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自古明君多暴君:唐太宗李世民杀兄逼父夺帝位

自古明君多暴君:唐太宗李世民杀兄逼父夺帝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166 更新时间:2023/12/28 11:12:30

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称帝起,到1911年宣统帝退位止,在2100多年的时间里,共产生了230多位皇帝。在封建时代,这些皇帝一手掌握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等大权,独断乾坤,决定着国家的命运与臣民的生死荣辱。然而综观中国历史,由于封建专制政治的独裁制、终身制、世袭制、嫡长继承制、等级特权制以及阴谋争夺、血腥杀戮等本质特性的制约影响,这230多名皇帝中昏君、暴君占据了多数的比例。那些杰出的皇帝,尤其是有始有终的文治武功、德兼有功的好皇帝,简直是凤毛麟角。相比较而言,中国有7名比较有政绩的皇帝或者是君王。夏禹,他领导治水有功;周武王,伐纣建立了分封天下的国家;秦始皇,第一个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帝国;汉高祖刘邦,他与项羽决战,取得了胜利;唐太宗李世民,实行贞观之治,推动历史大进步;明太祖朱元璋,驱逐蒙古政权,恢复汉人之治;清朝康熙玄烨,统一全国,确定了现代中国的大致版图。然而,由于权力的过于集中而疏于制止,即使这几位明君,也并不是完美无瑕。有时候,他们也像猛虎一样,杀人如麻。

唐太宗杀兄逼父

"太宗亲执弓以射杀其兄,疾呼以加刃其弟,斯时也,穷凶极惨,而人心无毫发之存者也。"这是王夫之对唐初玄武门之变的评价,与我们正史上的评价出入很大。正史是这样记载的:

唐高祖共有二十二个儿子,高祖的元配窦皇后生四子: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次子李世民封秦王,三子玄霸早卒,四子元吉封齐王。建成、世民、元吉都有才干,不过,太原起事前,只有李世民参与策划,而起事之后,讨平群雄的战争中,李世民立功最大。他战必胜,攻必克,而且气度非凡,胸怀大志。由此遭到哥哥建成和弟弟元吉的嫉妒,于是引发了一场兄弟相残的悲剧,这就是大唐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

李建成因是嫡长子,被李渊立为皇太子,但他的功业不及李世民,深恐太子之位不保,便暗中私募东宫卫士和突厥兵,想乘李渊出临智宫之机,密谋政变,除掉李世民。不料事机不密,政变未遂,反遭父亲的痛斥。李建成又与弟弟李元吉勾结起来,串通李渊宠妃尹德、张婕妤,污蔑李世民谋反,请求将之处死。李渊不肯。这时,突厥万骑来攻,李建成建议派元吉代李世民督军出征,借以剥夺李世民的军权,并摆宴昆明池,谋在宴会上将李世民拉至幕后杀之,然后宣称暴死。但密谋外泄,李世民身边的人纷纷劝他先发制人。李世民长叹道:"骨肉相残,古今大恶。我明明知道祸在旦夕,想等事情暴露出来再做处置,不也可以吗?"尉迟敬德劝道:"死里求生原是人的本能,大家以死拥戴大王,这也是天意。祸机一触即发,大王还犹豫不决,安然无忧。大王纵然不怕死,宗庙社稷该怎么办呢?大王不用敬德言,敬德愿逃身草泽,不愿留在大王身边束手待毙。"长孙无忌也劝说:"不从敬德言,事情非败不可,敬德等人必然不为大王所用,无忌也当随而去,不能再与大王共事了。"李世民还在犹豫。敬德进一步苦劝,说:"大王今天处事疑虑重重,非智者所为;临难犹豫不决,非勇者之举。况且大王素所蓄养的八百勇士已经聚集在宫内,擐甲执兵,事势已成,大王岂能就此罢休!"李世民见众义愤填膺,士气高昂,这才决定起事。

