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晚清重臣左宗棠长期的心病:自己的学历只是举人

晚清重臣左宗棠长期的心病:自己的学历只是举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91 更新时间:2024/1/24 9:26:57

曾国藩论涵养论能力论韬略论成就,都可说是人中之杰。但这位人中之杰的“最高学历”仅是在道光十八年殿试中入围三甲最末,成了“同进士”。虽然他人可以说“英雄不问出处”,但“英雄”本人可不是这样想的,这个相当于“进士”的“学历”,可是一件让这位大人一辈子都不爽的事。

曾国藩做两江总督时,一次,他的两个幕僚在幕府相互出对,一个出上联“如夫人”,另一个回对“同进士”;接着从“如夫人洗脚”对“同进士出身”;“替如夫人洗脚”对“赐同进士出身”,两个人闹腾得不亦乐乎。突从里屋传出一个摔东西的响声,接着总督大人铁青着脸出来拂袖而去。两个幕僚目瞪口呆,意识到他们闯祸了。后来弄明白了,原来权倾天下的总督大人就是“赐同进士出身”,他俩捅到了人家总督大人的“软肋”。

清朝科举分为三甲。头甲三人,即状元、榜眼和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第一名,称“传胪”(起初,三甲头名亦称传胪,后仅限于二甲头名),中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赐同进士出身。这里的“同”只是“相当于”罢了。

曾国藩学生左宗棠的“学历”比起老师又逊色了一筹,只是个“举人”。可这位非常有性格的“举人”却不像老师那样温柔了,什么韬光养晦,什么难得糊涂,脾气火暴的左宗棠不这么扭扭捏捏。他一直自比诸葛亮,一向以为今亮(即他自己)未必不如古亮(三国时的诸葛亮)。左宗棠也确实在治军、打仗、办洋务各个方面都做出了一些成就。为了能获得更大荣誉,死后能得到皇帝给予的谥号,因此左宗棠一心要摘掉自己“举人”的“中等学历”,说什么也得弄个“高等”的。

湖南是太平天国战争早期的战略要地,咸丰二年(1852),太平天国大军围攻长沙。长沙城危急之际,经人举荐,湖南巡抚张亮基聘请左宗棠为师爷,并将全部军事悉数托付给他。左宗棠由此得以大展身手,他立马“昼夜调军食,治文书”、“区画守具”,各种建议都被采纳并付诸实施,终于使长沙固若金汤,太平军围攻三月无功而返。左宗棠初露峥嵘,一生的功名也由此开始。

咸丰四年(1854),左宗棠又应湖南巡抚骆秉章之邀,第二次入佐湖南巡抚幕府,这次时间更长,达六年之久。其时,长沙周围城池多被太平军占领。左宗棠焦思竭虑,辅佐骆秉章“内清四境”、“外援五省”,以一己之力支撑大局。对统军打仗一窍不通的骆秉章对他言听计从,“所行文书画诺,概不检校”。由于左宗棠的悉心辅佐和筹划,终将湖南军政形势转危为安。左宗棠在长沙也两次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引起了朝廷的重视。

咸丰九年(1859)腊月,翰林院侍读学士潘祖荫向咸丰皇帝上了一道奏疏,其中说:“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宗棠也。”他的这两句话,让左宗棠的名字一夜传遍全国,自此,左师爷牛大发了。骆秉章统领的下属中有位总兵名叫樊燮,自恃立有战功见左师爷不拜。左师爷十分恼怒,喝道:“武官见我都要请安,你为何不拜?”樊总兵答道:“武官虽微,但我也是朝廷二品大员,为何要拜一个未仕的举人?”左师爷闻言大怒,破口大骂:“滚出去!”事后,左师爷逼着骆秉章参了樊总兵一本,让这位“有眼不识泰山”的总兵卷了铺盖。

做官要有“学历”,中了秀才后再考举人,中了举人才有更大的机会向上发展。但对于做官来说,最重要的还是要中进士,由进士而翰林,就可以走进朝堂。再者说,也只有“进士”一类“高等学历”,死后才有可能得到皇家给予的谥号。

左宗棠的“学历”是在道光十二年(1832),参加在省城长沙举行的乡试,因“搜遗”中第成为“举人”的。但此后的几年中,他三次赴京会试,均不及第。故此,“举人”的学历绝对是左宗棠的一块心病,他一心想要弄个名正言顺的“进士”。

光绪元年(1875)五月,左宗棠以钦差大臣身份奉命督办新疆军务。这位左大人一直为自己的“举人学历”耿耿于怀,他想得最多的是,自己的身份仅是举人,再有功劳按例也不能入阁,死后也得不到追封,自己建立再高的丰功伟业也不能光宗耀祖,这哪对得住祖宗啊?于是,在军情紧急时刻,这位十分有性格的左大人自恃盖世功业,上奏清廷,要求解除军务,回京参加会试。当时,西北正处于关键时刻,左宗棠此时要求更易主帅,对于清廷来说简直是“大厦将倾”。朝廷看出了左宗棠的真实用意,赶紧遂了人家的夙愿,破例赐他一个进士,并授予翰林院检讨职务。

左宗棠由此得到了绝对的“高等学历”,精神大振所向披靡,接连攻克塔城、伊犁、新疆,收复六分之一的国土,为大清立下不世之功,自己也进入了中国历史上民族英雄的序列。这件事,无论谁来说,从哪个方面来说,左大人采用这种方法得到这个“高等学历”,都确实有些不地道。

