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为什么能灭六国:变法后的人才储备

秦为什么能灭六国:变法后的人才储备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065 更新时间:2023/12/4 15:34:14

春秋战国的历史实际上是秦霸诸侯而终制六合的历史。对于秦灭六国,自古以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一而终。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我认为秦之所能“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关键在于敢用人,善用人。

按《史记》记载:秦乃颛顼之裔,其后人名皋陶……其后有非子者因善养马而被周孝王封为秦之地。当时秦地处偏僻,中原诸国以其为附庸,认为秦习于戎俗,非中国之属。及至秦穆公,重用“五羊大夫”——原虞国大夫百里奚,制定“并西戎之地足以耕,籍西戎之民可以战……既全西陲,然后扼山川之险,以临中国,俟隙而进”之策。后穆公又西取繇余于戎,迎蹇叔于宋,求丕豹,公孙枝于晋,遂成伯业。商鞅原卫侯之友庶,因见卫弱,乃入魏国,但魏国不能用。及入秦见孝公则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定都建县,劝战禁奸,于是“道不拾遗,国无盗贼,仓禀充足,勇于公战,而不敢私斗。秦国富强,天下莫比。”及至苏秦合纵六国以对秦,魏人张仪因求事魏、楚不得乃辗转至秦,得惠王赏识,以“连横”而散六国之“合纵”。又是魏国人范睢,有“谈天说地之能,安邦定国之志。”然在魏国,竟几被冤屈至死。偷偷入秦后,被昭襄王拜为丞相,教秦王定远交近攻之谋,说秦王以纵横捭阖之计,遂获兼并之功。及至秦王赢政,用楚人李斯为客卿,魏人尉缭为上客,乃次第灭韩、赵、魏、楚、燕、齐。而其中不唯资历,不拘年龄,打破常规,任用十二岁甘罗为相,委以国事以出使赵国,更是用人的经典。据说:六国有孟尝、平原、信陵、春申四公子,有田单吴起孙膑赵奢等将领,岂谓无人?然六国用人不专或用人有疑。仅以赵为例:秦拔韩,发兵攻赵,然赵王听信谗臣郭开之言拒廉颇、杀李牧,而致宗庙毁,祭祀绝,为天下笑,岂非不善用人?苏洵说,假如六国“以事秦之心礼天下奇才,并力向西,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吾然其言。

古人云:“人才兴邦”。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抢占了人才制高点,谁就掌握了竞争的主动权。在抢占人才方面,美国是好手。据资料显示,2001年在美国硅谷工作的高级工程师中,有33%是外国人,在美留学的人数达到50万人,占全世界外国留学生总数的1/3,留学生成了美国人才的一个重要资源。

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必须把人才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努力造就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把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组织人事部门责无旁贷,我们要紧紧围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人才保证这个目标,把一大批治党、治国、治军的优秀人才,凝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六国因无人才而为秦灭,已使后人哀之,如“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我们切不可使“后人而复哀后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盗嫂偷金的陈平为何被重用:连韩信都被他蒙了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盗嫂之徒,杨逍对张无忌是否忠心,单雄信和李世民什么仇

    一个好汉三个帮,每一个朝代的开国之君都免不了有一大帮文臣武将来辅佐,很多辅佐功臣也都会同那些个“X太祖”一样彪炳史册,他们中间有战功卓著的,有运筹帷幄的,有举贤任能的,反正都有“一技之长”,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都很有建树,这里还不能忘了一个专业,那就是专门玩“阴谋权术”的,有时这种“专家” 的功劳恐

  • 项羽只是个有勇无谋之辈:关键时候他能狠起来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上有勇无谋的人有哪些,项羽并非有勇无谋而是太年轻,项羽吕马童

    提起项羽,每一个人都会想到强悍这个词,当得一个霸字,项羽自己也这么认为。反秦战争胜利,项羽 “封立王侯,政由羽出”,自称“西楚霸王”。这里,“霸王”这两个字,第一的意味似乎更浓一些。在王爵中坐第一把交椅的,不就是第一吗?为了这把交椅,项羽确实下了狠功夫。项羽第一次下狠功夫是在秦二世元年九月。陈胜起义

  • 乱世出英雄:明太祖朱元璋的大明开国十大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是乱世出英雄还是英雄出乱世,为什么只有乱世出英雄,明朝朱元璋开国功臣排名

