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贤妃徐惠之死:唐太宗去世后徐惠为何选择殉情?

贤妃徐惠之死:唐太宗去世后徐惠为何选择殉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354 更新时间:2024/1/9 18:52:18

最终获得“贤妃”封号的徐惠,是唐太宗的嫔妃之一。徐惠是当时有名的才女,她比武则天还要小三岁,但是她聪明伶俐,深得唐太宗宠爱,不久就将她由正五品的才人提升为正二品的充容。

徐惠是江南女孩,湖州人。湖州是个才子才女倍出的地方,几十年后,这里又出了一个才女,身为女道士的李季兰。据说徐惠进了宫后,依然手不释卷,好学不厌,因为李世民后来兴兵动武,征伐高丽,劳民伤财,她就写了一篇《谏太宗息兵罢役疏》,文采斐然,甚是可观。其中道:

……是以卑宫菲食,圣王之所安;金屋瑶台,骄主之为丽。故有道之君,以逸逸人;无道之君,以乐乐身……夫珍玩伎巧,乃丧国之斧斤;珠玉锦绣,实迷心之酖毒。……是知漆器非延叛之方,造之而人叛;玉杯岂招亡之术,纣用之而国亡。方验侈丽之源,不可不遏。作法於俭,犹恐其奢,作法於奢,何以制后?

这其中的文笔和见识实在不下于魏征老头的那篇《谏太宗十思疏》。可惜大概是重男轻女的原因,魏老头那篇郑重其事地收入了《古文观止》,而徐惠这篇文章知道的人就少之又少。让我们通过当年徐惠亲笔写下的几首诗,来领略一下她聪慧过人的风姿吧:

《拟小山篇》徐贤妃

仰幽岩而流盼,抚桂枝以凝想。

将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

徐惠是有名的女神童,据说她生下来五个月就会说话,四岁即诵《论语》、《毛诗》。这首诗相传就是她只有八岁时写的。当时其父徐孝德想考考她的才情,于是用《拟小山篇》为题让她写首诗。《小山篇》对于现在的我们可能比较陌生,指的这样一回事:汉武帝时淮南王刘安的一个门客,别号淮南小山,他写过一篇赋,名叫《招隐士》。里面的“隐士”,指的是屈原。该文好长,节录一段如下: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缭。

山气巃嵸兮石嵯峨,溪谷崭岩兮水曾波。

猿狖群啸兮虎豹原,攀援桂枝兮聊淹留。

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攀援桂枝兮聊淹留。

虎豹斗兮熊罴咆,禽兽骇兮亡其曹。

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

徐惠的父亲让她学这个“淮南小山”写一首诗,于是小徐惠就写了上面这四句。虽然看起来很有些比着葫芦画瓢的意思,但八岁的女童能“画”成这样,也相当了不起了。寻常的八岁女童,十有八九连这些字都认不全。可见小徐惠天资聪颖,既惠又慧。

《长门怨》徐贤妃

旧爱柏梁台,新宠昭阳殿。

守分辞芳辇,含情泣团扇。

一朝歌舞荣,夙昔诗书贱。

颓恩诚已矣,覆水难重荐。

徐惠这首诗,说的是汉代的故事。“长门怨”,指的是汉代皇后陈阿娇失宠的故事,当时汉武帝曾许诺,“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也”,然而,旧爱难敌新欢,汉武帝有了卫子夫等美女后,就把阿娇晾在金屋里不管不问了。看似华贵的金屋,也不过是座黄金打造的牢笼罢了。“守分辞芳辇,含情泣团扇。一朝歌舞荣,夙昔诗书贱”,这几句说的又是汉成帝时班婕妤的典故。在《幼学琼林》和《龙文鞭影》里都有“班妃辞辇”一说,指的是这样一件事:汉成帝在后宫游玩,有次想和班婕妤搂搂抱抱地同乘一辆车,这在一般嫔妃眼中是求之不得的恩赐,但班婕妤却一脸正气地拒绝了,她的理由是:“看古代留下的图画,圣贤之君,都有名臣在侧。夏、商、周三代的末主夏桀、商纣、周幽王,才有嬖倖的妃子在坐,最后落到丧国亡身的境地,我如果和你同车出进,那就跟她们很相似了,能不令人凛然而惊吗?” 皇帝给弄了个烧鸡大窝脖,非常扫兴。这位子,班婕妤不想坐,自有别的女人抢着坐。不久,妖艳放浪的赵飞燕和她的妹妹赵合德这对汉代“TWINS”(香港女子歌唱组合)就取代了班婕妤的地位,班婕妤只好凄凄凉凉地到长信宫去侍奉太后。班婕妤安份守礼反而被嫌弃,赵飞燕风骚放浪倒受宠爱,正所谓“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因此自古以来就有无数人感叹不已。

