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和项羽有杀叔之仇的章邯为什么率兵投降项羽?

和项羽有杀叔之仇的章邯为什么率兵投降项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348 更新时间:2023/12/13 15:25:20

司马欣便是章邯派去咸阳禀告秦二世巨鹿战况的一员手下悍将。然而司马欣此次咸阳之行并不顺利,甚至可以说是凶险万分。因为他差点儿就掉了脑袋。

司马欣快马加鞭赶到京城后,就直接就去找秦二世。然而,他很快就悲哀地发现,虽然他在战场上跟着章邯出生入死好几年,也算是风流人物了,但此时连皇宫的大门也进不了。原因其实很简单,没有领到赵高签发的许可证,宫中的卫士就不给放行。

见皇帝还要赵高许可,司马欣这时才感到事态比想象中的还要严重,看来朝廷果然如传闻中的一样,朝中大权被赵高独揽,秦二世早已被架空了,只是他自己身在云里雾里还不知道罢了。

虽然这明显有违常理。但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头,没办法,司马欣只得去找赵高了。

他一连数天到赵府都吃了闭门羹。

后来他悄悄地塞了一些碎银给那些门卫,有钱能使鬼推磨,看在银子的分上,那些门卫就悄悄地告诉了他一些实话,他们主子(赵高)是抱定主意不会见他的,想拿去见皇帝的许可证,还是省省吧。

不让自己见皇帝,这明明是心中有鬼啊。司马欣不敢再逗留了,于是,他连夜就逃出了咸阳。

因为是夜里赶路,他走着走着竟迷了路。可世上的事就是这样,福兮祸之所依,祸兮福之所倚,正是由于他的迷路却捡了一条命。赵高本来就打算这几天把司马欣就地解决了,惊闻他连夜出了咸阳,情知不妙,马上派人来追,可惜他们派的追兵走的是阳光大道,自然就没有追到他了。

司马欣如实汇报了咸阳的所见所闻,章邯的心悲凉到极点。果真不出他所料啊,他南征北战这么多年,换回的就是这样无言的结局!看来大秦王朝真的气数已尽了。

一个可怕的想法在他脑海里产生了,他自己也为这个可怕的想法吓了一跳,是啊,如果这个想法付诸实际行动的话,就意味着他一世英名将彻底毁了。然而,除了这样,他又能怎么样呢?进退两难,章邯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正在这时,他收到了一封信。信使告诉章邯,派他送信的主人叫陈余。陈余,一个大家都并不陌生的名字,一个识大局顾大体却被自己的结拜兄弟张耳误会至深的人。巨鹿之围被解后,因为误会一时间无法消除,他和张耳之间的关系甚至发展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于是他黯然地带领手下士兵归顺于项羽麾下。

这封信是他和范增经过激烈的讨论后才完成的。主题只有一个字:和。直到这封信送出,他们都瞒着不让项羽知道。

为什么要瞒着项羽呢?原因很简单,章邯当初杀了他叔父,项羽对他有不共戴天之仇,在还没有弄清章邯心里的真实想法前,还是先瞒着项羽好。

这封信充分展示了陈余作为“和平大使”的非凡才华。

首先从秦初的名将蒙恬说起,说他如何如何有功,又如何如何被赵高害死,然后故事的主角一下子换成赵高了,说赵高如何如何独断专行,又如何如何指鹿为马。直到最后,才说他(章邯)如何如何英勇,如何如何精忠报国……

这封信如果站在现代文学角度来看,信中运用了大量修辞手法。归纳如下:

对比:拿当年劳苦功高的蒙恬来跟同样劳苦功高的章邯来比,蒙恬最终落得个诬陷惨死的境地,那么你章邯的结果会不会是一样的呢?

暗喻:在指鹿为马的事上大做文章,说朝廷已被赵高独揽大权,黑暗至极。如果此时再把巨鹿比喻成“鹿”,那么“马”又是谁呢?

夸张:章邯如果答应求和,他手下二十余万秦军就可免遭生灵涂炭。一名秦军士兵上有父母下有妻儿,如果只算上最亲近的五个人,二十余万士兵就将影响一百万人的命运啊。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啊。

章邯看完这封信,怔了良久,才把它交给了司马欣。

这信若是让朝廷知道了是要砍头的,司马欣是聪明人,自然已明白章邯心里的真实想法了。其实经过这一趟咸阳之行,他心里也早就产生了一个想法,只是一直还没敢说而已。看来,现在已不用再隐瞒了,他重复了一下那个字:和。

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章邯终于决定求和。

对于这个南征北战、戎马一生的乱世枭雄来说,做出这个决定是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啊,从当年的不败到连败,项羽已注定是他命中克星。即使这样,他仍然没有想过背叛朝廷,此时如果朝廷能给他一点支持和安慰,他一定会拼了老命和项羽继续斗下去。然而,朝廷除了一封陈述他剿匪不利督促他火速歼敌的诏书外,什么都没有。赵高早已把秦二世玩弄于掌心。那么他呢?国已不国,胜了又如何,败了又如何?他不过是一枚被赵高任意摆布的棋子罢了。胜了得不到应有的荫封(极有可能因功高盖主而被砍头),败了就是替罪羔羊死无葬身之地。无论胜负,他的命运都是一样的。

哀莫大于心死,这一刻,章邯的心真的死了。

这是怎样的朝廷,这是怎样的悲哀?直到这时,他才明白为什么这些年来革命之火长久不熄,他剿灭了这里,那里又起来了,他剿灭了那里,这里又起来了。他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革命的烈火是扑不灭的。秦朝腐败到了这种地步,而他这些年又干了什么呢?打败了陈胜吴广起义,灭掉了项梁。这些年他扮演的不正是刽子手的角色吗?