光绪十一年(1885)七月二十七日清晨,七十四岁的左宗棠在福州钦差行辕任上去世。清廷追赠他为太傅,谥“文襄”,赏治丧银三千两。左宗棠可以微笑着满意地长眠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胡雪岩的荒唐生活:晚清第一暴发户开家店娶个妾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胡雪岩(1823—1885),名光墉,字雪岩,安徽绩溪人,胡庆余堂创始人。他出身贫寒,经商才能、处世韬略为世人所称道,被誉为一代巨贾。慈禧太后赐他黄袍马褂,他又升迁至“布政使衔”从二品官阶,故又被称为“红顶商人”。纵观清朝两百多年的历史,经商获仕、戴红顶子又穿黄马褂的,仅胡雪岩一人而已,他是晚清一位

  • 孱弱汉惠帝刘盈:刘邦吕后变态阴影下短命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汉惠帝所做的事情当然不仅仅就这么多。他确实在非常有限的时间和非常有限的空间内尽可能做了一些于国于民有利的事情,从这个意义上说,他在中国历朝历代的二代皇帝中还是一个比较令人同情的皇帝。第一代“董事长”的喜怒哀乐好比六月的天,孩儿的脸,第二代“董事长”的继承之路并不平坦词曰: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

  • 历史上最荒唐的皇帝:竟然同娶姑侄女六人为嫔妃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魏晋的时候少数民族内迁,当时有匈奴、羯、氐、羌、鲜卑五个民族居住在中原地区,历史上称为五胡。也就是有名的五胡乱华,也是民族融合时期,西晋经过八王之乱以后国力衰弱,晋惠帝永嘉二年,匈奴贵族刘渊在汾河流域起兵,自称为汉王。刘聪字玄明,是北汉皇帝刘渊的第四个儿子。起初他的母亲张氏怀孕的时候,夜里梦见一轮红

  • 他的一生走衰运:只因说了一句话而亡了一个国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南北朝,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哪怕就是贵为亲王也一样狼狈不堪。作为魏孝庄帝元子攸的侄子,元韶曾经也过着逃亡的生活。为了逃避尔朱家的杀害,他跑到嵩山避难。元韶天性好学,而且也注重穿衣打扮。最开始,尔朱荣率军进入洛阳,元劭很担心自己的儿子有事,所以就把元韶送到他的心腹荥阳太守郑仲明那里,但是郑仲明不

  • 曾国藩的治家之道:四条遗嘱使曾氏家族长盛不衰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晚清重臣曾国藩封一等毅勇侯,被誉为“晚清第一名臣”、“官场楷模”。他力挽狂澜扶晚清王朝垂而不死,在“同光中兴”时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他学问、文章兼收并蓄,实现了儒家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理想境界,被誉为“中华千古第一完人”。曾氏家族更是历史上数得着的侯门望族,一百多年来没有出现过“败家子”,曾

  • 中国古代历史传奇名将:乱世中的真英雄战国廉颇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蔺相如与廉颇的故事早就深入人心,众人赞叹的对象无一例外都是蔺相如,相较而言,我更喜欢廉颇,总觉得在这些事件当中,廉颇才是真正的英雄。《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完璧归赵的故事,让人感觉到了蔺相如的机智与忠诚,事实上我们很多时候也要换个角度去想,那就是秦王嬴稷真的是想要这块璧玉吗?如果我是秦王,我想我肯定不

  • 揭秘:三国历史上蜀国大将谁能堪守荆州大任?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关羽败走麦城,丢了荆州,诸葛亮隆中对提出的“跨荆益两州以取天下”战略就难以付诸于实践了,西蜀、东吴由结盟变成结怨,关羽败走麦城引发的夷陵之战,对西蜀、东吴都是一大伤害,虽然东吴以胜利告终,但西蜀此战惨遭失利,国力受损严重也成为三足鼎力之中最先消亡的一方,东吴和西蜀其实一损俱损的关系,至此三国鼎立格局

  • 三国历史上魏文帝曹丕为何早逝?只因气量太小?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曹丕年仅四十岁就驾鹤先去,在三国鼎立第一代帝王是称帝最早,命最短的,这是为什呢?我想从可以几个方面来佐证下曹丕早逝的原因。第一就是通过禅让制完成了改朝换代,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延康元年(220)十月,汉献帝下诏书宣布退位,把皇位禅让给曹丕,曹丕在即位之后,很快就娶了汉献帝的两个女儿为妻。据说舜就是了尧

  • 湮没的英雄:日军将领中竟有一个大明卧底!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近年谍战剧走红,说的基本是国共间的故事。万历朝鲜战争中,却有一个流落到日本的明朝人,机缘巧合在侵朝日军中当上了一营主将,他心怀故国,和明军暗通情报,在战场上火烧敌营,立下奇功,随后飘然而去不知影踪。不是小说,不是电影,不是杜撰。这个四百年前的“余则成”,身世神秘,机智万端,堪称那个时代大明的第一卧底

  • 晚清确立海疆主权:大清光绪时期李准巡视至此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李准1909年的这次巡视南海,确立了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1921年8月22日,法国内阁总理兼外长白里安在西沙群岛问题上承认:“由于中国政府自1909年已确立自己的主权,我们现在对这些岛屿提出要求是不可能的。”中国是历史上最早发现并命名、最早开发经营和最早管辖南沙群岛的国家,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