虽然这种题材的诗在后世文人中很常见,但徐惠作为宫中的嫔妃,可谓身临其境,故此诗中所包含的意思就不能泛泛而论了。应该说,这首诗也反映出了徐惠幽居宫中的感慨和心声。徐惠虽然也得到过太宗的喜爱,但是后宫美女如云,唐太宗也不会专宠徐惠一人。说起唐太宗,虽然是一代明君,但是自古英雄好色,名士风流,如果按“不好色”这一项指标来评估的话,那唐太宗的得分恐怕还不如崇祯皇帝呢。李世民后宫的花花草草们也是相当多的,除了长孙皇后外,比较有名的还有这些人:

1、韦贵妃:她家世显赫,曾祖父是大名鼎鼎的韦孝宽。韦贵妃比李世民还要大二岁,而且以前结过婚,并生过一个女儿。按民间的偏见,只有娶不上老婆的人才可能要这种“拖油瓶”的“二婚头”。然而,李世民却对她很宠爱,并让她在长孙皇后死后,统领后宫,成为六宫之首。可见韦贵妃决不简单,据墓志中记载说,她“天情简素,禀性矜庄。忧勤絺紘,肃事言容。春椒起詠,艳夺巫岫之莲;秋扃腾文,丽掩蜀江之锦。”虽然墓志中往往过于夸饰,但韦贵妃肯定是美貌出众当无疑问。

2、阴妃:她的父亲阴世师曾是李家的仇人,杀过李世民的幼弟李智云,并刨了李家的祖坟。后来阴世师被唐军捉住杀死,阴妃被籍没,罚入秦王府为婢,被李世民看上成为后妃之一。

3、杨妃:李世民皇宫的杨妃共有三个,其中一个据说是他哥哥李建成的妻妾,另一个叫巢刺王妃,乃是弟弟李元吉的妃子。因为这一点,李世民也颇受非议。明代贾凫西《木皮散客鼓词》中就骂道:“贪恋着巢剌王的妃子容颜好,难为他兄弟的炕头怎样去扒!纵然有十大功劳遮羞脸,这件事比鳖不如还低一扎!”别外那个杨妃,也大有来头,她是隋炀帝的女儿,也就是电视剧中那个和李世民爱得一塌糊涂的“杨吉儿”。

4、燕德妃:也是家世显赫的女子,从亲属关系上讲是武则天的表姐。

其他还有韦贵妃的堂妹韦昭容及当时尚为才人的武则天等等,不细说了。大家可想而知,在众多后宫佳丽围绕中的李世民,能有多少时间和精力来陪伴徐惠呢?所以心思细腻敏感的徐惠,不免一样有和班婕妤她们一样的哀怨。虽然李世民并非是昏君,徐惠也不是被打入冷宫的失意宫人,然而,她却得不到像天下平凡夫妻一样朝朝相守,夜夜相伴的幸福,这正是她所渴望的,却是无法实现的。

