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景帝后宫有个女人胸大无脑:揭汉景帝妃子栗姬

汉景帝后宫有个女人胸大无脑:揭汉景帝妃子栗姬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126 更新时间:2024/1/10 1:54:40

有一个细节不能不提。公元前153年,景帝长子、栗姬所生的二十岁的刘荣被立为太子,两年后,薄皇后才被废。在这两年中,栗姬与薄皇后之间的关系,是不是很微妙呢?

按照当时礼仪,刘荣见薄皇后,得叫母后,而见到生母栗姬,却只能称呼封号。儿子不能认妈,这种情形,是个母亲都会妒忌的,人之常情嘛。栗姬心中憋屈,多半难免,但她似乎并未妒忌薄皇后,有些奇哉怪也。

是她预料到薄皇后终将被废,不构成威胁?还是薄皇后人缘太好,待她不薄,她不忍心妒忌?都不是。从现有的史料来看,栗姬并无觊觎皇后之位的野心。

谁来做皇后,她不关心,她所关心的,是汉景帝晚上睡了哪位女人,为何不跟她睡。这恐怕才是史书上所记的“栗姬妒”的根源。薄皇后根本没有陪侍景帝的可能,栗姬又怎么会对她心生妒忌?

栗姬的容貌想必应该很美,至少不比另一个程姬差。程姬的故事,我在前面说过,汉景帝是很喜欢她的,来月经不放过,喝醉了也不相忘,堪称后宫第一美女了吧。但在前173年,这二女同时进的宫,栗姬当年即怀孕生下刘荣,且一连生了三个儿子。程姬是数年后才有了儿子刘余和刘非。如果栗姬容貌一般,景帝不会这么高频率临幸她,对吧?另外,在《史记》中也有记载:景帝(晚年)尝体不安,心不乐,属诸子为王者于栗姬,曰:“百岁后,善视之。”这有些托孤的意思了,说明栗姬在汉景帝的心目中,是可以母仪天下的,仪容不是一般的美。

女人貌美,可以拴住某个男人的心,却未必能拴住一个皇帝的心。这怪不得皇帝,架不住女人多呀,否则宫斗戏还怎么拍?汉景帝同时放不下的女人有许多个,栗姬想“三千宠爱在一身”怎么可能?不妒忌就怪了。她是没有妒忌薄皇后,其他的女人嘛,几乎都是她的眼中钉肉中刺。这种情绪,在她儿子被立为太子之后,表现得最为明显。

女人爱妒忌,是出于天性吗?不好说,尽管心理学家言之凿凿,我想,我们最好还是存疑吧。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身边有个女人爱妒忌,起码生活会丰富多彩,不至于枯燥无味。就好比烹饪,搁点醋,菜肴的味道会更美。但搁醋也要适量才好,过了反而会破坏菜肴的美味。这就是爱妒与善妒的辩证法。如果说妒忌是女人天性的话,那么善妒就是女人后天修炼的结果。一个聪明的女人,知道何时何事可以妒一下,何时何事需要克制妒忌之心,爱妒与善妒的本质区别就在于此。

显然,栗姬是个妒忌的女人,她的短板是不善妒。

景帝的姐姐--长公主刘嫖,平生最大的嗜好就是爱做红娘,曾多次给皇帝弟弟推荐介绍美人,汉景帝来者不拒,个个喜欢,几乎忙不赢了。这让栗姬很不爽,太史公用“日怨怒”三字来刻画,颇为贴切。栗姬怨怒谁?当然不是皇帝,她怨的是长公主的多事,怒的是那些美女抢了本该属于她的宠幸。这种情绪如果外露那是很危险的。因为刘嫖这个女人,栗姬无论如何也得罪不起。

若栗姬偷偷妒忌一下不为外人道也倒还罢了,可她妒令智昏,做出了两件足以决定她未来人生命运的傻事儿,不但害了儿子刘荣,也把自己打入了冷宫,基本由此改变了汉朝历史的走向。

妒忌原本可以理解并得到原谅,不善妒,就是她的错了,怨不得别人。

第一个事儿,是针对刘嫖的。

当时陈阿娇十三岁,刘嫖打算跟栗姬联姻,把女儿阿娇嫁给太子刘荣。为了表示诚意,刘嫖亲自出面说媒,栗姬却高调的说了“不”,这非常的不明智。你再妒忌,也不该妒忌到刘嫖的头上,毕竟人家刘嫖不是你的情敌,不是吗?

