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湮没的英雄:日军将领中竟有一个大明卧底!

湮没的英雄:日军将领中竟有一个大明卧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856 更新时间:2024/1/23 4:36:08

近年谍战剧走红,说的基本是国共间的故事。万历朝鲜战争中,却有一个流落到日本的明朝人,机缘巧合在侵朝日军中当上了一营主将,他心怀故国,和明军暗通情报,在战场上火烧敌营,立下奇功,随后飘然而去不知影踪。

不是小说,不是电影,不是杜撰。

这个四百年前的“余则成”,身世神秘,机智万端,堪称那个时代大明的第一卧底。

1、一封奇怪的书信,引出两个明朝间谍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8月,援朝明军的总兵董一元率部,与日军隔着晋江扎下营寨。晋江的南面称为望津,日军凶悍见长的岛津义弘部,就驻扎在这里。四十余里的晋江南面,日军修筑了望津、东阳、泗川、永春、昆阳、金海、固城、新寨等八座寨垒。

两军对峙了一个月,率领浙江兵的游击茅国器对董一元献策道:“细看倭营,自望津以至新寨,势若长蛇。望津为蛇首,击碎蛇首,其它便势如破竹了。”董一元深以为是,但敌军阵势齐整,晋江不能飞渡,只得耐心等待战机。

战机却突然来了。而且,是自己送上门的。

一天,茅国器部下的哨兵发现一个怪事:一个朝鲜妇女公然从日本营寨中走出来,却没人拦阻。哨兵等她走近,就问她缘由,朝鲜妇女语言不通,只是从贴身处取出一张纸条。

纸条上,用汉字写道:“此妇将度异域矣。吾甚怜之,捐资以赎放还故土。天朝兵将当怜其穷困,勿加杀害。”书信的结尾处则写道:“知吾姓者,令公之后,埋儿之父。问吾名者,有或之口,无才之按。理心书。”

这样一封无头无尾的书信,从日本营寨中送出,委实太令人吃惊了。

明军营帐中,茅国器左看右看还是不明白,特别是结尾的那段话疑似谜语,茅国器是个武人,哪里能解得开?于是,他叫来赞画(随军参谋)诸葛铸来商量,果然文人机灵,诸葛铸一下就破解了字谜:“令公之后、埋儿之父为郭,有或之口为国,无才之按为安。写书信的人,姓名叫做郭国安!”

令公是指唐代名将郭子仪,埋儿之父是指晋代埋儿奉母的孝子郭巨。谜语的确解得不错,那么,这个解救朝鲜妇女请求天朝兵将怜悯的郭国安到底何许人也?他为什么在日营里?他是中国人、朝鲜人还是日本人?

无巧不成书,明军营中还真有个人知道缘由。

此人叫史世用,一听说这事,当即兴高采烈地跳起来:“我知道这个人!郭国安是华人,当年在日本和我很熟悉,誓死相约报效本朝。他如今在倭营,我军有内应了!”

慢着,这个史世用又是何人?他为何到过日本,还和郭国安见过面?

图:斗笠下的日本武将,究竟是何面目?

这事的原委,还得慢慢道来。

史世用,是明朝派往日本的间谍。

早在日本侵略朝鲜之前,明朝的情报机构就开始行动了。兵部尚书石星秘密从锦衣卫里选拔出了几个谍报人员,准备潜入日本刺探情报,其中,“貌颇魁梧,才亦倜傥”的史世用,在万历二十一年受福建巡抚许孚远派遣,乘坐海商船只,一路抵达日本九州的萨摩。

据万历年间明人诸葛元声的《两朝平壤录》记载,史世用是明代隶属南京的武进人,出发前是锦衣卫里的名色指挥。“名色指挥”意思是挂头衔的指挥,和“见任”的实职有所区别。

史世用到了萨摩州后,首先联络上福建裔明人许仪后。许仪后此人,我在前文《中日死磕史》提到过,他是被倭寇掳到萨摩的福建医生,凭借高明的医术深得萨摩藩主岛津家的信赖,他是第一时间向大明发出“日本将侵略朝鲜”情报的功臣。

有了地头情报员许仪后帮助,史世用四处搜罗情报,还面见了萨摩岛津家的重臣伊集院忠栋。几年后,史世用辗转归国,被派往朝鲜当随军参谋,他将掌握的日本情报汇报给了朝鲜人,被朝鲜国王李昖赞为“当世奇士。”

毫无疑问,史世用就是在萨摩逗留期间,认识了在萨摩军中效力的郭国安,两人相约效忠大明,这才引出几年后的这一幕。

2、潜伏英雄“火烧敌营”

明军得悉郭国安的身份后,立刻派史世用与之秘密联络。联络中,又获悉了一个更好的消息:日军望津寨的主将,就是郭国安本人。

被称为日军“蛇首”营寨的主将竟然是心向大明的卧底!天佑大明也!