《进太宗》

朝来临镜台,妆罢暂裴回。

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

身居宫中的徐惠,作为江南女子,自有她多愁善感的一面。所以才有了像《长门怨》这样的诗篇。然而,她并非是和陈阿娇、班婕妤一样是个失宠的宫人,说来徐惠和太宗之间的关系,还是比较亲密的。对于戎马一生,从刀光剑影、尸山血海中闯过来的太宗,徐惠的伶俐和柔媚另有一番风情。作为南国女儿,往往有些古灵精怪,正如金庸武侠小说中的黄蓉,能把豆腐削成圆球,当作二十四桥明月。徐惠在感情上也会和太宗玩点小花样,撒撒娇,这首诗就给我们描绘了这生动的一幕:“朝来临镜台,妆罢暂裴回”,诗中的徐惠一早起来就对镜梳妆,精心打扮,正所谓“女为悦已者容”,作为后宫的妃子,每天的工作就是妆扮自己的容貌,等待皇帝的临幸。但皇帝嫔妃众多,未必就能召见自己,正像《阿房宫赋》中所说的:“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徐惠深得太宗的喜爱,绝不像上面说得那样惨。不过太宗来召她,毕竟也是一件难得的喜事。按理说徐惠应该喜上眉梢,抓紧跑过去吧?可是,聪明灵巧的徐惠偏偏在这个时候耍了一点小脾气,她说:“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古时对于美人有所谓千金买一笑之说,现在陛下您一声召呼就想让我来吗?呵呵,女孩子的心事往往就是这样的,有时候明明盼着的事情,却故意装成不情愿的样子,明明喜欢,嘴上却说“讨厌”。琵琶遮面,欲迎还拒,半推半就,这更是如徐惠一样的江南女子们的拿手好戏。我们现在有一首歌唱道:“我不哭不笑不点头也不摇头,看着你的汗像下雨一样的流。要等你说够一百个求婚的理由,量一量我在你心中到底有多重……我不哭不笑不点头也不摇头,假装你的话还不够让我感动。我非要听够一百个求婚的理由,谁教你,你让我,等这天等了那么久。” 时间过了一千多年,女儿心事还是依旧啊。不过一般嫔妃和皇帝之间,关系可不等同于现在的女生和自己的男朋友。徐惠既然敢和太宗玩这一手,那么我们可以推断出她和太宗之间还是挺亲密的,不然哪里敢撒这种娇。如果不是皇帝正喜欢她,好嘛,一召不来,你就直接冷宫的干活,那时候叫破天也不会召你了。太宗召徐惠不来,本来相当恼火,但看了徐惠这首诗,却转怒为喜,满腔怒火顿时冰消。明《情史类略》卷十五中评说徐惠“以娇语解围”,我看不然。此诗并非那种为“解围”而写的急中生智之作,而是早有“预谋”,你看诗的前两句“朝来临镜台,妆罢暂裴回”──并不是没有打扮好,徐惠其实早就在徘徊等待,她是故意逗太宗来着。

徐惠对于太宗的感情是相当真挚和深切的,唐太宗虽然比徐惠大二十多岁,但是太宗英明神勇,文武全才,实在是千古罕遇的奇男子。徐惠对太宗有着深深的感情,这一点也不奇怪。到现在我们沉醉唐风论坛上的好多美眉都是唐太宗的铁杆粉丝,为之景仰倾慕不已。前段时间因为电视剧《贞观长歌》上唐国强扮的小李有损她们心目中的形象,于是众美眉口诛笔伐,狠狠地攻击了一番。所以太宗死后,徐惠悲痛欲绝,不久她就生了病。愁病相煎中的徐惠不肯就医服药,决心随太宗而去,她说:“吾荷顾实深,志在早殁,魂其有灵,得侍园寝,吾之志也。”──意思是说,我受太宗的恩情太多,我只希望早早地死去,如果魂魄有灵的话,可以到地下继续侍奉太宗,这正是我的愿望。其实在唐朝那个时代,是没有人逼她去死的,如果徐惠也像武则天一样“另辟蹊径”,也不是说没有机会。从唐高宗李治娶了她的妹妹来看,徐惠对李治来说吸引力恐怕决不比武则天小。她也完全可以选择另一条人生道路,那就是像太宗的其他嫔妃如燕德妃等一样,平平淡淡但衣食无忧地终老宫中。然而,深情不移的徐惠却选择了死,对于徐惠的死,并不能完全归结为“愚忠”,她的死,与其说是殉节,不如说是殉情,在充满狡诈和贪欲的皇宫中,徐惠应该说是一个异类,正所谓:“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永徽元年(650)年,时年24岁的徐惠永远闭上了眼睛,高宗李治感慨于她的真情,将她追封为贤妃,并将她葬在昭陵石室──这个位置在陵山主体内,应该说在昭陵的墓中除了长孙皇后,徐惠就是离太宗最近的了。即使在长孙皇后去世后,一直统领后宫的韦贵妃也未能有如此待遇。她的一缕香魂就此伴在太宗身边,这正是她的心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史上最可怜的说话不算数得用命来偿还的皇帝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上不听劝告的皇帝,送给说话不算数的图片,世界上最可怜的皇帝

    南北朝充满血泪。而在这纷乱的世界中,有一些人坚守道德底线,选择隐居避世,有些人则在杀伐中建功立业,至于什么礼义廉耻,统统扔一边去。他就算贵为皇帝,也一样无视承诺,行为让人不耻,说话不算数,事实会告诉他得付出惨重的代价。这人是谁呢?南梁武帝萧衍。他的大位得来不太光明,南齐和帝虽然在位期间昏事做了不少,