此时栗姬的妒忌,完全没来由,不给长公主面儿,后果很严重。刘嫖生气了,心想,我那阿娇如花似玉,还愁找不到好婆家?她一转身,就去讨好王娡王夫人,把阿娇许配给了只有四岁的胶东王刘彻,同时19岁的次子陈蟜娶王娡的三女儿、6岁的隆虑公主为妻。瞧瞧人家王娡,要么不联姻,决定联姻了,就玩深度,牢靠得不能再牢靠了。

王娡不妒忌吗?也妒忌,可她善妒,在刘嫖面前则绝对不妒,她需要傍眼前的这位“大款儿”。

其后的事态发展,对栗姬越来越不利。刘嫖不断的在汉景帝面前说刘彻的好,不断的编排栗姬的黑材料。其中最致命的一个,就是巫蛊。“栗姬与诸贵人幸姬会,常使侍者祝唾其背,挟邪媚道。”就是说,栗姬经常邀请那些正在得到皇帝宠幸的妃嫔一起聚会,然后乘机安排下人在她们身后说鬼话吐吐沫。这种“祝唾其背”的巫蛊术,在汉代很流行,效果有没有,不重要,重要的是,当时人都信这个。汉景帝听到刘嫖的小报告,心中不是滋味,生气是一定的。

第二个事儿,是针对景帝的。

前151年,薄皇后被废,在朝野引起了不小的骚动。大臣们分为两派,一派认为,薄皇后并无过错,不该废;另一派则坚持“母凭子贵”的教条,薄皇后无子,该废。汉景帝最后虽然平息了骚动,但心情一直不是太好。他有了立栗姬为后的想法,“百岁后,善视之”的托孤,就是明证。显然,如果栗姬聪明一点的话,当即给景帝下个保证,或者来几句温馨的安慰,皇后之位兴许很快就会落实,毕竟儿子是太子,太子母亲当皇后,这在历史上的大多数时期,是惯例。

然而,栗姬再次因妒失智,对汉景帝的托孤,她不但没有抓住机会,反而火冒三丈,怒不可遏,“不肯应,言不逊”。这种情绪化的反应,即使到了今天,依然令人难以理解。

是的,你妒忌其他女人不错,可你作为庶母,照顾景帝后人,难道不是应当应分的?儿孙们有什么错?这是其一。其二,不答应也就罢了,为何要出言不逊、得罪皇帝呢?你凭的是什么?如果就凭儿子是太子的话,那么,岂非是把儿子放火上烤?

汉景帝当时就“恚”了,“心嗛之而未发也”。太史公为何不用“怒”,而用“恚”?不能不钦佩他的用词之精到,因为“恚”比“怒”多了几分恨的意思。惹皇帝生恨,还有你的好?再说,你栗姬不肯帮着照顾皇帝的儿孙们,有的是人愿意呢。

这两件傻事儿一做,栗姬的命运基本也就终结了。她把所有可能上位的机会都拱手送给了一个打心眼里“愿意”的女人,那就是王夫人。先与长公主结盟,已经取得了在实力与舆论上的优势;栗姬完全被孤立,给王夫人主动出击带来了机遇。当薄皇后被废,后位虚悬,王夫人使了一记杀招:

你栗姬不是没“上进心”只求“上床”吗?那好,我偏要让你显得有“上进心”。她暗中派“上行”(接待宾客的官员)游说汉景帝,建议立栗姬为后。这摆明了就是给栗姬挖了一个坑,无论栗姬跳与不跳,结果都一样。汉景帝火了,本来就生栗姬的气,再加上王夫人烧的这把火,于是,“上行”被杀,从此汉景帝再不愿跟栗姬见面了。

说起来有些好笑,景帝越是不见她,栗姬的妒忌之心就越是强烈,以至于妒恨而死。“愈恚恨,不得见,以忧死”。她这一死,第二年年初,景帝就废了刘荣的太子位,接着宣布立王夫人为皇后,然后不顾窦太后的反对,果断立刘彻为太子。

反过来思考一下,如果栗姬善妒,明智的与刘嫖结盟,那么,皇后位固然不会旁落,儿子刘荣顺利接班做皇帝,多半也板上钉钉,大汉朝的江山,就没刘彻啥事了。历史如果这么发展下去,又会怎样呢?