公元626年,李世民事先部署,密令敬德、长孙无忌等率兵伏于玄武门内,乘李建成、李元吉上朝路过此地,将之捕杀。当天早上,兄弟二人行至临湖殿,觉得情况异常,掉转马头,东归宫府,李世民从后面唤住,李元吉回头张弓即射,连发三箭,因拉弓未满,箭达不到射程。这时,李世民已将李建成射杀,敬德率数十骑赶来,又将李元吉射坠马下。这时,李世民的坐骑突然受惊,逃到林中,树枝将他绊落,李元吉赶到,欲将加害,幸好敬德跃马而至,将李元吉射杀。李世民派敬德入宫宿卫,皇帝李渊惊问:"今日何人作乱?卿来此为何?"敬德答道:"秦王(李世民)以太子、齐王作乱,举兵诛之。恐吓动陛下,派臣来护驾。"李渊对身边的大臣悲戚地说:"没想到今天竟发生了这样的事,如何是好?"大臣们说:"建成、元吉嫉秦王功高望众,共为奸谋,今被讨诛。秦王功盖宇宙,率土归心,陛下可封他为太子,委以国事就是了。"李渊于是命尉迟敬德出宫宣读皇帝敕书,玄武门之变暂告段落。

历来史书都把李建成描绘成阴险狡诈,好色贪功之徒,与襟怀磊落、英明神武的李世民形成强烈反差。然而透过历史的黑幕我们可以看到,李建成与上述形象是有很大距离的。李渊晋阳起兵之后,李建成西渡黄河,攻克长安,又与窦建德相持,没有让当时气势正盛的夏军逼近太原,军功与李世民相比毫不逊色。即便说李世民更善用奇兵,有虎牢一战的经典战例,也不能肯定李建成的用兵能力就比李世民差多少。因为在宫闱之战中败北的人即使有再经典的战例,也不会被详尽地记入史书,顶多是"建成纳计,乃克长安"。李建成还有奸淫父姬的罪名,史载李世民于武德九年密奏高祖"建成、元吉淫乱后宫"。这条史载记录很有可能是李世民麾下史官所创,司马光在《 资治通鉴 》中就这样评价"宫禁深秘,莫能明也"。总之,李建成无论是在正史中,还是在稗史小说中,均以阴谋家身份出现,然而其阴谋却屡屡失败。

反观李世民其人,正史记载他对于李建成和李元吉,可谓一忍再忍,直至忍无可忍才起兵事变,是忠义孝悌的道德典范,俨然内圣外王。那么李世民究竟是否真如史所载,在玄武门之变之前一直在被动忍让当中呢?从李渊晋阳起兵开始看,《 资治通鉴 》写:"……上之起兵晋阳也,皆秦王世民之谋。上谓世民曰:"若事成,则天下皆汝所致,当以汝为太子。"世民拜且辞。及为唐王,将佐亦请以世民为世子。上将立之,世民固辞而止。"这一段便大有疑点,其实李渊受隋室所迫,早有反意。加之首提造反的乃是刘文静,李世民只是鼓动者之一,且其军功至此尚半点未立,那么这个"皆汝所致"就无从说起了。而且这个"请以世民为世子"的"将佐"事迹并未载于史,更为可疑。

唐太宗即位后,居安思危,任用贤良,虚怀纳谏,实行轻徭薄赋、疏缓刑罚的政策,并且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终于促成了社会安定、生产发展的升平景象。但这并不能掩盖他杀兄逼父的事实。后来在对待高丽问题上,唐太宗也犯过错误。贞观十九年,唐太宗以高丽欺新罗为由,率六军从洛阳出发,御驾亲征高丽。唐军渡辽水,在初胜后,却在安市城遇到顽强阻击。由于守军殊死抵抗,使唐军至九月仍未攻克。时近深秋,草枯水冻,士马难以久留,唐太宗被迫班师,数万将士殒命沙场。唐太宗并不因此次失败放弃征服高丽的目标,他多次训命边关进扰高丽。太宗晚年,他命四川等地伐木造船,以备征高丽之用,结果造成山民暴乱,唐朝动用了数万大军,费了几个月才将起义镇压下去。

朱元璋屠戮功臣

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代明君还是个前所未见的暴君?很难一概而论。朱元璋是明朝开国皇帝,是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史称明太祖。他出生在贫苦农民家庭,在很小的时候,以给大户人家放猪放牛为生,吃尽了苦头。1344年,淮北发生了严重的旱灾和虫灾,疾病到处流行。在这场劫难中,朱元璋失去了父母和长兄,无奈到皇觉寺当了小和尚。