  • 战国第一阴谋:苏秦帮助张仪当成了秦国的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年轻时的张仪,曾和苏秦一起跟随鬼谷子学习术业。毕业后,苏秦很快在赵国谋到了宰相的职位,可张仪呢,却不见起色。正当张仪感到前途渺茫之际,有人给他出了个主意:“找你同学苏秦去呀,他现在做了大官,可以帮你啊!”于是,张仪到了赵国求见苏秦。可一连好几天,苏秦端着架子就是不见。终于等到见面了,哪想到呢,苏秦竟

  • 李鸿章的强军梦:临终告诫警惕东邻小国狼子野心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凡是知道中国近代史的,都熟悉晚清重臣李鸿章(1823至1901)。也许大家不一定清楚的是:上世纪末的着名外交家、曾任中国驻美大使的李道豫,正是李鸿章的后代;而1940年代着名作家张爱玲,是李鸿章女儿的孙女儿。对李鸿章,以前极左时代的教科书及史籍,都称他是“中国近代史上媚外卖国的典型人物”。理由是清王

  • 南朝刘宋皇室:一个盛产精神病和变态皇帝的朝代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南北朝是中国一个分裂的朝代,分为南朝和北朝。南朝依次是宋、齐、梁、陈;北朝依次是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下面要说的南朝的宋朝,一个在南朝四个朝代存在时间最久的(共60年)王朝。这个王朝的皇帝几乎全部是杀人成性、荒淫无度,似乎每个皇帝都有神经病。他们到底有多么的神经呢?宋武帝刘裕:出身于军旅,为

  • 南北朝第一枭雄大将军尔朱荣:四朝帝王出帐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420年东晋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建国号为宋。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自此形成南北各自为政,相互对峙的局面。南朝历经宋、齐、梁、陈,北朝则是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直至589年隋文帝杨坚派兵灭陈,中国才重归一统,这段时间就是历史上的南北朝时代。常言道乱世出英雄,南北朝时风云变幻,英雄人物

  • 史上最残暴将军:秦名将白起坑杀赵国40万降卒?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白起主要战绩:伊阙之战斩杀韩魏联军24万。攻楚三次,攻破楚都,烧其祖庙,共歼灭35万楚军。攻赵先后歼灭赵军60万(含长平之战坑杀赵国40万降卒)。攻韩魏歼灭30万。白起一生共歼灭六国军队约165万。白起,又名公孙起,秦国上将,“战国四大名将”(白起、廉颇、王翦、李牧)之首。白起善于用兵,史书记载他“

  • 历史解密:明朝正德年间诛杀太监刘瑾另有幕后人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把太监刘瑾送上断头台的他的同伙,是正德朝“八虎”之一的张永,但在幕后为其出谋划策的却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名叶良辅的商人。明朝正德年间的大宦官刘瑾是个大权奸,他原是东宫的一个小太监,少年天子朱厚照登基后,刘瑾玩弄权术,窃取了司礼监及东、西厂之权,继而结党营私,废除朝纲,又罗织罪名,大肆陷害忠良,朝中数以

  • 高调的曹操其实生活很低调:死前分香料给众妻妾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曹操绝对是个人物,三国好多故事都与此人有关。挟天子以令诸侯,官封丞相,爵位武成候,后来封为魏公、魏王,与刘备孙权鼎足三分,名声显赫,不过此人的平常生活却一点也不奢华,非常低调。曹操做丞相,丞相的工资有多少?分两部分,一是货币工资,也就是五铢钱,每月1.75万,再就是实物工资,粮食工资,17

  • 三国解密:诸葛亮的西蜀人才队伍是怎么样建设?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听过三国故事,也知道诸葛亮是三国时代的能人异士,对他佩服的五体投地的大有人在,作者也是三国迷,看了通俗版《三国演义》,倒是对诸葛亮建立的西蜀人才体制有些兴趣,因此就其表皮开始,往下推论,聊以开阔历史趣味思维。西蜀的人才使用要从刘备说起,刘备在后汉晚期,乘天下大乱之势,借汉氏中山王后裔之名,意

  • 明朝永乐皇帝:操弄权力、阴谋和无赖行径的高手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提起明永乐皇帝朱棣,我们即刻会联系上皇皇巨著《永乐大典》的纂修与郑和七下西洋,同时也会想到朱皇帝通过发起靖难内战的形式,坐上了侄儿尚未坐热的龙椅。按儒家正统,此为叔谋侄位、篡国自专,当为逆贼。但当朱棣荣登大宝,自视礼仪为生命的儒家士子们,除鲠直而迂腐的方孝孺辈外,纷纷顶礼膜拜、效忠表诚。 自朱元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