窃以为只有一种结果:刘荣会继续执行父祖既定的休养生息之国策,因为他秉性类父,起码不至于走刘彻后来的穷兵黩武之路,“文景之治”再延续一代人,西汉王朝可能会更加强盛。

以今天的盛世标准来衡量,对外和平、对内和谐、百姓富足、国家有钱,这几条,“文景”两朝都基本达标。而汉武帝到处用兵,征战不休,把国家数十年财政积累消耗于一旦,此类所谓的盛世,不要也罢。

顺便说明两点:

一,栗姬的“媚道”,学界有人认为主要是指她会跳舞,窃以为,不排除她是大胸女人。尽管汉代男人审美,似乎并不十分关注女人的胸,但谁敢说那不是男人在集体装蒜呢?女人羞说,男人不说,恰恰说明大胸女人的性魅力可能最高,最有杀伤力。说女人胸大无脑,或者是个伪命题,但栗姬大胸脑无,却是可能的。

二,栗姬的死亡时间,有人说是在刘荣去世之后,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人间悲剧。这说法不对。其实,《史记》写得很清楚,“(栗姬)以忧死。卒立王夫人为皇后”,即指栗姬死于前151年。而刘荣是在前148年,因恐惧而自杀于中尉府,比母亲晚了三年。

一个小女人的妒与善妒,所产生的危害与否,不仅仅只是生活、婚姻、事业的谐与不谐,特定历史时期,也事关家国天下兴衰的。妒忌时,有意识地保持克制,想想该不该妒忌,该妒到何种程度,无论效果如何,只要女人有这个意识,那就是聪明女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太子李建成为什么没能当上皇帝?李建成的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建成的子女下场,李建成是太子吗,古代有多少太子当皇帝的

    太子李建成:被弟弟扭曲的准皇帝血洒玄武门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四日,大唐太子李建成与其弟齐王李元吉正欲上朝,唐高祖的爱妃张婕妤慌张而来。她告诉建成,秦王李世民昨日在高祖面前诬陷他和元吉淫乱后宫,今日又带了诸多兵将前往玄武门。李元吉明白,欲进宫就必须走玄武门。他所认识的李世民阴险狠毒,什么事都做得出

  • 蔡伦与他的龙亭侯国:东汉发明家蔡伦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蔡伦是科学家还是发明家,蔡伦是东汉的宦官吗,介绍蔡伦

    东汉安帝元初元年( 114),发明家蔡伦被封为龙亭候,置龙亭侯国。水宁二年(121年),蔡伦因遭诬陷,为帝所逼,服毒白尽,龙亭侯国撤销。蔡伦(?-121)字敬仲,东汉桂阳郡人。汉明帝永平末年入宫给事,章和二年(公元88年),蔡伦因有功于太后而升为中常侍,蔡伦又以位尊九卿之身兼任尚方令。蔡伦总结以往人

  • 揭秘:才智过人的周培公为何被康熙发配盛京?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康熙皇舆全览图,小鬼当家才智过人,康熙为什么把周培公放到盛京

    导读:清朝康熙皇帝时期,朝廷上由这么一个人:文武兼备,刚正毅勇,才智过人,恪尽职守,深谙治世之策,深得为人之道,是康熙身旁重要的谋士。然而这样的的一个人,在官场上如此知进退,如此为自己保身,但还是落得了贬谪的下场。而这个人,就是周培公。周培公是一个政治家,不妨看看他的经历,来了解一下,当时的官场。学

