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献帝因何而死:历史上最没有尊严的末代皇帝

汉献帝因何而死:历史上最没有尊严的末代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943 更新时间:2024/1/25 21:21:44

导读:东汉末年,宦官杀何进引起土族豪强的不满,起兵诛杀宦官,汉少帝与陈留王刘协被宦官挟持逃出京城,路上遇到董卓,少帝见董卓粗俗吓得面如土色,9岁的陈留王刘协却镇定自若呵斥董卓:“既然你前来勤王救驾,见了皇帝为何不跪?”因此获得董卓好感,被立为帝,是为汉献帝。董卓当权后大权独揽暴敛凶残,想杀谁杀谁,想迁都就迁都,根本不把这个皇帝放在眼里,献帝为了摆脱董卓控制,只好依靠以王允为首的文官和地方势力,司徒王允借吕布之手除掉了董卓,其部将李傕郭汜、樊稠等害怕株连请求赦免,没有得到王允允许,他们为求自保纠集十万精兵杀奔长安,先打败吕布,后诛杀王允及宗族,将9岁的汉献帝及其百官逼上了朝不保夕的流亡生涯。

李傕、郭汜、樊稠均是一介武夫,常年镇守边关,嗜杀成性残暴无比,比董卓有过之而无不及。常言道“两虎相争必有一伤”,何况这是三支恶虎。先是李、郭联合杀了樊稠,然后李、郭又相互内讧。一人挟持天子,一人劫持公卿,这两个武夫就在长安城内厮杀起来。文官斗智,武官斗勇,这一场杀戳使献帝君臣蒙受了前所没有的屈辱,使长安百姓饱受摧残。战争中,汉献帝先后成为李傕、杨奉、郭汜等集团的人质,而且多次易手。杨奉被打败后,挟献帝逃跑作为救命筹码,跟在献帝身边的官员被杀。渡河时,很多扒在船边的官员及士兵被砍掉手指,看到纷纷掉落的手指,皇后及宫人吓的惊叫失色。

屋漏偏逢连阴雨,天灾人祸齐聚来,军阀混战惹得天怒人怨,蝗虫四起,天旱无谷,颠沛流离的文武大臣食不果腹露宿荒野,连自己的人身安全都无法得到保障,更不用说尊严了。此时的百姓更是水深火热,死于饥饿和战乱不计其数,为了生存只能人吃人。据《三国志》记载,傕等放兵劫掠,攻剽城邑,人民饥困,二年间相啖食略尽。在这场战争灾难中,洛阳宫殿被夷为平地,汉献帝数次被劫持,吃饭穿衣都成了问题,还要向臣子打报告,据《献帝起居注》,帝求米五斛,牛骨五具以赐左右,傕曰:“朝铺上饭,何用米为?”乃与腐牛骨,皆臭不可食。《三国志》注引《献帝记》曰:是时新迁都,宫人多亡衣服,帝欲发御府缯以与之,李傕弗欲。皇帝的请求被李傕拒绝,经贾诩劝说,卖马百匹换了粮食与布匹,结果还被李傕“悉载置其营”。此时的献帝不仅仅是傀儡了。

逃亡中的献帝君臣吃了上顿没下顿,能够饱食一餐已经是最大的奢望。恰好河内太守张扬准备了一些粮食迎接献帝于流亡路上,仅此就被封为晋阳侯,拜为大司马。狼狈不堪的献帝君臣回到洛阳的时候,宫殿已成为一片废墟,没有粮食没有住所,更不用说上朝理政。百官只能靠挖野菜充饥,夜晚就依靠在焚毁的宫墙旁栖息,有的睡着了就不知还能不能够醒来,所以睡觉前都互相嘱咐后事,死在残墙断壁间的官员数不胜数,其状惨不忍睹。在献帝逃亡的时候,各地官员只求自保,没有一个勒兵勤王营救皇帝的,只有曹操以敏锐的政治头脑,将天子迎接至许昌,才使献帝结束了四年的流亡生涯,但是,献帝被曹操迎至许都,是逃出了狼窝又入了虎口。

汉献帝不甘心受制于曹操,曾密诏董承与刘备,密谋诛杀曹操,后来欲联合刘备、孙权除掉曹操,两次密谋均因泄露而被诛杀宗族200余人,伏皇后以及身怀六甲的董贵妃被曹操当着献帝的面杀掉,自己的婚姻被曹操包办。此时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献帝成了有名无实的皇帝。曹丕更是青出于蓝胜于蓝,硬生生地逼迫献帝禅位。从《三国志》《三国演义》中看,汉献帝刘协是个有胆有识、聪明睿智的皇帝,他有自己的思想和抱负,一心要匡正汉室。但是,他生逢乱世,独木难支,在那个英雄、枭雄、奸雄辈出的年代,他也只好被人玩弄于鼓掌之中,听凭祖宗的江山任人蹂躏,望着大厦将倾,无可奈何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三国史上奸雄曹操最佩服的两个文人的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奸雄曹操最佩服两个文人,一是荀彧,一是王俊。荀彧,我们都比较熟知,他是曹操最重要的谋士,为曹操出谋划策21年,多次挽救曹操于危难之中,可谓曹氏第一功臣,曹操经常称赞荀彧、荀攸叔侄俩是天下最大的贤人君子。荀彧很小的时候,南阳名士柯颐就说他将来是“王佐才也”。但荀彧早年仕途坎坷,先在董卓手下做官,