元朝末年,政治越发黑暗腐败,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剥削、压迫和歧视,纷纷拿起武器起来斗争。1351年,爆发了韩山童、刘福通领导的元末农民大起义。朱元璋回到家乡,投奔参加了濠州红巾军郭子兴的队伍。由于他勇武过人,很快就被提拔为亲兵九夫长。不久,又成为郭子兴的亲信,并娶了郭子兴的养女马氏为妻。朱元璋以战功先任镇抚,后升总管之职,成为濠州红巾军中统兵一方的大将。1355年郭子兴病死,朱元璋以左副元帅职,成为这支起义军的实际领袖。这时的朱元璋,局面小,兵力弱,四面受敌,形势不利。他采纳了朱升的献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最终一步步统一了全国。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大明。

明王朝建立之后,面临着许多严重的问题。战火摧残的社会经济亟待恢复,农民起义和斗争仍在继续,尖锐的阶级矛盾有待缓和,退居塞北的元朝势力仍然企图卷土重来;明政权中由于胜利臣骄将悍,争权夺利,这些都是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障碍。朱元璋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难题,最终巩固了明王朝。

然而,朱元璋广为人知、也最为史家诟病的,就是大肆屠戮建国功臣。1380年,朱元璋以谋逆罪处死左丞相胡惟庸。后又借此大兴党狱,凡是认为对朱姓统治有危险的功臣夙将,都被指为胡党案犯,灭族抄家,牵连三万多人。1393年,朱元璋以谋反罪处死大将军蓝玉,又以此罗织罪名,杀了一万多人。历史上将胡惟庸案和蓝玉案称为"胡蓝之狱"。有些开国功臣,如身冒百死,战功赫赫的大将傅友德;曾被朱元璋誉为"忠贤集于一身"的太子之师宋濂;曾被朱元璋赞为"勋臣第一"的儿女亲家李善长,都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或杀掉、或赐死。右丞相徐达,是跟从朱元璋起兵的同乡,几十年来出入战阵,屡建奇功,一直是明军的统帅,被公认为功臣之首。徐达对朱元璋忠顺恭谨,朱元璋找不出他的过失,竟乘徐达身患背疽忌吃鹅肉的时候,赐他熟鹅,徐达流涕而食,不日即死。

通过"胡蓝之狱",株连蔓引,朱元璋几乎把开国功臣杀个净光,他丧心病狂地屠戮,搞得人人自危,以至于京官每日早晨上朝,不知是否能够活着回来,总要先和妻儿扶别,交代后事。性情仁弱的太子朱标,看到功臣们的悲惨下场。心中不忍,就劝谏明太祖说:"陛下杀人太滥,恐伤和气。"第二天,朱元璋把一根棘杖丢在地上,让太子拿起来,太子面有难色,朱元璋语带双关地说:棘杖有刺扎手,我替你把刺除掉,再交给你,不是更好吗?朱元璋形象地把功臣们比做棘杖上的刺,因而必欲除之,以保大明江山永固,朱家子孙永享君临天下的最高权力。

不可否认。明太祖朱元璋对推翻元朝统治做出了重大贡献,即位后又采取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生产的经济政策,业绩十分显著。但是,为了保住朱姓的"家天下",冤杀许多开国功臣,株连众多无辜之士,其卑劣狠毒之至的用心和手段,也留下了千古恶名。

康熙大兴文字狱

康熙名玄烨,顺治第三子,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61年。康熙自幼勤奋好学,文韬武略样样精通。在清除螯拜,撤除三藩,统一台湾,平定准噶尔叛乱等一系列军事行动中,或御驾亲征,或决胜千里,充分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慎选人才,表彰清官,修治河道,笼络汉族知识分子等行为,又反映了康熙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和睿智的君主。

然而康熙实施的文字狱政策,堪比秦始皇焚书坑儒政策,是他执政生涯的一大败笔。清朝的文字狱,次数之频繁,株连之广泛,处罚之残酷,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朝代。康熙除了对人民进行残酷的政治和经济压迫之外,在文化上也进行极权统治,对知识分子进行迫害和打击,以达到消灭异端、钳制思想的目的。

