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戚继光曾斩杀违抗军令的儿子?戚继光杀儿子了吗

戚继光曾斩杀违抗军令的儿子?戚继光杀儿子了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55 更新时间:2023/12/14 6:25:36

“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寇来,不要慌,我有戚爷会抵挡。”

这是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广为流传的一首民谣,谣中的戚爷指的是明代著名抗倭名将、民族英雄戚继光。戚继光(1528-1588),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蓬莱人。戚继光出生将门,自幼便立志驰骋疆场,保家卫国,曾挥笔写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著名诗句。戚继光17岁时承袭了父祖历任的登州卫指挥佥事之职,25岁时被提升为署都指挥佥事,担负起山东沿海防守海疆、抵抗倭寇的重任。

倭寇的形成,最早要追溯到元朝。元朝末年,日本的北条时宗曾两次发布异国征伐令,企图趁战乱之机入侵朝鲜,进而觊觎中国。被这个征伐令动员起来的日本武士从此开始骚扰中国东北沿海,倭寇之患逐渐形成。由于中国古代称日本为“倭国”,所以这些劫掠中国沿海的日本武士和浪人被称为“倭寇”。

明初时,国家强盛,海防较为完备,倭寇并未酿成大患。正统年间之后,由于朝政腐败,军备废弛,倭寇日渐猖獗。正统四年(1439年),倭寇袭入浙江台州的桃渚村,杀人放火,劫掠财物,甚至把婴儿拴在竿上,用开水烫死。嘉靖年间之后,倭寇之患发展到了极点。他们同海盗汪直、徐海等人相勾结,有时外出劫掠,一次可纠集战船上百艘。倭寇在东南沿海一带,攻城掠地,杀人放火,奸淫掳掠,无恶不作。使东南沿海一带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到难以估计的损失。

为了剿除倭寇之患,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素有威名的戚继光被调任到倭患最为严重的浙江任都司佥书,主持这一地区的抗倭斗争。戚继光初至浙江时,这一地区卫所空虚,士兵老弱;将官不习武艺,不懂兵法;水军战船十存一二,且年久失修……。有一次,八百多名倭寇侵入浙江沿海的龙山所,戚继光亲自率军迎击,但是由于明军老弱怯战,接战没几个回合,便已显现出溃败的迹象。在这危急关头,戚继光一马当先,冲至阵前,连发几箭,将倭寇的几个头目射倒,倭寇明军统帅如此英勇,便仓惶逃窜。

为了改变这种兵士羸弱、防备松弛的现状,戚继光从当地的渔民、蛋户中招募新军,并加以严格的训练,这支军队虽然人数不多,只有三千多人,但是打起仗来,却个个都能以一当十。这支军队不仅作战勇敢,而且纪律严明,从不敢乱民扰民。当地的人都亲切的称呼这支纪律严明、能征善战的队伍为“戚家军”。戚继光还总结与倭寇作战的经验,结合南方地形多沼泽的特点,创造出新的阵法——鸳鸯阵,每十二名士兵为一个战斗小组,每人所持兵器各不相同,火器与冷兵器、长兵器与短兵器相互配合,大大提高了战斗力。戚继光依靠这支能征善战、纪律严明的军队,在抗倭的斗争中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

戚继光统军打仗,十分强调纪律的重要性。他要求士兵要绝对的服从指挥,指挥官下令向前,前面就是有刀山火海也要奋勇前进,不得后退,违令者定斩不赦。正是因为戚继光如此强调军纪的重要性,才有了戚继光斩子故事的发生。

戚继光斩子的故事几百年来一直在闽、浙一带广为流传。在福建莆田,这一故事还被改编为闽剧《戚继光斩子》,以艺术的形式在民间盛传不衰。此外,在福建宁德、连江、闽侯,浙江义乌等地也有类似的传说。戚继光斩子的故事到底是不是历史事实,到底发生在哪个地方一直众说纷纭,没有定论。

