李光弼:穷奢极欲难掩赫赫战功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李光弼,营州柳城人,祖上是契丹酋长。父亲李楷洛,开元初年任左羽林将军同正、朔方军节度副使,封蓟国公,以骁勇果敢而著名。李光弼自幼重气节,有品行,善骑射,能读班固的《汉书》,年少从军,有大将军气度,被提拔为左卫郎。天宝初年,升至左清道率,兼安北都护府都虞侯、朔方军都虞侯。天宝五载(746),河西节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