  • 揭秘康熙帝身边的重要谋臣周培公:周培公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周培公简介,周培公的墓,李光地

    周培公(1632年—1701年),名昌,字培公,湖北荆门人,是康熙帝身边的重要谋臣之一,官至参议道台、山东登莱道、盛京提督。三藩之乱时,曾劝降割据平凉的王辅臣,其著作被收入《介庵草》。早年经历周培公幼年丧父,十岁时,李自成进攻荆郢间,其母孙夫人殉难而死,周培公落魄无依。成为州卒小吏,不久依附显赫者进

  • 震惊:为战国时代画上句号的竟然是位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为什么说女人祸国,婆媳的战国时代评价,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

    长平之战,不啻为战国历史的拐点,亦使得一代名将白起的身后名稍稍蒙尘。在这之前,他运筹伊阙会战,击溃韩、魏联军,歼敌24万,又成功将楚国势力驱逐至徐、淮。长平之战后直至嬴政称帝,大规模的战略决战再未出现过。从纯军事角度而言,白起无疑是战国的终结者。但是,用枪杆子逻辑推导出的结果,往往不靠谱;论及政治与

  • 揭秘:战国时期名人宋玉和九冢华严寺的来历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高古玉环特征,楚国宋玉相关历史,姬昌桥的故事

    宋玉,又名子渊,湖北钟祥人。相传他是屈原的学生。战国时鄢(今襄樊宜城)人。生于屈原之后,或曰是屈原弟子。曾事楚顷襄王。好辞赋,为屈原之后辞赋家,与唐勒、景差齐名。“才比宋玉,貌若潘安”,或者说是“貌若宋玉赛潘安”,宋玉的才华品貌,可见一斑。作为古代美男子,据史料所说,宋玉活了七十多岁,一生宦场,欢场

  • 都说一见杨过误终身,岂知一见郭襄竟能误百年?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一见郭襄误百年的上句,郭襄遇杨过误终身,郭襄一见杨过误终身

    郭襄如果当年没有遇到杨过,也许就没有后来的峨眉。若没有那次风陵夜话,也就没有后来的万兽山初见,没有万兽山的初见,也就没有后来的雪夜捉灵狐;没有雪夜灵狐,也就没有英雄大会的那一夜烟花,没有那一夜烟花,也就没有后来绝情谷一跃,没有绝情谷的一跃,也就没有华山之巅的诀别,诚然也没有天涯思君终身不忘。郭襄骑着

  • 解密:谁才是宋朝历史上最配称明君仁君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解密建国后重大历史,历史的真相,宋朝皇帝哪个是明君

    宋仁宗是宋朝第四位皇帝,论能力,他不如宋太祖雄才大略,论学问,他不如宋徽宗多才多艺,但论生前死后的名声,他却是宋朝十八帝中最好的,在位42年,执政宽简,为人温良,他把一个“仁”字,贯穿于治国安邦全过程。他对下人很仁慈。一个暮春时节,宋仁宗在御苑散步,一段时间后,身边的人发现他频频回头张望,却又什么也

  • 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五绝之一:细说东邪黄药师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射雕英雄传西毒是谁,黄药师的武功绝学,射雕英雄传武功第一是谁

    台湾已故作家三毛曾说:“最爱黄药师什么都爱。”可见,即便是著名作家,谈到黄药师也会语无伦次的。其实黄药师这么受欢迎,倒不是因为三毛爱他,或者这么多粉丝爱他,关键是金庸爱他。智慧、知识、财富、容貌、地位......这些普通人终其一生未必能求得一种的东西,毫不吝啬地给了黄药师。金庸那时候,写小说不像现在

  • 中国古代史上最无耻的官场“不倒翁”是何许人?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代无疑是中国历史上王朝更迭最频繁最昏暗的一个时期。国学大师钱穆先生说这个时代是“中国古代最无耻的时代”。也就是这个“无耻时代”出了一位官场“不倒翁”。这位“仙家”在频繁的政权更迭中总能立于不败之地,这位厉害的角色叫冯道。在五代十国,改朝换代比老百姓换衣服还勤快,短短五六十年的光景里共换了五个朝代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