有一说认为,戚继光斩子的故事发生在浙江台州地区。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浙江抗击倭寇,几次大的战役都连战连捷,打得倭寇是闻风丧胆。有一次,戚继光率领军对在台州府围剿一股倭寇,倭寇与戚家军接战之后,很快大败,有一股残敌想绕道城北的大石退守仙居。为了彻底消灭这股倭寇,戚继光立即命自己的儿子戚印为先锋,率领军队抄近路在白水洋常风岭一带伏击。

临行前戚继光一再交代戚印,与倭寇接战之后,不要急于求胜,要佯装失败,将敌人诱至仙居城外再予以反击,以迫使城中的倭寇出援,一举歼灭。违反军令者要按军法处置。戚印率军到达常风岭之后,将军队埋伏在山道两旁的树丛中,此时,倭寇的队伍也沿着这条山道开了过来,前面还押着一些抢掠来的妇女和牛羊等,戚小将见后,气愤万分。再也沉不住气,马上下令军队展开总攻,一时间矢石齐飞,刀枪猛舞,喊声震天。戚印只顾了奋勇杀敌,竟然忘记了父亲临行前交代的只许败,不许胜的交待。霎时间就将敌人全歼在山道之上。后来戚印率军回营,将士们都言戚印作战勇敢,杀敌有功。但戚继光却在在听完儿子禀报之后,勃然大努。说他违反军纪,不服从指挥,应该以军法处置,便命将校将其绑出辕门外正法。诸将虽然苦苦求情,说戚印虽然是触犯了军令,但其大败倭寇,也是有功之臣,可将功抵罪。但戚继光却认为戚印明令故犯,贻误军机,不容不诛!若是不杀则军纪难以严明如初。最终,还是斩了儿子。后来当地的百姓怀念戚公子,便在常风岭上为他建造了一座太尉殿,据说这座大殿的残迹至今犹存。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戚继光斩子的故事不是发生在浙江常风岭,而是发生自福建麒麟山;斩的儿子不是戚印,而是戚狄平。说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在福建沿海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朝廷换了几任大将也拿他们没办法,百姓叫苦连天。后来戚继光率八千义乌兵入闽抗倭,头一仗打的就是海上倭寇的巢穴——横屿。横屿是一个海上孤岛,与宁德樟湾村隔海相望,此处涨潮时是一片汪洋,退潮之后则是泥泞一片的沼泽,地形易守难攻。倭寇在岛上修建了许多坚固的防御工事,戚继光经过一段时间的详细观察之后,决定在中秋节的下半夜乘着倭寇防守松懈,潮水低落的时候,涉过浅滩处的沼泽,出其不意的攻击敌人。戚继光先命张谏、张岳在横屿西、北陆上布阵,防止倭寇上岸;又命张汉率水师在横屿东部海面游弋,防止倭寇从海上逃窜;自己则率领戚家军的主力从南面进攻。

在攻击发起之前,戚继光晓谕全军:“潮水涨落,分秒必争,只许勇往直前,不准犹疑回顾。违令者斩!”戚继光任命自己的儿子戚狄平为先锋官,率领三千精锐部队打先锋。戚狄平率军行至麒麟山下的宫门嘴山口时,担心父亲年老力衰,跟随不上,便立马回头向樟湾方向望了望。这时跟在后面的将士以为先锋有令要传达,不觉也都脚下一顿,停了下来。戚继光率领中军跟在后面,突然发现前面的队伍停了下来,不知发生了什么变故。立即派人询问。后将校回报说:“前面没什么事情,只是因戚先锋回头,兵士疑惑所致。”戚继光听后大怒,立刻令人将戚狄平绑至马前,训斥道:“你身为先锋官,不带头遵守秩序向前的军令,反而带头违令,致使三军疑惑。如若不按军法处置,又以何服众。”说完命令帐下军校将戚狄平绑出,斩于军前。戚继光身边的将士纷纷跪地说情,也无济于事。