电影《锦衣卫》只需换个日本城堡的背景画面,主角就是史世用。

下面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茅国器命人混入日营,与郭国安约好,几天后明军大举渡江进攻,让郭国安同时纵火烧毁日营粮草,举火为信。郭国安慨然应允。

不日黎明,茅国器部强渡晋江,日兵纷纷出寨堵截。突然望津寨中大火冲天而起,烈焰烧的满天皆红。见粮仓重地起火,日军大惊慌忙后退。明兵乘机抢渡到南岸,一阵追杀夺下了望津寨。

郭国安放的这把大火,烧了二日二夜,烟焰不息,乘胜追击的明军连续攻占其他寨子,日军余部丧魂落魄,一路退守到泗川主将营寨。

明军几天内屡克日军营寨,一路打到敌军主营,军威大振。只可惜,此后董一元在进攻泗川新城的过程中,轻敌冒进,战斗中大营的火药突然爆炸,以至于功败垂成,被岛津义弘的萨摩兵打了个反击,死伤惨重。

看到这里,有人肯定要担心,郭国安的反戈行为没被日军发现吗?

就是没发现。没有这份机智,怎么当卧底?因为在此后的两军和谈时,我们又看到了郭国安的身影。

九月和十月,明朝通过琉球和许仪后的密报获悉了丰臣秀吉的死讯,但此刻日军大本营的撤军命令还没到,游击茅国器再次出马,他派遣弟弟茅国科去会见岛津义弘,晓以利害,劝其撤兵,“郭国安从旁赞之,义弘诺。国安私谓国科曰:‘国有大故,势将疾归,所恃者釜山数月粮耳,粮尽当归矣。’已而,清正粮果尽,告借义弘,义弘不许,清正乃先撤尉山之师,义弘、行长以次而撤。”

由此可见,许仪后、郭国安等在日本的明人卧底,对明军结束朝鲜之役功不可没。而郭国安此后就失去了联络,我们无从知道他最后的下落。

这些难得的史料记载,出自明人茅元仪的兵书《武备志? 占度载? 朝鲜考》,真实度没有丝毫问题。茅元仪可不是一般文人,他是当时著名的兵法家,曾任辽东经略杨镐的幕僚,后来还在辽东与袁崇焕共事过,担任过副总兵,与清兵战斗过。

关于神秘的郭国安,日本战后的史料上也有提及,估计那时候他的身份已经曝光。如成书于江户时期的《日本外史》如此记载这场战斗:“会明捕虏郭国安在望津。送款于一元。约为内应。举火为信。至期。国器引兵临江。我兵亦出寨临江。已而寨中火起。吾兵顾而救之。明兵乃渡。陷望津。”

从日本人的记载看,郭国安是个“明捕虏”,即被俘的明人。但是郭国安是明朝哪里人?如何被俘?如何混入岛津家当上一营主将?可惜史料实在太过缺乏,郭国安的原始身份,就像他写的书信一样,一团谜。

不过,至少通过两国零碎的史料,已经拼出了一个活生生的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大明卧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晚清确立海疆主权:大清光绪时期李准巡视至此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李准1909年的这次巡视南海,确立了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1921年8月22日,法国内阁总理兼外长白里安在西沙群岛问题上承认:“由于中国政府自1909年已确立自己的主权,我们现在对这些岛屿提出要求是不可能的。”中国是历史上最早发现并命名、最早开发经营和最早管辖南沙群岛的国家,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

  • 朱元璋为何这么弑杀:因其小时候的遭遇仇视贪官?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枉杀功臣,历朝都有,但只有大明王朝的朱元璋创下了历史之最——杀得最多,杀得最冤,杀得最绝!朱元璋为何如此嗜杀,如此狠毒?后世评说者做出了许多有力的推断。有的人认为,明太祖马上得天下,猛将如云,谋士如雨,南征北战,都是能撑得起一方天地?角色。但他的太子皇孙都温顺柔弱,他担心一旦他百年归山,他的子孙无法