  • 天启六君子案:魏忠贤铲除杨涟为解决东林党首战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天启五年(1625)四月的某一天,司礼监秉笔太监魏忠贤将大理寺丞徐大化找到自己的值房面授机宜。要他借熊廷弼案,对杨涟、左光斗等六人实行栽赃。当天晚上,徐大化就写出弹劾杨涟等六人的奏章,第二天送至御前。魏忠贤本是河北肃宁县一个混混,在当地小有名气,后来因赌博输得精光,竟到了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的地步。万般

  • 杨慎家族缘何离开了大明的权力中心不受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杨慎,字用修,别号升庵,出生于四川新都一个官宦世家。祖父杨春,成化十七年进士,官至湖广提学佥事;父亲杨廷和,成化十四年进士,先于其父一届,时年十九岁。杨慎是杨家入仕的第三代,正德六年二十四岁时参加会试,殿试第一成为本科状元。一门三代进士,还出了一个状元。这样的家族不仅仅在新都,就是在全国,亦属罕见。

  • 当皇帝就得靠抢:揭秘唐高宗李治悟出的生存策略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唐太宗阳寿尽了后来怎么会多了20年,唐高宗李治下面一个皇帝是谁,如果李世民多活20年

    导读:他翻开李世民给他的教科书,李世民写的书就像他做的事,冠冕堂皇,全是大道理。李治天资有限,猜不透父亲的哑谜。他苦苦思索,究竟什么地方出了差错,才让他做起事来缚手缚脚?他不得不重新学习唐朝历史,看看自己的爷爷、自己的爸爸是怎么当皇帝的。最后,李治得出一个结论。在唐朝,当皇帝不容易,要靠“抢”!爷爷

  • 汉高祖刘邦得江山封功臣:如何让未受封者不谋反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汉献帝还有收人在后头,皇帝打下江山把功臣全杀了,就让我万里江山去纵横

    导读: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刘邦击败项羽,统一天下,一口气封了二十几个功臣。接下去,其余的将领日夜争功不止,竟然封不下去了。有一天,汉高祖看见那些尚未得到封赏的将领成群结伙地坐在沙地上,神色诡秘,交头接耳。他不禁起了疑心,询问谋臣张良这是怎么回事。张良说:“陛下怎么连这都不知道!他们是在商量谋反啊。

  • 刘备曾经十易其主?反复无常的刘备能算英雄吗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刘备前期一直失败的原因,反复无常的人的表现,刘备后期为什么这么狂

    易中天说刘备有“英雄之义”,这提法不够严谨。在他的当代人中,袁绍说他“弘雅有信义”(《三国志·先主传》裴注引《献帝春秋》),而吕布的部下却说他“反复难养”(同上书·裴注引《魏书》),前者说他有信义,后者说他没有信义,是互相矛盾的。其实,无论是古人或今人,每个人都具有两面性。而作为群雄角逐中的一“雄”

  • 宋朝乌台诗案是怎么回事:苏轼为什么被抓入狱?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苏轼被陷害,苏轼因为什么入狱,苏轼乌台诗案事件

    北宋元非二年七月二十八日朝庭命官皇甫遵来到湖州,将上任太守三月的苏轼如捉鸡鸭般抓走了,旁观众人无不震惊.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一、文者无心,小人有意乌台诗案的起因,是苏轼调往湖州时写了一篇《谢湖州上表》。其中流露出一些不满情绪。时值北宋政治斗争激烈,变法的王安石起用了一批支持自己的人与司马光等元老重

  • 宰相互相掐架:唐玄宗为何破例设了三位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玄宗抢了杨玉环后李瑁怎么办,唐玄宗重用的两个著名的宰相,唐玄宗在位时期的宰相

    导读:按照以往的惯例,唐玄宗通常只设置两个宰相,一主一辅,相互配合。可是当张说进入宰相班子的时候,他的前面已经有了张嘉贞和源乾曜两位宰相。那么,唐玄宗为什么要打破惯例,设立三位宰相呢?“三驾马车”能否同舟共济,各尽其能,辅佐唐玄宗呢?本文摘自:《蒙曼说唐:长恨歌》,作者:蒙曼,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

  • 被猜疑的慈善家李提摩太:鸦片战争的阴影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提摩太的意思,鸦片战争原因,鸦片战争琦善

    光绪初年的山西旱灾,在中国荒政史上意义非同凡响,不仅因为其灾情空前严重,还由于在赈灾过程中涌现了前所未有的元素,即外来慈善家以一?大大出乎传统中国人意料的方式介入了救济事务,从而给中国注入了一种全新的慈善观念。参与山西赈灾并取得了重大成效的外来慈善家就是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李提摩太1870年来中国,

  • 揭秘:三国时期的《射雕英雄传》中的杨康原型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射雕英雄传杨康的扮演者是谁,杨家将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历史上的杨家将真相

    导读:金庸笔下的杨康可以说是最无耻的小人,他虚伪、奸诈、认贼作父、不忠不义,所以不会有好下场。本以为杨康只是文学作品中虚构的角色,现实中未必就有其人,但是《三国志》中却有一位与杨康重名又有着杨康部分劣行的人,不过他早于《射雕英雄传》1000年,不知金庸笔下的杨康是否部分取材于此。司马懿篡夺曹魏政权之