直到这一刻,他才发现自己的双手已沾满了正义者的淋漓鲜血。现在只有帮助义军一起推翻这腐败的朝廷,才能减轻一点自己的罪过。章邯终于醒悟过来,虽然有点迟,但终究还有回头是岸的机会。他派出始成前往项羽营中求和。

听说是来求和的,项羽火冒三丈,叔父的大仇未报,你倒好,眼下无路可走,居然来求和,白日做梦吧。第一次求和就这样宣告流产了。

但陈余范增心里却有了底,知道章邯那边已搞定了,现在关键是如何搞定项羽了。如果当面向项羽再进言求和的事,以项羽的牛脾气,效果肯定不好。于是范增采取了“等”的战略方针。既然求和不成,那接下来双方再开打吧。

章邯此时已不愿再和革命义军为敌,因此项羽的几次进攻都以胜利告终。项羽胜了,但脸上并没有一丝笑容。因为这时他突然发现军中的粮草供应不够了,要行军打仗,就必须先解决士兵们的温饱问题啊。

章邯那边处境更差,由于连吃败仗,他知道自己已到了穷途末路,如果退回朝中去,赵高他们肯定不会放过自己,后退的路已是死路一条,前进的路又被项羽封死。章邯在生死存亡的这一刻,再次面临抉择。最终章邯再一次鼓足勇气请求求和。这一次他派出的和平大使是司马欣。当年司马欣曾救过项羽叔父项梁一命,因此,项羽对司马欣心存感激。然而两人叙叙旧拉拉家常还可以,一谈到求和的事,他依然会怒不可遏起来,在他的潜意识里,叔父的血债只有用血来还才行。

范增等的机会终于来了。他对项羽进行了不接受求和的利害关系的劝导。项羽眼见自己的粮草供应出了问题,知道再这样打下去,对自己也没有好处,不得已只好答应了章邯求和的请求。

其实什么和不和,说白了就是投降。“和”这个字首先是陈余提出来的,换了个词,虽然意思是一样的,但却给足了败军之将章邯极大的颜面,让他有台阶可下。

我们的汉字语言真是富有魅力。什么时候运用什么样的遣词真是一门艺术。就像在后来,我们看到一些将领把在战场上“屡战屡败”在上报朝廷时改成“屡败屡战”一样,同样的四个字,只是稍稍换了一下出场的顺序,意思虽然还是差不多,但效果却大不相同了。

经过范增反复开导,项羽终于解开了心中那个结。

章邯来求和这一天,项羽表现得很大度,并没有对叔父的仇耿耿于怀。是啊,人的一生中不可避免都有很多恩恩怨怨,但如果都冤冤相报何时了?为了大局,为了天下的苍生,为了自己的宏图大业,项羽最终选择了善待章邯。

相逢一笑泯恩仇。面对项羽爽朗的笑,章邯原本畏惧的心这才放下。当他要跪拜时,项羽却握住他的手深情地说了两个字:“免了。”同时就给了章邯一个承诺:“将军如若与我携手灭敌,将来同享天下富贵,苍天作证!”

嘴上说完,项羽接下来来了点实的。封章邯为雍王,直接留在他身边当大将用;封司马欣为上将军,统领二十万降军。

楚怀王本来就是封项羽为上将军的,但此时项羽却封司马欣为上将军,可以说他此时已完全摆脱了怀王的控制。实际上已拥有了自己独立的领导权。

这条巨龙终于腾到了半空云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自古明君多暴君:唐太宗李世民杀兄逼父夺帝位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秦始皇是明君还是暴君辩论,明君还是暴君完结,朱元璋是明君还是暴君

    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称帝起,到1911年宣统帝退位止,在2100多年的时间里,共产生了230多位皇帝。在封建时代,这些皇帝一手掌握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等大权,独断乾坤,决定着国家的命运与臣民的生死荣辱。然而综观中国历史,由于封建专制政治的独裁制、终身制、世袭制、嫡长继承制、等级特权制以及阴谋争夺

  • 安徒生曾是剪纸天才:创作童话边剪纸边讲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安徒生童话剪纸图片,安徒生剪纸的特点有哪些,安徒生剪纸的名字叫什么