    导读:可能大家都明白,要排定这种名次还是很难的,这既要考虑朱元璋的用人问题,还要综合考虑将领的个人因素。朱元璋用人多疑,他是既看能力,也看忠诚度,而且他一般不会连续让一位大将执掌重兵去建立巨大的功勋——这样就给了某些能力较次一点的将领建功的机会。所以,我所排定的这一名单只能算是一个参考,其实大家心中

  • 清官离任是明镜:只有离任仍然清廉如水才是清官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清平乐·春风依旧,历史上清正廉洁的清官,清廉的官还有吗

    “来时萧索去时丰,官帑民财一扫空。只有江山移不去,临行写入画图中”。这首打油诗,对贪官污吏的形象进行了惟妙惟肖的讽刺。官员离任时,最能看出其是否清廉。历史上许多清官在离任时给人民留下一个清廉的背影,留下许多动人的故事。骑着毛驴一身轻。“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在乾隆年间任山东潍县(今山东省潍坊市)知

  • 海瑞是明察秋毫的的清官?明察秋毫起码谈不上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海瑞是清官但是是好官吗,明察秋毫不见舆薪,海瑞哪朝人

    海瑞罢官是作家吴晗发表的一部京剧,里面描述的是海瑞敢于说真话,不惜付出自己生命的故事,一个为官清廉的海瑞就出现在大家的印象中,近一些年来随着探讨的深入,海瑞的光辉形象却大打折扣。首先,在断案技巧上,海瑞不能明察秋毫,料事如神。对于那些疑案,他不是慎重调查,而是“与其屈兄,宁屈其弟;与其屈叔伯,宁屈其

  • 弃用清官海瑞的张居正:他为什么不用清流典范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张居正评价海瑞,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没有梁启超,曾国藩能推翻清朝吗

    张居正,号太岳,湖北江陵人,明代著名政治家和改革家。如果没有当年明月认定王阳明为“明朝一哥”,估计明朝再没有比张居正更适合这个称号的人了。张居正由寒塘草舍经历近三十年的官场沉浮终于登上首辅的宝座,后人称他为“救时宰相”。他在主政时期内大刀阔斧,破除一切阻力进行改革:实行“考成法”,去除吏治弊政,使得

  • 海笔架和拗县令:明朝海瑞为何会成为清流模范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海瑞真的是清官吗,小县令,清朝迁海令

    在福建延平府南平县儒学担任教谕一职,是海瑞仕途的起点,而他在这一时期获得的“笔架博士”的外号正好彰显了他为人为官的性格特征,他后来的仕途发展和受挫大致上都是因为这种不事权贵不懂阿谀的性格。海瑞虽然性格狂狷、执拗,但是担任南平县儒学教谕四年的功绩有目共睹,因此在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春天被擢升为浙

  • 揭秘真实包公:本是面目清秀白脸长须的白面小生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戏台上的包公,是个大黑脸,黑额白眉,额心上描一白月,加上长长的黑髯口,乌黑的官帽蟒袍,唱起来声若洪钟,底气十足,整一个性情耿直,疾恶如仇的“黑煞星”模样!自宋以来,包公这粗犷豪爽的形象已被民间认可,成为百姓心目中的“包青天”。殊不料,我脑海的这个形象,竟在一次旅途中被推翻了。那是在开封,一千年

  • 侯景的悲剧:被南北三朝一起逼反的可怜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侯景这个人,会看相的“事后诸葛亮”这样解说他的相貌:“侯景个子矮小,上身长下身短,宽额头高颧骨,脸色暗红,没有胡须,眼神喜欢在地面上左顾右盼,声音喑哑嘶裂。此种相貌,请联想一种动物。答案是豺狼。豺狼有什么特征呢?吃人,也会被人吃!(景长不满七尺,长上短下,眉目疏秀,广颡高颧,色赤少鬓,低视屡顾,声散

  • 苦逼皇帝唐顺宗李诵:当太子26年 在位不足200天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顺宗在父亲德宗即位的当年,即大历十四年(779)十二月诏立为皇太子,到了第二年即建中元年(780)正月备礼册立。到贞元二十一年(805)正月二十三日德宗遗诏传位,二十四日宣遗诏,他于正月 二十六日正式即位。这样算来,顺宗做皇太子整整25年,按照当时习惯,就是26年。顺宗被立为太子以前的生活状况,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