后来,戚家军胜利的攻占了横屿,斩杀倭寇二千六百余人,彻底捣毁了横屿上倭寇盘踞的巢穴。戚继光带军回师时,路过麒麟山,想起被自己斩杀于此的儿子,不禁伤心落泪。后来,当地的人民感于戚将军父子的抗倭功劳,就在戚继光当年立足思子的地方建起一座六角凉亭,取名为“思儿亭”。在戚公子被斩的麒麟山角树立了一块石碑,名曰“恩泽坛”,以永远纪念戚继光和戚狄平抗倭保民的万世恩泽。

此外,有人根据《仙游县志》中:“继光至莆田,将出师,烟雾四塞,其子印为前锋,勒马回,求驻师。继光怒其犯令,杀之”的记载,指出戚继光斩子的故事应该就是发生在福建莆田,斩杀儿子为戚印。

对于以上几种戚继光斩子的传说,史学界另有看法。戚继光斩子的故事,在《明史》、《罪惟录》、《明书》和汪道昆的《孟诸戚公墓志铭》、董承诏《戚大将军孟诸公小传》、《闽书》中的《戚继光传》等较为可信的史料中均无记载,戚继光后人所编著的《戚少保年谱耆编》中也没有关于此事的记载。而且根据《戚继光墓志铭》的记载,戚继光的正房夫人氏,一生只生有一个女儿,并无传说故事中的长子戚印这个人。戚继光在军中所纳的小妾陈氏、沈氏、杨氏等人虽然先后为他生了戚祚国、戚安国、戚报国、戚昌国、戚兴国等几个儿子。但这些儿子在戚继光抗倭时期都还是襁褓中的小儿,根本不可能成为统军打仗的将领。因此,许多历史研究者认为,戚继光斩子之事,纯粹是子虚乌有。民间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故事流传,也许是人们根据戚继光将军治军严明,军纪如山的特点演绎出来。戚继光斩子的传说从历史考证的角度来讲并无明证,至于传说中的戚印、戚狄平等人是否是戚继光的义子,此为笔者的一种推测,事实是否如此,还有待史学界的进一步证明。

摘自:何忆 著 《历史密码》 中国工人出版社 2008年1月 出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揭明武宗朱厚照身世之谜:明武宗生母究竟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武宗朱厚照正确评价,朱由校的生母是谁,明武宗朱厚照儿子

    明朝的武宗皇帝朱厚照,为明朝中兴之主明孝宗的独生子。明孝宗与张皇后一生恩爱,除张皇后外没有在纳一个嫔妃。就是关于他们的这个独生子的身世,还惹出了一个轰动朝野的大案子——郑旺妖言案。在案子的背后隐藏着的是明武宗朱厚照离奇的身世谜案。 皇子非张皇后所生而是婢女郑金莲所生?“皇上喜得龙子,大赦天下,许万民

  • 三国历史上被曹操秋后算账的无名之辈都有何人?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刘备一生犯的错,孙权有什么过人之处,王平与谁不和

    导读:在曹操擒吕布、破袁绍、征荆州、统一北方,一步步迈向权力顶峰的过程中,除他的宿敌刘备、孙权明里与之对抗外,还有许多名不见经传的人暗地里与之为敌,他们有的偷偷谋划要除掉曹操,有的对曹操的所作所为公开贬斥大加鞭挞,但最终都未能逃脱曹操的“秋后算账”,有的被杀有的被诛灭九族,实在令人惋惜。先说说结局比

  • 从宫女到皇太后的传奇:朱常洛生母王恭妃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大明王朝朱常洛儿子,太平公主秘史李隆基,朱祁钰的妃子

    孝靖皇后王氏(1565年2月27日-1611年10月18日),宣府都司左卫人(原属河北宣化,现属河北张家口怀安县)。明神宗之皇贵妃,明光宗、云梦公主朱轩嫄之生母。初为宫女,万历十年封恭妃,三十四年晋封皇贵妃,三十九年九月去世。其孙明熹宗登极后,追封她为皇(太)后。从宫女到皇后,听起来位极尊贵,其实由

  • 三国历史上哪几位小妾修成了正果而成功的上位?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司马炎有多少个老婆,历史上的有名的妾室,正史中秦琼厉害吗

