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历史上魏文帝曹丕为何早逝?只因气量太小?

三国历史上魏文帝曹丕为何早逝?只因气量太小?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771 更新时间:2024/2/18 21:18:38

曹丕年仅四十岁就驾鹤先去,在三国鼎立第一代帝王是称帝最早,命最短的,这是为什呢?我想从可以几个方面来佐证下曹丕早逝的原因。第一就是通过禅让制完成了改朝换代,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延康元年(220)十月,汉献帝下诏书宣布退位,把皇位禅让给曹丕,曹丕在即位之后,很快就娶了汉献帝的两个女儿为妻。据说舜就是了的两个女儿做夫人,曹丕依葫芦画瓢效法尧舜的做法。我们知道曹操当初把女儿嫁给献帝自己当上了汉的外戚,曹丕也就是皇后的各个。曹丕娶得两位夫人虽然不是自己妹妹所生,却也是自己的外甥女。娶外甥女是有悖儒教伦理的,但曹丕篡位心切顾不了这么多了,但实际上对于曹丕的篡位很多大臣是不同意的,至少是心理上是不乐意的,诸如陈群等位高之人,曹丕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通过禅让制登上帝位的人,这其中的压力可想而知,即便是曹操在位期间,虽然是很想称帝,但诸如荀彧等第一谋士都是反对的,曹操总比曹丕的功业及名气大,所以在内部上曹丕背负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第二曹丕称帝期间,对亲族的迫害与摒弃。第一件事就是把曹植曹彰等兄弟全部赶回封地,还派人对其兄弟进行严密监视。接着,曹丕又杀了曹植的亲信丁仪兄弟,但曹丕还是不放心,他始终把弟弟们幽禁在封地,不许他们自由行动,从曹植不断上表想报效曹丕为国家出力的文书来看,曹丕始终没有改变自己的初衷,曹彰、曹植及其不少后代都是在忧郁中死去,曹丕的这种做法也导致了他本人及后继皇帝的孤立,这也是曹魏走向衰退的原因之一。

第三就是对曹操创业阶段的大臣不能容忍。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于禁被关羽生擒之后最后回到魏国,就得不到曹丕的重用了,于禁被派遣去给曹操守墓,在曹操陵墓区刻画了关羽水淹七军、于禁被擒的画面,于禁见了非常羞愧且愤懑而死,于禁作为曹操时期的五子良将之一,治军是非常严明的,算是最有统帅能力的将才就这样被气死了。还有就是曹洪,曹丕还是太子的时候曾经向曹洪借一百匹绢布未果,曹丕对此事一直是耿耿于怀,称帝之后因为曹洪门客犯法,就下令要处死曹洪,大臣们百般求情曹丕都不肯放过曹洪,最后还是靠卞太后求情曹洪才得免死。曹丕算得是睚眦必报了。

这四就是曹丕内心是很孤独的。曹丕对自己的亲兄弟严加防范,对曹操时期的老臣又不怎么待见,这使得曹丕很大程度上是孤立的,使他不得不依靠士族官僚来维持自己的统治,采用了陈群的建议实行九品官人法,九品官人法使得曹操时期的“唯才是举”的人才政策大大后退。这种九品官人法实际上是对东汉以来逐渐世袭化了的地方豪强,名士阶层的门第进行一个追认,这也是得司马懿家族从中得以抬头,给政权埋下隐患,最终导致了魏的灭王。

第五就是几次伐吴无功而返。夷陵之战时孙权向曹丕称臣,答应把太子送到魏国去当人质,但夷陵之战孙权打败了刘备,孙权就开始反悔了决定和魏国断绝关系,重新和蜀国修复关系。面对孙权的背叛曹丕大怒,不顾大臣的反对,亲自率大军讨伐东吴。结果东吴用木桩和芦苇建造了无数的假城楼,连绵数百里。曹丕大惊,盼着孙权出现决一死战,而孙权却又一直没有出现,曹丕望着滔滔江水不敢渡江只好悻悻而归。第二年,曹丕又一次率军来攻打东吴,结果还是一样无功而返。回师不久就病逝了。曹丕相比曹操屡败还能笑出来的承受力相比就实在是气度太小了。曹丕内不能容兄弟外不能御敌,正所谓气度决定高度,一个人的胸怀如此小早逝也就不奇怪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湮没的英雄:日军将领中竟有一个大明卧底!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近年谍战剧走红,说的基本是国共间的故事。万历朝鲜战争中,却有一个流落到日本的明朝人,机缘巧合在侵朝日军中当上了一营主将,他心怀故国,和明军暗通情报,在战场上火烧敌营,立下奇功,随后飘然而去不知影踪。不是小说,不是电影,不是杜撰。这个四百年前的“余则成”,身世神秘,机智万端,堪称那个时代大明的第一卧底