清代最著名的文字狱首先发生在康熙一朝,共有两起:一起是"明史"案。明末浙江乌程人朱国桢著有《 明史 》一书,其中部分已刊行,另有部分手稿尚未刊行。清军入关后,朱家败落,将未刊行的手稿卖给浙江归安的富户庄。庄请人补写了崇祯朝的史事,充作自己的著作刊行。书中对史实直录不讳,使用明朝年号,并有指斥清朝的词句。1663年(康熙二年)归安知县吴之荣被罢官,为求复职,于是告发了庄。庄向浙江巡抚朱昌祚和督学胡尚衡"纳重赂以免",并删去书中指斥清朝的词句,重新刻版刊行。吴之荣仍不罢休,购得该书的初刻本,再次告发。康熙派刑部侍郎查办,结果株连一大批人,酿成大狱。当时庄已死,被挖开坟墓,劈棺戮尸,其弟庄钺也被处死。原礼部侍郎李令晰为该书作序,连同4个儿子一并处死。湖州太守谭希闵刚上任半个月,与推官李焕皆以"隐匿罪"被处绞刑。南浔大富翁朱明与吴之荣有私仇,吴嫁祸于他,说庄书序中所称"旧史朱氏"指的是朱明,朱及其5个儿子皆被处死。归安茅元锡与吴之镛、之铭兄弟曾经参与该书的参校工作,也都被处死。因此狱牵连先后被杀者共七十余人,被充军边疆者达几百人。另一起是《 南山集 》案。方孝标曾到云南在吴三桂手下为官,后来及早投降清朝免死,著有《 滇黔纪闻 》等书。戴名世见其书,在所著《 南山集 》中加以引用,被康熙认为有"大逆"语。其实二人著作并无什么诋毁清朝的"大逆"之语,只是方书说到南明永历政权未可称为伪朝,戴书提到南明弘光帝及其年号,又揭露了康熙帝杀掉明太子的真相。结果此狱也波及数百人,戴名世被斩首,方孝标已死被戮尸,两家男子16岁以上者均被杀,女眷等则被没收为奴婢,方氏同族人都被充军黑龙江。

康熙实施文字狱为的是维护满族的统治。但从发展来看,没有思想,没有思想家的民族是不会长久发展的。清朝最终没落,沦为帝国主义的附庸,与英明的康熙皇帝的这一糊涂政策有一定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安徒生曾是剪纸天才:创作童话边剪纸边讲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安徒生童话剪纸图片,安徒生剪纸的特点有哪些,安徒生剪纸的名字叫什么

    导读:在中国传统的乡村习俗生活中,剪纸与刺绣是女孩和妇女具有普遍性的生活内容。尤其在北方乡村,妇女们童年时期的生活就是从学剪花、绣花开始的。“一树梨花靠粉墙,娘在绣房教贤良” ,陕西旬邑天才的剪花娘子库淑兰用她创造的彩色剪纸方法表现过这样的童年生活。“一岁上尕来,二岁上大,三岁四岁巧说娘,七岁八岁学

  • 司马懿简介:司马懿因为鹰视狼顾而天生奸臣?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司马懿有狼顾之相,司马懿鹰视狼顾图片,军师联盟司马懿回头鹰视狼顾

    司马氏的晋朝替代曹魏皇族的步伐,是从司马懿开始起步的。司马懿(179年~251年),字仲达,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家世显赫,是东汉以来河内有名的望族。其父司马防曾官至京兆尹,禄二千石。司马懿青少年时,就显露出才华。史书称他“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晋书宣帝纪》)。虽生在

  • 历史上七岁时就能收孔子为徒的人有多“神”?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孔子的72贤徒有几位在临沂,孔子的七十子之徒之遗言,孔子拜七岁师傅的故事

    导读:孔子被视为中国古代教育的开创者、奠基者,也是中国教师的鼻祖,成语“至圣先师”旧时特指孔子。《礼记·文王世子》曰:“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清康熙年间,康熙皇帝还专门为孔子制“至圣先师”石碑一通,以示对孔子教育功业的尊崇。如今,以孔子命名的汉语学院已达数百所且遍及世界各地,中国台湾和香港