    曹操夫人卞氏曹操一生共有十五位妻妾,前三位依次是丁夫人、刘夫人、卞夫人,结发妻子丁夫人没有生育,刘夫人育有一子一女,长子叫曹昂,女儿叫清河长公主,刘夫人早死,其子女托付丁夫人抚养,曹操征张绣,其子曹昂阵亡,丁夫人爱子心切从此返回娘家,曹操多次去接无奈丁夫人心如死灰情愿织布为生也不愿与曹操再续前缘。恰

  • 揭秘:春秋战国历史上死的最蹊跷的国君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冉闵为什么不能上历史,战国人质是怎么回事,历史上的弑君事件

    导读:春秋战国的时候,各诸侯国的国君得不到寿终正寝的数不胜数,他们当中,有被弑杀而死的,有暴病而亡的,有战败被砍头的,也有横剑自刎的。在众多诸侯中,有一个人的死法却极其独特也一直令人费解,那就是陈桓公的死。陈桓公的死,《春秋左传》和《史记》的记载分别是:“五年春正月,甲戌,己丑,陈侯鲍卒。”“正月甲

  • 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敢于挑战皇权的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我国历史上寿命最短的皇帝是谁,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历史上最聪明的谋士

    导读:郑庄公名叫寤生,谐音误生,为啥叫寤生?因为他出生的时候是从妈妈的产道内横着出来的,其母难产所以对他厌恶,取名寤生。郑庄公的出生就预示着他是一个极具叛逆精神的人。一,排除异己独揽朝政郑武公的原配武姜生育两个公子,长子就是寤生,次子叫段,武姜喜爱段因此多次提出立小儿子段为太子,郑武公不同意。前74

  • 三国历史上曹操亲手授予“光荣之家”的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司马懿是真心辅佐曹丕吗,曹丕为什么没有统一三国,三国是从曹丕称帝开始的吗

    导读:魏蜀吴三国魏最强盛,曹操自称“雄兵百万”“战将千员”攻城掠地势如破竹,文有程昱、荀攸、郭嘉,武有张辽、曹仁、徐晃,这些一等一的文臣武将为曹操兼并各地建立了不朽功勋,其中功勋卓著者被加官进爵、封侯赏地,其家庭子女均享得了荣誉。可是还有一些 “小人物”们,他们牺牲自己的生命为曹操卖命,曹操及其继任

  • 挡住李世民亲征的牛人杨万春:被政治斗争所掩盖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唐太宗李世民一生中打过的唯一一次败仗是在高句丽,一个叫安市的小地方。当时他带十万精兵亲征,以摧枯拉朽的局势连克几个阵地,俘虏高句丽军十几万人,高句丽主力基本全被摧毁。只要拿下安市,就可以直下平壤。但没想到竟被拦在了那里。唐军每日猛烈进攻安市,连续月余,唐军在城墙边兴筑土山进逼城池,

  • 重耳六十二岁成为君主:争权有时需要外力逼迫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犹大的儿子都有谁,国王以世袭的权柄让你下跪,争权

    人要想进步,就要付出很大的努力,经历很严峻的考验,劳筋骨饿体肤还常常有性命之虞——这么危险,我不干行不行?对有的人来说,还就是不行。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姬重耳就这么不幸。他本来是老国君的次子,按照“传嫡长子”的规矩,王位没他什么事,他可以以王子名义过一辈子不劳而获的日子。但没想到就那么寸,命运就

  • 古代刺客不等于侠士:荆轲专诸等都缺乏正义性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四大刺客专诸的评价,如何看待荆轲刺秦王这一行为,荆轲刺秦王课后题第四题答案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该怎么死?该为什么死?——这是看完《刺客列传》之后,纠缠在我脑海中的巨大哲学命题。本来是不存在这种问题的,在我小时候,只要是刺客,一律是可歌可泣的、气贯长虹的、大义凛然的,一律是又帅又酷让我恨不得以身相许的。至于他们是为什么做刺客,他们的做法正义不正义,值得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