  • 被朱元璋第一个收拾的胡惟庸:大奸若忠的佞臣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明初重臣中第一个被收拾的是胡惟庸。胡惟庸,安徽定远人。元至正十五年(1355)投奔朱元璋,从最低的元帅府奏参做起,后历任主簿、知县、通判、太常寺少卿。洪武三年(1370),因姻亲关系而受到李善长的提?,官拜中书省参知政事,不久代汪洋为中书省左丞。以后又拜右丞相,继而为左丞相。由于他逢迎有术,颇得朱

  • 假如韩信拥兵自立汉朝将会出现另一个三国鼎立?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汉四年(前203),韩信平定了齐国全境,派人向汉王刘邦上书,要求让他做一个假齐王。刘邦此时正受困于项羽,看到韩信的书信勃然大怒。在张良、陈平等人的提醒下,刘邦改变了主意,派张良前往齐国,册封韩信为齐王。这时候,楚汉两国都在拉拢韩信,齐国内部也有人劝韩信自立为王,三分天下,形成楚、汉、齐鼎足而立的局面

  • 明太祖朱元璋的成功之道:元末英豪中最善用人才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元末灾变,群雄四起,刘福通、芝麻李、韩林儿、徐寿辉、陈友谅、张士诚,还有方国珍、陈友定等等,一个个都是出类拔萃的英雄豪杰,虎视眈眈,逐鹿中原。十几年的南征北战,终于让朱元璋这个从贫民窟里走出来的放牛娃、小沙弥,跃上了权力的顶峰!时乎?命乎?——人们对朱元璋的成功之道进行了许多有趣的探讨。有人说,他出

  • 春秋五霸楚庄王:一个莫名其妙就醒过来的昏君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城濮之战后,楚国战败。不久,楚成王死翘翘也,他的儿子商臣继位,便是楚穆王。楚穆王对失败不甘心,一边励精图治,一边抓紧操练兵马,发誓要与晋国决一雌雄。他首先将附近的几个小国兼并了,又将中原的陈、郑等国拉了过来。公元前613年,楚穆王正要雄心勃勃发愤大干,天不假年,他却突然暴病加身,也死翘翘也。他的儿子

  • 历史上最“仁义”的君主:宋襄公想靠仁义称霸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前643年,齐桓公去世,他的儿子们没一个悲伤哀痛的,干的第一件事不是成立治丧委员会,严格来说,他们还根本没有来得及假装流几滴眼泪,便相互干仗,兄弟互掐。干!把那些有资格或貌似有资格继位的兄弟们干掉再说。至于那死翘翘的老爹的丧,不治也罢。这社会,权力最重要。呵呵,到这个时候,齐桓公立下的规矩,早已

  • 古今猜想:三国历史上关羽若败向上庸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前,刘备在当阳长坂坡大败,两个女儿被俘,自己都差点成了曹操的阶下囚,因关张赵奋力保卫,得以退兵到夏口,和江夏太守刘表的长子刘琦互为犄角。当时情况,夏口只有关羽的一万水军,这支部队算是刘备军团的最后力量,另外,就是江夏太守刘琦手上,约摸有一万人马。刘琦为自身利益考虑,自然会和刘备

  • 探秘:三国历史上刘备的东征为什么败得那么惨?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化悲愤为力量的意思,是把悲愤的情绪,转化成为正义的力量。荆州原本是刘表的地盘,曹操大举南下,造成赤壁之战,刘备才有机会占据荆州的一部分。如果早在刘表去世,刘备便以堂叔的身份,辅助刘表的大儿子刘琦,仍然表奏刘琦为荆州牧。就不会产生“借”荆州这种悬案,省却了许多无谓的争执。后来刘备自领益州牧,也应该居于

  • 管鲍之交:中国历史上第一对不是兄弟的生死之交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在我中华民族的所有族群里,兄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关系。在以农耕文化为依托的古代,生产力还极为低下,人们衣食住行的一切,基本上都离不开团队的合作。春秋的那个时代,奴隶社会正在朝着封建社会转变,以家族为基础的生产单位,就是封建社会的特有产物。一个家族兄弟的多寡,将对这一家族的兴旺与衰竭,产生巨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