  • 晚清确立海疆主权:大清光绪时期李准巡视至此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李准1909年的这次巡视南海,确立了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1921年8月22日,法国内阁总理兼外长白里安在西沙群岛问题上承认:“由于中国政府自1909年已确立自己的主权,我们现在对这些岛屿提出要求是不可能的。”中国是历史上最早发现并命名、最早开发经营和最早管辖南沙群岛的国家,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

  • 朱元璋为何这么弑杀:因其小时候的遭遇仇视贪官?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枉杀功臣,历朝都有,但只有大明王朝的朱元璋创下了历史之最——杀得最多,杀得最冤,杀得最绝!朱元璋为何如此嗜杀,如此狠毒?后世评说者做出了许多有力的推断。有的人认为,明太祖马上得天下,猛将如云,谋士如雨,南征北战,都是能撑得起一方天地?角色。但他的太子皇孙都温顺柔弱,他担心一旦他百年归山,他的子孙无法

  • 被朱元璋第一个收拾的胡惟庸:大奸若忠的佞臣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明初重臣中第一个被收拾的是胡惟庸。胡惟庸,安徽定远人。元至正十五年(1355)投奔朱元璋,从最低的元帅府奏参做起,后历任主簿、知县、通判、太常寺少卿。洪武三年(1370),因姻亲关系而受到李善长的提?,官拜中书省参知政事,不久代汪洋为中书省左丞。以后又拜右丞相,继而为左丞相。由于他逢迎有术,颇得朱

  • 假如韩信拥兵自立汉朝将会出现另一个三国鼎立?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汉四年(前203),韩信平定了齐国全境,派人向汉王刘邦上书,要求让他做一个假齐王。刘邦此时正受困于项羽,看到韩信的书信勃然大怒。在张良、陈平等人的提醒下,刘邦改变了主意,派张良前往齐国,册封韩信为齐王。这时候,楚汉两国都在拉拢韩信,齐国内部也有人劝韩信自立为王,三分天下,形成楚、汉、齐鼎足而立的局面

  • 明太祖朱元璋的成功之道:元末英豪中最善用人才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元末灾变,群雄四起,刘福通、芝麻李、韩林儿、徐寿辉、陈友谅、张士诚,还有方国珍、陈友定等等,一个个都是出类拔萃的英雄豪杰,虎视眈眈,逐鹿中原。十几年的南征北战,终于让朱元璋这个从贫民窟里走出来的放牛娃、小沙弥,跃上了权力的顶峰!时乎?命乎?——人们对朱元璋的成功之道进行了许多有趣的探讨。有人说,他出

  • 春秋五霸楚庄王:一个莫名其妙就醒过来的昏君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城濮之战后,楚国战败。不久,楚成王死翘翘也,他的儿子商臣继位,便是楚穆王。楚穆王对失败不甘心,一边励精图治,一边抓紧操练兵马,发誓要与晋国决一雌雄。他首先将附近的几个小国兼并了,又将中原的陈、郑等国拉了过来。公元前613年,楚穆王正要雄心勃勃发愤大干,天不假年,他却突然暴病加身,也死翘翘也。他的儿子

  • 历史上最“仁义”的君主:宋襄公想靠仁义称霸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前643年,齐桓公去世,他的儿子们没一个悲伤哀痛的,干的第一件事不是成立治丧委员会,严格来说,他们还根本没有来得及假装流几滴眼泪,便相互干仗,兄弟互掐。干!把那些有资格或貌似有资格继位的兄弟们干掉再说。至于那死翘翘的老爹的丧,不治也罢。这社会,权力最重要。呵呵,到这个时候,齐桓公立下的规矩,早已

  • 古今猜想:三国历史上关羽若败向上庸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前,刘备在当阳长坂坡大败,两个女儿被俘,自己都差点成了曹操的阶下囚,因关张赵奋力保卫,得以退兵到夏口,和江夏太守刘表的长子刘琦互为犄角。当时情况,夏口只有关羽的一万水军,这支部队算是刘备军团的最后力量,另外,就是江夏太守刘琦手上,约摸有一万人马。刘琦为自身利益考虑,自然会和刘备

  • 探秘:三国历史上刘备的东征为什么败得那么惨?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化悲愤为力量的意思,是把悲愤的情绪,转化成为正义的力量。荆州原本是刘表的地盘,曹操大举南下,造成赤壁之战,刘备才有机会占据荆州的一部分。如果早在刘表去世,刘备便以堂叔的身份,辅助刘表的大儿子刘琦,仍然表奏刘琦为荆州牧。就不会产生“借”荆州这种悬案,省却了许多无谓的争执。后来刘备自领益州牧,也应该居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