    导读:在中国传统的乡村习俗生活中,剪纸与刺绣是女孩和妇女具有普遍性的生活内容。尤其在北方乡村,妇女们童年时期的生活就是从学剪花、绣花开始的。“一树梨花靠粉墙,娘在绣房教贤良” ,陕西旬邑天才的剪花娘子库淑兰用她创造的彩色剪纸方法表现过这样的童年生活。“一岁上尕来,二岁上大,三岁四岁巧说娘,七岁八岁学

  • 司马懿简介:司马懿因为鹰视狼顾而天生奸臣?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司马懿有狼顾之相,司马懿鹰视狼顾图片,军师联盟司马懿回头鹰视狼顾

    司马氏的晋朝替代曹魏皇族的步伐,是从司马懿开始起步的。司马懿(179年~251年),字仲达,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家世显赫,是东汉以来河内有名的望族。其父司马防曾官至京兆尹,禄二千石。司马懿青少年时,就显露出才华。史书称他“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晋书宣帝纪》)。虽生在

  • 历史上七岁时就能收孔子为徒的人有多“神”?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孔子的72贤徒有几位在临沂,孔子的七十子之徒之遗言,孔子拜七岁师傅的故事

    导读:孔子被视为中国古代教育的开创者、奠基者,也是中国教师的鼻祖,成语“至圣先师”旧时特指孔子。《礼记·文王世子》曰:“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清康熙年间,康熙皇帝还专门为孔子制“至圣先师”石碑一通,以示对孔子教育功业的尊崇。如今,以孔子命名的汉语学院已达数百所且遍及世界各地,中国台湾和香港

  • 金庸爱《西游记》:令狐冲韦小宝皆有孙悟空特点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令狐冲是哪个派,西游记真假美猴王如来佛祖说的话,令狐冲和东方不败的关系

    导读:金庸曾谈到“俗文学中有极高品味者”,所举例证,便是“《西游记》、宋词、元曲等等”。像他的创造者金庸一样,韦小宝也是从小就爱听故事,爱讲故事。当日在五台山上,韦小宝跟双儿讲到的,就是“唐僧和尚到西天取经”的故事。《西游记》第四十回,乌鸡国国王要将王位让与孙悟空,悟空却道:“不瞒列位说,老孙若肯做

  • 满是疑团的明武宗朱厚照:被认为是明朝衰弱节点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明武宗朱厚照儿子,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父亲

    中国古代的荒淫皇帝,在明朝一代,人数最多。当初明太祖朱元璋辛辛苦苦打天下,整顿吏治,一心想着治国安邦,如果地下有知,看到自己的子孙们都如此不争气,不知会作何感想。这些淫乱皇帝中,明武宗朱厚照是最典型的一个,他是一个短命皇帝,一生腐化堕落,荒淫无耻。他建造"豹房",花天酒地,抢男霸女,整天泡在美女们的

  • 为什么项梁不自立为王而立一个牧童为楚怀王?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为什么楚庄王不叫楚庄公,项梁拥立的楚怀王是谁,项羽为什么要分封天下

    项氏集团的实力进一步壮大后,众人拥护道:“大王您英名果断,德高望重,应自立为王才对。”是啊,当大王多威风。就在项梁将要点头答应的时候,人群中出现了一位老者。这老者年逾七旬,头发花白,站出来,给项梁上了一节生动的政治课。他详细地分析了陈胜起义失败的原因,这里简单地把他的话归纳为:陈王出身低微,不立楚王

  • 秦末历史解密:张良凭什么位列汉初三杰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邦和张良谁年龄大,汉初三杰的结局,历史上西汉和东汉是什么原因分的

    刘邦刚办完母亲的丧事,便传来陈胜兵败被杀的消息,他的身子被震得一颤,这个噩耗无异于晴天霹雳。在刘邦的心里,他对第一个举大旗拉大皮的陈胜既敬又佩。同样是地地道道农民出身的陈胜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怒而揭竿而起。比起自己“明哲保身”,率逃兵躲在大泽的深山中的懦夫行为,他太勇敢了,太伟大了……刘邦本来想等自己

  • 隋末神人李密:到哪都以策划造反为己任的豪杰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隋唐李密简介,唐朝李密是什么人,李密唐

    李渊在北方呼风唤雨的时候,他在南方的本家李密的事业也渐入佳境。李密是隋末唐初农民军的“带头大哥”,隋唐的历史走向和他息息相关,如果他不是在关键的时候自己葬身了自己,那么“隋失之鹿”应该是他的战利品。果真如此,隋后面的朝代应该是“蒲”(按照杨坚、李渊的命名思路),而不是唐。李密的事迹和窦建德、杜伏威、

  • 班超的西域传奇:汉王朝衰弱前最后的辉煌时期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班超与张骞出使西域相差几年,西域传奇是什么意思,班超西域行

    大家一定都还记得中学历史课本里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但“投笔从戎”之后的班超究竟做了什么,课本就没再说了。告诉你吧,班超老NB了,他后来官至西域都护,封定远侯。何谓西域都护?用今天的话来说,相当于西域联合国军总司令。班超在西域大展汉帝国雄风,经常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召集汉帝国及其仆从国,粗暴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