  • 金庸爱《西游记》:令狐冲韦小宝皆有孙悟空特点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令狐冲是哪个派,西游记真假美猴王如来佛祖说的话,令狐冲和东方不败的关系

    导读:金庸曾谈到“俗文学中有极高品味者”,所举例证,便是“《西游记》、宋词、元曲等等”。像他的创造者金庸一样,韦小宝也是从小就爱听故事,爱讲故事。当日在五台山上,韦小宝跟双儿讲到的,就是“唐僧和尚到西天取经”的故事。《西游记》第四十回,乌鸡国国王要将王位让与孙悟空,悟空却道:“不瞒列位说,老孙若肯做

  • 满是疑团的明武宗朱厚照:被认为是明朝衰弱节点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明武宗朱厚照儿子,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父亲

    中国古代的荒淫皇帝,在明朝一代,人数最多。当初明太祖朱元璋辛辛苦苦打天下,整顿吏治,一心想着治国安邦,如果地下有知,看到自己的子孙们都如此不争气,不知会作何感想。这些淫乱皇帝中,明武宗朱厚照是最典型的一个,他是一个短命皇帝,一生腐化堕落,荒淫无耻。他建造"豹房",花天酒地,抢男霸女,整天泡在美女们的

  • 为什么项梁不自立为王而立一个牧童为楚怀王?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为什么楚庄王不叫楚庄公,项梁拥立的楚怀王是谁,项羽为什么要分封天下

    项氏集团的实力进一步壮大后,众人拥护道:“大王您英名果断,德高望重,应自立为王才对。”是啊,当大王多威风。就在项梁将要点头答应的时候,人群中出现了一位老者。这老者年逾七旬,头发花白,站出来,给项梁上了一节生动的政治课。他详细地分析了陈胜起义失败的原因,这里简单地把他的话归纳为:陈王出身低微,不立楚王

  • 秦末历史解密:张良凭什么位列汉初三杰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邦和张良谁年龄大,汉初三杰的结局,历史上西汉和东汉是什么原因分的

    刘邦刚办完母亲的丧事,便传来陈胜兵败被杀的消息,他的身子被震得一颤,这个噩耗无异于晴天霹雳。在刘邦的心里,他对第一个举大旗拉大皮的陈胜既敬又佩。同样是地地道道农民出身的陈胜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怒而揭竿而起。比起自己“明哲保身”,率逃兵躲在大泽的深山中的懦夫行为,他太勇敢了,太伟大了……刘邦本来想等自己

  • 隋末神人李密:到哪都以策划造反为己任的豪杰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隋唐李密简介,唐朝李密是什么人,李密唐

    李渊在北方呼风唤雨的时候,他在南方的本家李密的事业也渐入佳境。李密是隋末唐初农民军的“带头大哥”,隋唐的历史走向和他息息相关,如果他不是在关键的时候自己葬身了自己,那么“隋失之鹿”应该是他的战利品。果真如此,隋后面的朝代应该是“蒲”(按照杨坚、李渊的命名思路),而不是唐。李密的事迹和窦建德、杜伏威、

  • 班超的西域传奇:汉王朝衰弱前最后的辉煌时期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班超与张骞出使西域相差几年,西域传奇是什么意思,班超西域行

    大家一定都还记得中学历史课本里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但“投笔从戎”之后的班超究竟做了什么,课本就没再说了。告诉你吧,班超老NB了,他后来官至西域都护,封定远侯。何谓西域都护?用今天的话来说,相当于西域联合国军总司令。班超在西域大展汉帝国雄风,经常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召集汉帝国及其仆从国,粗暴干

  • 战国楚国的吴起奇迹:一年变法就让楚国崛起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楚国差点被吴国灭亡,吴起在楚国做了几年,楚国吴起变法内容

    公元前382年,吴起正式担任令尹后,楚国朝中一下子炸开了锅。这小子,初来乍到(刚到楚国满一年),何德何能,大王竟给他封这么大的官。面对满朝的流言蜚语,楚王不为所动,他郑重的告诉吴起:楚国的军政,就此托付给令尹您了。吴起也毫不谦让,一上任,就雷厉风行的进行变法——史称“吴起变法”。变法,其实就是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